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公共外交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8 12: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快速崛起为引领世界再全球化的主导力量。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在公共外交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超越公共外交”的价值理念并积极付诸实践,以实现让世界认识中国、认可中国、认同中国。中国公共外交研究必须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公共外交的理念与价值创新做出理论回应,本研究提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公共外交正在孕育出新的理论体系、形态与范式,并将其作为再全球化过程中世界公共外交发展的新趋势,进而超越传统公共外交与新公共外交。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公共外交研究主要关照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中国如何走出去,面对中国的崛起与民族的复兴,如何让世界理解与接受中国,中国需要走出一条新的外交理路,这就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公共外交实践探索的总方向;二是中国与世界如何一起走,让中国走出去就必须与世界一起走,中国崛起与世界的发展无法割离,这是时代赋予崛起中国的历史使命。这两个方面决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公共外交所孕育出的理论体系与范式,其实践源于中国,又超越中国,实现了“三个目的”的统一——以中国为目的、以人类为目的与以生命为目的。本研究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公共外交“是什么”“来自哪里”“应用在何处”“会遇到什...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传统公共外交研究
(二)新公共外交研究
(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公共外交研究
三、研究思路与框架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比较研究法
(三)跨学科研究法
(四)案例分析法
五、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方面
(二)不足方面
第一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公共外交的内涵拓展
1.1 中国共产党公共外交的历史经验
1.1.1 依靠人民力量,支持世界革命(1921年——1949年)
1.1.2 凸显意识色彩,提升国际地位(1949年——1978年)
1.1.3 超越意识形态,促进经济发展(1978年——1989年)
1.1.4 缓解冷战余波,塑造国家形象(1989年——2001年)
1.1.5 提升战略高度,增强国家软实力(2001年——2012年)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公共外交的基本理论
1.2.1 公共外交的动因与制约因素
1.2.2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公共外交的概念与内涵拓展
1.2.3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公共外交的概念辨析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公共外交的背景
1.3.1 中国崛起的复兴之势
1.3.2 再全球化的世界之势
1.3.3 公共外交的再造之势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公共外交的基本维度
1.4.1 超越理论的维度
1.4.2 超越实践的维度
1.4.3 超越价值的维度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公共外交的结构体系
1.5.1 主体多元化
1.5.2 对象双重化
1.5.3 方式对等化
1.5.4 目标共享化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公共外交的基本形态
1.6.1 时空形态
1.6.2 理论形态
1.6.3 制度形态
1.6.4 价值形态
1.7 小结
第二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公共外交的理论来源
2.1 马克思的交往理论
2.1.1 交往的理论性
2.1.2 交往的物质性
2.1.3 交往的发展性
2.2 中国传统公共外交思想
2.2.1 中国传统公共外交思想的核心
2.2.2 中国传统公共外交思想的超越
2.3 治理理论
2.3.1 追求全球公共利益
2.3.2 追求全球民主治理
2.3.3 追求全球公共责任
2.4 软实力理论
2.4.1 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
2.4.2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公共外交与软实力
2.5 国家形象理论
2.5.1 国家形象理论的研究路径
2.5.2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公共外交与国家形象
2.6 小结
第三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公共外交的具体实践
3.1 中国梦与世界梦
3.1.1 中国梦实现中国公共外交的再造
3.1.2 中国梦凝聚中国复兴的国内共识
3.1.3 中国梦凝聚中国复兴的世界共识
3.2 新型国际关系
3.2.1 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
3.2.2 亲、诚、惠、容的周边国家关系
3.2.3 以正确义利观引领发展中国家关系
3.3 人类命运共同体
3.3.1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体系
3.3.2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公共外交
3.3.3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超越
3.4 “一带一路”战略
3.4.1 “一带一路”战略的中国意义
3.4.2 “一带一路”战略的世界意义
3.5 生命共同体
3.5.1 生命共同体的中国超越
3.5.2 生命共同体的世界超越
3.5.3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公共外交的自我超越
3.6 小结
第四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公共外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4.1 全球治理的“内卷化”
4.1.1 传统霸权与帝国思维
4.1.2 二战后冷战思维的延续
4.1.3 传统西方中心论的单线历史思维
4.2 新战略机遇期与结构性压力
4.2.1 自主发展的中国新战略机遇期
4.2.2 机遇背后的结构性压力
4.3 中国公共外交实践的“叠加效应”
4.3.1 公共外交理念对外传播的体系不健全
4.3.2 公共外交理念指导实践的能力不足
4.3.3 公共外交理念发展的服务保障不到位
4.4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公共外交的“方法论”与身份悖论
4.4.1 发展中国家与世界强国的身份悖论
4.4.2 “中国之中国”与“世界之中国”的身份悖论
4.4.3 世俗主义与社会主义的身份悖论
4.5 小结
第五章 国际经验与公共外交的中国策略
5.1 公共外交实践的国际经验
5.1.1 美国公共外交实践与经验
5.1.2 日本公共外交实践与经验
5.1.3 欧洲国家公共外交实践与经验
5.2 中国公共外交发展的策略选择
5.2.1 学术话语体系的理论建构
5.2.2 制度运行体系的战略建构
5.2.3 文明对话体系的共识建构
5.2.4 机制交流体系的实践建构
5.3 小结
结语
一、作为一种理论范式的中国公共外交
二、公共外交的自我超越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习近平“生命共同体”理念的生成机理、精神实质及价值意蕴[J]. 罗红杰. 中州学刊. 2019(11)
[2]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的儒家文化内涵——以孔子思想为中心的考察[J]. 张方慧.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9(12)
[3]逆全球化、再全球化的马克思主义分析[J]. 袁堂卫,张志泉.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9(09)
[4]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的基本判断及方法论意义[J]. 段妍. 理论探讨. 2019(05)
[5]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使命与境界[J]. 欧阳康.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研究. 2019(01)
[6]从世界格局与国际秩序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J]. 赵磊.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9(03)
[7]论中日关系中的安全博弈与建设性互动[J]. 高洪. 东北亚学刊. 2019(02)
[8]论“后理论”的三种形态[J]. 王宁.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9]人类命运共同体:“逆全球化”浪潮下的中国方案[J]. 马尚明. 新西部. 2019(06)
[10]中国千年外交与主流价值观念[J]. 袁南生. 同舟共进. 2018(12)
博士论文
[1]目的国制度对中国出口和对外投资区位选择影响研究[D]. 谢孟军.山东大学 2014
[2]当代中国外交道义因素的儒家伦理取向分析[D]. 徐九仙.复旦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中国梦视野下的中国公共外交发展研究[D]. 卓永栋.华东交通大学 2015
[2]中国媒体公共外交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 薛力源.青岛大学 2014
[3]21世纪初中国对美公共外交研究[D]. 姚俊娟.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4
[4]公共外交与中国国家形象构建研究[D]. 金瑾.延边大学 2012
[5]和谐世界思想视野下的中国公共外交发展研究[D]. 张昭.青岛大学 2012
[6]中国公共外交研究[D]. 迟策驹.山东大学 2012
[7]军事公共外交与中国军队国际形象塑造[D]. 刘林智.复旦大学 2012
[8]奥巴马政府的东南亚公共外交[D]. 顾园园.辽宁大学 2011
[9]试论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与国家形象的塑造[D]. 樊蕾.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2009
[10]G·W·布什政府公共外交政策探析[D]. 田娟.新疆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23903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传统公共外交研究
(二)新公共外交研究
(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公共外交研究
三、研究思路与框架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比较研究法
(三)跨学科研究法
(四)案例分析法
五、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方面
(二)不足方面
第一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公共外交的内涵拓展
1.1 中国共产党公共外交的历史经验
1.1.1 依靠人民力量,支持世界革命(1921年——1949年)
1.1.2 凸显意识色彩,提升国际地位(1949年——1978年)
1.1.3 超越意识形态,促进经济发展(1978年——1989年)
1.1.4 缓解冷战余波,塑造国家形象(1989年——2001年)
1.1.5 提升战略高度,增强国家软实力(2001年——2012年)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公共外交的基本理论
1.2.1 公共外交的动因与制约因素
1.2.2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公共外交的概念与内涵拓展
1.2.3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公共外交的概念辨析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公共外交的背景
1.3.1 中国崛起的复兴之势
1.3.2 再全球化的世界之势
1.3.3 公共外交的再造之势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公共外交的基本维度
1.4.1 超越理论的维度
1.4.2 超越实践的维度
1.4.3 超越价值的维度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公共外交的结构体系
1.5.1 主体多元化
1.5.2 对象双重化
1.5.3 方式对等化
1.5.4 目标共享化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公共外交的基本形态
1.6.1 时空形态
1.6.2 理论形态
1.6.3 制度形态
1.6.4 价值形态
1.7 小结
第二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公共外交的理论来源
2.1 马克思的交往理论
2.1.1 交往的理论性
2.1.2 交往的物质性
2.1.3 交往的发展性
2.2 中国传统公共外交思想
2.2.1 中国传统公共外交思想的核心
2.2.2 中国传统公共外交思想的超越
2.3 治理理论
2.3.1 追求全球公共利益
2.3.2 追求全球民主治理
2.3.3 追求全球公共责任
2.4 软实力理论
2.4.1 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
2.4.2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公共外交与软实力
2.5 国家形象理论
2.5.1 国家形象理论的研究路径
2.5.2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公共外交与国家形象
2.6 小结
第三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公共外交的具体实践
3.1 中国梦与世界梦
3.1.1 中国梦实现中国公共外交的再造
3.1.2 中国梦凝聚中国复兴的国内共识
3.1.3 中国梦凝聚中国复兴的世界共识
3.2 新型国际关系
3.2.1 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
3.2.2 亲、诚、惠、容的周边国家关系
3.2.3 以正确义利观引领发展中国家关系
3.3 人类命运共同体
3.3.1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体系
3.3.2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公共外交
3.3.3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超越
3.4 “一带一路”战略
3.4.1 “一带一路”战略的中国意义
3.4.2 “一带一路”战略的世界意义
3.5 生命共同体
3.5.1 生命共同体的中国超越
3.5.2 生命共同体的世界超越
3.5.3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公共外交的自我超越
3.6 小结
第四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公共外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4.1 全球治理的“内卷化”
4.1.1 传统霸权与帝国思维
4.1.2 二战后冷战思维的延续
4.1.3 传统西方中心论的单线历史思维
4.2 新战略机遇期与结构性压力
4.2.1 自主发展的中国新战略机遇期
4.2.2 机遇背后的结构性压力
4.3 中国公共外交实践的“叠加效应”
4.3.1 公共外交理念对外传播的体系不健全
4.3.2 公共外交理念指导实践的能力不足
4.3.3 公共外交理念发展的服务保障不到位
4.4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公共外交的“方法论”与身份悖论
4.4.1 发展中国家与世界强国的身份悖论
4.4.2 “中国之中国”与“世界之中国”的身份悖论
4.4.3 世俗主义与社会主义的身份悖论
4.5 小结
第五章 国际经验与公共外交的中国策略
5.1 公共外交实践的国际经验
5.1.1 美国公共外交实践与经验
5.1.2 日本公共外交实践与经验
5.1.3 欧洲国家公共外交实践与经验
5.2 中国公共外交发展的策略选择
5.2.1 学术话语体系的理论建构
5.2.2 制度运行体系的战略建构
5.2.3 文明对话体系的共识建构
5.2.4 机制交流体系的实践建构
5.3 小结
结语
一、作为一种理论范式的中国公共外交
二、公共外交的自我超越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习近平“生命共同体”理念的生成机理、精神实质及价值意蕴[J]. 罗红杰. 中州学刊. 2019(11)
[2]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的儒家文化内涵——以孔子思想为中心的考察[J]. 张方慧.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9(12)
[3]逆全球化、再全球化的马克思主义分析[J]. 袁堂卫,张志泉.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9(09)
[4]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的基本判断及方法论意义[J]. 段妍. 理论探讨. 2019(05)
[5]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使命与境界[J]. 欧阳康.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研究. 2019(01)
[6]从世界格局与国际秩序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J]. 赵磊.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9(03)
[7]论中日关系中的安全博弈与建设性互动[J]. 高洪. 东北亚学刊. 2019(02)
[8]论“后理论”的三种形态[J]. 王宁.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9]人类命运共同体:“逆全球化”浪潮下的中国方案[J]. 马尚明. 新西部. 2019(06)
[10]中国千年外交与主流价值观念[J]. 袁南生. 同舟共进. 2018(12)
博士论文
[1]目的国制度对中国出口和对外投资区位选择影响研究[D]. 谢孟军.山东大学 2014
[2]当代中国外交道义因素的儒家伦理取向分析[D]. 徐九仙.复旦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中国梦视野下的中国公共外交发展研究[D]. 卓永栋.华东交通大学 2015
[2]中国媒体公共外交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 薛力源.青岛大学 2014
[3]21世纪初中国对美公共外交研究[D]. 姚俊娟.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4
[4]公共外交与中国国家形象构建研究[D]. 金瑾.延边大学 2012
[5]和谐世界思想视野下的中国公共外交发展研究[D]. 张昭.青岛大学 2012
[6]中国公共外交研究[D]. 迟策驹.山东大学 2012
[7]军事公共外交与中国军队国际形象塑造[D]. 刘林智.复旦大学 2012
[8]奥巴马政府的东南亚公共外交[D]. 顾园园.辽宁大学 2011
[9]试论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与国家形象的塑造[D]. 樊蕾.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2009
[10]G·W·布什政府公共外交政策探析[D]. 田娟.新疆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239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023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