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町村景颇人的空间观探析

发布时间:2017-04-12 09:04

  本文关键词:町村景颇人的空间观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是以中缅边境的一个景颇族村落——町村为研究对象,对村落中的文化生活和基于自然人文、社群、信仰、政治、节日等方面形成的村落空间进行细致考察和深入描述的民族志研究。 通过累计八个月的实地田野调查和对研究地区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笔者试图探究町村这样一个地处国家边境线旁村落中的景颇人具有怎么样的基于地域认知的空间观念,又如何认识自己的文化传统,并在各种力量作用下如何展演自己的文化,是什么因素和机制建构了属于自己的村落认同,以及如何实现自己的文化自觉、文化选择和文化实践。本论文除首章“导论”和末章“结论”以外,正文部分共有六章。 第一章为自然与人文空间,介绍了町村的自然地理和基于地理环境的村落变迁情况,重点对町村人的地域意识、聚落和家屋的空间观念进行了探讨,为研究和反映町村的地域性和地方性特征提供物质和观念分析基础。 第二章为社群空间,在描述町村人的族群记忆的基础上,通过对当地人跨界流动的特殊历史事件,婚姻缔结过程以及家族会的复兴等事实,探讨村落中的社会关系和内部结构特征,发现“姆尤-达玛”婚姻关系仍是町村社会关系建构的首要原则,并挖掘了“姆尤-达玛”婚姻关系的深层规则和婚姻实践的现实表现,分析町村人的文化活动中内部社会关系可能具有的影响和作用。 第三章为信仰空间,细致描述了传统信仰和外来的基督教、天主教在町村发展历史和现实中的三种信仰共存所建立起来的信仰空间,通过记录其中的仪式过程和町村人的日常信仰实践,阐述町村人如何处理和调适不同信仰所带来的冲突。 第四章为政治空间,从町村人的历史记忆中发掘当地山官制度的地域性特征,说明町村山官制度对当地所具有的影响,在历史的视野下记录国家权力进入町村的过程,以国家边界线的划定、生产方式转变、小学教育嵌入和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为主要内容,描述国家政治力量在町村的空间实践过程,说明历史与现实中的政治空间对町村人的生活和地域认同具有重要影响。 第五章为节日空间,利用节日这样特殊的时空范畴,描述近两年内在村落文化自觉意识主导下筹备举行的两项重大节日,即“目瑙纵歌”和“福音文字传入一百周年庆典”,展现町村人在节日中如何处理各种关系和相关仪式中的文化表达意义,进而呈现村落的集体认同。 第六章为村落空间与村落认同,从人文地理学的视角论述了町村的村落空间与村落认同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分析了町村空间的结构及其特征和町村空间中的行动意义对培育村落地域认同的意义,最后结合町村的情况对边疆、边界、边民进行了反思。 最后部分为结论,主要结论有:一是村落空间及其结构维护村落集体认同,二是村落空间的行动和意义产生地域认同,三是地域主体性和空间可变性是边境地区景颇村落的重要特征,四是村落空间是当地人作为行为主体依据村落的社会结构和当地人的行动意义而进行空间建构后所表现出的状态。 本文认为,从町村人在町村所操演的文化实践来看,地方性和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因此,对边疆少数民族开展国家认同、民族认同研究之外,村落的地域认同应该是得到足够重视的研究领域,其中所呈现的地方性和地域性特征应该成为民族-国家边缘地区安全、稳定的重要关切。
【关键词】:町村 村落空间 景颇族 村落认同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C912.8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导论11-42
  • 第一章 自然与人文空间42-96
  • 第一节 町村的自然与人文地理42-53
  • 一、町村的自然环境42-46
  • 二、町村的人文环境46-53
  • 第二节 町村的物质空间与心理空间53-65
  • 一、模糊的村界53-61
  • 二、町村人的地域空间认知61-65
  • 第三节 町村的聚落与家屋空间65-87
  • 一、町村的聚落与景观空间结构65-75
  • 二、聚落变迁中当地人的经历75-80
  • 三、町村景颇人家屋的空间80-87
  • 第四节 死亡中的空间观念与实践87-96
  • 一、死亡观念和丧礼仪式88-89
  • 二、人死后的人际网状结构89-92
  • 三、送魂92-93
  • 四、坟墓及其空间意象93-96
  • 第二章 社群空间96-141
  • 第一节 族群的地方认知97-104
  • 一、关于族群的分布与记忆97-99
  • 二、当地传说的族群关系99-104
  • 第二节 社群的形成与结构104-141
  • 一、人口的跨国流动104-112
  • 二、婚姻制度:内聚社群关系112-135
  • 三、家族会:社群内外的关系135-141
  • 第三章 信仰空间141-217
  • 第一节 传统信仰141-170
  • 一、町村祭献的鬼神及其分类141-154
  • 二、农尚祭献的神鬼154-165
  • 三、神圣空间与世俗空间的联动165-170
  • 第二节 人神沟通者:董萨170-185
  • 一、董萨的产生170-177
  • 二、町村董萨的等级177-180
  • 三、董萨的消失与“失业”180-185
  • 第三节 外来宗教本地化185-217
  • 一、基督教传入及其发展185-200
  • 二、天主教在町村的传入过程200-204
  • 三、三种信仰共存的社区204-217
  • 第四章 政治空间217-282
  • 第一节 山官管辖时期的政治空间217-237
  • 一、景颇山官制度218-221
  • 二、町村的“一寨三官”221-237
  • 第二节 国家政权下的村落政治空间237-247
  • 一、中华民国时期当地设治局对景颇有名无实管辖237-239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政权实质进入239-247
  • 第三节 国家政治空间实践247-282
  • 一、勘定划界:纳入国家政治空间247-254
  • 二、下坝生产:生产空间的转移254-258
  • 三、嵌入的小学:国家渗入村落空间258-271
  • 四、被纳入国家保护的森林271-282
  • 第五章 节日空间282-344
  • 第一节 景颇目瑙的传说与历史282-287
  • 一、景颇目瑙及其种类282-284
  • 二、町村目瑙历史284-287
  • 第二节 町村目瑙空间建构与文化实践287-314
  • 一、目瑙场的物理空间建构287-296
  • 二、目瑙活动文化空间的形成296-303
  • 三、目瑙的文化空间实践303-314
  • 第三节 宗教节庆空间:福音传入百周年庆典活动314-344
  • 一、“百周年”的组织与安排315-322
  • 二、“百周年”仪式空间的生产322-344
  • 第六章 村落空间与村落认同344-362
  • 第一节 村落空间与地域观念344-354
  • 一、人文地理学视野中的村落地域认同344-349
  • 二、町村空间的结构及其特征349-351
  • 三、町村空间中的行动与意义351-354
  • 第二节 村落空间与边疆研究354-362
  • 一、边疆研究的反思354-356
  • 二、边界研究的反思356-358
  • 三、边民研究的反思358-362
  • 结论362-370
  • 参考文献370-379
  • 致谢379-3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根千枝;马戎;;中国与印度:从人类学视角来看文化边陲[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李怀宇;试论迁徙对景颇族社会发展的影响[J];保山师专学报;2003年01期

3 孙江;;空间生产的交往实践唯物主义建构[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李小敏;;国外空间社会理论的互动与论争——社区空间理论的流变[J];城市问题;2006年09期

5 邓春凤;冯兵;龚克;刘声伟;;桂北城镇聚落空间形态及景观[J];城市问题;2007年09期

6 陈默;;西藏村落公共空间与村民阶序——以曲水县茶巴朗村为例[J];中国藏学;2010年02期

7 于涛方,顾朝林;人文主义地理学——当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流派[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0年02期

8 雷米·勒努瓦;杨亚平;;社会空间与社会阶级[J];东南学术;2005年06期

9 关增建;中国古代的空间观念[J];大自然探索;1996年04期

10 汪民安;;空间生产的政治经济学[J];国外理论动态;2006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董强;改革开放以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跨界民族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张楠;作为社会结构表征的中国传统聚落形态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王晓磊;社会空间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町村景颇人的空间观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11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011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9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