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儿童保育会研究(1938~1946)
发布时间:2017-04-02 23:00
本文关键词:战时儿童保育会研究(1938~1946),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是关于抗战时期著名的儿童保教组织——战时儿童保育会的个案研究,以现代儿童观的视角,深入探究战时儿童保育会成立、变迁及结束的原因以及战时儿童教养问题,阐明在特殊历史背景下,社会、国家、团体以及个人对于儿童教养问题的认识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战时儿童教养机制,从而深刻认识儿童与国家、民族之间相依共存关系。本研究主要围绕两方面展开,一是厘清战时儿童保育会产生、发展、结束的深层次原因,二是探讨战时儿童保育会保育、教养儿童的思想基础及教育实践。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迫使中华民族拉开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抗战初期,战区中国儿童惨遭日军杀戮,死亡枕籍,惨不忍睹。侥幸生存下来的战区儿童被大批送往日本施以奴化教育,以期消亡他们的民族意识。一些随着父母、亲人逃难后方的儿童,在途中或与父母失散或被随地遗弃,成为流浪街头的难童。面对中国儿童的遭遇并清楚认识到儿童与抗战胜利、与国家前途的密切关系,聚集在武汉的一大批有识之十发出成立战时儿童保育会的呼吁。在以国共两党为主的民族统一战线的推动下,1938年3月10日,战时儿童保育会在汉口正式成立。随着各省分会及各保育院的陆续创建,在汉口成立的战时儿童保育会升格为总会。1938年10月23日,战时儿童保育总会撤离汉口,迁往重庆直至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1946年年底,这个应时而生的战时儿童保教组织在妥善安排好各保育生复员后,退出了历史舞台。 战时儿童保育会的组织结构属于垂直式管理模式,从上到下共分为三层,即总会、分会、院。总会对各分会具有绝对的领导、管理、监督权,分会对总会负责,定期向总会汇报工作情况并服从总会的安排。总会和分会均采理事制,最高领导机构是常务理事会。例如总会以宋美龄为理事长、李德全为副理事长,张蔼真、陈纪彝、唐国桢、邓颖超、孟庆树等30人组成的常务理事为领导核心。各省分会以各省省主席夫人为主要负责人,对所辖的各保育院具有直接的管理职责。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总会的组织结构由原来的1个秘书处和6个平行委员会改组为总干事下设3科2室,即总务科、保教科、研究训练科和会计室、视察室。各科室下,根据事务的繁简设立各股。 在八年的保育工作中,如何筹措3万多名儿童的保教经费,一直是困扰保育会的难题。保育会经费来源渠道主要是政府拨助和民间募捐两种,其中民间捐款所与比例为73.7%,政府补助为26.3%。总会直属保育院及各分会所属保育院经费,由总会根据每童所需经费按月划拨。起初,保育总会以各保育院最大容纳儿童数量为基准均等拨付。1941年后,物资供应紧张、物价飞涨,经费筹措困难,于是总会开始根据各保育院所在地物价情况及各保育院实际儿童数量划拨经费。不论是已经升入中学的保育生还是离开保育院到各工厂、农场习艺的保育生,都能与在院保育生一样,得到保育总会的物资补助或经费支助。 各保育院是执行保育会教养工作的基层机构,也是实施保育工作的主干。考虑到儿童的安全,保育院一般都选择在乡间,借用旧祠堂、庙宇作为儿童生活、学习的场地。设在乡间的保育院与当地民众及文化之间有着互动关系,一方面,闭塞的乡间迎来了一群“下江娃儿”,使得当地风气为之一新,另一方面,保育院带来的外来文化对当地原本较为封闭、安全的生活圈子构成了一种“破坏”力量,于是一场保育院与当地民众之间的博弈悄然展开。保育会最多时共有61所保育院,后因战局的变化、经济的拮据、国共之间的摩擦、管理不善等原因,致使保育院院址不断迁移、数量也逐渐减少:一些保育院被迫转辗迁移躲避战火,一些保育院被迫合并以节经费,一些保育院被迫解散以防“赤化”。这些保育院的迁移、变化举措,反映出战争对儿童的伤害以及党派竞争造成的无谓损失。 战时儿童保育会是新型的集体儿童教养机构,既有别于中国历史上的育婴堂,也不同于欧美国家的幼儿学校。在当时没有现成的理论可供参考,只能靠保育会的工作同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探索形成的战时儿童保教理念作指导。战时儿童保育会理事长宋美龄的儿童保教观念以及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等,都对保育会儿童保育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战时儿童保育会特别注重启发儿童的爱国意识、民族自尊,强调通过劳动来培养具有奉献精神、勇于探索、不畏艰难的抗战建国人才。保育会摸索出的“保教合一”儿童集体保教模式对当今仍有启发意义。 通过研究发现,战时儿童保育会在中国抗日战争的特殊时期产生,与当时妇女争取解放、国家职责凸显、民族意识高涨、西方儿童中心主义思想传入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与此同时,它也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好体现。尽管分散于12个省市的60多所保育院情形不尽相同,但是我们仍能从中看出新的儿童教养观念与旧的传统思想影响之间的矛盾,毫无疑问,这种矛盾推动了儿童观念的更新和发展,对于今天的儿童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战时儿童保育会 战时儿童保育院 战时儿童保育 难童 保教合一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19.29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6
- 绪论16-38
- 一、选题由来16
- 二、研究意义16-19
- 三、相关概念界定19-26
- 四、研究方法26-27
- 五、学术史略27-37
- 六、创新与不足37-38
- 第一章 战时儿童保育会发展历程38-85
- 一、战时儿童保育会成立的历史背景38-49
- (一) 全面抗战前儿童教育的理论实践基础38-42
- (二) 战时难童涌现后国民政府的应对42-45
- (三) 抗战时期中国妇女的觉醒45-49
- 二、战时儿童保育会的成立49-61
- (一) 缘起49-56
- (二) 筹备56-58
- (三) 成立58-61
- 三、战时儿童保育会的发展61-73
- (一) 保育会工作的开展61-65
- (二) 各省分会的成立65-68
- (三) 保育会内迁68-73
- 四、战时儿童保育会的终结73-85
- (一) 儿童复员与家庭教育74-75
- (二) 保育会工作结束75-85
- 第二章 战时儿童保育会组织与经费85-116
- 一、保育会组织架构与运作85-99
- (一) 总会组织机构设置85-92
- (二) 分会组织机构设置92-93
- (三) 保育院的组织结构93-97
- (四) 总会与分会的关系97-99
- 二、保育会各项制度的制定及完善99-105
- (一) 保育会工作计划大纲的修订99-101
- (二) 各项调查统计制度的完善101-104
- (三) 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完善104-105
- 三、保育会的经费、物资来源及其管理105-116
- (一) 政府拨付105-107
- (二) 募捐107-112
- (三) 管理与使用112-116
- 第三章 战时儿童保育会所属保育院116-158
- 一、保育院选址及与当地的关系116-119
- (一) 保育院院址的选择116-117
- (二) 保育院与当地百姓117-119
- 二、保育院院长及教职员的选聘119-123
- (一) 保育院院长的选聘120-121
- (二) 保育院教职员的选聘及职责121-123
- 三、各保育院变迁情况123-152
- (一) 总会直属保育院的变迁123-128
- (二) 各分会所属保育院的变迁128-152
- 四、影响保育院变迁的因素分析152-158
- (一) 战争因素153-154
- (二) 经费拮据154-155
- (三) 管理不善155-156
- (四) 国共摩擦156-158
- 第四章 战时儿童保育会的难童收容158-191
- 一、保育会收容难童数量及收容时间158-161
- (一) 收容难童的数量158-160
- (二) 收容时间段160-161
- 二、总会及各分会保育院难童来源161-166
- (一) 总会各直属保育院难童来源162
- (二) 分会保育院难童来源162-164
- (三) 陕甘宁边区保育院难童来源164-166
- 三、保育会收容难童状况分析166-181
- (一) 难童的基本情况166-171
- (二) 难童家庭状况及入院前情况171-174
- (三) 难童身心状况174-181
- 四、保育院难童出路181-191
- (一) 升学181-186
- (二) 习艺186-188
- (三) 参军188-191
- 第五章 战时儿童保育会保教思想191-215
- 一、保育会的保教理念191-199
- (一) 抗战建国的战时教育191-193
- (二) 保育会的教育主旨193-199
- 二、宋美龄的儿童保教思想199-204
- (一) 战时儿童保教的责任和意义200-201
- (二) 战时儿童保教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健全国民201-202
- (三) 战时儿童保教的核心是人格教育202-204
- 三、曹孟君的儿童保教思想204-208
- (一) 战时集体儿童保育的意义205
- (二) 战时儿童保育院的性质205-206
- (三) 注重培养儿童民族意识206-207
- (四) 保育院教师的素质要求207-208
- 四、陶行知的儿童教育理论208-215
- (一) 陶行知儿童教育理论在保育院208-209
- (二) 育才学校与保育会209-215
- 第六章 战时儿童保育会保教实践215-232
- 一、保教合一的教养模式215-219
- (一) 合理、科学保育儿童215-217
- (二) 教育与保育的融合217-219
- 二、新型的保教组织形式219-224
- (一) 有教无类的儿童集体保教219-221
- (二) 保育机构家庭化221-222
- (三) 儿童自治组织222-224
- 三、保育院儿童保教实施224-232
- (一) 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224-226
- (二) 生产劳动教育226
- (三) 慈爱而严格的教育226-227
- (四) 保育院儿童教育问题探讨227-230
- (五) 保育院个案分析230-232
- 结语232-236
- 一、关于儿童教育的认识232-233
- 二、对儿童公育的思考233-234
- 三、对当前留守儿童教育的启示234-236
- 参考文献236-249
- 致谢2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学通;;邓颖超与战时儿童保育会[J];百年潮;2001年06期
2 范蕾蕾;;浅谈战时儿童保育会四川分会的儿童保育工作[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蔡勤禹;民国慈善团体述论[J];档案与史学;2004年02期
4 杨慧;论国统区妇女界抗日救亡统一战线[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5 闫磊;;论战时香港儿童保育院[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冯敏;抗战时期难童救济教养工作概述[J];民国档案;1995年03期
7 苏华;抗战时期难童的异常心理问题[J];民国档案;1995年03期
8 ;战时儿童保育会史料一组[J];民国档案;1996年04期
9 夏蓉;宋美龄与抗战初期庐山妇女谈话会[J];民国档案;2004年01期
10 李宁;;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总会八年工作总报告[J];民国档案;2007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曾桂林;民国时期慈善法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吉田T布,
本文编号:2832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283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