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村庄互助养老幸福院模式研究:支持性社会结构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8-03-13 13:57

  本文选题:家庭养老 切入点:互助养老 出处:《中国农业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在家族与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会养老发育不足及独居老人面临养老困境的背景下,村庄互助养老的幸福院模式诞生。本文基于对幸福院模式发源地的个案研究,辅之以周边县区幸福院推广案例及农村互助养老的美国"村庄"模式的对比研究,以支持性社会结构为视角,呈现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下的社会结构特征及互助养老产生的社会结构基础,表明任何养老方式都是因应一定的社会结构变迁而产生,且养老方式实现的具体形式会伴随社会结构的变迁而变化;一种养老方式的兴起与延续需要嵌入变迁的社会结构中,且根植于一定的支持性社会结构之上才能可持续发展;兴起与初步发展阶段的养老方式的支持性社会结构通常比较薄弱,若不能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给予支持或引导,新兴的养老方式会在发展中面临夭折风险;因此,应从不同领域主动构建有利于养老方式可持续性的支持性社会结构,其中,政府在政策及政策导向上的保障则是这种支持性社会结构的重要部分。研究发现,老人及其子女固守家庭养老传统和"养儿防老"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对互助养老想法的接受,然而,二者在现实中的实践困境暗含着老人及其子女对互助养老的潜在需求,从而为互助养老的动员提供了契机与成功的可能。幸福院模式的类养老机构管理以共同体秩序的形成与维护为基础以利于老人"安全的"生活;家庭导向的柔性管理是幸福院区别于普通机构养老的重要方面,有利于老人"幸福的"生活。幸福院老人的养老需求具有差异性与层次性,生活照料需求可通过老人在日常生活、意外事件及自我管理上的互助互动中满足,家庭起补充作用及疾病等照料;老人的自我管理、政府与社会的参与使老人得到社会尊重的同时产生对幸福院、村庄共同体及社会的归属感,意识到自身价值及对养老问题的社会责任感,这是该模式在养老需求满足上的最高境界。虽然该模式在失能老人照料上有局限,互助养老过程也有矛盾和冲突,但其在满足自理及半失能老人的养老需要上有机构养老和家庭养老所不具备的优势;并且熟人社会中公共舆论的作用有利于强化家庭的互助养老参与。幸福院推广后的可持续发展受多方因素制约,并由此产生诸多非预期性政策后果;该模式的可持续发展要在根据实际进行调适以嵌入当地社会的基础上,引导有利于幸福院发展的支持性社会结构的构建,主要通过社会文化领域内养老观念的转变、养老需求的满足及幸福院管理,经济及政治领域内的经费支持与政府政策保障来实现。家庭养老是我国社会文化传统的基因,在社会发展中有持久存在的特性;但随着社会结构的变迁,家庭养老的内容和形式会产生变化;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形势下,幸福院模式以"家庭养老社会化"形式分担家庭的养老责任,与其他养老方式组成养老方式综合体系,使老人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不同养老方式的组合以实现在地养老。幸福院模式及"村庄"模式的发展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发展走向启示如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应以需求为导向逐步由现金保障走向服务保障;构建"在地养老"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类机构养老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与机构养老服务体系,机构养老以医护型与养护型为发展方向,与社区类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分担养老责任;鉴于基于家庭照料的居家养老将是未来农村老人的主要养老方式,且家庭仍是失能老人照料的重要主体,发展"医养结合"式居家养老有利于延缓老人失能阶段的到来,提高老人(尤其是失能老人)家庭养老的生活和生命质量;此外,还应重视老人社会参与以利于其心理健康及精神需要的满足。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669.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润泉;;“社会养老”是否淡化了“子女责任”观念?——来自中国农村居民的经验证据[J];人口与经济;2016年05期

2 赵金才;黄君;;需要与互惠:农村互助养老的实践与经验——以粤赣结合部H村为例[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6年02期

3 渠敬东;;中国传统社会的双轨治理体系 封建与郡县之辨[J];社会;2016年02期

4 张彩华;熊春文;;美国农村社区互助养老“村庄”模式的发展及启示[J];探索;2015年06期

5 王增文;;农村老年人口对养老服务供给主体的社会认同度研究——基于宗族网络与农村养老服务政策的比较[J];中国行政管理;2015年10期

6 张志雄;孙建娥;;多元化养老格局下的互助养老[J];老龄科学研究;2015年05期

7 卢艳;张永理;;社会支持网络视角下的农村互助养老研究[J];宁夏党校学报;2015年03期

8 穆怀中;陈曦;;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家庭子女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变路径及过程研究[J];人口与发展;2015年01期

9 金华宝;;社区互助养老:解决我国城乡养老问题的理性选择[J];东岳论丛;2014年11期

10 王振;刘林;;“礼俗社会”视角下的农村老年协会作用研究——基于陕西省农村老年协会的调查[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艳;我国农村老年保障制度变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2 汪沅;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周作斌;时间银行在社区互助养老中的应用研究[D];暨南大学;2014年

2 郭丹阳;中国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可行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3 王强;河北省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066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16066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c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