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唐五代藩镇文职幕僚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7 14:18
本文聚焦于中晚唐五代藩镇文职幕僚,对副使、行军司马、判官、掌书记、推官及巡官这六类藩镇主要文职幕僚做了系统的论述。提出以唐末农民起义为分界点,藩镇文职幕僚在此前、后两历史阶段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对藩镇幕僚体系之形成,辟署制与科举制、铨选制的关系,士人之转型,文武幕僚关系等方面均有较深入的探讨。内容涵盖唐五代政治制度、社会文化诸多问题,不啻为理解唐宋变革的良好视角。藩镇文职幕僚是在中唐政治层面变革的影响下自唐前期行军幕府僚佐脱胎而来。其形成过程,大致是与藩镇体制的确立同步。藩镇辟署制,是唐藩镇体制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藩镇文职幕僚选用的主要方式。同时,它与中央铨选制、科举制间的交错互动又构成了中晚唐五代文士仕进的综合机制。检校官则成为了辟署制与中央铨选之“桥梁”,共同维护了中央与地方权力捭阖中的平衡。影响文职幕僚政治前途的重要因素不仅与藩镇的强弱、大小关系密切,党争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掌书记,作为“典型”文职幕僚,因掌文事之特征而备受瞩目。故而逐一考订掌书记的由来演变,掌书记的科举出身、士庶背景、政治迁转等问题。还阐明掌书记与时代文风的互动,并对掌书记“一人说”提出商榷。掌书记在中晚唐和五代...
【文章来源】:南开大学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1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前言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回顾
三、概念界定
四、论文创新点、研究方法及不足之处
五、论文整体框架
第一章 中唐藩镇体制确立与幕府的相应演进
一、中唐前后幕府制度的演进
二、中唐藩镇体制的确立
三、藩镇幕府及文职幕僚的逐步成型
第二章 藩镇辟署制与科举制、中央铨选制之间的关系
一、辟署制逐步成为中央铨选制之外的重要仕进途径
二、中央对藩镇辟署制的不断限制和利用
三、门生故吏关系在藩镇辟署制中的体现
四、检校官在辟署制与铨选制间的桥梁作用
五、影响文职幕僚政治出路的几种因素
第三章 藩镇幕府掌书记探讨
一、藩镇掌书记之沿革变迁
(一) 唐以前掌书记溯源
(二) 唐前期幕府管记向藩镇幕府掌书记演进
(三) 掌书记最初任者小考
二、掌书记的人员结构及特征分析
(一) 掌书记人员构成情况分析
(二) 掌书记家世背景探讨
(三) 掌书记与中晚唐五代文风的互动关系
(四) 掌书记“一人说”刍议
三、掌书记的迁转路径与地位探讨
(一) 掌书记的迁转路径
(二) 掌书记仕途前景再探讨
(三) 掌书记所带检校官情况分析
四、小结
第四章 其他文职幕僚
一、其他文职幕僚人员设置分析
二、行军司马及副使
三、判官
四、推官和巡官
第五章 中晚唐五代藩镇文职幕僚与政局演进
一、文职幕僚与士族、庶族的沉浮消长
(一) 中晚唐士族后裔较多活跃于藩镇幕府
(二) 五代藩镇幕府内庶族势力的上升
(三) 文职幕僚群体结构改变体现的历史寓意
二、幕府士人境遇
(一) 幕府士人地位分析
(二) 幕府士人文化心态与政治环境的相互影响
三、文、武幕僚之间的关系
(一) 中晚唐文职幕僚凌驾于武职幕僚之上
(二) 五代文、武幕僚呈分庭抗礼之势
四、五代后期幕僚等文士在政局演进中的角色转变
结语
一、中晚唐五代藩镇文职幕僚之阶段性发展
二、中晚唐五代藩镇文职幕僚的特征及其折射的系列变革
三、唐五代藩镇文职幕僚与宋代“文官政治”之关系
参考文献
一、基本史料
二、著作
三、研究论文
致谢
附录A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唐五代社会与政治中的词臣与词臣家族——以新出石刻资料为例[J]. 陆扬.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4)
[2]唐代藩镇节度副使试析[J]. 梅玉凤. 黑龙江史志. 2012(11)
[3]从《罗让碑》看唐末魏博的政治与社会[J]. 仇鹿鸣. 历史研究. 2012(02)
[4]唐代后期藩镇与州之关系新解[J]. 张达志. 学术月刊. 2010(01)
[5]两个南北朝与中古以来的历史发展线索[J]. 李治安. 文史哲. 2009(06)
[6]材料、问题、假设与历史研究[J]. 吴宗国. 史学月刊. 2009(01)
[7]试论唐代都督府与州的关系[J]. 夏炎. 史学集刊. 2008(02)
[8]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幕府制度[J]. 方建春. 宁夏社会科学. 2006(06)
[9]宋朝卖官述略[J]. 王曾瑜. 史学集刊. 2006(04)
[10]墨诏、墨敕与唐五代的政务运行[J]. 游自勇. 历史研究. 2005(05)
硕士论文
[1]唐、五代藩镇孔目官研究[D]. 赵丹.黑龙江大学 2011
[2]唐代藩镇使府节度行军司马考论[D]. 李显辉.陕西师范大学 2004
[3]唐代藩镇使府节度掌书记考略[D]. 王慧芬.陕西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94880
【文章来源】:南开大学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1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前言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回顾
三、概念界定
四、论文创新点、研究方法及不足之处
五、论文整体框架
第一章 中唐藩镇体制确立与幕府的相应演进
一、中唐前后幕府制度的演进
二、中唐藩镇体制的确立
三、藩镇幕府及文职幕僚的逐步成型
第二章 藩镇辟署制与科举制、中央铨选制之间的关系
一、辟署制逐步成为中央铨选制之外的重要仕进途径
二、中央对藩镇辟署制的不断限制和利用
三、门生故吏关系在藩镇辟署制中的体现
四、检校官在辟署制与铨选制间的桥梁作用
五、影响文职幕僚政治出路的几种因素
第三章 藩镇幕府掌书记探讨
一、藩镇掌书记之沿革变迁
(一) 唐以前掌书记溯源
(二) 唐前期幕府管记向藩镇幕府掌书记演进
(三) 掌书记最初任者小考
二、掌书记的人员结构及特征分析
(一) 掌书记人员构成情况分析
(二) 掌书记家世背景探讨
(三) 掌书记与中晚唐五代文风的互动关系
(四) 掌书记“一人说”刍议
三、掌书记的迁转路径与地位探讨
(一) 掌书记的迁转路径
(二) 掌书记仕途前景再探讨
(三) 掌书记所带检校官情况分析
四、小结
第四章 其他文职幕僚
一、其他文职幕僚人员设置分析
二、行军司马及副使
三、判官
四、推官和巡官
第五章 中晚唐五代藩镇文职幕僚与政局演进
一、文职幕僚与士族、庶族的沉浮消长
(一) 中晚唐士族后裔较多活跃于藩镇幕府
(二) 五代藩镇幕府内庶族势力的上升
(三) 文职幕僚群体结构改变体现的历史寓意
二、幕府士人境遇
(一) 幕府士人地位分析
(二) 幕府士人文化心态与政治环境的相互影响
三、文、武幕僚之间的关系
(一) 中晚唐文职幕僚凌驾于武职幕僚之上
(二) 五代文、武幕僚呈分庭抗礼之势
四、五代后期幕僚等文士在政局演进中的角色转变
结语
一、中晚唐五代藩镇文职幕僚之阶段性发展
二、中晚唐五代藩镇文职幕僚的特征及其折射的系列变革
三、唐五代藩镇文职幕僚与宋代“文官政治”之关系
参考文献
一、基本史料
二、著作
三、研究论文
致谢
附录A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唐五代社会与政治中的词臣与词臣家族——以新出石刻资料为例[J]. 陆扬.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4)
[2]唐代藩镇节度副使试析[J]. 梅玉凤. 黑龙江史志. 2012(11)
[3]从《罗让碑》看唐末魏博的政治与社会[J]. 仇鹿鸣. 历史研究. 2012(02)
[4]唐代后期藩镇与州之关系新解[J]. 张达志. 学术月刊. 2010(01)
[5]两个南北朝与中古以来的历史发展线索[J]. 李治安. 文史哲. 2009(06)
[6]材料、问题、假设与历史研究[J]. 吴宗国. 史学月刊. 2009(01)
[7]试论唐代都督府与州的关系[J]. 夏炎. 史学集刊. 2008(02)
[8]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幕府制度[J]. 方建春. 宁夏社会科学. 2006(06)
[9]宋朝卖官述略[J]. 王曾瑜. 史学集刊. 2006(04)
[10]墨诏、墨敕与唐五代的政务运行[J]. 游自勇. 历史研究. 2005(05)
硕士论文
[1]唐、五代藩镇孔目官研究[D]. 赵丹.黑龙江大学 2011
[2]唐代藩镇使府节度行军司马考论[D]. 李显辉.陕西师范大学 2004
[3]唐代藩镇使府节度掌书记考略[D]. 王慧芬.陕西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948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594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