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传奇杂剧史论

发布时间:2017-09-27 09:10

  本文关键词:民国传奇杂剧史论


  更多相关文章: 民国 传奇 杂剧 戏曲


【摘要】:本文以民国时期的历史与文化进程以及戏曲史的演变为背景,以民国传奇杂剧为研究对象,立足于新戏曲史料的发掘与整理,全面考察该时段传奇杂剧的发展、变化以及消亡历程,重点分析重要作家群体的思想艺术倾向以及各时段作品的思想主题、艺术风貌、剧本体制的传承与新变,总结民国传奇杂剧的价值与地位,反思其在剧烈的政治文化转型中尴尬的处境。为此,本文拟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篇属于“史”的范畴,即以时间为线,审视民国传奇杂剧的演变过程,共四章内容。第一章为民国传奇杂剧概述,主要涉及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民国传奇杂剧的界定。笔者拟从时空、文体以及学科等三个角度为民国传奇杂剧进行界定,从而进一步明确本文的研究范围。二是民国传奇杂剧的整理统计。该部分将从作家的籍贯分布、年龄分布、作品创作(刊发)的时间分布、作品刊发的地域分布以及传播载体等角度对民国传奇杂剧进行统计,从而从总体上把握民国传奇杂剧的作家、作品情况。第二章至第四章分别以民国初期、中期与后期的传奇杂剧创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不同时段作品的发展背景,探讨其兴盛与衰亡的外部原因,并从时代主题、传统主题等两个角度梳理各阶段的创作情况,宏观展现民国传奇杂剧的发展历程及其兴盛、沉潜与消亡的规律。本文认为,推动传奇杂剧继续前进的外部要素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是梁启超及其小说界革命对于传奇杂剧的启示,其二是现代报刊业与出版业以及文化市场的强烈刺激,其三是不同类型剧作家的勉励坚守,其四是风云变幻的政治局势与空前严峻的民族危机;除剧本体制以及剧作质量等内部因素外,致使传奇杂剧走向衰亡的外部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点,其一是远离戏曲舞台,其二是新文学与现代话剧的冲击,其三是大批作家的纷纷淡出,其四是现代报刊业以及文化市场与传奇杂剧的疏离。通过梳理民国不同时期的剧作内容与主题,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直击现实、服务读者、紧随时代主题需求,是民国传奇杂剧的主旋律与主要特色;抒情言志、自娱自乐、与时代需求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也是民国传奇杂剧的重要特点,但与民国以前的此类剧作相比,同样融入了相应的时代色彩。下篇属于“论”的范畴,即抓住民国传奇杂剧发展与消亡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加以论述,并涉及对其戏曲史与文学史地位的评价,共分五章。第五章至第七章分别以报人作家、遗民作家、学者作家等主要作家群体为研究对象,旨在展现不同群体的思想倾向、创作观念、艺术贡献以及相应的教训等,从微观上展现民国传奇杂剧的兴衰得失。本文认为,受思想、经历、职业、修养等要素的影响,上述三类作家在担负起民国传奇杂剧创作主力的同时,均从不同程度上影响到传奇杂剧的发展进程,并给后世留下迥异的经验与启示。报人作家主要在民初发挥了主导作用,并在政治与市场意识的双重作用下,其剧作明显指向政治时事与文化市场。在延续清末传奇杂剧的兴盛局面并收获可贵的艺术经验的同时,报人作家也在思想、艺术以及文体形式上暴露出明显的硬伤,从而透支了传奇杂剧的生命。遗民作家的创作高峰也在民国初期。特定的成长环境与生平经历,决定了遗民作家多在剧作中表达特有的遗民思想,表现出与民国政权以及新文化的截然对立。就艺术而言,遗民剧作在情节、人物、语言等方面存在诸多弊端,具有较为明显的文人化与学术化的倾向,客观上加速了传奇杂剧的衰亡进程。学者作家在民国中后期成为传奇杂剧创作的主力。深重的民族危机、特殊的学者境遇与扎实的曲学造诣,使得学者作家一方面大声疾呼,号召民众勇赴国难,另一方面将传奇杂剧当成抒情写心的载体以及学术尝试的平台,表现出与报人作家、遗民作家截然不同的创作倾向。在艺术方面,学者作家注重曲律、文采与布局,创作了一批兼顾案头与场上的佳作,堪称民国传奇杂剧领域艺术造诣最为深厚的群体,其创作对于探索中国戏曲的发展方向不无启示意义。第八章通过与元明清以来的戏曲进行比较,以及综合比较民国各阶段的创作情况,揭示民国传奇杂剧在思想内容、艺术方面以及剧本体制等方面的传承与新变。本文认为,民国时期,剧作家们一方面承袭了既有的戏曲传统,在传统题材领域收获颇丰,在书写传统主题方面仍表现出强烈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吸收了清末以来戏曲发展的经验,在题材开掘与主题开拓方面均取得了不俗的创作成就;就艺术风貌而言,民国传奇杂剧在吸收传统戏曲艺术经验的基础上,更多地融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在情节设置、人物塑造以及戏语言风格等方面明显地表现出新旧兼备的特色;在剧本体制方面,传承即意味着对文体个性的坚守,而新变则意味着挣脱束缚,探求新的发展道路。对于民国传奇杂剧而言,无论是传承,还是新变,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第九章一方面将民国传奇杂剧分别放在民国与当下,揭示其重要的历史作用与当代意义,另一方面将其置于戏曲史与文学史领域,总结其无法替代的戏曲史与文学史地位。本文认为,作为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孕育出来的艺术成果,传奇杂剧不仅在当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于当下亦具有重要的认识、审美与借鉴价值,较之于鼎盛时期的传奇杂剧,亦有一定的可比性。本文还在重点梳理其艺术贡献的基础上,审视民国传奇杂剧在传奇杂剧史、民国戏剧史以及文学史上的地位,并认为,民国传奇杂剧是元明清戏曲史的延续,是传奇杂剧史的殿军与终点,是民国戏剧史的旁枝与支流,并与其他文体一道,共同构筑起斑斓多姿的民国文学,堪称中国戏曲史与民国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余论部分将以政治文化转型为切入口,综合分析民国传奇杂剧的功能定位、创作手法以及传播方式等关键问题,从而探讨与反思民国传奇杂剧的处境。本文认为,在政治文化剧烈转型之际,民国传奇杂剧只能处于一个两难的处境之中,无论如何抉择,都无法摆脱逐渐消亡的命运。
【关键词】:民国 传奇 杂剧 戏曲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3
【目录】:
  • 摘要6-9
  • ABSTRACT9-17
  • 绪论17-28
  • 一、学术史回顾17-24
  • 二、论题的提出与意义24-26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26-28
  • 上篇28-196
  • 第一章 民国传奇杂剧概述28-75
  • 第一节 民国传奇杂剧的界定29-40
  • 一、民国传奇杂剧的时空界定29-33
  • 二、民国传奇杂剧的文体界定33-38
  • 三、民国传奇杂剧的学科界定38-40
  • 第二节 民国传奇杂剧的整理统计40-75
  • 一、作家整理统计40-50
  • 二、作品整理统计50-75
  • 第二章 民国初期(1912-1919)的传奇杂剧75-123
  • 第一节 民初传奇杂剧的发展背景75-83
  • 一、梁启超及其小说界革命对于民初传奇杂剧的启示意义75-78
  • 二、现代化报刊业与出版业对传奇杂剧的支持78-80
  • 三、作家队伍的壮大对传奇杂剧的推动80-83
  • 四、结语83
  • 第二节 民初传奇杂剧的时代书写83-102
  • 一、民初传奇杂剧中的“革命”与“民国”84-95
  • 二、社会问题的展现与剖析95-101
  • 三、结语101-102
  • 第三节 传统主题的传承与变异102-123
  • 一、主题多样的历史文献剧102-111
  • 二、文学市场化背景下的儿女风情剧111-122
  • 三、结语122-123
  • 第三章 民国中期(1920-1931)的传奇杂剧123-155
  • 第一节 五四风潮下传奇杂剧面临的困境123-132
  • 一、新文学的崛起与旧文体的衰落124-126
  • 二、现代话剧的崛起与旧剧的衰落126-128
  • 三、主流报刊与传奇杂剧的疏离128-130
  • 四、作家数量的锐减130-131
  • 五、结语131-132
  • 第二节 时代主题的延续与开拓132-144
  • 一、政治乱象的书写132-135
  • 二、民族存亡的思考135-137
  • 三、社会问题的反思137-143
  • 四、结语143-144
  • 第三节 传统题材剧的主题建构144-155
  • 一、历史文献剧中惆怅情绪与历史意识144-150
  • 二、儿女风情剧的自我书写与时代意识150-153
  • 三、结语153-155
  • 第四章 民国后期(1932-1949)的传奇杂剧155-196
  • 第一节 民国后期传奇杂剧所处的社会与文化背景155-163
  • 一、战争的创伤与文化的劫难156-159
  • 二、民族精神的高扬与抗战文艺的勃兴159-162
  • 三、结语162-163
  • 第二节 时代意识的空前高涨163-179
  • 一、抗战题材剧的勃兴163-174
  • 二、其他政治与社会问题的书写174-177
  • 三、结语177-179
  • 第三节 传统主题的延续与深化179-196
  • 一、历史感慨与惆怅情绪的抒发179-184
  • 二、女性问题与爱情生活的呈现184-188
  • 三、传统文化观念的解读与反思188-195
  • 四、结语195-196
  • 下篇196-378
  • 第五章 民国传奇杂剧作家群体(上)——报人作家群体与民国传奇杂剧196-226
  • 第一节 云集与星散:报人作家的戏曲创作历程197-202
  • 一、民国以前报人作家的传奇杂剧创作概况198-200
  • 二、民国报人作家的传奇杂剧创作历程200-202
  • 第二节 政治与市场:报人作家的主要创作指向202-213
  • 一、文人论政与政治意识203-207
  • 二、卖文为生与市场意识207-213
  • 第三节 经验与教训:报人剧作的艺术得失213-223
  • 一、报人剧作的艺术经验213-219
  • 二、报人剧作的艺术教训219-221
  • 三、结语221-223
  • 附:民国报人作家一览223-226
  • 第六章 民国传奇杂剧作家群体(中)——遗民作家群体与民国传奇杂剧226-256
  • 第一节 喧哗与平静:遗民作家的思想倾向与创作概况227-235
  • 一、遗民群体的思想倾向227-234
  • 二、遗民作家的创作概况234-235
  • 第二节 现实与传统:遗民作家的主要创作指向235-242
  • 一、否定现实与反思前朝235-238
  • 二、抵制新学与弘扬传统238-242
  • 第三节 定性与反思:遗民作家的艺术表现242-253
  • 一、遗民剧作的案头化倾向242-248
  • 二、遗民剧作的教训248-251
  • 三、结语251-253
  • 附:遗民作家一览253-256
  • 第七章 民国传奇杂剧作家群体(下)——学者作家群体与民国传奇杂剧256-295
  • 第一节 沉默与崛起:学者作家的戏曲创作历程257-261
  • 第二节 民族与个体:学者作家的主要创作指向261-275
  • 一、民族危机与呼唤抗争261-264
  • 二、学者境遇与惆怅感怀264-269
  • 三、学术兴趣与创作尝试269-275
  • 第三节 案头与场上:学者作家的艺术造诣275-291
  • 一、曲律谨严,南北兼擅276-280
  • 二、文词精雅,本色自然280-285
  • 三、脉络清晰,布局妥帖285-290
  • 四、结语290-291
  • 附:学者作家一览291-295
  • 第八章 民国传奇杂剧的传承与新变295-352
  • 第一节 思想内容的传承与新变295-310
  • 一、延续与起伏:题材类型的消长296-299
  • 二、单一与多元:剧作内容的拓展299-304
  • 三、传统与现代:戏曲主题的嬗变304-309
  • 四、结语309-310
  • 第二节 艺术风貌的传承与新变310-330
  • 一、借鉴与创新:情节结构的设置311-317
  • 二、延伸与拓展:人物形象的塑造317-323
  • 三、典雅与通俗:语言风格的变迁323-329
  • 四、结语329-330
  • 第三节 剧本体制的传承与新变330-352
  • 一、回归与解构:剧本结构的变革330-338
  • 二、再现与扭结:音乐体式的因替338-349
  • 三、结语349-352
  • 第九章 民国传奇杂剧的价值与地位352-378
  • 第一节 民国传奇杂剧的历史作用与当代意义352-365
  • 一、民国传奇杂剧的历史作用352-358
  • 二、民国传奇杂剧的当代意义358-364
  • 三、结语364-365
  • 第二节 民国传奇杂剧的戏曲史与文学史地位365-378
  • 一、民国传奇杂剧的艺术贡献365-369
  • 二、民国传奇杂剧的戏曲史地位369-374
  • 三、民国传奇杂剧的文学史地位374-376
  • 四、结语376-378
  • 余论 政治文化转型下民国传奇杂剧的处境及其反思378-394
  • 一、关于功能定位:是面向大众还是面向小众378-382
  • 二、关于体制规范:是突破创新还是传承坚守382-386
  • 三、关于传播方式:是静态传播还是动态传播386-391
  • 四、结语391-394
  • 附录一:晚清民国曲家曲目摭补394-426
  • 附录二:民国传奇杂剧目录426-474
  • 附录三:晚清民国传奇杂剧丛考474-504
  • 参考文献504-524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524-525
  • 后记525-52


本文编号:9288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9288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8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