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洞庭湖区生态的政府治理机制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14 17:35
【摘要】:湖泊流域生态作为特殊的生态区域系统,其生态价值功能在生态文明建设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人类生存与现代文明建设的基础。洞庭湖地处长江中游,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是长江中游最重要的集水湖盆与调洪湖泊,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生态基础决定了洞庭湖区生态保护和生态治理的重要性与价值性。尤其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被批准为国家级经济区,如何充分利用洞庭湖自然环境与资源优势,构建和完善洞庭湖区生态政府治理机制,实现湖区生态治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是湖区地方政府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任务,意义重要。湖泊流域生态政府治理机制是指政府通过制度安排或结构设计而形成的湖泊流域生态治理体系内治理主体、治理结构、治理模式等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运作模式和作用方式。其具有利益调节、行政监督、资源优化和绩效提升等功能,主要内容包括湖泊流域生态政府治理的目标生成机制、责任履行机制、资源保障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等四个完整的系统结构。近年来,在生态文明建设指导下,洞庭湖区生态政府治理机制建设积累了一些经验,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具体表现在生态治理意识得到提升、生态治理制度不断完善、生态治理机构开始设立等,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譬如湖区生态政府治理职能履行机制不科学、府际协调机制不通畅、资源保障机制不健全、绩效评价机制不合理以及责任追究机制不完善等,生态治理体制不顺、生态治理责任不明、生态能力不足等,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政府政绩观的偏差、制度建设滞后、体制机制缺陷、政府监督不严等。目前,国内外关于湖泊流域生态政府治理机制研究和实践探索极为重视,并形成了一些典型经验,从国外来看,日本“琵琶湖”、北美“五大湖”和欧洲“莱茵河”等在制度建设、职能构建、府际合作等湖泊流域生态治理机制积累了较好经验;从国内来看,鄱阳湖流域、云南滇池、珠江流域等在生态理念树立、生态责任明确、生态治理评价等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与此同时,洞庭湖区也在生物生态型灾害治理机制建设中作了一些尝试和实践,为湖区生态政府治理机制建设积累丰富的经验。综合国内外的典型经验与个案分析,认为洞庭湖区生态政府治理机制建设应该重点从生态理念建设、制度体系建设、政府府际合作和生态责任建设等方面加以强化。因此,在构建和完善洞庭湖区生态政府治理机制中,首先要明确洞庭湖区生态政府治理机制建设总体要求,包括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强化湖区政府生态治理职能、以责任政府构建为导向提高湖区政府生态责任意识、以坚持绿色发展为路径重构湖区政府政绩评价标准、以发展生态经济为目标推进湖区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并重点的从优化洞庭湖区生态政府治理的实施推进机制、构建洞庭湖区生态政府治理的府际协同机制、健全洞庭湖区生态政府治理的支持保障机制、构建洞庭湖区生态政府治理的绩效评价机制、完善洞庭湖区生态治理政府的责任追究机制构建和完善洞庭湖区生态政府治理机制建设。论文的主要创新之处,一是完善和丰富了湖泊流域生态政府治理机制建设的基本理论框架体系。以湖泊流域特殊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学科视角对湖泊流域生态的治理主体、治理结构、治理模式和治理评价等政府治理机制构成要素,以及治理机制的本质和运行方式等相关理论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完善了湖泊流域生态政府治理机制建设的理论框架体系,为地方政府实现对湖泊流域生态科学有效、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二是建立和优化了洞庭湖区生态政府治理机制建设的对策建议。重点分析了国内外在湖泊流域生态政府治理中的典型经验与启示,并在梳理和总结洞庭湖区生态政府治理取得成绩、存在问题与成因分析基础上,提出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着力从湖区生态政府治理的实施推进机制、府际协同机制、支持保障机制、绩效评价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等方面完善洞庭湖区生态政府治理机制建设,为有效提升湖区生态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供了相关研究参考。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磊;;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生态维度——以政府生态治理能力为视角[J];行政论坛;2015年06期

2 鲁明川;;国家治理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思考[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06期

3 彭向刚;向俊杰;;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政府协同[J];天津社会科学;2015年02期

4 韩晓莉;;生态管理社会协同机制构建[J];社会科学家;2014年07期

5 张劲松;;论生态治理的政治考量[J];政治学研究;2010年05期

6 彭国甫;陈巍;;政府绩效评估问责功能的形成机理与实现途径[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王健;;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现状及管理体制创新[J];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11期

8 韩兆柱;;责任政府与政府问责制[J];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02期

9 薛晓源,陈家刚;从生态启蒙到生态治理——当代西方生态理论对我们的启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04期

10 卓越;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主体建构[J];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俊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治理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2 陈巍;绩效评估与政府责任机制创新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3 常亮;基于准市场的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4 刘伟忠;我国地方政府协同治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5 陆畅;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政府职能与责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陆凯;中国政府治理机制演变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南京大学;2012年

7 宋煜萍;生态型区域治理中地方政府执行力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8 蔺雪峰;生态城市治理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9 洪富艳;中国生态功能区治理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王资峰;中国流域水环境管理体制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江妮;有效的政府治理[D];湘潭大学;2015年

2 赵媛;我国生态型政府治理模式研究[D];河南大学;2014年

3 吴韵;洞庭湖地区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4 曹小琪;区域生态治理中府际合作的困境及路径探究[D];苏州大学;2014年

5 汪琳;应对环境突发事件的政府治理机制[D];南京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318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23318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2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