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基于科技创新的我国理工院校创业教育

发布时间:2017-10-16 02:22

  本文关键词:基于科技创新的我国理工院校创业教育


  更多相关文章: 理工院校 科技创新 创业 创业教育


【摘要】:1989年北京国际教育会议上将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称为21世纪教育的三张通行证。此后,创业教育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呈现出较快的发展态势,其中,理工院校由于数量多、理工专业特色明显及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其所开展的创业教育逐渐在高校创业教育中凸显出来,对它的研究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对科技创业型人才迫切需求,理工院校依托科技创新优势,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发明创造、技术转移及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方面与社会经济发展建立起密切联系。在这样的背景下,理工院校创业教育将基于科技创新而开展,并藉此形成自己的特色。充分发挥创业教育在理工院校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需要辩证看待教育、科技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依托科技创新的前提下,为理工院校创业教育的发展找寻适合路径。 论文首先通过介绍理工院校创业教育的背景、意义、内容及现状,提出理工院校创业教育是高校创业教育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其对社会经济发展及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其次,论文对理工院校的内涵、创业教育及其相关概念、理工院校创业教育的理论基础和理工专业的创业者进行分析,认为理工院校的特点决定其在科技创新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这要求理工院校的创业教育不能忽视其专业背景因素,并应在充分发挥这个优势的基础上开展创业教育,理工院校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理工专业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全面发展之中包含着个性化发展的因素。再次,论文对理工院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总结出我国理工院校创业教育的基本经验,并通过分析国外与理工院校创业教育有关活动对我国的启示,从整体上进一步把握我国理工院校创业教育的状况,为梳理存在的问题创造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归纳出我国理工院校创业教育的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观念、模式、课程及实践四个方面。最后,论文针对我国理工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理工院校创业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即:树立基于科技创新的创业教育观念、构建起创业教育的“混合型”模式、加强理工院校创业教育的课程建设及打造创业教育实践的“循环圈”。其中,关于理工院校创业教育的“观念”、“模式”和“实践”,既是研究的重点所在,也是论文的创新思考,是通过明确理工院校创业教育的内涵及特征、选择适合理工专业背景的创业教育运行方式和解决当中的突出问题来系统地推进理工院校创业教育的尝试。论文还对我国理工院校创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理工院校 科技创新 创业 创业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7.38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导论10-32
  •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意义10-14
  • 一、选题的缘由10-12
  • 二、研究的意义12-14
  •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思路14-16
  • 一、研究的内容14
  • 二、研究的思路14-16
  • 第三节 研究综述16-28
  • 一、国外的相关研究17-20
  • 二、我国的相关研究20-28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28-32
  • 一、研究方法28-30
  • 二、创新之处30-32
  • 第一章 理工院校与创业教育的关系32-43
  • 第一节 理工院校的含义及特征32-35
  • 一、理工院校的基本含义32-33
  • 二、理工院校的特征分析33-35
  • 第二节 创业教育及其相关概念35-39
  • 一、创业教育35-36
  • 二、创新、科技创新36-37
  • 三、创业、科技创业37
  • 四、科技型企业37-38
  • 五、知识经济38-39
  • 第三节 理工院校与创业教育的契合39-43
  • 一、理工院校全面发展目标与创业教育的契合40
  • 二、理工专业优势与创业教育的契合40-41
  • 三、以理工学科为基础的交叉学科与创业教育的契合41-43
  • 第二章 理工院校创业教育的理论基础43-50
  • 第一节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43-45
  • 第二节 个性化教育理论45-46
  • 第三节 两个理论与理工院校创业教育的联系46-50
  • 第三章 理工专业创业者对创业教育的意义50-59
  • 第一节 理工专业创业者及其兴起的背景50-54
  • 一、理工专业创业者的含义50-52
  • 二、理工专业创业者兴起的背景52-54
  • 第二节 理工专业创业者兴起对创业教育的推动54-59
  • 一、对创业教育观念的影响55-56
  • 二、对创业教育内容的影响56-59
  • 第四章 理工院校创业教育的回顾与启示59-75
  • 第一节 国外的相关情况59-66
  • 一、美国:知识创业教育成为主流59-63
  • 二、其它国家:普遍关注创新创业教育63-65
  • 三、国外相关经验的启示65-66
  • 第二节 我国理工院校创业教育的状况66-72
  • 一、创业教育的初期67
  • 二、理工院校参加创业教育试点67-69
  • 三、理工院校创业教育加快发展69-72
  • 第三节 我国理工院校创业教育的基本经验72-75
  • 一、创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72-73
  • 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73
  • 三、借鉴成功经验与自主创新相结合73-75
  • 第五章 理工院校创业教育的主要问题75-98
  • 第一节 关于理工院校创业教育问题的调查75-77
  • 一、对调查的基本思考及统计结果75-76
  • 二、对统计结果的分析76-77
  • 第二节 创业教育观念问题分析77-83
  • 一、创业教育观念及相关介绍78-80
  • 二、理工院校创业教育观念的主要问题80-83
  • 第三节 创业教育模式问题分析83-89
  • 一、创业教育模式及相关介绍83-87
  • 二、理工院校创业教育模式的主要问题87-89
  • 第四节 创业教育课程问题分析89-93
  • 一、相关课程状况介绍89-92
  • 二、理工院校创业教育课程的主要问题92-93
  • 第五节 创业教育实践问题分析93-98
  • 一、相关实践形式介绍94-95
  • 二、理工院校创业教育实践的主要问题95-98
  • 第六章 理工院校创业教育的对策研究98-147
  • 第一节 关于理工院校创业教育建议的调查98-102
  • 一、有关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98-99
  • 二、对统计结果的分析99-102
  • 第二节 基于科技创新的创业教育观念及其形成102-112
  • 一、创业教育观念形成的理论前提102-104
  • 二、理工院校职能对创业教育观念形成的影响104-107
  • 三、基于科技创新的创业教育观念的形成过程107-111
  • 四、基于科技创新的创业教育观念的基本特征111-112
  • 第三节 “混合型”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及其实现途径112-133
  • 一、“混合型”创业教育模式及构建意义112-115
  • 二、“混合型”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过程115-127
  • 三、“混合型”创业教育模式的实现途径127-131
  • 四、“混合型”创业教育模式的基本特征131-133
  • 第四节 理工院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基本建议133-138
  • 一、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思路和依据133-135
  • 二、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内容和保障135-138
  • 第五节 理工院校创业教育实践的创新思考138-144
  • 一、理工院校创业教育实践设计的目标138
  • 二、理工院校创业教育实践“循环圈”设想138-144
  • 第六节 我国理工院校创业教育的的发展趋势144-147
  • 一、锲入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将会进一步提高144
  • 二、更加关注基于科技创新的创业教育144-145
  • 三、更加重视创业教育的跨校及跨专业合作145
  • 四、进一步影响理工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145
  • 五、深度介入产学研合作活动145-147
  • 结语147-149
  • 主要参考文献149-161
  • 附录161-168
  • 后记1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长松;;英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政策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2 罗媛;;美国高校创业教育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10期

3 游振声;徐辉;;多样化推进:美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途径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10期

4 孙珂;;21世纪英国大学的创业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10期

5 汪宜丹;王连贵;;科技创业家特征与科技创业趋势研究[J];财贸研究;2007年02期

6 赵金华;李宏国;宋之帅;;打造创业教育“循环圈”,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年01期

7 周春彦;亨利·埃茨科威兹;;三螺旋创新模式的理论探讨[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杨明东;邢瑞芳;;十六大以来大学生创业政策的新举措及其反思[J];当代经理人;2006年21期

9 向春;;创业型大学的理论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10 章仁彪;走出“象牙塔”之后:大学的功能与责任[J];复旦教育论坛;2005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童晓玲;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400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10400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4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