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
本文关键词:长沙市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AHP模型 农机水平 农村可持续发展水平 农机政策
【摘要】:农业机械化评价体系与农村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作为两个独立的评价体系而存在。论文的主要关注点在于:如何提取这两个独立的评价体系中对两者均有较大影响的因素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评价体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论文引入了源于日本东北农业试验场模型的交叉系统工程方法模型,并利用此模型将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可持续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研究。论文从长沙农村可持续发展因素AHP量化分析结果中发现长沙农村可持续发展受到农业GDP、农业总产值、农业增加值、农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等12个因素影响最为显著,同时从长沙农业机械化发展因素AHP量化分析结果中发现长沙农业机械化发展受到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农机装备水平、农村城镇化水平等5大因素的最为显著的影响,因此在借鉴国外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可持续发展处理关系的经典模式的基础上,分别讨论了两大评价体系中的各主要因素分别对另外一个评价体系整体水平的影响关系。最后,论文通过引入交叉系统工程方法模型并吸取两个评价体系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提出了长沙市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论文在两者的AHP量化分析结果相关性分析的过程中发现:长沙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农机创新水平、农机生产条件与农村环境承载能力、农机创新水平、农业劳动力转移人数与人均耕地面积、长沙市农机政策支持因素、农村社会福利水平与农机效益因素对于两者关系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关键词】:AHP模型 农机水平 农村可持续发展水平 农机政策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323.3;F32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1
- 第一章 引言11-19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1-13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13-17
- 1.2.1 国外研究动态13-15
- 1.2.2 国内研究动态15-17
- 1.3 研究方法17
- 1.4 研究内容17-18
- 1.5 可能创新之处18-19
- 第二章 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现实基础19-26
- 2.1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三个基本制约因素19-20
- 2.1.1 资源19
- 2.1.2 环境19
- 2.1.3 农业生产体系19-20
- 2.2 相关概念20
- 2.2.1 农业机械化20
- 2.2.2 农村可持续发展20
- 2.3 农业机械化目标及发展概况20-22
- 2.3.1 农业机械化的目标20-21
- 2.3.2 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概况21
- 2.3.3 中国农业机械化已取得的成果21-22
- 2.4 农村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22
- 2.4.1 农业创新扩展理论22
- 2.4.2 改造传统农业理论22
- 2.5 长沙市农业生产基本情况22-25
- 2.6 本章小结25-26
- 第三章 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26-35
- 3.1 经典分析模型26-29
- 3.1.1 交叉系统工程方法模型26-27
- 3.1.2 农业机械化影响因素AHP模型27-29
- 3.1.3 农村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AHP模型29
- 3.2 AHP模型下的长沙农业机械化影响因素分析29-32
- 3.2.1 长沙农业机械化因素AHP量化分析方法29-30
- 3.2.2 长沙农业机械化因素AHP量化分析结果30-32
- 3.3 AHP模型下的长沙农业可持续发展主要因素分析32-33
- 3.3.1 长沙农村可持续发展因素AHP量化分析方法32
- 3.3.2 长沙农村可持续发展因素AHP量化分析结果32-33
- 3.4 本章小结33-35
- 第四章 长沙市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可持续发展关系的量化研究35-52
- 4.1 处理两者关系的国外经典模式借鉴35-36
- 4.1.1 先开发,后治理模式35-36
- 4.1.2 两者协调发展模式36
- 4.2 农机整体水平与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主要因素的关系研究36-48
- 4.2.1 农机整体水平与农业GDP的关系研究36-37
- 4.2.2 农机整体水平与农业总产值的关系研究37-38
- 4.2.3 农机整体水平与农业增加值的关系研究38-39
- 4.2.4 农机整体水平与农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关系研究39-40
- 4.2.5 农机整体水平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研究40-41
- 4.2.6 农机整体水平与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关系研究41-42
- 4.2.7 农机整体水平与农村人口文化程度的关系研究42-43
- 4.2.8 农机整体水平与农村城镇化水平的关系研究43-44
- 4.2.9 农机整体水平与农村社会福利水平的关系研究44-45
- 4.2.10 农机整体水平与人均耕地面积的关系研究45
- 4.2.11 农机整体水平与农业劳动力转移人数的关系研究45-47
- 4.2.12 农机整体水平与农村环境承载能力的关系研究47-48
- 4.3 农村可持续发展整体水平与影响农机主要因素的关系研究48-51
- 4.3.1 农业可持续发展整体水平与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因素的关系研究48-49
- 4.3.2 农业可持续发展整体水平与农机装备水平因素的关系研究49
- 4.3.3 农业可持续发展整体水平与城镇化水平因素的关系研究49-50
- 4.3.4 农业可持续发展整体水平与农村环境因素的关系研究50
- 4.3.5 农业可持续发展整体水平与农村人口转移因素的关系研究50-51
- 4.4 本章小结51-52
- 第五章 长沙市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对策52-58
- 5.1 基于交叉系统工程方法模型的两者关系的影响因素的提出52-54
- 5.1.1 长沙市农民人均纯收入52
- 5.1.2 长沙市农村市场机制与社会服务水平因素52-53
- 5.1.3 长沙市农村环境承载能力53
- 5.1.4 长沙市农机装备水平53
- 5.1.5 长沙市农业城镇化水平53
- 5.1.6 长沙市农机政策支持因素53-54
- 5.2 长沙市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可持续发展对策54-55
- 5.2.1 实现长沙农民村收入持续、稳定的增加54
- 5.2.2 实现农村市场机制与社会服务水平同步发展54
- 5.2.3 因地制宜,有效提升环境承载能力54
- 5.2.4 树立长沙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目标54-55
- 5.2.5 稳步推进长沙市城镇化工作55
- 5.2.6 多方争取项目,特别是国家项目55
- 5.3 长沙市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措施55-57
- 5.3.1 完善法律体系55-56
- 5.3.2 建设技术体系56
- 5.3.3 重视各种农业机械化创新56-57
- 5.4 本章小结57-58
- 结论58-59
- 参考文献59-63
- 致谢63-64
-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64-65
- 附录1:农业机械化直接影响矩阵65-66
- 附录2:农业机械化综合影响矩阵66-67
- 附录3:农村可持续发展直接影响矩阵67-68
- 附录4:农村可持续发展综合影响矩阵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菊香;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问题;2001年07期
2 夏宁,夏锋;半干旱地区集水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J];中国农垦经济;2003年07期
3 马驰,胡应得;合理规划 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J];宏观经济管理;2003年10期
4 杨友孝,曹芳;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公平制度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5年06期
5 张家麟;蒋金富;凌莲莲;;论农村信息化建设与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J];农业科技管理;2006年01期
6 杜莹;;科学发展观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新探索——评《农村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一书[J];经济与管理;2006年09期
7 卢秉福;周艳丽;;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与实证分析[J];科研管理;2009年S1期
8 张运华;张慧慧;;促进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考[J];河南农业;2010年21期
9 王道龙;我国农业专家对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1998年02期
10 潘建春;陈峥;李銮熙;;东莞市农村可持续发展理论探讨——以东莞市清溪镇为例探索可持续发展新思路[J];科技致富向导;2012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泽启;;关于青海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研究[A];延安精神与中国现代化——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翟荣新;;山东省农村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与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卿太明;;搞好水土保持是实施农村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A];中国水土保持探索与实践——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邓志声;;海南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和对策[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5 马驰;胡应得;;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供求分析[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能源科技分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王玺;;农民失地与农村可持续发展[A];城市安全:首都国际化进程研究报告[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全国政协常委 林而达;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N];人民日报;2008年
2 高尚;吉林省多措并举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N];人民政协报;2009年
3 王旭东 彭泺;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合作[N];中国建设报;2010年
4 本报实习生 王晶;关注农村可持续发展[N];团结报;2009年
5 记者 吴俊;宁夏八大措施促农村可持续发展[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6年
6 袁小兵;欧盟—中国:“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项目”[N];社会科学报;2005年
7 记者 谢靓;专家学者呼吁关注农村可持续发展[N];人民政协报;2009年
8 严松斌;如何建立农村可持续发展体系?[N];经济日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杨君;一个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项目落地的启示[N];东营日报;2014年
10 周巍;切实增强新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N];郴州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家麟;信息化建设与农村可持续发展[D];山西大学;2007年
2 周文斌;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李丽雅;我国大城市地区现代都市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海华;长沙市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2 赵慧;城市化与农村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3年
3 王举兴;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角度探索推进四川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4 何红梅;青岛市新农村可持续发展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5 刘青;宁夏农村可持续发展实证研究[D];宁夏大学;2014年
6 余明星;甘肃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晔立;甘肃省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峰贵;失地农民权益保护与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9 刘伟;金融信贷投入与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胡应得;可再生能源与农村可持续发展[D];浙江工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7754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ss/775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