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疫病毒HN基因重组乳酸菌抗小鼠结肠癌及免疫机制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6 12:34
本文关键词:新城疫病毒HN基因重组乳酸菌抗小鼠结肠癌及免疫机制的初步研究 出处:《吉林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高发性消化道癌症,结肠癌因肿瘤本身及患病机体年龄、营养状况等因素而常发生免疫抑制。结肠癌潜在的免疫原性和机体的免疫反应会影响机体的生存时间。因此,任何能够提高肿瘤免疫原性、激发或重塑机体免疫系统、阻止机体免疫抑制的出现,都将有助于排斥或摧毁肿瘤细胞,是癌症免疫治疗的重要策略。 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囊膜表面的血凝素神经氨酸酶蛋白(HN)是病毒感染入侵宿主的重要工具,也是病毒发挥抗肿瘤作用的重要功能蛋白。随着乳酸菌原核表达系统的发展成熟,乳酸菌已成为功能蛋白基因的重要运载工具,在介导消化道局部免疫,影响全身性免疫调节方面具有突出的益生优势。其中乳酸杆菌以其特有的免疫刺激活性和对肠黏膜的持续黏附活性,逐渐成为一类重要的工程菌株替代其他益生菌株。 为此,本研究克隆了NDV HN基因,利用实验室成功改造可锚定表达于细胞膜的乳酸菌表达载体pSIP409,构建HN-pSIP409重组体,采用电转化技术,将HN-pSIP409重组体电转化到受体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nrumNC8)感受态中。利用SDS-PAGE和免疫印迹,检测HN蛋白的表达情况。为明确HN蛋白表达位置,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重组菌菌体细胞表面HN蛋白的表达情况。为便于检测重组菌的稳定性,在HN基因下游插入了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构建了具有荧光效应的HN基因重组乳酸菌,通过菌体荧光效应检测GFP基因的表达情况及重组菌的稳定性。结果成功构建了新城疫病毒HN基因重组乳酸菌(简称重组菌),SDS-PAGE、Western blotting检测可见在66kDa附近有免疫印迹条带,表明表达的HN蛋白具有反应原性;流式检测结果表明HN蛋白可以表达于菌体细胞表面,有利于与肠黏膜表面接触和刺激树突状细胞活化。稳定性检测结果表明串联表达GFP基因的重组菌传30代依然可见其荧光效应。 研究显示,经常饮食乳酸菌发酵的乳制品常与结肠癌低发生率有密切联系。尽管目前尚无明确机制的研究,但很多研究已证实乳酸菌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阻断致癌物诱变作用及诱导机体产生抗肿瘤免疫效应,因而在预防或抑制肿瘤发生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而新城疫病毒HN蛋白分子除了能吸附和水解肿瘤细胞表面的唾液酸受体,更重要的是能够激活及增强固有免疫以防御肿瘤。 为明确HN蛋白能否协同增强乳酸菌的抗肿瘤功能,我们提前2周给荷瘤鼠分别灌胃109CFU的重组菌(命名为HN/Lab)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nrum NC8,命名为L.p)。此后,通过肿瘤诱导建立了皮下结肠癌移植瘤、原位移植瘤及肠外肺转移瘤模型,并在肿瘤诱导后每周加强免疫1次、连续免疫3周,评价重组菌抗肿瘤效果如下: (1)通过评估重组菌对皮下移植瘤的抑瘤效果,我们检测到了重组菌HN/Lab(CT26+HN/Lab组)能明显抑制荷瘤鼠皮下肿瘤的生长,与模型组(CT26组)相比,分别在肿瘤诱导后25d、30d差异显著(p0.05),小鼠的存活率和生存时间也显著高于CT26组(p0.05);肿瘤病理组织学检测显示重组菌HN/Lab处理组小鼠肿瘤组织淋巴细胞浸润明显。植物乳杆菌组(CT26+L.p组)小鼠在肿瘤诱导25天后,其抑瘤效果没有CT26+HN/Lab组明显。 (2)监测重组菌对小鼠原位结肠癌移植瘤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重组菌HN/Lab在肿瘤诱导后7d即能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p0.05),而植物乳杆菌也有抑制作用但未达到差异显著水平;经初步计算重组菌HN/Lab抑瘤率为43.13%,与植物乳杆菌23.03%抑瘤率相比有了明显的提高;肠道肿瘤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显示重组菌HN/Lab诱导肿瘤坏死明显、且浸润的淋巴细胞也显著增多,能够抑制肿瘤细胞向黏膜层方向转移,肠道病理评分明显降低。 (3)通过比较肠外肺转移模型肺脏肿瘤结节数量,表明CT26+HN/Lab和CT26+L.p组肺脏肿瘤结节数量均明显降低,其中重组菌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表明重组菌HN/Lab对结肠癌细胞的转移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通过检测重组菌的抑瘤效果,我们发现无论重组菌和植物乳杆菌(受体菌)是否与肿瘤细胞有直接的接触,它们对肿瘤细胞的生长都有抑制作用,说明它们可能是通过影响机体的免疫反应发挥了作用。研究已经证实HN蛋白能够有效的刺激I型IFN(IFN-、IFN-β和TNF-)的产生和释放从而激活NK细胞的杀伤活性,且这种活性的发挥可以不依赖病毒的复制。而单独口服乳酸菌后能够有效地诱导DCs的活化,促进DCs的成熟,从而产生两方面效应:一方面激活NK细胞,NK细胞即可产生杀伤肿瘤效应,后者通过分泌IFN-γ等细胞因子又会进一步活化DCs,形成一个紧密的cross talk;另一方面,活化DCs还会调节Th细胞的分化,影响(可能抑制或促进)肿瘤生长,分化的趋势与菌株个体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推测重组菌主要通过诱导机体产生抗肿瘤免疫而发挥作用。 为进一步验证我们的假设,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术、ELISA及免疫组化等技术检测了重组菌对NK细胞活化及杀伤效应的影响,评估了重组菌诱导DCs的活化以及对CD4+T、CD8+T淋巴细胞相对数量、分化及杀伤活性的影响,并检测了重组菌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影响,即检测了结肠癌荷瘤鼠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种类、相对数量及杀伤活性的影响,结果如下: (1)采用ELISA检测在肿瘤诱导前后,灌服重组菌HN/Lab均能够促进脾脏中I型细胞因子包括IFN-γ和TFN-的表达,提高脾脏中NK细胞的比例及提高NK细胞中IFN-γ和颗粒霉素B的分泌,体外杀伤实验表明N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也得到显著提高。表明重组菌能够诱导NK细胞的增殖及活化,发挥抗肿瘤作用。 (2)流式细胞术检测到重组菌可以提高脾脏中CD4+T细胞的比例(p0.05),对CD8+T细胞的比例影响并不明显,表明重组菌主要诱导以Th细胞为主的反应。为进一步研究Th细胞的极化,我们首先检测重组菌对DCs活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重组菌可以促进B7分子CD80和CD86的表达而介导DCs的成熟分化,且成熟的DCs与CD4+T细胞共培养后可上调Th1型细胞因子IFN-γ的表达,而对IL-4(Th2型)或IL-17(Th17型)表达影响并不显著,说明重组菌主要诱导CD4+T细胞向Th1方向极化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尽管重组菌没有明显提高CD8+T细胞的相对数量,但促进了CD8+T分泌IFN-γ和颗粒霉素B的数量(p0.05),而植物乳杆菌主要促进CD8+T分泌IFN-γ,说明重组菌可以显著提高CD8+T细胞杀伤活性,有利于产生抑瘤效应。 (3)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组化结果表明,重组菌能够提高肿瘤组织中浸润的CD8+T细胞及NK细胞比例,其中NK细胞数量显著增多(p0.05),特别是明显提高分泌颗粒霉素B的CD8+T细胞及NK细胞的比例(p0.05),表明重组菌HN/Lab能够促进CD8+T细胞、NK细胞向肿瘤组织迁移并提高其杀伤活性,而改变肿瘤组织微环境,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综上,本研究构建了表达新城疫病毒HN基因的重组乳酸菌,其对建立的鼠结肠癌实验模型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主要通过促进NK细胞的增殖和活化、诱导DCs成熟、促进CD4+Th1分化、提高CD8+T细胞杀伤活性以及促进上述免疫活性细胞向肿瘤组织浸润,而发挥了综合抗肿瘤免疫效应。为重组乳酸菌诱导的抗肿瘤免疫及其机制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85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雷春龙;董国忠;;肠道菌群对动物肠黏膜免疫的调控作用[J];动物营养学报;2012年03期
2 倪艳艳;范跃祖;;结肠癌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2期
3 辛磊;柏愚;李兆申;;结直肠癌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4年12期
本文编号:13373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133732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