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硕士论文 >

基于农民收入的西双版纳土地利用变化经济驱动力分析

发布时间:2017-04-29 20:05

  本文关键词:基于农民收入的西双版纳土地利用变化经济驱动力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与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以及生态环境演变等密切相关,是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核心内容,与人类各种生产经营活动紧密联系,且极大地关系到人地系统,需要得到人类密切关注与积极研究。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既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又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驱动力是认识和掌握土地利用变化规律的基础,并对预测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制定相应的土地可持续利用决策有重要的意义。由于自然因素的短期稳定性,探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力对解释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和建立土地利用变化预测模型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关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全球、国家、省区域尺度上,市县乡区域尺度研究也有但很少,对驱动力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宏观尺度上,而针对微观尺度的专题研究却较少涉及。中国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地质地貌区域差异明显,因此,在我国进行小尺度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非常有必要。农村土地是我国土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土地问题研究是否深入,直接影响到农村土地管理工作是否到位、土地利用是否可持续等重要问题。农户是农村土地利用的基本单元,要深入研究农村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机制,就有必要从农民的角度来分析问题,通过利用农民土地利用行为模型来分析农民土地利用行为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深入发掘导致农村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动力,这样才能够在土地利用向着不稳定的消极方向变化时,找到根源,从而采取措施来改变这一情况。西双版纳地处热带北缘,有我国最大的热带雨林,是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类型最多的地区,且拥有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但随着区域人口压力的不断增大,以及受传统粗放耕作方式及社会经济政策等的影响,不仅轮歇地面积增大,毁林或垦荒种植橡胶行为也十分活跃,这些导致了森林破坏严重,次生林增加,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剧烈,由此造成的可能影响已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强烈关注。虽然国内外目前对于西双版纳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已有较多的相关研究,但是基于农民角度的研究还未见到,为此,本文探索从农民收入方面来分析问题,通过结合官方数据和实地搜集数据,利用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和收入公式比例估算等数学逻辑公式和模型比较全面地分析了导致近年来西双版纳州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社会经济原因。本文包括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的选题背景、国内外关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研究进展,以及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第二部分:研究区概况。主要介绍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情况以及近些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状况。第三部分:农民收入构成分析。分析了西双版纳农村经济产业结构和农村种植业内部结构,并通过对各农作物产量、橡胶种植面积、干胶产量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的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橡胶种植促进了西双版纳地区农民收入增长。第四部分:农民收入经济核算。选取了勐腊镇作为样本区,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和农民收入公式的比例估算方法进一步阐述了橡胶种植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第五部分:橡胶种植与土地利用变化。首先介绍了西双版纳州的橡胶发展历史以及橡胶种植的经济效益,然后阐述了橡胶种植对土地利用/覆被的影响,最后说明橡胶种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热带雨林的保护对策。第六部分:结论与讨论。对本文的结论做了进一步整合,简要地概括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并指出论文的不足和原因以及继续研究的设想。本文得到的结论如下:(1)西双版纳州的茶叶种植面积和橡胶种植面积与农民人均纯收入有较高的拟合度,关系紧密。当橡胶面积增加1公顷时,农民收入增加8620元,当茶叶种植面积增加1公顷时,农民收入增加1112元。显然,橡胶种植能给农民带来更高的收入。另一方面,由于土壤、温度、地形等条件的限制,农民会更加倾向于种植限制条件相对较小的橡胶,以此来获取较大的收益。(2)经灰色关联度分析,在勐腊镇的七个行政村中,农村经济总收入与种植业收入和林业收入的关联度最为密切。勐腊镇传统的农业经济作物有水稻、甘蔗、橡胶、砂仁、蔬菜等,且近些年来逐步发展成为以橡胶为支柱产业,这是由该地区的地理位置以及自然气候条件决定,且政府的各项发展规划和经济刺激也起到了重要作用。(3)通过对农民收入公式的比例假设推算,得出在勐腊镇的大部分行政村中增大同样的种植面积比例,种植橡胶会比种植其他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使农民收入增加更多,所以农民会选择种植带来更多收益的橡胶,而摒弃传统的粮食作物和相对来说种植更为复杂的其他经济作物。
【关键词】:农户视角 西双版纳 土地利用变化 经济驱动力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301.2;F323.8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绪论11-21
  • 1.1 研究背景11-15
  • 1.1.1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驱动力11-12
  • 1.1.2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模拟研究12
  • 1.1.3 国内外研究进展12-15
  • 1.2 研究方法15-17
  • 1.2.1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方法15-16
  • 1.2.2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驱动力研究方法16-17
  • 1.3 研究意义17-18
  • 1.4 技术路线18-21
  • 2 研究区概况21-25
  • 2.1 地理位置21
  • 2.2 自然概况21-22
  • 2.2.1 气候21-22
  • 2.2.2 地形地貌22
  • 2.2.3 动物植被22
  • 2.3 社会经济概况22-23
  • 2.4 西双版纳土地利用变化23-25
  • 3 农民收入构成分析25-33
  • 3.1 农户经济行为理论25-26
  • 3.2 西双版纳州农民收入现状26-28
  • 3.2.1 西双版纳农村经济产业结构26-27
  • 3.2.2 西双版纳农村种植业内部结构分析27-28
  • 3.3 橡胶种植对经济的影响28-33
  • 3.3.1 橡胶种植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28-29
  • 3.3.2 橡胶种植与农民人均收入关系的数据分析29-33
  • 4 农民收入经济核算33-49
  • 4.1 研究方法33-35
  • 4.1.1 灰色关联度分析33-34
  • 4.1.2 农民收入公式的比例估算法34-35
  • 4.2 研究区域概述35-36
  • 4.3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勐腊镇农村经济收入核算36-40
  • 4.4 基于收入公式比例估算的农民收入经济核算40-49
  • 5 橡胶种植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49-55
  • 5.1 西双版纳橡胶种植的发展历史49-50
  • 5.2 橡胶种植的经济效益50
  • 5.3 西双版纳州橡胶种植对土地利用/覆被的影响50-51
  • 5.4 橡胶种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51-53
  • 5.5 热带雨林的保护对策53-55
  • 6 结论与局限不足55-57
  • 6.1 结论55-56
  • 6.2 局限不足56-57
  • 参考文献57-61
  • 致谢61-6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3-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庆媛;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演化浅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年02期

2 方华荣;我国现有土地利用现状[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0年03期

3 欧建华;土地利用和合理利用土地[J];石河子科技;2001年01期

4 张长义,蔡博文;台湾土地利用变迁及其永续发展之研究[J];地球信息科学;2002年01期

5 樊杰,吕昕;简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核心领域——土地利用变化[J];地学前缘;2002年04期

6 何英彬,陈佑启;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综述[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4年02期

7 陈立民;海河流域山西省段土地利用变化研究[J];山西建筑;2004年23期

8 黄晓军;李诚固;黄馨;;新时期我国土地利用区域调控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年06期

9 武广平;李永平;;都市地区土地利用的特点分析[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6年S1期

10 蔡邦成;陆根法;陈小骏;;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在南京市土地利用评价中的运用[J];环境保护科学;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俊奇;;序言[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8:土地生态学——生态文明的机遇与挑战[C];2008年

2 李琪;王秋兵;刘扬;王洪禄;;中国土地利用中的农耕文化因素影响机制分析[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佳;;有关土地利用伦理问题的理性思考[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4 于术桐;黄贤金;程绪水;姜永生;田忠志;;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质响应研究进展[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胡波;;土地利用现状挂图编制[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四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6 唐秀美;陈百明;路庆斌;宋伟;;北京市土地利用生态分类方法初探[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7 龙花楼;;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新视角——土地利用转型[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董建美;;从内外两个途径来保护耕地[A];2004年中国科协年会3分会场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武广平;李永平;;都市地区土地利用的特点分析[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专辑[C];2006年

10 王亚男;马春华;;天津市土地利用与交通关系初探[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华丽;土地利用需合理[N];新农村商报;2014年

2 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张颖 王群 王万茂;树立土地利用立体观[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3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师、博士 杨遴杰;强化土地调控 统筹土地利用[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4 记者 丁洪美;土地利用每年造成10亿吨碳排放[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5 周永恒;土地利用总规通过市级评审[N];六盘水日报;2011年

6 记者 陈岩 通讯员 胡志喜;土地利用绩效有了统一评判标准[N];湖北日报;2011年

7 本报驻江苏记者站记者 杨应奇;警惕土地利用中的“闯黄灯”现象[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冯培丽 通讯员 贺楚华 臧翊 邓凡;打破土地利用“先违法后治理”怪圈[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9 记者 陈诗圆;提升土地利用和管理水平 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保障[N];钦州日报;2013年

10 首席记者 杨应奇 通讯员 薛建;土地利用的“3D”时代[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洋;博斯腾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重心迁移分析[D];新疆大学;2015年

2 陈学渊;基于CLUE-S模型的土地利用/覆被景观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胡文敏;环洞庭湖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4 张云鹏;基于主体的常州市新北区土地利用情景模拟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5 宇苗子;黄土塬区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水力特征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6 刘桂芳;黄河中下游过渡区近20年来县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7 曹敏;长江口北岸土地利用动态演化模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8 于开芹;泰安市区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效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9 陈峰云;湖北省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对自然环境要素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10 王磊;土地利用变化的多尺度模拟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旭;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其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2 宋颜颜;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效应分析[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3 古亚娟;晋中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4 杨丰;基于CLUE-S模型的岔口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5 庹玉莲;快速城镇化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6 刘琳;天津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梯度分析及区域生态风险评价[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7 蒋狄微;宁波市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分析和预测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8 江淑芳;朝鲜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NPP遥感估算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9 李帅;宁夏黄河流域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径流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10 李储强;海宁市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城镇化的耦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农民收入的西双版纳土地利用变化经济驱动力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55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ss/3355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8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