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以上高龄老人健康体适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70岁以上高龄老人健康体适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健康体适能是体质研究的重要内容,对维持或促进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缺少针对70岁以上高龄人群的评价体系。本研究从健康体适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检验、评价标准的初步建立、评价指标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从而制定出适合高龄人群进行测试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开展高龄人群的体质监测、健身运动处方的制定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法,完成专家咨询问卷,采用两轮Delphi法初步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式,选取100名(男、女各50名,分为70-74岁组、75-79岁组、80-84岁组和85岁以上组)70岁以上高龄老人进行测量,从指标的可行性、可靠性、有效性和区分度进行检验;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式,选取1140名70岁以上高龄老人进行测试,获取有效样本789名,依据有效样本的测试数据,采用百分位数法进行数据建模,并初步建立评价标准;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法分析身体成分对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采用ROC曲线确定身体成分指标的适宜界值,通过实地走访,收集240名70岁以上高龄老人最近一次的健康体检结果,作为验证适宜界值科学性的依据;采用高龄老人体力活动问卷、SF-12健康生活质量量表调查我国不同地域7个城市高龄老人的体力活动和生活质量状况,探讨体力活动、健康体适能与健康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多因素线性回归法建立健康体适能对健康状况的预测模型。结果:(1)两轮专家咨询问卷的回收率为86.7%和73.1%,经过两轮咨询,专家对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权威度系数为0.86和0.83,对一级指标的协调系数为0.67(2c=78.31,p0.01),对二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81(2c=84.33,p0.01)、0.79(2c=74.54,p0.01)、0.74(2c=71.32,p0.01)、0.76(2c=72.47,p0.01)、0.51(2c=34.48,p0.01);按照指标筛选原则初步确定身体成分、肌力与肌耐力、柔韧性、心肺功能和平衡能力5个一级指标和22个二级测量指标。(2)经信度检验,测试指标的重测相关系数在0.767-0.954(p0.05)之间,表明测量指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经Bartlett球度检验,KMO值为0.719(p0.01),可以认为指标间具有共同因素存在,其中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有4个,所得4个因子的特征值分别是5.113,3.917,2.435,2.128,其累计解释变量达到61.8%;经区别度检验,建立的指标体系能够区分由于年龄、性别特征和不同测试水平导致的差异(p0.05),经专家讨论最终形成5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测量指标。(3)不同性别之间,女性BMI、腰高比均值高于男性,柔韧性好于男性,男性肌力、心肺耐力、平衡能力好于女性;不同年龄组之间BMI、腰围、腰臀比、腰高比、血压、安静脉搏指标差异不具有显著性,且没有随年龄增长表现出规律性变化,其余指标均随年龄增长出现下降趋势,其中75-79岁组与80-84岁组比较,柔韧性、肌力、心肺耐力变化幅度最大,除70-74岁与75-79岁组外,其余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腰围、腰臀比和腰高比标准比较,我国高龄老人的腰围、腰臀比和腰高比数值较大;与美国老人健康体适能评价常模比较,我国高龄老人柔韧性评价常模数据波动幅度较大,肌力、平衡能力、心肺耐力评价常模数据波动幅度较小。(5)随着BMI的增加,患高血压的相对风险在逐步增大,随着BMI、腰高比的增加,患高血脂的相对风险在逐步增大,随着腰高比的增加,患糖尿病的相对风险在逐步增大,随着腰围、腰高比的增加,患心脏病的相对风险在逐步增大,其中风险增加最为明显的比值比位于P90处;采用ROC曲线确立的BMI、腰围、腰高比的适宜切点所对应的百分位置为P50~P75;以适宜切点划分形成的肥胖组与正常组其生理生化指标水平和疾病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高龄老人锻炼的时间主要为0.5~1h/次(42.5%),强度主要为中小强度/次(41.6%),频率主要为6~7次/周(79.2%);男性生活质量得分高于女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年龄增长得分出现下降,其中70-74岁组与80-84岁组、85岁及以上组比较,75-79岁组与85岁及以上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体力活动组的健康检出率为69.8%,中体力活动组为66.8%,低体力活动组为56.4%,且高、中体力活动组与低体力活动组的健康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本研究最终形成5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构建的指标测量简便易行,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区分度,能够客观反映高龄老人的健康体适能状况。(2)高龄老人健康体适能随着年龄增长呈现下降趋势,其中75-79岁组与80-84岁组的比较,下降幅度最为明显,提示我们要重点关注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的健康体适能。(3)依据测试数据特点制定了不同性别的身体成分评级标准及不同性别、年龄的肌力、心肺耐力和平衡能力评价标准。(4)身体成分相关指标对预测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具有一定的价值,其确立的适宜界值可以作为诊断相关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的标准。(5)规律的体力活动和较高的健康体适能水平对高龄老人健康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效益;构建的健康体适能回归方程对高龄老人健康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以从多角度分析健康体适能对健康生活质量的影响。
【关键词】:高龄老人 健康体适能 评价指标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04.49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序言11-31
- 一、选题依据11-14
- 1 研究背景11-12
- 2 研究目的12
- 3 研究意义12-13
- 4 技术路线及主要研究内容13-14
- 二、文献综述:老年人体质研究进展及展望14-31
- 1 相关概念的解释14-17
- 2 国内外老年人体质研究的进展17-23
- 3 健康体适能与健康的关系23-30
- 4 小结30-31
- 第一部分 70岁以上高龄老人健康体适能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检验31-84
-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31-60
- 1 对象与方法31-34
- 2 结果34-56
- 3 分析与讨论56-60
- 4 小结60
- 二、指标体系的检验60-84
- 1 对象与方法60-67
- 2 结果67-76
- 3 分析与讨论76-82
- 4 小结82-84
- 第二部分 70岁以上高龄老人健康体适能的测量与评价84-116
- 一、高龄老人健康体适能的测量84-99
- 1 对象与方法84-85
- 2 结果85-97
- 3 分析与讨论97-99
- 4 小结99
- 二、高龄老人健康体适能评价标准的初步建立99-116
- 1 对象与方法100-101
- 2 结果101-113
- 3 分析与讨论113-115
- 4 小结115-116
- 第三部分 高龄老人健康体适能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116-138
- 一、基于代谢综合征评价基础上身体成分相应指标的应用116-124
- 1 对象与方法116-117
- 2 结果117-122
- 3 分析与讨论122-124
- 4 小结124
- 二、高龄老年人体力活动、健康体适能与健康状况研究124-138
- 1 对象与方法124-126
- 2 结果126-133
- 3 分析与讨论133-137
- 4 小结137-138
- 全文总结138-139
- 参考文献139-150
- 附录150-161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161-162
- 致谢162-1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静宜,孙卫星,李昕,B.A.Hawkins,S.J.Eklund,A.L.Binkley;中国、澳大利亚、美国老年受试者生活方式与健康状况调查与比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2 姜志明,顾渊彦;日本老龄人体质与健康的评价标准及对我国的启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3 侯曼,侯佳,王汉玉;对60~89岁老年人下肢柔韧性的测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4 徐玉明,张国海;柔韧性测量方法及其欲测属性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5 李俊勇;任晋军;曹峰锐;;最大摄氧量、无氧阈和最大摄氧量平台同高校男生12min跑和1000m跑的相关性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08期
6 谢敏豪;李红娟;王正珍;王娟;隋雪梅;Blair Steven N;;心肺耐力:体质健康的核心要素——以美国有氧中心纵向研究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7 唐大寒,吴海球,夏冰,李玉玲,伍汉文;超重和肥胖对中老年人血压、血糖、血脂和血尿酸的影响[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8 郭登平,马宏君,范宗华;肥胖与某些疾病的相关性分析[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王翔;;20m逐级往返跑评价心肺机能的场地适应性[J];湖北体育科技;2008年01期
10 车志宏;;内蒙古自治区城乡老年人体质现状的调查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9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邹志春;上海市青少年体质指标体系的初步建立与应用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2 金易;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袁蓓;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六分钟步行距离与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2 陈瑞芳;老年人体质计算机评价系统的初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3 林慧明;2005年山西省老年人体质特征的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4 刘国华;人口老龄化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5 张雪琴;沪宁杭城市高龄老年人ADL及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陈晓霞;城市老年人下肢运动机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杜冬琴;中日体质健康测定标准的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毅;我国城镇高龄老年人养老保障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9 王俊义;运动心肺功能及六分钟步行试验预测肺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10 高奎亭;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432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1043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