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六西格玛管理提高PCB贴装合格率的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六西格玛管理提高PCB贴装合格率的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HX公司为某军工电子产品研制生产企业,SMT生产线的PCB贴装合格率直接影响着军工产品的加工质量、成本及效率。针对SMT生产线PCB贴装合格率过低这样的棘手问题,本文采用了六西格玛管理理论的流程方法对PCB贴装合格率进行深入剖析,最大程度的优化了生产线的诸如装卸、返工之类的和增值无关的步骤,对切实利益的提升有所帮助。本文基本介绍了SMT生产线的加工工艺和PCB贴装的工艺流程,HX公司军工产品PCB贴装合格率的现实情况。制定了使用六西格玛管理理论来处理切实对应事项的方式。介绍了运用六西格玛进行把控的最初历史还有后续发展,六西格玛流程中DMAIC流程以及六西格玛改善管理方法与其他改善管理方法比较所具备的优势。通过六西格玛对应方案里DMAIC程序对于“增强SMT的PCB安装过关比例”的课题开展了详细的评估。第一,在D时期介绍了PCBA的生产过程,分析了生产现状,明确了课题改善范围和相关团队,为以后的评估做了铺垫工作。在M时期对采集到的相关信息实施数据监测以及评估、相关过程评估,同时评析排列影像、先后图引出了对PCB安装过关比例有作用的最关键五个因子。在A时期采取假定监测里面双比率评估方案针对不同因子降低过关比例的成因加以解析。在I时期在集体的齐头并进努力下,通过先进硬件设施零件与实验构思方案针对所有因子加以优化。在C阶段通过制定标准、工编制工艺文件、把控流程图案之类的手段对优化结果加以监管以及保持。采取对此课题的最终效果进行运算以及对间接效果加以评估分析,体现出该课题的实施、相关标准的制定和设备的改进对HX公司产品的研制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表面贴装技术 六西格玛 DMAIC 质量改进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426.63;F27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16
- 1.1 SMT简介9-10
- 1.2 现状及主要问题10-11
- 1.3 本文科研的意义11-12
-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12-13
- 1.5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3-15
- 1.6 本章小结15-16
- 第二章 六西格玛管理的理论综述16-25
- 2.1 六西格玛管理起源16-19
- 2.1.1 六西格玛管理起源16
- 2.1.2 六西格玛含义16-18
- 2.1.3 六西格玛管理特点18-19
- 2.2 六西格玛管理方法论19-20
- 2.3 DMAIC流程介绍20-22
- 2.4 六西格玛管理与全面质量管理的区别22-24
- 2.5 本章小结24-25
- 第三章 提高PCBA合格率的过程分析25-42
- 3.1 PCBA生产过程及现状分析25-27
- 3.1.1 PCBA生产过程25
- 3.1.2 PCBA现状分析25-26
- 3.1.3 课题改善范围和团队26-27
- 3.1.4 小结27
- 3.2 PCBA的测量方案27-36
- 3.2.1 Y的定义27
- 3.2.2 测量系统分析27-31
- 3.2.3 程序能力分析31-32
- 3.2.4 潜在因子确定32-35
- 3.2.5 小结35-36
- 3.3 导致SMT生产中PCBA不合格的原因分析36-42
- 3.3.1 0603封装设备不过关分析36-39
- 3.3.2 BGA封装器件不合格评估39-40
- 3.3.3 QFP封装器件不合格解析40-41
- 3.3.4 小结41-42
- 第四章 提高PCBA合格率的改善与控制42-60
- 4.1 PCBA不合格改进42-51
- 4.1.1 存在剩余锡膏吸嘴的完善改进42
- 4.1.2 Feeder齿轮的受损和扭曲完善42-43
- 4.1.3 感应设施瑕疵的改进方案43-44
- 4.1.4 BGA封装器件虚焊改进44-50
- 4.1.5 QFP封装器件虚焊改进50-51
- 4.1.6 小结51
- 4.2 提高PCBA合格率的控制51-60
- 4.2.1 0603封装器件不合格的控制管理51-54
- 4.2.2 BGA封装器件不合格控制管理54-57
- 4.2.3 QFP封装器件不合格控制管理57-59
- 4.2.4 小结59-60
- 第五章 效果分析60-64
- 5.1 直接效果分析60-62
- 5.2 间接效果分析62-64
- 结论64-65
- 参考文献65-68
- 致谢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冬飞;;图书馆与六西格玛管理[J];图书馆学刊;2012年02期
2 胡雅琴 ,何桢;论六西格玛管理的本质属性[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年10期
3 张耀华;六西格玛突破企业成长曲线[J];电子质量;2005年08期
4 戈泽宁;;推动,还是影响?[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6年24期
5 王光玲;周春花;;六西格玛管理与企业竞争优势解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09期
6 杨方;高齐圣;;六西格玛管理法在质量改进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质量;2010年04期
7 吴贞贞;曲婷;;六西格玛管理在纯碱工艺质量改进中的应用[J];电子质量;2010年10期
8 关玄义;高军;赵德勇;;装备维修组织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绩效评价[J];兵工自动化;2011年12期
9 孙玉麟;;现代管理科学的集成创新——六西格玛管理模式[J];科学学研究;2005年06期
10 王a\;;六西格玛管理对传统质量成本理论的挑战[J];半导体技术;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盈;;浅谈六西格玛管理的研究与应用[A];2011年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分会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戈泽宁;;六西格玛管理战略实施中的领导力问题[A];2004全国六西格玛大会文集[C];2004年
3 逄健;黄怡;;提高企业运作效率的有效路径——六西格玛管理与企业资源计划的集成[A];第三届中国质量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赵鹏;;六西格玛管理的“批判”[A];2011年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分会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杨跃进;;六西格玛管理与中国企业竞争力的提升[A];第十二届中国质量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陶靖轩;;六西格玛管理中的数据转换研究[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张耀华;;六西格玛突破企业成长曲线[A];第二届中国质量学术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王志陵;;推行六西格玛管理企业高层领导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A];第二届中国质量学术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王金德;;协调·联动·整合——六西格玛管理在中国企业的实践与思考[A];第二届中国质量学术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王丽林;;国内企业六西格玛管理推进策略研究[A];第三届中国质量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林;红林公司推进六西格玛管理见成效[N];贵州日报;2006年
2 宋恒继;金融企业实施六西格玛管理前提条件分析[N];金融时报;2006年
3 沈勇;六西格玛管理在深企蔚然成风[N];深圳特区报;2006年
4 中航二集团质量监督部;中航二集团六西格玛管理取得新进展[N];中国航空报;2008年
5 ;太钢以六西格玛管理为核心提升综合竞争力[N];世界金属导报;2009年
6 记者 智谊萍;济钢启动六西格玛管理[N];中国冶金报;2005年
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六西格玛首席咨询顾问 邱模荣;六西格玛管理在中国电信行业的实施(一)[N];人民邮电;2005年
8 记者 姜春艳;强力推进六西格玛管理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N];中国航空报;2006年
9 徐大天;济钢推行六西格玛管理初见成效[N];中国冶金报;2006年
10 记者 张少东 苏勇;太钢将全面推行六西格玛管理[N];中国冶金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侯雅文;六西格玛管理的统计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D];暨南大学;2010年
2 刘允娜;基于六西格玛管理的IT业派遣制员工保持力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正兵;九鼎科技集团六西格玛管理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2 蒋强;六西格玛管理在A公司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3 吴钦;六西格玛管理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4 肖体红;六西格玛管理在A公司的应用探讨[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5 单丹;六西格玛管理中统计分析方法的改进[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6 黄亚军;瑞光集团六西格玛管理案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桂云苗;六西格玛管理在航空公司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4年
8 丛丽芳;六西格玛管理法在李尔公司中国区的应用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9 雷民生;六西格玛管理法在X企业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10 徐航;基于六西格玛理论的东北特殊钢集团管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六西格玛管理提高PCB贴装合格率的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21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ss/362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