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硕士论文 >

高校体育教学中田径有效教学模式的实验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14-09-14 09:04

【摘要】 有效教学模式是指在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方法的指导下,以促进学生在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和谐发展为目标,优化教学过程各要素,形成整体优化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宗旨,实现了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传统强调教师主体,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相结合,实验证明这种有效教学模式有利于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积极的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将有效教学模式运用与田径教学当中,以解决田径教学古板、枯燥的传统方式,从而使田径课受到学生喜欢学,教师愿意教,改善高校田径课堂教学现状。本研究依据心理学、教学论及教育技术理论,运用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法等科学研究方法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本文概括起来是从四个部分进行阐述的:第一部分:论述了新课程背景下构建有效教学模式的必然性。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注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能力建设和个性发展,通过分析当前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提出了新课程背景下构建有效教学模式的重要性。第二部分:阐明了有效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其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有效教学理论的观点都为构建有效教学模式和在田径课堂中应用有效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支持。第三部分:对在田径教学中运用有效教学模式进行了理论探讨。明确有效教学模式的目的以实现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并重点论述的此种模式的操作程序即“个体独立学习——小组讨论——集体精讲范例——动手实践”。第四部分:在田径课堂中运用有效教学模式进行实验研究。本研究以高校非体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教学实验,实验结束后,通过测验和问卷调查,检验有效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田径课教学中,此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全面和谐发展方面有积极意义,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 田径课堂; 学生发展; 有效; 教学模式; 实验研究;

1.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社会发展的大环境所趋与高校田径开展现状的不容乐观

素来有“运动之王”美称的田径项目,其发展史是伴随着体育运动的发展而发展的,它是各项体育运动的基础。但目前高校田径开展的情况令人担忧,体育专业学生的选修课程多数不是选择田径专项,而田径专业的学生走上社会后,其创新能力非常低下,不符合当今社会高速迅猛发展的需求,由此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与该项目本身的特点有关,比如项目的枯燥、场地环境的单调等等因素的影响,但其结果的产生更重要的是与毫无趣味性、古老刻板的传统讲解和示范、课程缺失人性化、古老的教学方法等缺少创新成分的教学要素有着更直接的关系。

作为一项最基础的体育运动项目,田径运动不仅能全面地提高人体的运动能力和运动素质,而且对塑造人和培养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中国,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的田径运动,始终在国际赛场上很难登上大雅之堂,在国际田径赛事这一大环境中,始终都难以激起半点涟漪,就基于此,中国的田径项目始终都没有得到过类似国球乒乓球、观赏性强的篮球羽毛球等项目同等的关注,它始终就犹如井底之蛙一样在一片小小的天地里苦苦的挣扎。

田径之所以是田径,正是其本身的无趣味性,孤苦性特点,在简单连续的重复中检验学生和运动员自身的意志力。熟不知,正是因为因难现美,先苦而后回甘,让参与者在进行田径项目的锻炼后得到了人格的升华,精神洗礼。但如何让我们的学生、老师真正体会田径运动这种精神与真谛呢?在高校田径教学中,这些事实给了我们什么启发呢?

1.1.2 现代教育变革的要求和新的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重新给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期盼,正强有力地冲击着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它对社会结构与社会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使了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的步伐越来越快。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特别重视培养人的创新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仅仅掌握现有的知识与技能是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样的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人力资源开发的要求。而现代教学模式越来越着重强调以人为本,侧重于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经验学习的,立足于每个学生的多方面发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和健全人格的培养,从而适应了信息化时代对人才要求。

体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以课程实施为主,而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阵地,课堂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所以体育教学改革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应有之义和根本保障,而体育课程改革又必须以体育学的有效性作为主要的追求目标。任何一项体育教学改革(包括田径教学)都是为了使教学更有效,为了使学生在运动技能、心理、身体、社会适应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新课程的构想、诸理念、计划等的实现,几乎最终都要落实到教学上。所以,对体育课进行有效教学研究,既能够提高体育教师有效教学的行为意识和行为习惯,也能给他们提高教学效率效益和效果提供参考依据,以便促进体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1.1.3 当前田径教学效率低下的现实

就体育教学而言,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远远落社会发展的需求,尤其是田径的课堂教学的改革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刻。随着我国建国以来第八次体育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化,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练习方法等都已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现代教学方式在中小学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然而,仔细探究之下不难发现,田径教学有效性的现状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1)不重视田径技能教学的有效性,忽视田径本质性的东西;(2)有些教师缺乏责任心,田径教学随意性较大,放羊式教学仍旧比较普遍;(3)为了迎合学生的兴趣,田径课上出现“零田径现象”;(4) 新式学习方式,如探究式、自主式等有形无实。有些教师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理解不够深,仅仅只关注外在的形式,不够重视其实际效果,在体育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重现象轻本质,重形式轻实质,体育新课程教学只是形似而神异;(5)只求课堂场景的热闹,忽视田径教学的实质性。某些经过精心准备的优质课或公开课,虽在课改中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但难以推广。因此,把握体育新课程有效教学原则,理解新课程的课堂有效教学含义,对于正确实施田径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有效教学模式的发展综述

 

教学活动产生起,教育研究者实践者就在“降低教学消耗、增大教学所得、追求教学成效”这一功利性动机的驱使下研究和探索它,不断孕育、萌生和形成了丰富且完善的有效教学模式思想。因为任何教学活动都有一定的社会性,都要受到当时所处社会阶段的制约,因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有效教学模式的关注重点各不相同

1.2.1 关于国外有效教学发展的综述

1.2.1.1 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

目前,有关于西方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性的研究越来越丰富,已经由研究单一的因素,延伸到了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自 20 世纪 60 年代起,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渐渐转移到教师的教学行为上。其中, Biddle 的研究认为,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变量有预定变量、环境变量、过程变量和结果变量。为了实现“把一切事物教给人们”的教育理想,夸美纽斯曾经在某本书籍的扉页上指出了“有效教学”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厌恶、喧嚣和无益的劳苦,多些快乐、闲暇和坚实的进步,更重要的是可以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于是为了使“教学”转变成“有效教学”成为人们一种自觉的行动追求, 所以呼吁大家要为此而不断努力.

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的背景下,人们渐渐改变过去传统的“二维对立”——不是好就是坏的思维方式,使得研究者们对教育史上对立的两派教育主张得以重新审视,在看到它们观点对立的一面的同时,也更多的研究和发现它们相通、交融的之处。所以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的教学改革实践和理论,都是扬长避短,吸取精华。而这种教学改革实践和理论反映在有效教学的研究上,表现为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即综合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现对有效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概括如下:

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模式。给每个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和教学环境,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具体化教学目标,并将其加以分类;按知识单元教学,进行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及时加以补偿教学。上世纪末以来各地兴起的“目标教学”的原因就是,将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人人获得成功和好的学习成果的教学理想付诸实践,突出了评价的教学功能,使教学目标具备操作化的可能,此种模式对我国教育产生深远影响。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模式。利用典型性的范例教学取代传统的系统知识学习来进行教学,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并使学生获得一般的知识方法。这种教学模式也是教学改革的一大流派,突出了以点带面的特点。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利用人的可暗示性,创造感情融洽、愉悦轻松的教学情景,运用角色扮演等方法,来发挥自主学习功能。此种模式对开发人脑潜能有重要启示作用。阿莫纳什维利的“合作教学”模式。重视教育教学过程的四个特点:即合作化、人性化、整体化、发展化。主张“使儿童的课堂生活化”,“建立实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主张“以掌握好上课节奏和运用丰富的表现手段上课”。这种新型模式在改善师生关系上进行了深入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体现了现代教学新型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而这种新型关系式建立在以民主为基础的平等合作、教学相长理论的基础之下的。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在教学之中运用心理临床治疗的原理,教师和学生之间只是进行平等对话、交流,注重情感的适应性,师生之间坦诚、公平民主的沟通,而不是作直接性指导。这种模式非常注重学生的个性和情感,以及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培养。



本文编号:88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88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2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