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竞赛场地理论体系的构建及竞赛场地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运动竞赛场地理论体系的构建及竞赛场地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运动竞赛是竞技体育领域最具代表性、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是竞技体育行为链的核心环节。运动竞赛场地是运动竞赛活动的物质、空间和场所载体,它在运动竞赛活动中有着重要地位。现在已有多个学科介入到运动竞赛场地研究领域,这些学科包括体育建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景观和艺术设计等专业和学科。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历史分析法、调查问卷法等研究方法,从竞技体育学视角系统研究了运动竞赛场地,初步建立了运动竞赛场地理论体系,包括竞赛场地的本涵诠释分论、竞赛场地的结构解析分论、竞赛场地的发展历程分论、竞赛场地的竞技价值分论和竞赛场地的建造理念分论五个分论。结合多学科知识,归纳和总结运动竞赛场地的本质、分类、特点和构成要素,论述竞赛场地的发展历程、动力及其发展趋势,诠释和解析运动竞赛场地各构成要素的竞技意义和价值,系统梳理运动竞赛场地与竞技体育多个构成要素相互影响的密切联系,揭示竞赛场地的项群特征,论述运动竞赛场地建造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运动竞赛场地理论体系进一步丰富了竞技体育学理论研究,体现了新思维的理论创新价值。得出以下结论: (1)竞赛场地是指参赛者进行运动竞赛活动的空间场所。竞赛场地理论体系的主体构成包括竞赛场地的本涵诠释分论、竞赛场地的结构解析分论、竞赛场地的发展历程分论、竞赛场地的竞技价值分论、竞赛场地的建造理念分论五个分论。 (2)竞赛场地具有自然性、技术性、艺术性、文化性等特性。竞赛场地可依据不同分类标准分为不同的类别。 (3)根据竞赛场地发展的物质条件和竞技文明程度,可将其发展分为六个阶段:原始场地发展阶段(古代奥运会开始~公元470年左右)、发展中断阶段(公元470年左右~欧洲启蒙运动)、自然场地发展阶段(欧洲启蒙运动~1896年)、专用场地发展阶段(1896年~二战结束)、专业场地发展阶段(二战后~1990年代)、生态场地发展阶段(1990年代至今)。竞赛场地整体和各构成要素在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4)竞赛场地的发展动力主要包括运动项目自身发展的带动和经济、文化和科技的推动。以经济和体育产业的发展为基础、面对竞技文化的需求,依托科技水平发展的支撑,是推动竞赛场地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竞赛场地的总体发展方向体现在功能的专业性、多向性和多面性;技术的标准化、多学科性和前沿性;艺术的潮流性、综合性和独特性;以及更加强调环保性四个方面。 (5)竞赛场地由形状、尺度、质地、色彩、图案、环境六大要素构成。各个构成要素分别有其特指或特定的内容,并具有不同的竞技用途和价值。竞赛场地六大构成要素分别对运动员竞技能力和运动员参赛过程中的竞技表现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6)竞赛场地的建构与变化对于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与发展,以及运动员参赛过程中的竞技表现有着重要的影响。参赛者应充分考虑竞赛场地的特点与限制,相应地发展运动员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和知识能力;并在竞赛场地条件的规范内,成功地发挥和运用自己已经具有的竞技能力。 (7)竞赛场地上比赛区中新的分区会带来新技术的产生,分区形状的变化影响到运动员攻防技战术的应用。运动员对场地的合理利用形成“场地战术”。现代竞赛场地的形状设计有利于运动员的技术发挥,从而提高运动成绩。分道竞速项目不同道次对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影响存有争议。 (8)竞赛场地的尺度会影响到运动项目的整体技术和单个技术难度,尺度的改变会影响到运动员对攻防技战术的应用。部分运动项目尺度测量的精确化和标准化促成世界纪录的产生。出于对运动员健康和安全考虑,部分耐力性运动项目设定或限定了不同的距离。 (9)竞赛场地的质地会影响到运动员的技术动作结构。不同的质地类型会产生和形成不同的技战术打法或风格。现代竞赛场地质地的改善有助于运动员技术发挥,从而提高运动成绩。不同的质地类型会产生不同的运动损伤的部位和程度。 (10)竞赛场地所处的自然环境对室外项目运动成绩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影响较大的自然环境条件有海拔、天气和水温。处于安全考虑,部分室外项目对比赛期间的自然环境条件进行了相关限定。竞赛场地内适宜的人工环境有利于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挥,从而提高运动成绩。 (11)将各单项国际联合会和国际体育组织公布实施的与竞赛场地相关的文件统称为竞赛场地建造基础性文件,,根据其内容的不同,可分为竞赛场地要素规则和竞赛场地技术标准与标准化文件两类。 (12)竞赛场地审美是指人对竞赛场地美的各类心理活动,包括竞赛场地的审美主体、审美对象和审美关系,其审美的内容有竞赛场地的形式美、自然美和艺术美。竞赛场地美的本质表现在实用、技术和艺术三方面,它的美具有空间性、视觉性、时代性、民族性特征。 (13)竞赛场地设计是人们在竞赛场地建造和设置之前,根据相应项目技术手册和相应学科对竞赛场地进行的精心策划、构思而制定的整体方案,包括竞赛场地的几何设计、艺术设计、路线选择、场地设置。其原则有设计的标准化、个性化、人性化、艺术化、和谐化。竞赛场地设计的基本内容是竞赛场地构成的六大要素。
【关键词】:运动竞赛场地 理论体系 竞技体育学 构成要素 竞技能力 项群 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808.1;G818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Abstract7-15
- 第1章 导论15-34
- 1.1 选题背景与依据15-18
- 1.1.1 选题背景15-16
- 1.1.2 选题依据16-18
- 1.2 研究任务18-19
- 1.3 文献综述19-28
- 1.3.1 有关竞赛场地基本认识的研究综述19-20
- 1.3.2 有关竞赛场地发展的研究综述20-21
- 1.3.3 有关竞赛场地对运动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的影响的研究综述21-25
- 1.3.4 有关竞赛场地设计的研究综述25-26
- 1.3.5 有关竞赛场地标准与标准化的研究综述26-27
- 1.3.6 研究综述小结27-28
- 1.4 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技术路线28-31
- 1.4.1 研究对象28
- 1.4.2 研究方法28-31
- 1.4.3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31
- 1.5 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点31-34
- 1.5.1 研究的重点31-32
- 1.5.2 研究的难点32
- 1.5.3 研究期望的创新点32-34
- 第2章 竞赛场地理论体系的构建34-42
- 2.1 构建竞赛场地理论体系的目的34
- 2.2 构建竞赛场地理论体系的实践和研究基础34-35
- 2.2.1 国际单项组织对竞赛场地的重视和总结35
- 2.2.2 竞赛场地相关领域的研究铺垫35
- 2.3 构建竞赛场地理论体系的思维和逻辑起点35-37
- 2.4 竞赛场地理论体系的主体构成及其构建37-42
- 2.4.1 竞赛场地理论体系的主体构成37-39
- 2.4.2 竞赛场地理论体系的构建39-40
- 2.4.3 竞赛场地理论体系主体构成关系40-42
- 第3章 竞赛场地的本涵诠释分论42-51
- 3.1 竞赛场地概念丛42-46
- 3.1.1 竞赛场地的释义42-43
- 3.1.2 竞赛场地的相关概念43-46
- 3.2 竞赛场地分类46-48
- 3.2.1 依竞赛场地的功能分类46
- 3.2.2 依竞赛场地的存在时间和地点分类46-47
- 3.2.3 依竞赛场地的质地分类47
- 3.2.4 依竞赛场地的技术标准级别分类47-48
- 3.2.5 依据竞赛场地的表面反弹速度分类48
- 3.3 竞赛场地的特性48-50
- 3.3.1 竞赛场地的自然性48-49
- 3.3.2 竞赛场地的技术性49
- 3.3.3 竞赛场地的艺术性49
- 3.3.4 竞赛场地的文化性49-50
- 本章小结50-51
- 第4章 竞赛场地的发展历程分论51-74
- 4.1 竞赛场地的发展历程51-63
- 4.1.1 分期参考51-53
- 4.1.2 竞赛场地发展的历程53-63
- 4.2 竞赛场地的发展动力63-65
- 4.2.1 运动项目自身发展的带动63
- 4.2.2 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的推动63-65
- 4.3 竞赛场地的发展趋势65-72
- 4.3.1 总体发展方向66-67
- 4.3.2 竞赛场地要素的发展方向67-72
- 本章小结72-74
- 第5章 竞赛场地的结构解析分论74-92
- 5.1 形状要素74-79
- 5.1.1 形状要素的基本“元”74-75
- 5.1.2 形状要素的基本类型75-79
- 5.2 尺度要素79-83
- 5.2.1 尺度单位79-80
- 5.2.2 尺度大小80-83
- 5.2.3 尺度测量83
- 5.3 质地要素83-85
- 5.4 色彩要素85-86
- 5.5 图案要素86-88
- 5.6 环境要素88-90
- 5.6.1 场地方位88-89
- 5.6.2 自然环境89
- 5.6.3 人工环境89-90
- 本章小结90-92
- 第6章 竞赛场地的竞技价值分论92-132
- 6.1 竞赛场地形状要素的竞技诠释93-98
- 6.1.1 竞赛场地形状要素与竞技能力93-96
- 6.1.2 竞赛场地形状要素与运动成绩96-98
- 6.2 竞赛场地尺度要素的竞技诠释98-106
- 6.2.1 尺度要素与竞技能力98-103
- 6.2.2 竞赛场地尺度要素与运动成绩103-104
- 6.2.3 竞赛场地尺度要素与运动医学104-106
- 6.3 竞赛场地质地要素的竞技诠释106-112
- 6.3.1 竞赛场地质地要素与竞技能力106-108
- 6.3.2 质地要素与运动成绩108
- 6.3.3 质地要素与运动医学108-112
- 6.4 竞赛场地环境要素的竞技诠释112-120
- 6.4.1 环境要素与运动成绩112-118
- 6.4.2 竞赛场地的环境要素与运动医学118-120
- 6.5 竞赛场地色彩和图案要素的竞技诠释120-121
- 6.5.1 竞赛场地色彩要素的竞技诠释120-121
- 6.5.2 竞赛场地图案要素的竞技诠释121
- 6.6 竞技参赛理论中关于竞赛场地问题的研究121-126
- 6.6.1 易地参赛竞赛场地各要素的变化122-124
- 6.6.2 赛前准备阶段竞赛场地的相关事宜124-126
- 6.6.3 参赛行为阶段有关竞赛场地问题126
- 6.7 竞赛场地群的项群特征126-130
- 6.7.1 项群理论与项群思维126
- 6.7.2 竞赛场地群的分类126-127
- 6.7.3 四个竞赛场地群的特征分析127-130
- 本章小结130-132
- 第7章 竞赛场地的建造理念分论132-163
- 7.1 竞赛场地建造基础性文件132-140
- 7.1.1 竞赛场地建造基础性文件概述132-134
- 7.1.2 竞赛场地要素规则134-136
- 7.1.3 竞赛场地技术标准与标准化文件136-140
- 7.2 竞赛场地的审美与设计140-161
- 7.2.1 竞赛场地的审美研究140-146
- 7.2.2 竞赛场地设计研究146-161
- 本章小结161-163
- 第8章 结论163-165
- 参考文献165-173
- 英文缩写对照表173-174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论著174-175
- 附件175-185
- 致谢185-18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学易,简荣章,龙锦标;塑胶跑道对百米途中跑技术的影响[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0年03期
2 马红宇,田麦久;易地参赛环境的理论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3 陈宏;网球落地反弹的分析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4 门凤伟;跆拳道边角战术在比赛中的应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5 崔凤祥;篮球场地的演变与篮球运动技战术发展的互动关系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6 刘淑英;;运动竞赛规则制定的理论依据及目标定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07期
7 宋君毅,许永刚;视觉识别设计对CBA品牌传播的影响[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牛鹏飞;李培文;王晖;;高校排球场地及规则的改革探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范鹏亮;姚健;;大型运动会开幕式表演场地的视觉设计发展初探[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周冉,徐哲珠;2000—2002赛季FIS空中技巧比赛场地变化的研究[J];冰雪运动;2004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任磊;百年奥运建筑[D];同济大学;2006年
2 朱佳滨;短道速度滑冰战术理论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贾云鹏;篮球时空规则变化与技战术发展关系的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1年
2 李芬;田径竞赛规则发展之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9年
3 刘岩;优秀男子网球选手在土场和草场比赛中技战术特征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运动竞赛场地理论体系的构建及竞赛场地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47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254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