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我国大学生学校适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9 14:02

  本文关键词:我国大学生学校适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大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大学生能否适应大学的校园生活是决定他们能否在大学阶段实现成长的关键要素。大学生学校适应不但影响着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收获,还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所以深刻认识大学生学校适应的本质,厘清我国大学生学校适应的基本状态,剖析大学生学校适应的影响因素以及各影响因素对大学生学校适应的影响方式,从而提高大学生学校适应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托“国家大学生学情调查”大型数据库,通过问卷调查和半结构访谈同时进行的方式,解读我国大学生学校适应的特征以及大学生达到适应状态所经历的过程,并重点分析了校园压力和校园活动对大学生学校适应的影响,从而提出提高我国大学生学校适应水平的建议。综合问卷分析与访谈,本研究得出以下五点主要结论: 一、结构的多维性和维度的不平衡性是大学生学校适应系统的特点。大学生学校适应由学习适应、同伴关系适应、身心适应、校园生活适应和就业自信五个维度组成,尽管在对学生的访谈过程中我们发现某些特定维度之间存在协同发生性,但是通过问卷调查部分的差别效应检验我们确认了五个维度之间的差异性,即这五个维度有独立存在的必要,而判定学生达到学校适应状态的标准就是在这五个维度上全部达到适应状态。而在学校适应的维度平衡方面,不同学生会在学校适应的不同维度上出现困难,而在学校适应的五个维度中,同伴关系适应维度上的适应情况最好,而学习适应和就业自信是大学生适应最为困难的两个维度,这说明学习和就业是学生们在大学遇到的最大挑战。 二、大学生对校园环境的适应过程是一个阶段特征明显的动态过程。文化适应U型理论适用于对大学生学校适应过程进行分析,可以把大学生学校适应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蜜月期、震惊期、调适期和掌控期,每个阶段都体现出鲜明的阶段特征。在阶段的划分上,要注意区分蜜月期和掌控期的特征,因为处于这两个阶段的学生在学校适应的各个维度上都不会出现适应困难,区分这两个阶段的最主要依据就是学生与校园生活的接触程度以及是否感受到校园压力和校园活动的负面影响;处于震惊期的学生他们的主要特征就是对于校园生活的态度比较消极,在学校适应的五个维度上都能够感受到不同程度的适应困难,而能否对自己的现状尝试进行积极改变是学生能否进入调适期的关键;处于调适期的学生可能在学校适应的某一维度上会感受到强烈的不适应,但是这一阶段他们对于解决问题的态度较为积极。 三、个人背景变量对大学生学校适应的影响在不同维度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性别方面,除了就业自信维度外,女生在其他维度上的自我评价均高于男生;城乡方面,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在学习适应和同伴关系适应两个维度上的自我评价较高,而城市学生则在就业自信维度上自我评价较高;是否独生方面,独生的大学生仅在就业自信维度上自我评价高于非独生的学生;院校类型方面,211院校的学生在学习适应、同伴关系适应和校园生活适应维度上的自我评价均低于其他院校类别的学生;年级方面,大二学生在学习适应、校园生活适应、身心适应和就业自信维度上的自我评价均低于其他年级的学生;科类方面,理学类学生在学校适应五个维度上的自我评价均比其他科类的学生低。 四、校园压力和校园活动对大学生学校适应存在重要的直接影响。四种类型的校园压力和校园活动的三个维度与大学生学校适应各维度之间均存在独特的匹配关系。校园压力和校园活动对学校适应不同维度的影响存在差异,与学习压力、竞争压力、人际压力和经济压力关系最为紧密的学校适应维度依次为身心适应、校园生活适应、同伴关系适应和就业自信,与教学认可、师生交流和课外活动参与关系最为紧密的学校适应维度依次为学习适应、校园生活适应和学习适应;除了课外活动参与度的提高能够同时提高学校适应五个维度的水平外,校园压力和校园活动的其它维度对学校适应的影响则是抑制、促进路径并存,可见,并不是所有类型的校园压力都会对大学生学校适应产生负面的影响,特定类型的校园压力反而是提高大学生学校适应水平的动力,校园活动认可度的提高也并不必然能够提高大学生学校适应的水平,而应该对校园活动的组织形式进行具体的分析;对于学校适应过程的不同阶段,校园压力主要在震惊期和调适期对学校适应产生作用,校园压力是引发学生进入震惊期的重要原因,到了调适期,一部分压力类型对学校适应的影响开始从负向转向正向,但是对学校适应还是以负向影响为主,而校园活动在蜜月期和调适期对大学生学校适应主要起正向的作用,在震惊期则主要起负向的作用。 五、校园活动在校园压力与学校适应之间具有重要的中介作用。校园活动在校园压力和学校适应之间主要起部分中介作用,也就是说校园压力还是会对学校适应产生一定程度的直接影响,但是在研究中我们也发现,通过校园活动的中介作用有的压力类型可以完全消除对学校适应的直接影响,比如校园活动对竞争压力和学习适应就起完全的中介作用,在校园活动的作用下,竞争压力对学习适应并不产生直接影响;校园活动的的中介效应只对特定类型的校园压力与学校适应之间的关系起作用,也就是说对于校园活动的中介作用需要针对具体的路径进行分析,不能笼统而论;校园压力对于学校适应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在中介效应研究中,我们发现,在校园压力对学校适应的影响路径中,有些路径的间接效应和直接效应的方向是相反的,属于“不一致的中介效应”,可见应该把“校园压力-校园活动-学校适应”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来进行解析;对于学校适应的不同阶段,校园活动的中介作用主要在震惊期和调适期起作用,当学生处于震惊期时,校园压力通过学生的自我感知对校园活动产生负面的影响并进而降低了学校适应水平,当学生处于调适期时,他们积极面对校园压力对自己产生的负面影响,并通过校园活动的参与来最终提高自己的学校适应水平。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研究从“学生进行自我调适”、“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学校改善校园活动平台”和“进一步深入研究大学生学校适应”四个方面提出提高大学生学校适应水平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学校适应 校园压力 校园活动
【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45.5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8
  • 第一章 绪论18-48
  • 第一节 选题缘起18-27
  • 一、在迷茫中探索:源于对大学生的思考18-20
  • 二、在探索中关注:源于对人的发展的思考20-23
  • 三、在关注中聚焦:源于对教育回归生活的思考23-25
  • 四、在聚焦中明晰:源于对大学学生事务管理研究的思考25-27
  • 第二节 研究意义27-32
  • 一、理论意义27-30
  • 二、实践意义30-32
  • 第三节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32-34
  • 一、研究思路32-33
  • 二、研究内容33
  • 三、研究方法33-34
  • 第四节 核心概念界定34-48
  • 一、大学生学校适应34-44
  • 二、校园压力44-45
  • 三、校园活动45-48
  • 第二章 大学生学校适应研究述评48-71
  • 第一节 大学生学校适应的研究方法48-56
  • 一、量的研究方法48-51
  • 二、质的研究方法51-53
  • 三、整合研究方法53-56
  • 第二节 大学生学校适应的相关研究56-64
  • 一、大学生学校适应的影响因素研究56-62
  • 二、大学生学校适应的影响研究62-64
  • 第三节 大学生学校适应研究现状总结与本研究切入点64-71
  • 一、对已有研究的整体评价64-66
  • 二、研究的趋势与展望66-69
  • 三、本研究的切入点69-71
  • 第三章 大学生学校适应研究分析框架71-95
  • 第一节 理论依据71-83
  • 一、图式理论71-74
  • 二、文化适应理论74-79
  • 三、压力认知交互作用理论79-81
  • 四、本研究的理论依据81-83
  • 第二节 现实探讨83-93
  • 一、大学生身心特征与大学校园环境的特征83-85
  • 二、校园压力与校园活动对大学生学校适应影响的现实探究85-93
  • 第三节 研究整体设计93-95
  • 一、研究内容93-94
  • 二、研究假设94
  • 三、研究技术路线94-95
  • 第四章 大学生学校适应的问卷调查分析95-162
  • 第一节 问卷调查研究设计95-114
  • 一、问卷的编制95-109
  • 二、问卷调查的数据收集109-110
  • 三、问卷调查的数据处理与分析110-114
  • 第二节 大学生学校适应特征分析114-127
  • 一、大学生学校适应总体特征分析114-116
  • 二、基于人口统计变量的大学生学校适应特征分析116-118
  • 三、基于院校变量的大学生学校适应特征分析118-123
  • 四、结论与分析123-127
  • 第三节 校园压力与校园活动对大学生学校适应影响分析127-159
  • 一、独特、差别和中介效应检验应用于影响机制研究的现实基础127-129
  • 二、校园压力和校园活动对学校适应的独特、差别效应检验129-136
  • 三、校园活动在校园压力与学校适应之间的中介效应检验136-151
  • 四、结论与分析151-159
  • 本章小结159-162
  • 第五章 大学生学校适应的访谈分析162-231
  • 第一节 质性研究设计162-174
  • 一、访谈方法的选择162-165
  • 二、访谈对象与内容165-168
  • 三、资料整理与分析168-171
  • 四、信度效度与伦理171-174
  • 第二节 大学生学校适应状态与过程分析174-194
  • 一、大学生学校适应状态分析174-182
  • 二、大学生学校适应过程分析182-188
  • 三、结论与分析188-194
  • 第三节 大学生学校适应阶段分析194-227
  • 一、蜜月期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194-199
  • 二、震惊期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199-212
  • 三、调适期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212-222
  • 四、掌控期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222-224
  • 五、结论与分析224-227
  • 本章小结227-231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建议与展望231-245
  • 第一节 研究结论231-236
  • 一、大学生学校适应系统的特点231-232
  • 二、大学生学校适应过程的特点232-233
  • 三、个人背景变量对大学生学校适应状态的影响233
  • 四、校园压力和校园活动对大学生学校适应的影响233-236
  • 第二节 提高大学生学校适应水平的建议236-241
  • 一、大学生学校适应水平的提高需要学生的自我调适236-237
  • 二、大学生学校适应水平的提高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237-239
  • 三、大学生学校适应水平的提高需要学校改善校园活动平台239-240
  • 四、大学生学校适应水平的提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大学生学校适应240-241
  • 第三节 研究创新与展望241-245
  • 一、研究创新242-243
  • 二、研究展望243-245
  • 结语245-247
  • 附录247-252
  • 参考文献252-270
  • 后记270-27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沙;从生命全程发展观论大学生入学适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刘杨;方晓义;蔡蓉;吴杨;张耀方;;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状况及过程——一项质性研究的结果[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邓碧会;邓维;李兢;;大学生职业适应性状况及相关对策的实证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 ,方晓义,沃建中,蔺秀云;《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2期

5 张大均;江琦;;《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适应分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2期

6 丁桂凤;赵国祥;;中学生的适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8年02期

7 张文兰;刘俊生;;基于设计的研究——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一种新范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10期

8 郝一双;;大学生课堂参与行为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9 夏纪林;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及心理调适[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余东升;;质性研究:教育研究的人文学范式[J];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大学生学校适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61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2561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8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