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级互动式教学模式及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本文关键词:层级互动式教学模式及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出处:《西南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未来社会国家间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的核心是拔尖创新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竞争。世界各国都逐渐认识到教育的重点应该是让能力突出而且天赋出众的孩童可以获得自己潜力被充分挖掘的机会。中国在创新人才的培养、建构和渴求方面,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关注地步。一代又一代的领导人强调对于民族的进步来讲,创新是灵魂,也为兴旺发达源动力,更是民族不断前进的基本保障。在信息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网络彻底变更了人类传递信息、沟通交流的方法,无论是知识的获取,还是信息的掌握,人们的渠道都愈加的多样化,教育原本在空间上所受到的限制已经被彻底打破。学习模式也日益多样化,可以确信的说教育界原本所采取的班级授课的教学模式必将迈入革命性的巨变时代,教育模式将和网络、信息技术等诸多的新科技结合在一起,不断突破传统的限制,快速前行。现有教学模式过于陈旧,长期注入式教学使得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课堂效率低下,教学忽视创新,尤其是在中国文化传统底蕴、背景下缺乏国际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创新,即缺乏培养学生方面的方法创新。因此改变陈旧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一种新型有效的教学模式,提质减负,解放学生,让学生高效学习,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凸显重要。本文围绕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构而展开,主要包括:(1)层级互动式教学模式创构的相关研究(2)层级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创构假设(3)层级互动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研究会有如下几点结论:(1)对于层级互动这种教学模式,进行实践探索在逻辑上的起点主要是提质减负与解放学生。解放学生,让学生个性飞扬;解放课堂,让学生主宰课堂;解放教师,让学生学的有效。(2)层级互动式教学的思想构建于社会学和哲学,还有教育学与心理学等有关学科的基础上。“问题导引、学案导学、自主学习、层级互动、课堂展示、学习报告、问题解决”与马克思主义所建立的认识论高度符合,也和我国的知行学说相符合。无论是自主,还是合作,都与知识建构这一基本理论相符合。“展示突破”与多元智力理论彼此符合;“学习报告、问题解决”符合发现学习理论以及有意义的相关学习理论。分析“层级互动”这一模式,其对社会学所倡导的民主、平等和自由的教育理念予以了充分的体现。(3)对问题导引、学案导学所对应的生产方式予以综合化的运用,借助于此,帮助师生减负,帮助学生实现素质的提升。该模式的主题可以描述为对课堂教学的整体产出效益予以提高,借助于此,达到提升创新能力的教育目的,在理论上,其建构的基础包括了哲学、社会学,还有教育学与心理学,其依托于层级互动模式的教学实践展开。(4)层级互动式教学实验和新课程改革的目标都是提质减负,而层级互动这一教学模式不但关注学生对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的学习,也关注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不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师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有没有互动共做。在教学的过程中,其强化的是训练学生的逻辑和实验思维两种模式,对教学环节注重展示和探究与发现。这一教学模式可以说不但与数学教学的学科特征相符合,同时也和新课改的理念是一致的。所以,从理论层面上,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选择层级互动这种教学模式进行数学授课,极具可行性。(5)在新课改背景下,运用教学实践对层级互动这一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运用予以检验。实践前后实验班与对比班成绩差异显著,课业负担减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初步验证了层级互动式教学模式可运用于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层级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所应该遵守的基本策略之一。分析本研究,其主要的创新点可以描述为(1)模式创新:层级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全新尝试,具有可操作性;(2)管理创新:为学校、班级管理模式提供了一种全新模式,即学生自主管理模式。
[Abstract]: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the innovation is the soul , and it is the basic guarantee for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the nation . ( 2 ) The idea of hierarchical interactive teaching is based on the sociology and philosophy , and also the relevant subjects such as pedagogy and psychology . ( 5 )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eaching practice to the level interaction in the teaching of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is examined . The experiment class before and after the practice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comparison class , the school burden is reduced ,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the students is improved comprehensively .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骁;;培育数学英才的实践与探索[J];数学通报;2013年04期
2 容中逵;;教学论学科发展的尴尬境遇及其生存之道[J];课程·教材·教法;2012年07期
3 杨启亮;;释放本土教学思想的生命力[J];课程·教材·教法;2011年02期
4 宋秋前;;我国改革开放来有效教学的基本经验[J];教育科学;2007年03期
5 王长江;李新乡;;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时空结构的教育学意义[J];林区教学;2007年02期
6 宋秋前;;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01期
7 卢家楣;;课堂教学的情感目标分类[J];心理科学;2006年06期
8 陈晓端,Stephen Keith;当代西方有效教学研究的系统考察与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8期
9 向纯;从可能走向现实——论“走班制”在普通高中新课程价值实现中的意义[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10期
10 钟启泉;课程发展的回归现象与非线性模式——检视课程思潮的一种视角[J];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玉梅;美国中小学教师评价政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2 王春华;教学设计的理性及其限度[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3 姜涛;物理探究课有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4 赵士果;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徐建星;GX实验教学原则的形成与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王淑慧;多元化教学评价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潘新民;基础教育改革渐变论[D];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
8 吕世虎;中国当代中学数学课程发展的历程及其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郑东辉;教师评价素养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林丹;在互动中制衡[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302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1430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