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1 23:22
本文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构建研究
【摘要】:社会主义价值和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的突出象征;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精神。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和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进一步提出和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共产党提出和概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的突出象征,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精神。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于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毛泽东曾经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在于应用。”这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原则,也是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正确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功能之一是培育社会主义新人,它为当代中国人民提出了共同的价值规范和行为准则。培育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新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对于建设文明、民主、和谐、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具有十分突出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谁赢得了青年,谁就赢得了未来。大学生是青年的核心,是国家未来建设和发展的栋梁,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的价值观如何,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未来我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未来的前途和命运。因此,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的重要任务。当前,在世界社会主义处于同世界资本主义相比较的劣势下,在西方价值体系和价值观不断渗透和侵袭下,这一任务尤为凸显。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精通与应用相统一的视角,以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论为重心,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为目的,分析和论证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和培育的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本文共有引言和五章内容。 引言部分,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指明了方向,并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影响以及当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面临的主要问题,从而提出构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整理和分析,概述目前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提出本研究的思路、内容、方法以及研究的难点和创新之处。 第一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概念。主要分析和阐述相关的基本概念及其涵义。包括价值和价值观的涵义、核心价值观和普世价值观的涵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涵义等。 第二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基础。主要分析和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来源,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的社会主义价值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主义价值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的社会主义价值思想等。 第三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主要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关系,包括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引领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融入等。 第四章,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特点及规律。主要分析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及其相关问题。包括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特点、大学生价值观发展的特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发展趋势、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等。 第五章,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的基本途径。主要探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的策略、理念和方法。构建的策略是大学生多元价值观冲突的消解,全面提升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构建的理念是致力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融入,形成意识形态同步的培养机制,实现价值观教育功能的提升;构建的方法包括充分发挥宣传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作用、大力营造认同核心价值观的舆论环境、积极制定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约束举措、建立健全培育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大力实施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表彰制度等。 确定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内容。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视角,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培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过程中的引领作用,通过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特点及其规律的综合分析,探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构建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目录9-13
- 引言13-27
- 一、问题研究的缘起13-15
-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3
-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指明了方向13-14
- (三) 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使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严峻的挑战14
- (四) 新时期我国大学生价值观冲突问题凸显14-15
- (五)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的必要性15
- 二、研究的意义15-16
- (一) 理论意义15-16
- (二) 实践意义16
- 三、研究的现状综述16-23
- (一)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现状16-19
- (二) 关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研究现状19-23
- 四、研究的思路、内容和方法23-25
- (一) 研究思路23
- (二) 研究内容23-24
- (三) 研究方法24-25
- 五、本研究的难点与创新之处25-27
- (一) 研究的难点25-26
- (二) 研究的创新之处26-27
- 第一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概念27-38
- 一、价值、价值观的涵义27-29
- (一) 价值27-28
- (二) 价值观28-29
- 二、核心价值观、普世价值观的涵义29-31
- (一) 核心价值观29-30
- (二) 普世价值观30-31
-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义31-38
-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及相互关系31-33
-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范畴及相互关系33-35
- (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35-38
- 第二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基础38-68
-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的社会价值思想渊源38-41
- (一) “大同社会”的思想观念38-39
- (二) “和”的社会和谐价值观39-40
- (三) “仁”的集体主义价值取向40-41
-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主义价值思想41-54
-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社会主义价值思想的本质和内涵42-45
- (二)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价值思想45-51
- (三) 列宁的社会主义价值思想51-54
- 三、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的社会主义价值思想54-68
- (一)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价值思想54-58
- (二)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价值思想58-61
- (三) 江泽民的社会主义价值思想61-64
- (四) 胡锦涛的社会主义价值思想64-68
- 第三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68-85
- 一、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及其体现68-78
- (一)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68-70
- (二)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成的基本原则70-73
- (三)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73-78
- 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体现78-80
- (一) “坚定理想,传承文化”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灵魂78
- (二) “胸怀祖国,奉献社会”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主题78-79
- (三) “诚实守信,历练品质”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基础79
- (四) “笃学慎思,勇于创新”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精髓79-80
-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80-82
-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凝练80-81
-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过程81-82
-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融入82-85
-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中融入的基本要求82
-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中融入的理念模式82-83
- (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中融入的运行机制83-85
- 第四章 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特点及规律85-110
- 一、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特点85-88
- (一) 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前卫性85-86
- (二) 具有典型的被动性和从众性86-87
- (三) 具有明显的即时性和多变性87
- (四) 具有突出的双重性和矛盾性87-88
- (五) 具有浓厚的物质性和现实性88
- 二、大学生价值观发展的特点88-91
- (一) 在冲突中不断整合89-90
- (二) 在分化中走向趋同90
- (三) 在自觉中逐渐务实90-91
- 三、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规律91-97
- (一) 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内在规律91-93
- (二) 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客体规律93-96
- (三) 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主体规律96-97
- 四、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趋势97-100
- (一) 价值目标由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化97-98
- (二) 价值主体由社会本位向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相结合转化98-99
- (三) 价值取向由单一向多元转化99-100
- (四) 价值评价由苛刻向宽容转化100
- 五、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100-110
- (一) 宏观因素101-104
- (二) 微观因素104-106
- (三) 人的影响因素106-110
- 第五章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的基本途径110-126
- 一、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的策略110-113
- (一) 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包容的文化态势,契合大学生的价值血脉110-111
- (二) 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遵循的思维态势,,契合大学生的价值理念111-112
- (三) 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存在的社会态势,契合大学生的价值特性112
- (四) 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坚持的政治态势,契合大学生的价值根本112-113
- 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的理念113-117
- (一) 彰显与时俱进性,坚持以人为本、追求本真113-114
- (二) 彰显丰富性,坚持内容生动、百花齐放114-115
- (三) 彰显个体的感召性,坚持应其所需、自觉接受115-116
- (四) 彰显凝心聚力的主导性,坚持深入宣传、春风化雨116-117
- 三、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的基本途径117-126
- (一) 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118-119
- (二) 大力营造舆论环境119-121
- (三) 积极制定约束举措121-122
- (四) 建立健全培育长效机制122-124
- (五) 科学实施表彰制度124-126
- 结语126-127
- 参考文献127-132
- 后记132-134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13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小娜;;注重三个方面的转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J];长白学刊;2010年03期
2 覃轶珊;朱百里;;试论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性[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年01期
3 夏杏珍;;1949年至1957年春:党的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的基本形成[J];党的文献;2007年02期
4 王丽丽;张森林;;建国后大学生价值观演变规律及其教育方法探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钱理群;四十年前的“历史叙述”——关于“我的大学时代”[J];读书;2000年11期
6 刘莉;张森林;;论全球化视域下大学生的道德学习[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邱卫东;当代中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及其教育对策[J];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8 陶韶菁;王功敏;;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挑战与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年10期
9 陆树程;李瑾;;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心理认同机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年01期
10 查少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年11期
本文编号:10153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1015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