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作为德性之源 ——基于目的论的柏拉图教化哲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1 18:54
探索自然已经成为了人类永恒的话题,自然的不断揭密使得人们足以相信(自然)科学技术能够给予人类幸福生活以最大的保证。伴随着科技进步而来的是人类理性(智)的“膨胀”和对自然的“控制”欲望,当自我理性成为我们生活和探索的唯一基础之时,其结果就是人的生活缺乏对更高(自然)原型的关照。也即人类的教化——通过“摹仿”原型来化育自身的活动所企及的高度的降低,同时这也意味着人的德性的平庸。或者说,正是由于整体性的“自然”从人类生活中的隐退,使得理性对“自然的物”的探索成为主流,人类追求卓越的教化之路被掩盖在物质欲求的满足之中。这促使我们进一步反思自然、德性与教化之间的关系,而其前提就是回到它们之间发生联系的初始性境遇之中。通过回溯我们发现,古希腊教化世界的演变正是人类理性不断觉醒,对更高意义上的、整体性的自然的观看,逐渐被人类理智和技艺的“控制”所取代的过程,而人类所创造的技艺世界却并没给个体的心灵秩序以及生活带来持续和稳定的意义,人的卓越被“误导”和消解,以至于平庸。面对这些问题,柏拉图做出了他的教化性的回应,而这种回应无疑对于当今我们的思考具有某种价值。在柏拉图的教化哲学体系中,整体性的“自然”充...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4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自然观的变迁
但无论时代怎样变化,教化中德性培养的具体要求怎样转变,在一个整体性的关照中人与神关系的协调,始终作为教化的背景存在。人对自我和自然的认识,也在指引着人理性的运用,以此把握自然秩序,理解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和作用,构建自己的美好德性生活。于是,我们可以说,自然、德性与教化的关系(如图1)在古希腊人那里是如此的紧密。以至于我们不得不试图找出其中的线索,以揭开她那古老而又神秘的“面纱”②。第二节 “神话时代”的教化:神圣的自然与人德性生活的开启
之所以把宇宙的运行秩序作为教化的背景,是因为在柏拉图的宇宙论中,宇宙自然的运行秩序是造物者已然制作完成的,它是不变的,对于人来说它是先有的,先于人的存在;同时,这种秩序也与人自身的完善和卓越紧密相联,也即它是人的德性生成和教化自我的依据。这里蕴含着两条不同的路:一是一条“下降”的路。人是一个由匠神——诸神——制造的过程,被摹仿的原型下降到尘世的历程。这是针对宇宙的秩序创造来说,神经由不断的摹仿而向下创造出秩序以及人的过程;一是一条“上升”的路。人的教化即是一个由现实的已经创造好的人(自然)出发来不断向上重新观看和摹仿原型,以发现秩序性所蕴含的德性之美的过程。(参见下图1)这个过程也是人由“胸部”和“腹部”所产生的感觉性的“意见”不断跃升至“头部”的“真实的存在”的历程。可以说,这是两个不同方向的道路,但走的却是同一条道路。由此,人之教化的真义即是让自我灵魂不断上升,不断观看原型,向着美好而敞开自我,在灵魂上升的历程中实现个体的卓越。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迷失的“路标”——海德格尔《论■的本质和概念》评析[J]. 邓晓芒. 人文杂志. 2020(01)
[2]柏拉图论人类灵魂的起源——以《斐德若》为中心[J]. 樊黎. 哲学动态. 2019(04)
[3]宇宙(Κóσμο■)的构型对道德与政治的奠基——柏拉图论整体和谐秩序之美[J]. 罗兴刚.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4)
[4]对话与环境:教育意义的迷失与找寻[J]. 位涛.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9(04)
[5]为什么道德教育要照料灵魂?——《斐多》的教育释义[J]. 曹永国. 现代大学教育. 2019(01)
[6]柏拉图论立法的目的及其哲学基础[J]. 林志猛. 世界哲学. 2019(01)
[7]《理想国》中的爱欲与自然——基于施特劳斯自然正当理论的分析[J]. 谢一玭. 理论界. 2018(12)
[8]教育与教化的区别及其对当今教学研究的意义——论教化性的教育性教学[J]. 底特利希·本纳,顾娟,商仪. 基础教育. 2018(06)
[9]从“时中”汲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J]. 吴先伍.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10]人造与天然:人文领域性质、功能和方法之关系的再思考[J]. 李伟.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6)
博士论文
[1]重溯起源:柏拉图的教化哲学研究[D]. 刘莉.湖南师范大学 2019
[2]自然天性、教育与“人道道德”[D]. 欧阳文川.中共中央党校 2017
[3]爱欲与教化[D]. 刘艳侠.湖南师范大学 2015
[4]自然与德性[D]. 任崇彬.复旦大学 2014
[5]体育作为教化之源[D]. 樊杰.湖南师范大学 2011
[6]西方德性伦理传统批判[D]. 胡祎赟.中南大学 2008
[7]柏拉图《蒂迈欧篇》的宇宙论[D]. 宋继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1
硕士论文
[1]教育即“灵魂转向的艺术”[D]. 位涛.安徽师范大学 2017
本文编号:2930318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4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自然观的变迁
但无论时代怎样变化,教化中德性培养的具体要求怎样转变,在一个整体性的关照中人与神关系的协调,始终作为教化的背景存在。人对自我和自然的认识,也在指引着人理性的运用,以此把握自然秩序,理解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和作用,构建自己的美好德性生活。于是,我们可以说,自然、德性与教化的关系(如图1)在古希腊人那里是如此的紧密。以至于我们不得不试图找出其中的线索,以揭开她那古老而又神秘的“面纱”②。第二节 “神话时代”的教化:神圣的自然与人德性生活的开启
之所以把宇宙的运行秩序作为教化的背景,是因为在柏拉图的宇宙论中,宇宙自然的运行秩序是造物者已然制作完成的,它是不变的,对于人来说它是先有的,先于人的存在;同时,这种秩序也与人自身的完善和卓越紧密相联,也即它是人的德性生成和教化自我的依据。这里蕴含着两条不同的路:一是一条“下降”的路。人是一个由匠神——诸神——制造的过程,被摹仿的原型下降到尘世的历程。这是针对宇宙的秩序创造来说,神经由不断的摹仿而向下创造出秩序以及人的过程;一是一条“上升”的路。人的教化即是一个由现实的已经创造好的人(自然)出发来不断向上重新观看和摹仿原型,以发现秩序性所蕴含的德性之美的过程。(参见下图1)这个过程也是人由“胸部”和“腹部”所产生的感觉性的“意见”不断跃升至“头部”的“真实的存在”的历程。可以说,这是两个不同方向的道路,但走的却是同一条道路。由此,人之教化的真义即是让自我灵魂不断上升,不断观看原型,向着美好而敞开自我,在灵魂上升的历程中实现个体的卓越。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迷失的“路标”——海德格尔《论■的本质和概念》评析[J]. 邓晓芒. 人文杂志. 2020(01)
[2]柏拉图论人类灵魂的起源——以《斐德若》为中心[J]. 樊黎. 哲学动态. 2019(04)
[3]宇宙(Κóσμο■)的构型对道德与政治的奠基——柏拉图论整体和谐秩序之美[J]. 罗兴刚.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4)
[4]对话与环境:教育意义的迷失与找寻[J]. 位涛.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9(04)
[5]为什么道德教育要照料灵魂?——《斐多》的教育释义[J]. 曹永国. 现代大学教育. 2019(01)
[6]柏拉图论立法的目的及其哲学基础[J]. 林志猛. 世界哲学. 2019(01)
[7]《理想国》中的爱欲与自然——基于施特劳斯自然正当理论的分析[J]. 谢一玭. 理论界. 2018(12)
[8]教育与教化的区别及其对当今教学研究的意义——论教化性的教育性教学[J]. 底特利希·本纳,顾娟,商仪. 基础教育. 2018(06)
[9]从“时中”汲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J]. 吴先伍.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10]人造与天然:人文领域性质、功能和方法之关系的再思考[J]. 李伟.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6)
博士论文
[1]重溯起源:柏拉图的教化哲学研究[D]. 刘莉.湖南师范大学 2019
[2]自然天性、教育与“人道道德”[D]. 欧阳文川.中共中央党校 2017
[3]爱欲与教化[D]. 刘艳侠.湖南师范大学 2015
[4]自然与德性[D]. 任崇彬.复旦大学 2014
[5]体育作为教化之源[D]. 樊杰.湖南师范大学 2011
[6]西方德性伦理传统批判[D]. 胡祎赟.中南大学 2008
[7]柏拉图《蒂迈欧篇》的宇宙论[D]. 宋继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1
硕士论文
[1]教育即“灵魂转向的艺术”[D]. 位涛.安徽师范大学 2017
本文编号:29303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2930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