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遗传多样性及几个重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分析
本文选题:番茄 切入点:遗传多样性 出处:《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番茄是世界上重要的蔬菜作物,番茄品质相关性状一直是番茄育种中的热点,弱光是影响番茄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番茄耐弱光育种是提高番茄品种耐弱光性、减少光照不足造成减产的有效途径,而开发与品质和耐弱光性相关的分子标记,将极大的促进番茄品种改良和种质创新。本文从348份番茄材料中筛选出191份番茄自交系作为关联作图群体。利用3种分子标记(SNP、InDel和SSR)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和连锁不平衡(LD)分析。最后对番茄品质和耐弱光相关性状进行基于全基因组扫描的关联分析,检测与目标性状相关联的分子标记。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52个SNP标记对348份番茄自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其中45个SNP标记具有多态性,在整个群体中,所有多态性标记的平均期望杂合度和PIC分别为0.395和0.309。比较不同亚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发现,樱桃番茄拥有最高的遗传多样性,美洲番茄次之。群体结构和NJ聚类分析发现,348份番茄自交系可以聚类为3大类群,樱桃番茄、欧洲番茄和中国番茄,中国番茄又可进一步划分为粉果番茄、迟熟番茄和红果番茄。根据348份番茄个体间遗传距离,从中筛选出了191份番茄自交系作为关联作图群体。最后利用SNP标记构建核心种质发现,仅需2%的个体便可以覆盖所有的SNP变异。2.利用273个分子标记对191份番茄自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有238个标记具有多态性,包括103个SNP、113个InDel和22个SSR。三种分子标记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较大,InDel和SSR标记拥有较多的低频等位基因。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显示,SNP标记可以检测到更多的遗传变异和群体结构,这说明在分析亲缘关系较近的栽培番茄时,SNP标记具有较高的效率。基于238个分子标记的群体结构分析显示,191个番茄自交系可分为4个或者6个亚群体。LD分析显示,InDel和所有分子标记标记在染色体上的平均LD衰减距离为3~5cM,而SNP标记在染色体上的平均LD衰减距离为10-15cM。3.分别在两个年份对191份番茄自交系的农艺性状进行调查,6个品质相关性状(单果重、果实横径、果实形状、心室数、糖度和果实硬度)在群体内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个体间差异显著,不同的年份间,只有糖度差异显著。利用混合线性模型对6个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累计检测到115个显著相关联的标记,其中与单果重性状为10个,果实横径相关的标记为16个,果实形状为38个,心室数为11个,糖度为17个,果实硬度为23个。表型变异解释率在0.8%~14.8%之间,其中表型变异解释率最高的标记为SSR45,与番茄果实硬度相关联。4.本研究在正常光照和遮光两种处理下对191份番茄自交系进行了耐弱光评价,评价指标包括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单果重、坐果率及利用这5个指标计算的相对耐弱光指数。5个指标在两种处理下均差异显著,单果重、茎粗、叶绿素含量和坐果率较对照分别平均下降了33.02%、24.10%、26.50%和39.02%,株高平均增加了28.87%。对5个相对耐弱光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5个指数间的相关性均较低,说明这5个性状的遗传规律不同。然后利用238个多态性标记对5个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累计检测到73个相关联的分子标记,与单果重相关的标记有14个,与株高相关的分子标记有20个,与茎粗相关的标记有13个,与坐果率相关的有18个,与叶绿素相关的标记最少,为8个。这些相关联分子标记的表型变异解释率在0.3%~4.5%之间。最后对5个耐弱光指数进行关联分析发现,累计检测到48个相关联的标记,与单果重耐弱光指数相关的标记有8个,与株高耐弱光指数相关的有10个,与茎粗耐弱光指数相关的有15个,坐果率耐弱光指数有5个,叶绿素耐弱光指数有10个。表型变异解释率在2.1%~8.7%之间。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64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尚占环,姚爱兴;生物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及其保护措施[J];宁夏农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蒋楠;作物遗传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9期
3 张静;;作物遗传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J];神州;2013年17期
4 ;《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原理与方法》评介[J];动物学研究;2000年02期
5 解新明,云锦凤;植物遗传多样性及其检测方法[J];中国草地;2000年06期
6 胡守荣,夏铭,郭长英,陆晓春;林木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概况[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7 陈宽维;“我国家禽遗传多样性研究”前景诱人[J];中国家禽;2003年02期
8 朱秀志;彭正松;;四川珍稀林木资源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状况[J];西部林业科学;2006年04期
9 高秀琴;兰进好;穆平;林琪;;小麦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10 黄耀江;许宙;周文化;刘越;冯金朝;;鸡的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及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志昂;;对我国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几点意见[A];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首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2 何文珊;陆键键;;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A];生物多样性与人类未来——第二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3 刘娟;李贝宁;刘春生;周应群;;栽培对道地甘草遗传多样性的影响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届中药鉴定学术会议暨WHO中药材鉴定方法和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沈裕琥;王海庆;黄相国;葛菊梅;张怀刚;;作物品种间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A];21世纪作物科技与生产发展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5 沈裕琥;王海庆;黄相国;葛菊梅;张怀刚;;作物品种间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A];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会论文集[C];2002年
6 沙伟;林琳;郑云梅;;小仙鹤藓遗传多样性分析[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8)[C];2008年
7 ;“全国生物遗传多样性高峰论坛”日程安排[A];全国生物遗传多样性高峰论坛会刊[C];2012年
8 芒来;杨虹;;蒙古马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A];遗传学进步与人口健康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毛培胜;王新国;黄莺;;分子标记技术在牧草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A];2009中国草原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周秋白;郑宇;周莉;桂建芳;;鄱阳湖鲫鱼遗传多样性分析[A];中国鱼类学会2008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云章;绚丽的民族文化 丰富的遗传多样性[N];大众科技报;2008年
2 刘霞;人类语言源于非洲再添新证据[N];科技日报;2011年
3 卞晨光;保护家畜遗传多样性刻不容缓[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游雪晴;中国的人类遗传多样性研究成果丰硕[N];科技日报;2001年
5 记者 胡德荣;亚洲人群遗传多样性研究获最新成果[N];健康报;2009年
6 张桂香;中国地方水牛的遗传多样性[N];农民日报;2004年
7 李倩;不同民族永生细胞库建设取得进展[N];大众科技报;2007年
8 李倩;我国永生细胞库初具规模[N];人民日报;2007年
9 记者 耀辉;云南5成果喜获国家科技奖[N];云南经济日报;2006年
10 肖力伟 译;中国栽培的大豆品种 遗传多样性变异丰富[N];农民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芸芸;神农架川金丝猴的遗传多样性及保护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2 彭亮;丹参种质资源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刘海龙;大叶榉遗传多样性与离体保存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4 狄晓艳;油松遗传多样性与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5 陈雪平;茄子遗传多样性研究与遗传连锁图谱构建[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6 蒋冬月;柳树优良无性系遗传多样性及其重要性状的关联分析[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5年
7 朱锦宁;黑藻属的分子谱系及其生物地理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8 杨新笋;基于SSR、SNP和形态学标记的甘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9 徐群;我国籼稻品种遗传结构与多样性的SNP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10 王涛;番茄遗传多样性及几个重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分析[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伟帅;小麦抗病遗传多样性对条锈病的调控效应[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王若丁;西藏工布乌头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3 邓宏中;基于SSR标记的中国水稻地方品种与选育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4 刘丽;西藏墨脱地区野生草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5 张佳佳;沈阳森林动物园丹顶鹤(Grus japonensis)遗传多样性分析和亲缘关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6 王一羽;四川省玉米纹枯病菌融合群测定和遗传多样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7 黄玉洁;川渝麦冬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及ITS序列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8 陈科;野牛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相关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9 马庆庆;两个不同基株年龄冷箭竹(Bashania fangiana)克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特征[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10 张景晓;长牡蛎近交家系生物学特性及遗传多样性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304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1630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