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罗末丽初汉诗与中国文学的关联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06 21:18
  罗末丽初是韩国历史上向中国学习的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韩国汉诗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进入到真正发展的历史转折期。在这一历史时期,以崔致远、崔承佑、崔匡裕、朴仁范为首的留唐新生代诗人为中心,开放性文化意识为主导,积极汲取中国文学的精华,为韩国汉诗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罗末丽初的诗人们饱受中国文化滋养和熏陶的同时,以异国留学的宝贵经历极大丰富了他们汉诗创作题材,拓宽了汉诗创作空间和视野,在艺术表现方面也取得了斐然的艺术成就。直到1170年武臣政变为止,都是由他们或他们的后裔来主宰诗坛。罗末丽初汉诗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诗体、格式、格律、形态、风格等各个方面都表现出非常相近或相似的特点,呈现出新的社会趋向和审美追求。罗末丽初汉诗成了韩国汉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韩国汉诗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罗末丽初汉诗的梳理,可以发现与新罗末期以前的汉诗相比,罗末丽初汉诗整体上,无论是诗歌体裁、艺术水平还是创作手法都有了质的飞跃,韩国汉诗方能算得上进入了真正的发展轨道。曾经以贵族为中心零星的汉诗创作,也被以崔致远、崔承佑等新生代作家为代表的汉诗作家层所代替。而且不难发现他们几乎具有共同的诗风,从新罗...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1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二章 罗末丽初中韩关系和汉诗的发展变化
    第一节 罗末丽初社会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流入
        一、罗末丽初时期的韩国社会现状
        二、中国文化东渐与传播
    第二节 罗末丽初汉诗发展
        一、新罗前韩国汉诗的发展
        二、新罗新生代作家的汉诗创作
        三、高丽初期汉诗作家的创作
    第三节 罗末丽初汉诗发展的动因
        一、文化交流和汉诗创作
        二、教育制度和汉文教育
第三章 罗末丽初汉诗主题意蕴与儒释道的关系
    第一节 积极入世与儒家思想
        一、人格风范和忠君爱国
        二、民本思想与忧国忧民
    第二节 独立意识与道家思想
        一、高蹈遗世与人文情怀
        二、超凡豁达与理想境界
    第三节 生命意识与佛教思想
        一、清净无染与禅心
        二、空灵幽静与超然心境
第四章 罗末丽初汉诗中的中国历史人物与典故
    第一节 罗末丽初汉诗中的中国历史人物
        一、千古帝王和将相
        二、万世文人与逸士
        三、其他中国人物
    第二节 罗末丽初汉诗中的中国典故
        一、点石成金事典的妙用
        二、以故为新语典的活用
第五章 罗末丽初汉诗的艺术表现与唐代诗学
    第一节 审美意象与唐诗意象的接受
        一、自然意象和审美情感
        二、人文意象和审美情感
    第二节 意境美学与唐诗意境的构建
        一、春色与唐风
        二、秋思与唐韵
        三、冬雪与唐音
    第三节 艺术特征对唐代诗学的借鉴
        一、艺术风格与唐诗风格的模仿
        二、艺术手法与唐诗艺术手法的化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毛诗》经学阐释与唐代“比兴”诗学观[J]. 毛宣国.  中国文学研究. 2019(04)
[2]论韩日古代文学交流的方式与特点——以韩国诗话为中心[J]. 朴哲希,马金科.  韩国研究论丛. 2019(01)
[3]域外汉诗:新罗新生代诗人崔匡裕的汉诗研究[J]. 尹允镇,金基永.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4]域外汉诗:新罗留唐诗人朴仁范汉诗中的中国元素[J]. 尹允镇,全世实.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9(01)
[5]论高丽前期汉文学发展主要动因[J]. 刘畅.  东疆学刊. 2019(01)
[6]韩国诗话中李白诗歌异文辨析[J]. 冉驰,王红霞.  中华文化论坛. 2018(11)
[7]《东文选》首篇诗作《织锦献唐高宗》辨证[J]. 褚大庆.  东疆学刊. 2018(04)
[8]“东亚新秩序”语境下台湾与朝鲜文学中的殖民地主体重构及中国认知[J]. 刘惠莹.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3)
[9]崔承祐汉诗与中国文化的关联[J]. 尹允镇.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8(05)
[10]融合唐宋的金富軾[J]. 劉暢.  国际中国文学研究丛刊. 2018(00)

博士论文
[1]高丽中期汉诗研究[D]. 姜夏.吉林大学 2018
[2]唐代禅诗研究[D]. 辛鹏宇.陕西师范大学 2017
[3]韩国古代诗歌的生命意识研究[D]. 赵丹妮.延边大学 2015
[4]朝鲜朝怀古汉诗研究[D]. 刘清涛.中央民族大学 2015
[5]高丽文人林椿的汉诗研究[D]. 吴野迪.吉林大学 2014
[6]中国文化对高丽、朝鲜时代史学之影响研究[D]. 周海宁.上海师范大学 2013
[7]《东文选》文体研究[D]. 褚大庆.延边大学 2013
[8]陶渊明诗文在韩国汉文学中的传播与接受[D]. 卢又祯.南京大学 2011
[9]朝鲜朝前半期汉诗风演变研究[D]. 杨会敏.中央民族大学 2011
[10]唐诗与宋代诗学[D]. 王园.南开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晚唐著名韩国诗人崔致远与《桂苑笔耕集》[D]. 金允珍.华中科技大学 2012
[2]新罗汉诗中体现的中国文化要素[D]. 刘志峰.吉林大学 2007
[3]《桂苑笔耕集》考述[D]. 刘伟.陕西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4207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4207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a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