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时期自画像中艺术家的形象

发布时间:2017-04-15 16:17

  本文关键词:文艺复兴时期自画像中艺术家的形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文艺复兴时期的职业划分延续了中世纪的传统,绘画和雕塑被视为机械技艺。虽然,这一时期大部分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在社会地位上仍无法摆脱工匠身份,但是个别艺术大师社会地位的提升引发了其他人要求全面转变行业地位、提升个人和群体价值的愿望,他们通过大量的自画像塑造新的艺术家形象,自画像也反映了他们追求从“工匠”到“艺术家”的身份转变。 这一时期,艺术家的形象最早出现在宗教叙事性绘画中,在这类自画像中有两种艺术家的形象,第一是作为宗教奇迹目击者出现的艺术家,他们通常身处故事情节之中,但眼睛看向画面之外的观众,他们作为沟通画面内容和真实世界的媒介而存在;第二种是艺术家代替了某个宗教人物形象出现在故事中,他们偏爱圣路加和荷罗孚尼、施洗约翰(代表殉难者)等人的形象,前者代表了艺术家的职业,后者则表现了艺术家们的情感。伴随着艺术家自我意识的增长,独立自画像在15世纪末出现,当然,这一时期平面镜子的流行也给自画像的创作提供了物质基础,艺术家们不仅使用镜子模仿自然也利用镜子绘制自画像。自画像塑造了多种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形象,体现了他们社会地位的转变,这些形象包括了:作坊中的工匠与学院中的艺术家(艺术家的教育与职业);独立创作的艺术家(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忧郁与优雅的艺术家形象以及追求荣誉的艺术家(艺术家的气质与社会地位)。此外,16世纪女性艺术家的才华得到了社会的普遍承认,女性艺术家们也创作了大量自画像,并且体现出与男性同行不同的艺术家形象,她们的自画像既表现了专业的女性艺术家形象又描绘了多才多艺的“宫廷贵妇”形象。 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冲击下,文艺复兴时期成为独立自画像的滥觞时期,自画像描绘了艺术家们的生存状态、表现了他们的渴望与梦想。从文艺复兴初期,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们用特立独行来区别自己与普通工匠到16世纪中期以后,他们成为言行得体、“优雅”的艺术家,自画像也记录了他们社会地位的转变。最后,文艺复兴时期自画像中的艺术家形象也影响了此后两个世纪的自画像创作,忧郁的艺术家、优雅的艺术家、戴金项链艺术家等形象都常见于此后的时代。
【关键词】:文艺复兴 自画像 艺术家形象 艺术家地位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110.9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5
  • 目录5-6
  • 导言6-14
  • 一、文艺复兴时期自画像的研究现状简述9-10
  • 二、文艺复兴时期自画像的研究意义10-11
  • 三、本文的研究重点和基本结构11-14
  • 第一章 文艺复兴时期自画像的类型14-42
  • 第一节 宗教叙事性自画像14-30
  • 第二节 独立自画像30-42
  • 第二章 镜子与艺术家的形象42-48
  • 第一节 艺术家与镜子42-44
  • 第二节 镜子与自画像44-48
  • 第三章 自画像中艺术家的形象48-117
  • 第一节 从作坊中的工匠到学院中的艺术家48-63
  • 第二节 独立创作的艺术家形象63-83
  • 第三节 忧郁与优雅的艺术家形象83-105
  • 第四节 追求荣誉的艺术家形象105-117
  • 第四章 女艺术家的自画像117-128
  • 第一节 专业的女性艺术家形象118-121
  • 第二节 女艺术家的“宫廷贵妇”形象121-128
  • 第五章 自画像中艺术家形象的转变128-135
  • 第一节 特立独行的工匠128-130
  • 第二节 言行得体的艺术家130-135
  • 结语135-138
  • 附录138-142
  • 参考文献142-148
  • 后记148-149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1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宏;;论瓦萨里艺术理论中的“优雅”概念[J];美术观察;2005年11期

2 李宏;;线性的图式:瓦萨里disegno概念的形而下意义[J];美苑;2010年06期

3 杨贤宗;;切萨雷理帕的《图像学》[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0年02期

4 李宏;;论瓦萨里的一个艺术理论概念[J];文艺研究;2011年02期

5 阿·豪泽尔,朱琦;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社会地位[J];新美术;1995年03期

6 李宏;;瓦萨里《名人传》中的艺术家形象[J];新美术;2005年04期


  本文关键词:文艺复兴时期自画像中艺术家的形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87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087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6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