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阶段基于多元智能的创造力开发路径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8 02:38
本文选题:多元智能 切入点:高中阶段 出处:《浙江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摘要】:针对当前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背景下对创造性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本文从多元智能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在理论上探索多元智能与创造力的关系,以及探索面向高中阶段如何基于多元智能,采取更有效的路径对策去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本研究主要聚焦以下研究问题:高中学生多元智能发展与创造力开发现状分析;多元智能与创造力关系研究;多元智能发展对创造力开发的影响机理和途径研究;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创造力开发的对策研究。围绕研究问题,本研究通过对杭州地区20所高中的4503名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情况与创造力开发情况进行大样本调研和统计分析,对各项智能、不同智能类型以及多元智能平衡情况对创造力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随后,应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来自不同群体的38位访谈者的访谈记录进行分析处理,以探索通过多元智能来提升创造力的机理和途径,以及提炼相关障碍因素。最终获得如下结论:1)八项智能都与创造力显著正相关,按显著程度依次为视觉-空间智能、自省智能、音乐-节奏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然观察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言语-语言智能。2)不同类型智能对创造力的影响各不相同,其中交往类智能与创造力呈倒U型关系,艺术类智能与创造力呈指数关系,数理语言类智能与创造力呈S模型曲线关系。3)多元智能平衡情况与创造力间呈二次方关系,八项智能发展得越不平衡或越平衡都更利于创造力开发。4)“个性化”是多元智能发展促进创造力开发的根本原因,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对28个范畴及3个主范畴(创造力开发障碍、创造力开发探索、多元智能对创造力影响)进行分析,发现可以用多元智能通过增进个性化教育进而促进创造力开发这一核心范畴来分析其他所有范畴。5)当前制约创造力开发的前五个障碍因素,分别是片面追求升学率、师资/教材欠缺、有关创造力的教学评价缺失、同质化教育制度、成绩不能反映创造力等,而其根本障碍在于“功利性社会文化”。6)通过运用扎根理论,创造力开发方面共提炼了 14条路径。其中社团活动被认为是最有效的路径,随后分别是开设国际班/开设国际化课程、学科竞赛、学校提供的展示平台(如主题文化节)、构建开放性实验室、培养创新性的校园文化、开设相关选修课等。与之相联系的,分类分层教学体系以及走班制是最受师生认可的教育模式创新。要多注意引导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开设探究性课堂、翻转课堂、慕课等被认为是对创造力开发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创新。7)多元智能发展对创造力开发的影响十分显著,其中基于多元智能的创造力五大开发途径分别是:提高动手能力(实践、实验课),开设美术课程,机器人/课程活动,模拟真实社会环境,开设课外实用课程以及注重团队合作。注重多元智能开发的教学方法创新最受推崇的是微课,其他分别为让知识形象化和直观化、用图表、鼓励不同方法解题(培养发散思维)、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等。8)基于上述理论分析,本研究聚焦教育管理和教学改革两个维度面向创造力开发的不同利益相关者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即政府要把创造力开发摆在教育改革的突出位置,学校应重构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教育教学体系,家庭要推动倡导民主、尊重、包容的家庭教育环境,社会要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生态。概括说来,本研究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1)明晰了各项智能及不同类型智能与创造力的关系,对进一步拓展创造力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2)引入“多元智能平衡指数(BIMI)”的概念,明晰了多元智能发展的平衡指数与创造力开发之间的关系。目前,有关多元智能的研究多探讨单一智能发展,对多元智能平衡和协同发展的考虑较为有限。因此,BIMI指数的提出是对多元智能领域研究的探索性拓展;3)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探索了通过多元智能来促进创造力开发的机理和途径,其结论显示“个性化”是多元智能发展促进创造力开发的根本原因,并提炼了基于多元智能的创造力五大开发途径。上述结论,有利于对不同多元智能结构和倾向的学生采取针对性创造力开发策略,并为优化学生创造力开发的政策设计提供实证性理论基础。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632
,
本文编号:16744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1674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