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云南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2 04:45

  本文关键词:云南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实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校毕业生 就业意向 就业能力 就业观念 就业资本 就业政策 云南省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如何准确定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这一重大议题的症结之所在?本研究认为:鉴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意向直接影响着其就业行为,要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首先必须明确的应当是这一群体的就业意向以及影响其就业意向的相关因素,从而为高校毕业生就业行为提供改变的策略和调控的着力点。因此,本研究把关注点聚焦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的影响因素上,通过对现有理论视角多元联动地探析,结合实证研究,建构就业意向模型。通过调查获得相关数据,系统地探讨了现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因素和发生机制。最后基于严格实证分析所得出的结论,给出了改善和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相应政策建议,以丰富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理论和实践。 本研究主要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整理已有研究成果和现实素材,发现研究的空间,定位自己的研究问题。确定了研究问题后,采取调查研究以及数据分析的方法,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辅之以访谈调查法、文献研究法来了解目前云南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同时,基于云南省情及现有数据的分析,对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基层就业意向和返乡就业意向予以了特别的关注。 就描述性统计结果来看,当前云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表现出普遍的疑虑和担忧,但是他们对国家实施的毕业生基层就业政策响应普遍不高。其就业地区期待更多集中在二三线城市和县城,实际签约区域也更为集中在二三线城市和县城,两者较为一致。无论是就业地区期待还是就业地区容忍,选择农村就业的毕业生都是寥寥无几,就业中的城乡二元分割是不争的事实。对于就业方向来说,更多的毕业生期望选择学校科研机构等事业单位,次优的选择则是政府机关,选择自主创业的却较低,和政策响应中对自主创业政策的响应性较高相驳。职业方向上毕业生的选择比较集中,更为倾向专业技术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就业意向的性别差异和生源地差异表现较为显著,而民族身份差异对就业意向的影响并不明显。 从回归的过程和回归的结果来看,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的影响因子包括就业能力、就业观念、就业资本和就业政策,其中影响较为显著的是就业能力、就业观念和就业资本。其中就业能力中的知识能力、技术能力和职业能力影响更为显著。就业观念中的就业行为倾向和职业价值倾向的影响比较类同,其中较为显著的是毕业生的“经济报酬”、“发展机会”、“能力提升”、“安全性”等对毕业生就业意向有着更为显著的影响。就业资本的构成中,“政治身份”、“父母受教育程度”、“教育的投入”等因子对就业意向发挥着更多的影响。 在上述实证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最后严格基于研究相关结论提出了改善就业状况、缓解就业压力的方向性而非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建构多维立体型的大学生就业政策支持体系;确立政策驱动型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导向;以就业观念调查为基础实施就业分类指导;以就业能力开发为面向进行职业规划指导;加强示范性大学生群体的职业思想教育。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 就业意向 就业能力 就业观念 就业资本 就业政策 云南省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47.38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8
  • 1 导论18-41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18-21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21-24
  • 1.2.1 研究目的21
  • 1.2.2 现实意义21-22
  • 1.2.3 理论意义22-24
  • 1.3 文献述评24-33
  • 1.3.1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的近况24-27
  • 1.3.2 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影响因素研究27-28
  • 1.3.3 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的影响因素研究28-30
  • 1.3.4 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30-32
  • 1.3.5 相关研究文献的评析32-33
  • 1.4 概念界定与研究设计33-36
  • 1.4.1 高校毕业生33-34
  • 1.4.2 就业意向34-35
  • 1.4.3 跨境民族地区35-36
  •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36-38
  •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38-41
  • 1.6.1 研究方法38-39
  • 1.6.2 技术路线39-41
  • 2 研究的理论基础41-74
  • 2.1 行为理论41-47
  • 2.1.1 个体行为理论42-45
  • 2.1.2 就业行为理论45-47
  • 2.2 就业能力理论47-55
  • 2.2.1 就业能力结构理论49-51
  • 2.2.2 胜任力理论模型51-55
  • 2.3 职业价值观理论55-60
  • 2.3.1 价值观的分类体系56-57
  • 2.3.2 职业价值观结构模型57-60
  • 2.4 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理论60-68
  • 2.4.1 人力资本理论61-64
  • 2.4.2 社会资本理论64-65
  • 2.4.3 社会支持理论65-68
  • 2.5 支持联盟框架理论68-73
  • 2.6 本章小结73-74
  • 3 研究设计与实证过程74-106
  • 3.1 就业意向的逻辑建构75-85
  • 3.1.1 就业意向的结构维度75-77
  • 3.1.2 就业意向的影响维度77-84
  • 3.1.3 就业意向的逻辑模型84-85
  • 3.2 就业意向的指标操作化85-99
  • 3.2.1 结构维度的指标操作化85-90
  • 3.2.2 影响维度的指标操作化90-97
  • 3.2.3 返乡就业的指标操作化97-99
  • 3.3 问卷过程与量表分析99-105
  • 3.3.1 问卷结构与调研实施99-100
  • 3.3.2 量表信度与量表效度100-103
  • 3.3.3 总体样本的描述性统计103-105
  • 3.4 本章小结105-106
  • 4 就业意向结构的描述统计分析106-135
  • 4.1 就业认知的描述性统计106-118
  • 4.1.1 就业形势认知106-109
  • 4.1.2 就业政策响应109-115
  • 4.1.3 就业相关因素认知115-118
  • 4.2 就业期望的描述性统计118-127
  • 4.2.1 就业地区的期待与容忍118-122
  • 4.2.2 薪资水平的容忍122-123
  • 4.2.3 就业方向的期待123-125
  • 4.2.4 职业方向的期待125-127
  • 4.3 就业结果的描述性统计127-134
  • 4.3.1 成功就业与否127-128
  • 4.3.2 就业协议单位所在区域128-130
  • 4.3.3 就业实际考虑因素130-132
  • 4.3.4 成功就业得益因素132-134
  • 4.4 本章小结134-135
  • 5 就业意向结构与影响交互分析(一)135-182
  • 5.1 就业意向各维度的赋值135-139
  • 5.1.1 就业意向结构维度的赋值135-137
  • 5.1.2 就业意向影响维度的赋值137-139
  • 5.2 就业能力对就业意向的影响139-164
  • 5.2.1 就业能力的描述统计139-140
  • 5.2.2 假设1-1:就业能力显著影响就业认知140-151
  • 5.2.3 假设1-2:就业能力显著影响就业期望151-157
  • 5.2.4 假设1-3:就业能力显著影响就业结果157-164
  • 5.2.5 本节结论164
  • 5.3 就业观念对就业意向的影响164-180
  • 5.3.1 就业观念的描述统计164-166
  • 5.3.2 假设2-1:就业观念显著影响就业认知166-171
  • 5.3.3 假设2-2:就业观念显著影响就业期望171-176
  • 5.3.4 假设2-3:就业观念显著影响就业结果176-180
  • 5.3.5 本节结论180
  • 5.4 本章小结180-182
  • 6 就业意向结构与影响交互分析(二)182-210
  • 6.1 就业资本对就业意向的影响182-203
  • 6.1.0 就业资本的描述统计182-186
  • 6.1.1 假设3-1:就业资本显著影响就业认知186-192
  • 6.1.2 假设3-2:就业资本显著影响就业期望192-196
  • 6.1.3 假设3-3:就业资本显著影响就业结果196-203
  • 6.1.4 本节结论203
  • 6.2 就业政策认知对就业意向的影响203-209
  • 6.2.1 就业政策认知的描述统计203-205
  • 6.2.2 就业政策认知的交互分析205-209
  • 6.2.3 本节结论209
  • 6.4 本章小结209-210
  • 7 返乡就业意向的实证研究210-231
  • 7.1 返乡就业意向的描述性统计212-217
  • 7.1.1 返乡就业的意愿强度212-214
  • 7.1.2 返乡就业的方向期待214-216
  • 7.1.3 返乡就业的薪资容忍216-217
  • 7.2 返乡就业意向的交互分析217-227
  • 7.2.1 就业能力对返乡就业意向的影响217-220
  • 7.2.2 就业观念对返乡就业意向的影响220-222
  • 7.2.3 就业资本对返乡就业意向的影响222-224
  • 7.2.4 就业政策认知对返乡就业意向的影响224-227
  • 7.3 返乡就业意向相关因素的描述性统计227-230
  • 7.3.1 选择返乡就业的考虑因素227-228
  • 7.3.2 希望政府提供的政策支持228-229
  • 7.3.3 返乡就业的主要制约因素229-230
  • 7.4 本章小结230-231
  • 8 结论、建议与展望231-249
  • 8.1 研究的结论231-238
  • 8.1.1 描述性统计的相关结论231-234
  • 8.1.2 交互分析的实证结果234-237
  • 8.1.3 返乡就业的相关结论237-238
  • 8.2 相关的建议238-246
  • 8.2.1 建构多维立体型的大学生就业政策支持体系238-242
  • 8.2.2 确立政策驱动型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导向242-243
  • 8.2.3 以就业观念调查为基础实施分类指导243
  • 8.2.4 以就业能力开发为面向进行职业指导243-244
  • 8.2.5 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特别是一些示范性群体的职业思想教育244-246
  • 8.3 研究的创新与展望246-249
  • 8.3.1 研究的创新246-247
  • 8.3.2 研究的展望247-249
  • 致谢249-252
  • 参考文献252-268
  • 附录1 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和承担课题研究任务情况268-269
  • 附录2 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问卷269-280


本文编号:10167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10167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2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