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马克思恩格斯女性权益保护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6 18:24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女性权益保护理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 恩格斯 女性权益 保护


【摘要】:人类历史和人类文明是由男性与女性共同创造的,女性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推动者,同时还负有人类的繁衍特殊的使命。但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女性非但没能同男性一样同等的分享人类文明的硕果,反而由于女性特殊的身体和生理特点而受到歧视和不平等待遇,各项权益没有受到应有的保护。“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精确衡量”,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女性在家庭与社会中角色的变化,促使人们开始正视女性权益问题,各个国家都出台了一系列女性权益保护的法律和措施。马克思在其研究中也十分关注女性在整个人类历史中的权益的状况,对相对男性来讲处于弱势地位的女性权益保护问题也进行了论述。女性权益保护问题,并不单纯的是女人的问题,不仅仅是平等问题以及女性作为“人”的权利问题,而更是一切人的发展的问题,是整个社会的发展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独到之处在于其缜密的逻辑剖析,根植于现实实践的对现实社会的理解和批判。本论文根据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在第一章中首先考察了马克思恩格斯女性权益保护理论产生的背景:女性遭受的家庭和社会双重的压迫是女性权益保护的现实基础,异化理论是女性权益保护的理论渊源。论文在第二章中从总体性出发梳理了马克思恩格斯女性权益理论的内在逻辑及其主要内容,女性权益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五个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从理论上给予解决。历史步入二十一世纪,世界各国女性权益保护事业已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但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女性权益保护的内容也不断变化、发展,,女性受歧视、受压迫以至受摧残的形式和内容也不断变化。有鉴于此,女性权益保护理论的研究就不能简单化和片面化,在对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全面把握的基础上,本论文用五章的篇幅具体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女性政治权益保护理论、经济权益保护理论、文化权益保护理论、社会权益保护理论和生态权益保护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视野中的人,是现实的包括了男性和女性的人,他们重视被统治、被压迫的人的权利和利益,他们对女性的生活状况十分关注,他们强调处于权力弱势地位的群众的联合,强调建立自己的哲学,强调将思想的武器转化为物质的力量来保护作为人的各种权益,女性权益保护和无产阶级权益保护理论内在的一致的包含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体系当中。系统的女性权益保护理论研究是确保女性地位和女性发展的重要的理论基础,这种深入的理论研究对充分认识和理解当下社会变化了的现实,明了当前女性发展的状况,对现实的女性权益保护事业的发展具有的指导作用,对于女性人格完善乃至整个人类的社会和文化发展都有着及其重要的积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 恩格斯 女性权益 保护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C913.68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导言10-25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10-14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14-21
  •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21-23
  • 第四节 创新之处与不足23-25
  • 第一章 马克思恩格斯女性权益保护理论产生的背景25-40
  • 第一节 现实的基础:女性所遭受的双重压迫25-34
  • 第二节 思想渊源:异化理论34-40
  •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女性权益保护理论的内在逻辑40-59
  •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女性权益保护理论的形成40-46
  •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女性权益保护理论的发展46-50
  •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女性权益保护理论的内容及特点50-59
  • 第三章 马克思恩格斯女性政治权益保护理论59-76
  • 第一节 女性政治权益的内容59-62
  • 第二节 女性争取政治权益的艰难历程62-68
  • 第三节 女性政治权益保护68-76
  • 第四章 马克思恩格斯女性经济权益保护理论76-89
  • 第一节 女性经济地位的变化76-79
  • 第二节 性别分工对女性经济权益的影响79-84
  • 第三节 女性经济权益的保护84-89
  • 第五章 马克思恩格斯女性文化权益保护理论89-103
  • 第一节 文化与女性文化权益89-93
  • 第二节 女性文化权益的两个层面93-97
  • 第三节 女性文化权益的保护97-103
  • 第六章 马克思恩格斯女性社会权益保护理论103-116
  •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市民社会批判103-108
  • 第二节 女性社会权益的内容108-111
  • 第三节 女性社会权益的保护111-116
  • 第七章 马克思恩格斯女性生态权益保护理论116-127
  • 第一节 生态权益的主要内容116-121
  • 第二节 女性生态权益缺失的根源121-124
  • 第三节 女性生态权益保护124-127
  • 结语127-131
  • 参考文献131-137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的学术成果137-138
  • 后记138-14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祖陶;论黑格尔哲学的阶级本质——兼评“政治思想决定论”[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79年01期

2 张红旗;;马克思、恩格斯早期著作中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论述——读书笔记[J];齐鲁学刊;1979年03期

3 薛纯华;马克思恩格斯论悲剧[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1年06期

4 马志政;科学和不可知论[J];浙江学刊;1981年01期

5 张志良;;“真实地描写现实的关系”——现实主义理论学习札记[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2期

6 不破哲三,金德泉;《资本论》中的社会主义[J];国外社会科学;1982年10期

7 李良瑜;恩格斯晚年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8 许崇信;青年马克思——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卷札记[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1期

9 陈辽;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人道主义观[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1期

10 杨咏祁;马克思对美学建立的贡献[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卫国;;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彭菁霜;;马克思的需要理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现实意义[A];社会转型中的和谐社会构建——上海市党校系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黄瑾;;论全球化——马克思、斯密和李斯特三种理论比较[A];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4 潘斌;;马克思的危机理论及其当代意义[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5 胡春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其中国化[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6 卢钢君;杨仁厚;;试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想[A];贵阳市经济社会文化大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C];2010年

7 郑异凡;;马克思恩格斯给我们的启示——另一视角看苏联剧变中的问题[A];“苏东剧变20年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刘仁胜;;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学思想研究概述[A];“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冯青淑;;社会主义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A];纪念北京市国际共运史学会成立20周年论文集[C];2000年

10 田启波;王红;;如何看待马克思社会批判范式的当代价值——基于对以人为本制度维度的思考[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磊;马克思对人性的把握最终归结为实践[N];光明日报;2006年

2 世历所 于沛;瞻仰特里尔马克思故居[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3 钟益文;恩格斯始终是坚定的共产主义者[N];光明日报;2007年

4 陈众议;学海捞珍[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冯姗;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原理[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6 杜宇民;一本探索科学共产主义原理的力作[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7 本报实习记者 张薇;正本清源 与时俱进[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8 高天琼 贺祥林;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与科学发展观[N];光明日报;2006年

9 王国宏;马克思民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N];学习时报;2006年

10 国防大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领导小组副组长、教授、少将 黄宏;马恩自然生态观与构建和谐社会[N];浙江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征征;马克思恩格斯女性权益保护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2 王兰芳;马克思恩格斯的和平理论及其现实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定清;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思想与欧洲文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胡海波;马克思恩格斯文化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杜秀娟;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及其影响探究[D];东北大学;2008年

6 周娟;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7 程宏燕;马克思恩格斯科技文化观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8 司春燕;马克思恩格斯的法正义观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9 刘孝菊;马克思恩格斯幸福社会理论及现实意义[D];浙江大学;2013年

10 范星宏;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D];安徽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朝安;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思想及其当代启示[D];广州大学;2011年

2 韩立娟;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西南大学;2012年

3 刘刚;马克思恩格斯居住正义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4 史清元;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经济思想探析[D];东北大学;2010年

5 李敏;马克思恩格斯国家管理思想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2年

6 穆森;马克思恩格斯可持续发展思想及其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D];渤海大学;2013年

7 邹德峰;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及其启示[D];兰州大学;2010年

8 贺团卫;马克思恩格斯人权思想与当代中国人权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金秋池;马克思恩格斯人权理论及其启示[D];渤海大学;2013年

10 陈磊;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苏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442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10442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4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