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当代中国人幸福观的变迁与培育

发布时间:2017-10-13 23:41

  本文关键词:当代中国人幸福观的变迁与培育


  更多相关文章: 当代中国人 幸福观 变迁 培育 劳动


【摘要】:追求幸福是人类最高目的和本质体现。实现民生幸福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改革开放以来,如何在社会发展变迁中探讨幸福观的内容、特点,解决影响人民幸福感的诸多因素,摸索幸福观发展的必然规律,培育具有时代特点的幸福观是重大课题,这既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必然召唤,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必然要求。当前中国人民幸福观正经历从一元到多元、从整体到个体、从传统到现代的深刻转变,体现出中国传统幸福观、西方幸福观、现有幸福观的交融与碰撞,彰显落后的幸福观与合理幸福观新老交替、颠覆与生成的特点。这是幸福观念对社会存在剧烈变动的必然回应,是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发展的必然转变,是我国经济体制诸方面改革与经济全球化等内外多方面矛盾交错的结果。从一方面看,幸福观的变迁呈现的是上升前进的运动状态,体现对社会发展积极肯定的认同,将进一步通过与社会存在的双向互动促进社会的正向变迁。另一方面看,这种转变又交织着人们的焦躁、不安、痛苦与无助。一些人的幸福感不升反降,因富致懒、未富先懒、好逸恶劳……劳动的价值理性被工具理性消解。这是从以道德为福、以政治认同为中心向以经济利益为中心转变的过程中,幸福观念交融冲突的必然。传统幸福观仍然有其巨大影响力,崇尚整体、修身养性、知足常乐等特质仍有生命力;西方幸福观又以其互补优势与中国传统幸福观交相辉映,展现尊重个体欲望、外求于物的特质。在传统幸福观不可能立即退出历史舞台,新的幸福观亦不能快速生成之际,传统幸福观、外来幸福观与现有幸福观必然要实现整合,经历破旧立新的煎熬过程。没有“立”,人们仍会沉浸在物质财富欲望中不可自拔,忽略幸福本真途径,无法体会劳动才是解决幸福困境的源头和真正答案;只有“立”,才能打破幸福观的乱象,把握幸福的根本途径,实现人对自身本质的完全占有,描绘“幸福城市”、“幸福中国”的蓝图。劳动幸福观应该是主导幸福观,它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是人民根本利益的深刻表达,其培育必然以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为指导,从现实的人出发,以满足人的合理需要为内容、以劳动为根本途径、以人民具体的社会关系为前提,把实现人民主体的幸福作为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因此应该立足于我国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的实际,依靠劳动者个体、政府、社会三条路径的合力作用来建构劳动幸福观。具体来说:劳动者主体是创造幸福的载体,要能够认知幸福、感受幸福,提高幸福能力,为此需要提升劳动者个体认知能力、提高健康素质和道德素质,提升经济、政治和文化能力;公正公平的劳动条件需要政府努力建构,为此需要提升生产力水平创造更多物质财富,以满足人民基本物质需要,缩小劳动者的贫富差距,以提高人民相对收入水平;深化教育目的认识,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提倡理性消费,提高消费中的尊严感。最后全社会应该营造劳动光荣的良好氛围,使尊重劳动、劳动体面、劳动创造幸福观念蔚然成风。
【关键词】:当代中国人 幸福观 变迁 培育 劳动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1;C912.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1章 绪论12-33
  • 1.1 问题的缘起与选题意义12-17
  • 1.1.1 问题的缘起12-13
  • 1.1.2 选题意义13-17
  • 1.2 研究现状17-28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7-21
  • 1.2.2 国内研究现状21-27
  • 1.2.3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27-28
  • 1.3 论文的结构安排28-30
  • 1.3.1 论文的基本思路、重点和难点28-29
  • 1.3.2 论文的结构安排29-30
  • 1.4 本文创新之处与不足30-32
  • 1.4.1 创新之处30-31
  • 1.4.2 不足之处31-32
  • 1.5 研究方法32-33
  • 1.5.1 逻辑与历史相结合方法32
  • 1.5.2 实证分析方法32-33
  • 第2章 幸福观研究的理论资源33-87
  • 2.1 幸福观的基本问题解析33-48
  • 2.1.1 幸福观的内涵33-35
  • 2.1.2 幸福观的性质35-42
  • 2.1.3 幸福观的影响因素42-46
  • 2.1.4 幸福追求的人生意义46-48
  • 2.2 中西方幸福观回溯48-66
  • 2.2.1 中国传统幸福观48-53
  • 2.2.2 西方传统幸福观53-62
  • 2.2.3 中西方传统幸福观评述62-66
  • 2.3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66-85
  • 2.3.1 幸福是人民主体的幸福67-71
  • 2.3.2 劳动是幸福的根本源泉71-81
  • 2.3.3 需要是幸福的基本动力81-85
  • 2.4 小结85-87
  • 第3章 当代中国人幸福观变迁87-136
  • 3.1 单一性的幸福观状况(1949年-1978年)87-100
  • 3.1.1 社会诸方面状况87-93
  • 3.1.2 价值观念状况93-94
  • 3.1.3 幸福观状况94-96
  • 3.1.4 幸福观特点96-100
  • 3.2 多元化趋向的幸福观状况(1978年到20世纪末期)100-114
  • 3.2.1 社会诸方面状况100-108
  • 3.2.2 价值观念状况108-110
  • 3.2.3 幸福观状况110-113
  • 3.2.4 幸福观特点113-114
  • 3.3 多元化事实的幸福观状况(20世纪末期至今)114-134
  • 3.3.1 社会诸方面状况115-118
  • 3.3.2 价值观状况118-120
  • 3.3.3 幸福观状况120-130
  • 3.3.4 幸福观的特点130-134
  • 3.4 小结134-136
  • 第4章 当代中国人幸福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36-162
  • 4.1 当代中国人幸福观存在的问题136-143
  • 4.1.1 收入悖论出现137-138
  • 4.1.2 把幸福异化为物质、财富138-140
  • 4.1.3 把幸福异化为过度享乐和高消费140-141
  • 4.1.4 把幸福异化为权力141-142
  • 4.1.5 在宗教中异化幸福142
  • 4.1.6 在躲避劳动中谋求幸福142-143
  • 4.1.7 在脱离整体中追求个人幸福143
  • 4.2 当代中国人幸福观出现问题的原因143-159
  • 4.2.1 社会结构性变迁的推动144-151
  • 4.2.2 全球化的逐利性趋势151-156
  • 4.2.3 个体内在物欲的膨胀156-157
  • 4.2.4 过度消费观念使然157-159
  • 4.3 小结159-162
  • 第5章 劳动幸福观培育的可能路径162-201
  • 5.1 劳动幸福观应该成为主导幸福观162-167
  • 5.1.1 劳动幸福观是解决幸福观乱象的着力点163-165
  • 5.1.2 劳动幸福观是个体幸福与整体幸福的链接点165-167
  • 5.2 劳动幸福观何以成为主导幸福观167-201
  • 5.2.1 主体能力的培育167-174
  • 5.2.2 劳动条件的支撑174-188
  • 5.2.3 崇尚劳动氛围的营造188-201
  • 结语201-205
  • 参考文献205-212
  • 致谢212-21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21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佟多人,张丹竹;当代大学生幸福观嬗变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年09期

2 刘云山;;推动形成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J];党建;2013年06期

3 欧清华;;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科学社会主义;2009年02期

4 邢占军;主观幸福感研究:对幸福的实证探索[J];理论学刊;2002年05期

5 姜义华;;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及其路径的独创性[J];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6 冯彦君;劳动权论略[J];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01期

7 周怀红;;幸福观的时代诉求及其培养[J];思想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8 崔鹏;孟凡拼;;论马克思主义幸福论对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启示[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孙春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幸福观分析[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年01期

10 李欣平;;崇尚劳动:中国梦的价值支撑[J];求是;2013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郝晶;劳动者民主参与权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曹大宇;我国居民收入与幸福感关系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史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嬗变与建构[D];辽宁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郑育琛;马克思关于“劳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的思想探究[D];厦门大学;2006年

2 黄悦忠;论中国先进生产力及其当代意义[D];苏州大学;2006年

3 孟秀芹;当代大学生幸福观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4 李艳影;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科学技术的作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6 孔园园;功利主义幸福观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277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10277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b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