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尔交互主体性理论的重新定位
本文关键词:胡塞尔交互主体性理论的重新定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吉林大学》 2014年
胡塞尔交互主体性理论的重新定位
罗海波
【摘要】:胡塞尔前期的现象学所遭遇到的“唯我论”批评以及后来试图用“交互主体性”理论来解决这个困难,使得现象学阵营内外反对声连连。但是,我们注意到,大多数批评者只是按照既定的思路跟随胡塞尔的特定文本来对待这一问题。这离全面深入地分析理解胡塞尔交互主体性理论所应付出的努力还相去甚远。 本文的出发点在于对胡塞尔交互主体性理论的全面展现与重新定位。本文认为在胡塞尔的思想体系中,交互主体性理论的发生、发展包含“经验的交互主体性问题在胡塞尔前期的先验自我论中被虚无化”、“交互主体性成为胡塞尔克服主观自我论困境的钥匙”以及“价值论与文化的交互主体性对先验自我主体性根本性的改造”三个发展阶段。在其思想早期,胡塞尔认为,先验自我是具体的、独立的绝对存在的基础,所有超越之物都是在这个基础中获取其存在意义的,这样经验性的交互主体性问题就被消解和虚无化了。而在其中期,为克服其先验自我主体性理论的唯我论困境,胡塞尔从交互主体性理论中看到了“同感”、“共同体”“共同的世界”等许多超越先验自我论的重要内容,但是仍然不能放弃后者在现象学中的基础地位,呈现出许多理论上的自相矛盾。在后期对交互主体性理论深入探讨中,胡塞尔找到了交互主体性理论价值论的真谛和文化交往实质,虽然他抽象坚持着先验自我是现象学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但这个基础已经被改造和颠覆了。特别是在其退休生涯中完成的著作《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现象学》中,“生活世界”与“交互主体性”紧密地联系在一处。在这里,胡塞尔着重探讨了历史、文化、价值等某些特定范畴,他把“生活世界”处理为一个价值的场域,把对交互主体性理论的阐述从认识论的角度转移到了价值论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 重新定位胡塞尔交互主体性的理论价值在于:其一,,破除对于交互主体性理论文本根据不全面和欠缺动态把握这一理论发展的方法论局限,主张从逻辑、历史的角度阐释其在胡塞尔思想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其二,从各种文献的考察中阐明先验交互主体性与先验自我两者究竟何为第一哲学,何为一切知识和人类生存之真正基础的争论。其三,不仅要从认识论的意义上而且还要超越认识论视角,在价值论的意义上阐明胡塞尔的交互主体性理论的真正意义。对于本文以上的见解和阐明,我自称为是对胡塞尔交互主体性理论的一种另类的、非标准化的解读。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516.5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云飞;;从纯粹自我到习性自我——胡塞尔发生现象学的引导动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张庆熊;胡塞尔的意向性学说[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5期
3 任军;;胡塞尔现象学作为历史哲学的意义[J];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4 邓晓芒;马克思的人学现象学思想[J];江海学刊;1996年03期
5 王振林;胡塞尔交互主体性理论评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04期
6 朱松峰;;“反思”对“形式指引”——胡塞尔与海德格尔之方法的比较[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06期
7 王礼平;胡塞尔的自我与自我困境[J];现代哲学;2000年04期
8 吴增定;;明见性与主体性——试析胡塞尔现象学的内在张力[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9 朱刚;;交互主体性与他人——论胡塞尔交互主体性现象学的意义与界限[J];哲学动态;2008年04期
10 高秉江;胡塞尔的Eidos与柏拉图的idea[J];哲学研究;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旭阳;许远理;;心理学中的物性浅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刘力永;马克思与海德格尔批判形而上学的根本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3 单斌;“起源”的迷思——德里达《〈几何学起源〉导论》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4 王莉;推己及人与角色扮演——道德意识的个体发生机制[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5 李云飞;;先验还原与现象学的世界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任军;;胡塞尔现象学与自然主义批判[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肖德生;;胡塞尔对主客观时间关系的确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赵光旭;;现象学与华兹华斯的情感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郑小霞;;从抽象理性批判到资本批判——马克思对黑格尔现代性诊断的批判与超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李云飞;;从纯粹自我到习性自我——胡塞尔发生现象学的引导动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艳秀;;现代化及其背反——论道德困境产生的根源[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高坚;高红艳;;新闻理论研究中的方法论试探[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3 杨薇;;对科技活动的理性思考[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4 丁耘;;关于《现象学之基本问题》中若干译名的讨论[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谢永康;;“天才”的出场——国外阿多尔诺哲学研究述评[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胡绪明;;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的现代性批判理论探析[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胡绪明;;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的现代性批判理论探析[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8 戴劲;;马克思和胡塞尔论生活世界问题[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9 姚凯;;存在主义对现代社会个案工作的启示[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董正爱;;生态秩序重塑的回应型法律范式解构——基于人类集体福祉超越市场逻辑的转型认识[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迪;试论情境型试卷——高考语文试卷的实用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柏久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与中美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张凌;现代社会的困境与救赎[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焉晶;中小学校长变革型领导行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媛媛;中国意象油画的色彩表现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威;场域视角下的抽象绘画与具象绘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吕铮铮;中国当代艺术中艳俗因素研究与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晓楠;中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新;解构与历史——德里达思想对历史学的可能效应[J];东南学术;2001年04期
2 黄进兴;“文本”与“真实”的概念——试论德希达对传统史学的冲击[J];开放时代;2003年02期
3 倪梁康;;历史现象学的基本问题——胡塞尔《几何学的起源》中的历史哲学思想[J];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09期
4 倪梁康;;历史现象学与历史主义[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倪梁康;;胡塞尔早期内时间意识分析的基本进路[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卫东;;交互主体性视域下翻译主体的探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王振林;胡塞尔交互主体性理论评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04期
3 龚群;康德、黑格尔主体哲学的内在困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4 李淑青;;荀子学说中的交互主体性思想与和谐体育[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年05期
5 唐丽君;;哲学现象学话语中的主体性——论丹·扎哈维的主体性理论建构[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6 陈胜云;;胡塞尔交互主体性思想辨析[J];兰州学刊;2011年03期
7 胡慕辉;王琼;;论诗歌翻译创作空间中的交互主体性——以两个译本为例[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周宏;先秦儒家天人学说中的交互主体思想探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9 刘卫东;;翻译伦理的回归与重构[J];中国外语;2008年06期
10 罗丹;;从杨译《老残游记》看翻译中的交互主体性[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焦国成;;试论社会伦理关系的特质[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政文 李洪波;[N];光明日报;2003年
2 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 王振林;[N];光明日报;2008年
3 郑保章 周文杰;[N];人民日报;2003年
4 张培英;[N];河北日报;2004年
5 本报评论员;[N];中国文化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罗丹;翻译中的交互主体性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2 罗海波;胡塞尔交互主体性理论的重新定位[D];吉林大学;2014年
3 牟春;现象学视野下的移情问题[D];复旦大学;2008年
4 汪怀君;人伦背景下的交往伦理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5 李晓阳;教师经验及其生成[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刘伟;交往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马明;胡塞尔的内时间意识现象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8 罗志敏;大学学术伦理及其规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栾林;胡塞尔后期发生现象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鸣章;论人的交互主体性[D];山西大学;2006年
2 王劲;论人的主体性教育[D];合肥工业大学;2002年
3 杨娉;多元化背景下高校德育模式的变革与创新[D];宁夏大学;2005年
4 肖禹;主体性和交互主体性在教育中应用的分析及其引发的教育再思考[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5 万岩竹;一个不安的精神世界[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6 罗丹;从主体性到交互主体性:从独白到对白[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彭莎莎;网络主体的主体性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8 刘丽;交互主体性理论观照下《红楼梦》两译本的绰号英译[D];中南大学;2007年
9 禹云闪;交互主体与德育师生关系的重构[D];湖南科技大学;2007年
10 张翀;虚拟实在中的主体性研究[D];东华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胡塞尔交互主体性理论的重新定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97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19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