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唤醒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9 16:04
本文关键词:语文唤醒教育研究
【摘要】:本论文从德国文化教育学派引入“唤醒”这一概念,借鉴西方心理学、教育学、文艺学、哲学等理论,结合我国语文教育史和当前语文教学实际,试图建构语文唤醒教育的理论体系,并探索其实践策略。其主要任务有四:第一,从源头上梳理“唤醒”和“唤醒教育”的概念及其内涵,并借鉴教育学、文艺学、心理学、哲学等相关学科理论,探讨“唤醒教育”的本质、特点、构成及价值追求等;第二,从唤醒教育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语文教育,挖掘出散落在历史陈迹中的唤醒教育的遗珠,为当前语文教学提供有益借鉴;第三,致力于探索语文唤醒教育的实施策略,提供语文唤醒教育实践的一种可能性,体现出语文教育的真正价值;第四,,在唤醒教育理念的观照下对名师课堂教学进行案例分析,总结其唤醒教育智慧,给处于“高原期”的语文教学以有效的指导。本论文共六章,各章内容概要如下: 第一章《语文唤醒教育的内涵阐释》:本章是论文的发端,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首先,从中西方“教育”一词的词源入手,借鉴德国文化教育学派的“唤醒”概念,确立教育的唤醒本质,并对其内涵进行全方位阐述。然后,针对“用什么唤醒”和“唤醒什么”这两个根本性问题,揭示了语文唤醒教育的生成内容和构成要素。语文唤醒教育就存在于语文本体中,在三个层面得以生成,即语言文字层面、思想意蕴层面和审美表现层面。语文唤醒教育的构成存在于学生主体自身,包括对“原初本性”的唤醒、对“现实生命”的唤醒、对“自我实现”的唤醒。 第二章《语文唤醒教育的理论探源》:本章对语文唤醒教育进行了中外理论探源与历史发展总结:一是从西方文化教育学理论出发探究唤醒教育的起源和流变;二是从唤醒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语文教育,挖掘出中国传统语文教育中的唤醒观念;三是对当前语文课程改革中的唤醒教育理念进行阐发,探索语文唤醒教育的现实意义。 第三章《语文唤醒教育的价值追求》:本章是上一章的自然延续,也是语文唤醒教育的总目标、总纲领。从“立人”的角度,具体探索了语文唤醒教育的四大价值追求:唤醒自觉意识,回归本真自我;唤醒生命意识,寻求存在意义;唤醒审美意识,享受悠游境界;唤醒创造意识,实现自我超越。这四个价值追求指示了语文唤醒教育的方向,回答了“怎样才算是被唤醒”的问题。 第四章《语文唤醒教育的基本特点》:本章从语文唤醒教育本体出发,在其生成、展开、方法与目的中探求语文唤醒教育的基本特点,即:内发性、体验性、陶冶性、建构性,从而明确了唤醒教育视角下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构建了一个语文唤醒教育的立体模型。 第五章《语文唤醒教育的实施策略》:本章是论文的亮点所在,它突破了西方文化教育学重思维不重实践的局限,致力于结合语文教学探索唤醒教育的实施策略,使唤醒教育真正从理论走向实践。本章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两个领域来探求语文唤醒教育的实施策略。其中,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故而又分别从阅读教学作为解读活动、阅读教学内容、阅读教学过程、阅读教学语言等方面详尽阐述唤醒理论。因此,本章是上面各章所建立的概念和理论框架的综合运用。 第六章《语文唤醒教育的案例分析》:通过以上各章对于语文唤醒教育理论的多方位阐释,已经大体勾画出语文唤醒教育的立体图式。本章把着重点放在语文教育的实施者和主渠道,即教师和课堂教学上,用一种经过唤醒理论洗炼过的评判眼光审视具有唤醒品质的语文教育所应具有的形态。在这里,我们选择了当代中国语文教育界三位名师——于漪、钱梦龙、李镇西,通过对他们课堂教学的案例分析,为语文唤醒教育理论提供更为有力的现实支撑,并给当前的语文教育以启发和借鉴。 另外,论文还有绪论与结语两部分。绪论从诸多名家语文学习唤醒经历带给我们的启示入手,交代了论文的研究缘起,继而分析了论文的研究现状、研究价值和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等,这是后续各章得以进行的前提。如果说,前面各章主要是着眼于学生“学”的角度来探索语文唤醒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话,那么,结语部分则侧重从教师“教”的角度论证了实施语文唤醒教育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提出了“没有觉醒的教师,就不会有唤醒的教育”观点。
【关键词】:语文教育 唤醒教育 唤醒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33.3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1
- 绪论11-18
- 一、研究缘起、价值和意义11-12
- 二、文献综述12-16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16-18
- 第一章 语文唤醒教育的内涵阐释18-36
- 一、唤醒教育的内涵18-23
- 二、语文唤醒教育的生成23-29
- 三、语文唤醒教育的构成29-36
- 第二章 语文唤醒教育的理论探源36-55
- 一、西方文化教育学的唤醒教育论36-42
- 二、中国语文教育的教育唤醒观42-48
- 三、语文新课程的唤醒教育理念48-55
- 第三章 语文唤醒教育的价值追求55-67
- 一、唤醒自觉意识,回归本真自我57-59
- 二、唤醒生命意识,寻求存在意义59-61
- 三、唤醒审美意识,享受悠游境界61-65
- 四、唤醒创造意识,实现自我超越65-67
- 第四章 语文唤醒教育的基本特点67-77
- 一、内发性67-69
- 二、体验性69-72
- 三、陶冶性72-74
- 四、建构性74-77
- 第五章 语文唤醒教育的实施策略77-104
- 一、阅读教学的唤醒教育策略77-98
- 二、写作教学的唤醒教育策略98-104
- 第六章 语文唤醒教育的案例分析104-122
- 一、于漪的语文唤醒教育104-110
- 二、钱梦龙的语文唤醒教育110-115
- 三、李镇西的语文唤醒教育115-122
- 结语122-125
- 参考文献125-131
- 致谢131-132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3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震;王尚文;;关于“语文教学对话”的对话[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0年07期
本文编号:10620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1062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