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目标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2 09:29
本文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目标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职业教育 建设目标 目标体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国家提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宏伟规划。但因理论准备不足,除2012年教育部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外,尚未提出逻辑化、体系化和具有操作性的建设目标。在此背景下开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目标研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为深入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目标,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语义分析法、系统分析法、项目分解法等研究方法,从四个宏观层面展开了研究。第一,运用文献研究法等深入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研究现状、约束条件、动力机制、建设困境等实然基础,从而为其应然状态寻求突破路径;第二,在把握其实然基础的前提下,运用文献研究法以及语义学和系统科学的研究规范深刻分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概念基准,确定其应然状态的基本内涵和结构框架等;第三,运用文献研究法以及系统科学的方法剖析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目标的理论依据,包括建设目标的理论基础、基本内涵、分解原则和分解模型等;第四,依据目标管理的思路和项目管理中工作分解结构的规范,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总体建设目标分解并进行排序,最终形成建设目标体系。 研究主要取得了三方面成果和创新。第一,界定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内涵和结构框架。研究认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本质属性是对社会经济的有机构成水平和主体发展水平的适应性;它既要能够充分适应社会经济有机构成的变化对产业工人的多样化需求,又要能够充分适应各类主体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多元化的学习需要。在此内涵界定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分析法,并借鉴大陆架的概念,廓定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边界,并将其结构框架划分为本体、延伸体、间介体和环境等层次。第二,运用系统科学分析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环境—体系—主体”耦合共生的复杂关系,,建立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目标体系的分析模型。第三,依据目标体系的分析模型,借鉴项目管理中工作分解结构的方法和思路,逐层逐级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总体建设目标分解为分项项目和分项目标,最终构建起由总体建设目标、外部机制建设目标、内部机制建设目标、本体建设目标和延伸体建设目标等组成的建设目标框架和建设目标体系。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职业教育 建设目标 目标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710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12
- 第一章 导论12-26
- 1.1 问题提出12-14
- 1.1.1 研究背景12-13
- 1.1.2 研究问题13-14
- 1.2 研究意义14-18
- 1.2.1 理论意义14-16
- 1.2.2 实践意义16-18
- 1.3 研究设计18-25
- 1.3.1 研究对象18
- 1.3.2 研究目标18-19
- 1.3.3 研究方法19-20
- 1.3.4 技术路线20-21
- 1.3.5 研究内容21-24
- 1.3.6 拟创新点24-25
- 1.4 本章小结25-26
- 第二章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目标研究的理论基础26-43
- 2.1 现代管理科学27-34
- 2.1.1 项目管理理论27-28
- 2.1.2 目标管理理论28-31
- 2.1.3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的目标管理问题31-34
- 2.2 现代系统科学34-42
- 2.2.1 现代系统科学概要34-35
- 2.2.2 一般系统的分析模型35-36
- 2.2.3 职业教育系统的四层次分析模型36-38
- 2.2.4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分析模型38-42
- 2.2.5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目标体系的分析模型42
- 2.3 本章小结42-43
- 第三章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研究现状43-68
- 3.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43-57
- 3.1.1 国外相关文献的综述研究方法43-44
- 3.1.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述评44-56
- 3.1.3 国外现有研究的归纳56-57
- 3.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57-65
- 3.2.1 国内相关文献的综述研究方法57-58
- 3.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述评58-63
- 3.2.3 国内现有研究的阙漏63-65
- 3.3 研究现状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目标研究的启示65-67
- 3.3.1 理论研究需向深层突进,指导改革向理性迈进65
- 3.3.2 引入系统分析方法,增强实证研究和因果性研究65-66
- 3.3.3 基础理论应注重哲学重构,基本理论应继续深入研究66
- 3.3.4 研究主题需继续分化和深入,研究视角需从局部转向整体66
- 3.3.5 理论研究需主动和实践探索同步进行且相辅相成66
- 3.3.6 国际交流需继续扩大,理性借鉴要增强,本土创新应加快66-67
- 3.4 本章小结67-68
- 第四章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约束条件68-86
- 4.1 约束条件的内涵69-70
- 4.2 宏观约束条件70-77
- 4.2.1 政治因素71
- 4.2.2 经济因素71-72
- 4.2.3 社会文化因素72-74
- 4.2.4 技术因素74-75
- 4.2.5 法律因素75-76
- 4.2.6 伦理因素76-77
- 4.3 中观约束条件77-79
- 4.3.1 现有竞争者78
- 4.3.2 生源供给者78
- 4.3.3 职业教育的消费者78
- 4.3.4 潜在竞争者78-79
- 4.3.5 职业教育的替代方式79
- 4.3.6 协作业务者79
- 4.4 微观约束条件79-84
- 4.4.1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环境机会79-81
- 4.4.2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环境威胁81
- 4.4.3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自身优势81-83
- 4.4.4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自身劣势83-84
- 4.5 约束条件给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目标研究的警示84-85
- 4.5.1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必须提升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84
- 4.5.2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必须提高竞争与协作能力84
- 4.5.3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必须塑造趋利避害的能力84-85
- 4.6 本章小结85-86
- 第五章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动因、困境与出路86-100
- 5.1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动因分析87-90
- 5.1.1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动因分析模型87-88
- 5.1.2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动因88-89
- 5.1.3 动力机制给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目标研究的昭示89-90
- 5.2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困境分析90-98
- 5.2.1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困境的表现90-97
- 5.2.2 建设困境给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目标研究的警示97-98
- 5.3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突破路径98-99
- 5.3.1 加强理论建构,夯实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科学性98
- 5.3.2 利用约束条件,提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的持续性98
- 5.3.3 满足多重需求,注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功能的人本性98-99
- 5.3.4 祛除重重困境,淬炼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整体的适应性99
- 5.4 本章小结99-100
- 第六章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概念基准100-116
- 6.1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概念基准之一:职业101-108
- 6.1.1 多学科视野中职业的内涵101-104
- 6.1.2 现代职业的特征104-107
- 6.1.3 职业内涵的嬗变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目标研究的启示107-108
- 6.2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概念基准之二:职业教育108-115
- 6.2.1 多学科视野中职业教育的变迁109-111
- 6.2.2 现代职业教育的分类与分层111-113
- 6.2.3 职业教育内涵的嬗变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目标研究的启示113-115
- 6.3 本章小结115-116
- 第七章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内涵116-134
- 7.1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涵研究现状117-120
- 7.1.1 从体系的内涵推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117
- 7.1.2 从外延的角度反向归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117-118
- 7.1.3 从当前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困境中反思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118
- 7.1.4 从体系的部分或总体属性中总结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118-119
- 7.1.5 从体系的内部和外部关系角度解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119
- 7.1.6 从语义学角度进行演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119-120
- 7.2 语义学维度的内涵解析120-121
- 7.2.1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概念模型120
- 7.2.2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概念的语义逻辑120
- 7.2.3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概念的种属关系120-121
- 7.2.4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概念的完整性和意义的可解析性121
- 7.3 系统科学维度的内涵剖析121-132
- 7.3.1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涵归纳的原则122-123
- 7.3.2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涵的重新归纳123-132
- 7.4 基本内涵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目标研究的启示132-133
- 7.4.1 总体建设目标必须直接体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132
- 7.4.2 分项建设目标必须符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涵的要求132
- 7.4.3 分项建设目标之和必须等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总体建设目标132-133
- 7.5 本章小结133-134
- 第八章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结构框架134-156
- 8.1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边界135-141
- 8.1.1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边界的内涵135
- 8.1.2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边界划分的理论借鉴135-136
- 8.1.3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边界划分理论的重构136-140
- 8.1.4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边界的确定140-141
- 8.2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本体141-153
- 8.2.1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本体的内涵141-142
- 8.2.2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本体的界定依据142-145
- 8.2.3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本体的组织层145-148
- 8.2.4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本体的表现层148-150
- 8.2.5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本体的规则层150-152
- 8.2.6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本体的间介层152-153
- 8.3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延伸体153
- 8.3.1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延伸体的内涵153
- 8.3.2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延伸体的外延153
- 8.4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环境层153-154
- 8.4.1 外部机制153-154
- 8.4.2 外部子系统154
- 8.5 结构框架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目标研究的喻示154
- 8.5.1 结构框架确定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框架154
- 8.5.2 结构框架确定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分项建设目标154
- 8.6 本章小结154-156
- 第九章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目标方针156-164
- 9.1 组织层的目标方针156-159
- 9.1.1 规模适度,结构完善156-157
- 9.1.2 层次升级,衔接顺畅157
- 9.1.3 类型全面,沟通无障157-158
- 9.1.4 比例协调,全面统筹158
- 9.1.5 子系统运转灵活,各要素投入和谐158-159
- 9.2 表现层的目标方针159-161
- 9.2.1 目的明确,功能全面159
- 9.2.2 策略新颖,措施独特159-160
- 9.2.3 目标高远,突出特色160-161
- 9.3 规则层的目标方针161-162
- 9.3.1 建设理念崭新,指导思想科学161
- 9.3.2 经验借鉴重在吸收,理论建设重在创新161
- 9.3.3 法律、制度和标准建设,注重建立、健全和体系化161-162
- 9.4 间介层的目标方针162
- 9.4.1 内部机制运营通畅162
- 9.4.2 内部体制管理顺畅162
- 9.5 环境层的目标方针162-163
- 9.5.1 外部机制体制运转畅达162
- 9.5.2 外部子系统全面参与职业教育162-163
- 9.5.3 输入平滑,输出流畅163
- 9.6 本章小结163-164
- 第十章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目标体系164-182
- 10.1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目标框架165-168
- 10.1.1 体系总体建设目标165
- 10.1.2 外部机制体制建设目标165-166
- 10.1.3 内部机制体制建设目标166
- 10.1.4 本体建设目标166-167
- 10.1.5 延伸体建设目标167-168
- 10.2 外部机制体制建设目标分解168-171
- 10.2.1 目标分解说明168-169
- 10.2.2 目标分解细目169-171
- 10.2.3 目标实施的保障措施171
- 10.3 内部机制体制建设目标分解171-174
- 10.3.1 目标分解说明171-172
- 10.3.2 目标分解细目172-173
- 10.3.3 目标实施的保障措施173-174
- 10.4 本体建设目标分解174-179
- 10.4.1 目标分解说明174
- 10.4.2 目标分解细目174-179
- 10.4.3 目标实施的保障措施179
- 10.5 延伸体建设目标分解179-181
- 10.5.1 目标分解说明179-180
- 10.5.2 目标分解细目180-181
- 10.5.3 目标实施的保障措施181
- 10.6 本章小结181-182
- 第十一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182-188
- 参考文献188-206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206-211
- 一、发表论文206-208
- (一)天津大学重要学术期刊206
- (二)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论文206
- (三)国际会议论文206
- (四)全国中文核心论文206-207
- (五)其他论文207-208
- 二、主持课题208
- 三、参与课题208-209
- 四、获得奖励209-210
- 五、出版著作210-211
- 致谢21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寿波;;关于社会经济发展时代划分问题的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张凤娟;;20世纪后期美国综合高中职业课程选修状况研究——美国教育部《1982——1998高中职业课程选修趋势数据分析报告》述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8期
3 吴雪萍;张程;;推进欧盟职业教育一体化的“达芬奇计划”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06期
4 乔鹤;;欧盟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障的多元主体及其相互关系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01期
5 王志强;美国大力开发国家职业技能标准[J];比较教育研究;1998年02期
6 王名;顾元珍;;关于时代划分的七大标准[J];北京社会科学;1992年01期
7 刘涵;王兴博;;WBS分解方法研究[J];中华建设;2008年07期
8 齐真;黄皓;;法国职业教育初探[J];成人教育;2006年09期
9 李学隆;耿少禹;赵谦;;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成人教育;2008年07期
10 蒋旋新;蒋萌;;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涵与特征研究[J];成人教育;2010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清岩;股票价格指数编制理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179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1017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