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物权变动的区分原则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8 16:33

  本文选题:物权变动 切入点:区分原则 出处:《政法论丛》200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两部《物权法草案》学者建议稿中 ,均规定了物权变动原因与效果的区分原则。对该原则的含义学者间认识有较大分歧。一般认为 ,区分原则 (或称分离原则 )是物权行为理论的重要内容 ,我国已有的和正在制订的有关物权变动的民事法律中 ,已明确采纳债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 ,而不采纳物权行为理论。因此 ,在债权形式主义物权变动模式下 ,区分原则如何贯彻 ,它对相关制度的构造有何影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Abstract]:In the two drafts of the draft of the Real right Law, both of them stipulate the principle of distinguishing between the reason and effect of the change of real right.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in understanding the meaning of this principle among scholars. The principle of distinction (or the principle of separ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heory of real right act. In the existing and ongoing civil laws on the alteration of real right in our country, the formalistic mode of real right change of creditor's rights has been clearly adopted. Therefore, how to implement the principle of distinction and how it affects the construction of relevant systems is a question worth discussing.
【作者单位】: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山东经济学院
【分类号】:D92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家勇;物权法区分原则的意义及其贯彻逻辑[J];法商研究;2002年05期

2 米健;物权抽象原则的法理探源与现实斟酌[J];比较法研究;200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德良;民法学基本理论在网络时代所面临的问题[J];比较法研究;2004年04期

2 易军;;论私法上公序良俗条款的基本功能[J];比较法研究;2006年05期

3 赵恩忠;关于我国物权法追及力体系建构的思考[J];商业研究;2002年24期

4 刘德良;网络时代物权法的价值理念与基本原则[J];长白学刊;2004年04期

5 章英杰,李洁;论纯粹经济上损失的过失侵权责任[J];当代法学;2003年07期

6 李勇;德国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若干问题解读[J];当代法学;2003年07期

7 曹险峰;在权利与法益之间——对侵权行为客体的解读[J];当代法学;2005年05期

8 余能斌;程淑娟;;我国“民商合一"立法借鉴的新选择——由《俄罗斯联邦民法典》引出的思考[J];当代法学;2006年01期

9 徐涤宇;无因性原则之考古[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吴光荣;;论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范围——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相关规定[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明;经济法实质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2 曹兴权;保险缔约信息义务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3 胡文涛;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转让的法律障碍——以交易成本为视角[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4 冀诚;试论所有制概念对中国私法制度的影响[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5 郑少华;从对峙走向和谐:循环型社会法的形成[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6 李声炜;契约自由研究——一种制度经济学的解释[D];吉林大学;2004年

7 申少君;道路交通安全规律及法律体系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8 郝磊;合同解除权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王圣育;近代乡村自治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张力;法人独立财产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胜利;制定《反垄断法》背景下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修订与完善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2 张红;国有财产取得制度若干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3 韩光明;意思表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4 张建文;论我国不动产登记法制的现状与未来[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5 杨佳红;物权行为基本理论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6 魏潜;论物权行为的存在与变迁[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7 孙建军;高层建筑不明抛掷物损害案件处理的理念与历史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8 张晶;物权效力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9 杨军;论隐私权及其法律保护[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10 王玉花;善意取得探微:基础、成因与范围[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米健;现今中国民法典编纂借鉴德国民法典的几点思考[J];政法论坛;2000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洪禹;;试论物权法中预告登记的范围[J];法制与社会;2011年23期

2 王企彦;吴瑶;;《物权法》第十五条释义以及相关理论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1年24期

3 闫春;;对买卖合同中交付的几点认识[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08期

4 陈本寒;艾围利;;物权公示前置主义之构建[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刘燕;;中国实证法对物权行为的态度和立场[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1年02期

6 程艳如;;未登记物权效力探析[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1年05期

7 刘欢欢;;浅谈物权公示原则[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08期

8 王松;;以他人名义购房办证房屋归谁所有?[J];中国审判;2011年04期

9 范怀娟;;与征收有关的两个物权法问题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1年10期

10 罗元清;;无证房产拍卖有效吗[J];中国拍卖;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安建忠;尹磊;;机动车物权变动及风险承担探析[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牛慧;张玉娥;;论物权变动[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陈霞;邢启杰;;论物权的公示原则[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邵晖;;试论不动产登记的法律效力[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5 徐永前;李咏怡;;论物权变动的公示原则[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冯国超;;物权登记错误赔偿案件审理方式之选择——以《物权法》第21条为例的分析[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7 程学平;;“中国物权法”的立法障碍——所有制问题之我见[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8 韩晓春;;涉及专利的合同登记的法律效力[A];专利法研究(2000)[C];2000年

9 吴清旺;;我国商品房预告登记制度研究——以预购人权益保障为视角[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10 韦文津;;不动产登记基本问题研究[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建红;“以物抵债”的调解书是否必然引起物权变动[N];江苏法制报;2009年

2 祝怡;民事调解书 能否导致物权变动[N];江苏法制报;2011年

3 朱朝阳;何种判决能够引起物权变动[N];江苏法制报;2009年

4 祁正华;几种特殊的物权变动应进行登记[N];福州日报;2008年

5 叶林;物权变动中的意思自治与公证[N];法制日报;2005年

6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米 健;物权变动原则的司法创制[N];人民法院报;2003年

7 李素珍 韩炜 付蕾;物权法应吸收物权行为理论[N];人民法院报;2005年

8 上海市崇明县人民法院 余冬爱;民商区分原则下的商事审判理念探析[N];人民法院报;2011年

9 常鹏翱 李富成;物权公示的决定力[N];人民法院报;2005年

10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 导师 米健;关于物权立法若干问题的思考(上)[N];人民法院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后国;物权变动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刘竞元;登记对抗下的物权变动及其对抗性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3 林华;著作权转移规则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4 黄常青;不动产物权变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魏潜;论物债二分理论及其对民法典体系建构的影响[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6 孙鹏;物权公示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7 郭海峰;物权行为的法律价值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8 王立志;船舶物权登记论——实体法实现的程序进路[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9 盛婉玉;基于物权理论的森林资源产权制度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10 崔志伟;论不动产上权利冲突及其司法处理[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殷萍;物权变动区分原则判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白万春;析区分原则的合理性[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3 高英雄;无权处分及相关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4 宋川;物权变动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4年

5 李慧强;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4年

6 陈进;机动车的物权变动方式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7 孙晓光;物权变动行为性质分析——兼论物权行为的独立性[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8 张松鹤;效力区分原则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9 刘斯羽;我国不动产登记簿法律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10 陈德巍;物权变动中第三人利益保护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303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16303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a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