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考核”与“基层压力”:政府专项任务指标考核机制研究 ——基于扶贫考核的经验考察
发布时间:2021-02-10 08:42
由考核压力源衍生的基层行为偏差,引发了对政府专项任务绩效考核的理论反思。政府专项任务绩效考核脱离平等、开放、包容的时代发展需要,释放出的第一信号就是被考核者的压力愈发增大。对此,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社会公众,无一不期望考核的“返璞归真”。在减少考核压力、减轻考核负担的呼声中,渗透出对其进行优化与升级的价值期盼。本文以扶贫领域中的治理乱象以及乡镇扶贫干部的高压处境为线索,紧紧围绕“指标考核”与“基层压力”之间的微妙关系,对政府专项任务绩效考核的优化路径展开研究。也即,如何优化具体的指标考核机制,以缓解基层高压现状、激发基层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是本文的核心问题与根本遵循。为解答上述核心问题,对考核与压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学理性呈现,本文以扶贫考核的背景转变为契机,进行了抽丝剥茧式的深入调研与参与式观察。从最初对考核次数、频率、形式的表层关注权宜性的转变为对理念、内容、方式的立体式研判,完成了对政府专项任务绩效考核这一微观命题的全景式把握。在此基础上对既有指标考核机制进行反思与沉淀,回应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极其重要却尚未得到足够重视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作为对扶贫考核的现实回应,本文以两个...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已有文献述评
(一)关于基层考核压力问题的研究
(二)关于多维任务指标考核的研究
(三)关于专项任务指标考核的研究
(四)对于当前研究的总结评价
三、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
(二)理论基础
四、研究资料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资料
(二)研究方法
五、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一)研究思路
(二)主要内容
六、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故事缘起:“扶贫考核”与“基层高压”的因果逻辑探寻
一、扶贫考核的历史脉络与现实发展
(一)扶贫考核的历史脉络
(二)扶贫考核的现实发展
二、扶贫考核造成基层高压的表现
(一)以“痕迹主义”为代表的行为偏差
(二)以“短视主义”为代表的行为偏差
三、扶贫考核造成基层高压的危害
(一)减弱工作动力,阻碍脱贫目标实现
(二)损害干群关系,降低政府公信力
第二章 顺势探寻:“过频考核”与“基层高压”
一、对贫困乡镇的第一次田野调查
(一)调研背景阐述
(二)“过频考核”中的乡镇政权
(三)“过频考核”与“弱者的手段”
二、“过频考核”的理论解析与体制背景
(一)“过频考核”的理论解析
(二)“过频考核”的体制背景
三、乡镇困局:“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现实处境
(一)乡镇的职能设置与组织现状
(二)乡镇的政权特性与现实处境
第三章 追根溯源:“考核机制”与“基层高压”
一、对贫困乡镇的第二次田野调查
二、基于“中国式官僚制”对扶贫考核的理性审视
(一)“微妙的变化”:韦伯官僚制的中国式演变
(二)行政吸纳政治:扶贫考核的“官僚制”逻辑
三、扶贫考核对基层高压的影响因素析出
(一)扶贫考核致压因素模型构建
(二)扶贫考核致压因素的阐释说明
第四章 现实阻碍:政府专项任务指标考核机制的局限性
一、理念误区:指标考核机制价值理念的基因缺陷
(一)“控制型理念”背离考核的价值初衷
(二)“问责型理念”造成考核的激励失衡
(三)“工具型理念”淹没考核的价值理性
二、内容瓶颈:指标考核机制内容设计的指标困局
(一)过程型指标体系降低考核的使命效价
(二)数字型指标体系模糊考核的价值意涵
(三)机械型指标体系引发考核的逻辑谬误
三、方式桎梏:指标考核机制运作方式的路径依赖
(一)封闭型考核方式造成考核的自我束缚
(二)断裂型考核方式降低考核的合法意涵
第五章 优化路径:政府专项任务指标考核机制的重塑
一、优化指标考核机制的根本:考核理念的转变
(一)学习式考核:从控制理念到开放理念
(二)激励式考核:从问责理念到激励理念
(三)人性化考核:从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
二、优化指标考核机制的基础:考核内容的调整
(一)明确考核内容的目的性,提高指标考核机制的使命效价
(二)提升考核内容的有效性,明确指标考核机制的价值意涵
(三)增强考核内容的灵活性,重塑指标考核机制的情境逻辑
三、优化指标考核机制的保障:考核方式的突破
(一)强化外部参与的考核方式,提升指标考核机制的回应性
(二)建立上下贯通的考核方式,增强指标考核机制的合作性
结论
一、研究的主要结论与贡献
(一)研究的主要结论
(二)研究的贡献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科研情况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70年“中国式减贫”的基本经验、面临挑战及前景展望——基于主体—内容—方式的三维视角[J]. 孙德超,周媛媛,胡灿美. 社会科学. 2019(09)
[2]“痕迹主义”的产生机理与防治对策——以行政责任为视角[J]. 盛明科,陈廷栋. 行政论坛. 2019(04)
[3]决策失误防范中的情报介入影响因素研究——基于Nvivo 11的质性分析[J]. 胡雅萍,刘千里,何菊香. 图书情报工作. 2019(11)
[4]精准扶贫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及其整治路径[J]. 王慧博. 江西社会科学. 2019(06)
[5]乡村振兴战略中绩效目标的价值与困境——基于中央和17省级区划乡村振兴指导性政策文件的NVivo质性研究[J]. 左春伟,吴帅.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6]内容形式化与形式内容化:精准扶贫工作形式主义的生成机制与深层根源[J]. 陈辉,陈晓军. 中国农村观察. 2019(03)
[7]正确处理政治话语与学术话语的关系[J]. 秦宣.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9(03)
[8]多维绩效考核、中国式政府竞争与地方税收征管[J]. 许敬轩,王小龙,何振. 经济研究. 2019(04)
[9]双重异化——中国精准扶贫中形式主义悖论的多案例比较[J]. 吴高辉.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19(02)
[10]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模式比较研究:一个分析框架[J]. 陈小华,卢志朋.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9(02)
博士论文
[1]扶贫项目绩效评估研究[D]. 孙璐.中国农业大学 2015
[2]中国地方政府绩效研究[D]. 韦有日.辽宁大学 2014
[3]策略主义与维控型政权[D]. 欧阳静.华中科技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27100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已有文献述评
(一)关于基层考核压力问题的研究
(二)关于多维任务指标考核的研究
(三)关于专项任务指标考核的研究
(四)对于当前研究的总结评价
三、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
(二)理论基础
四、研究资料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资料
(二)研究方法
五、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一)研究思路
(二)主要内容
六、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故事缘起:“扶贫考核”与“基层高压”的因果逻辑探寻
一、扶贫考核的历史脉络与现实发展
(一)扶贫考核的历史脉络
(二)扶贫考核的现实发展
二、扶贫考核造成基层高压的表现
(一)以“痕迹主义”为代表的行为偏差
(二)以“短视主义”为代表的行为偏差
三、扶贫考核造成基层高压的危害
(一)减弱工作动力,阻碍脱贫目标实现
(二)损害干群关系,降低政府公信力
第二章 顺势探寻:“过频考核”与“基层高压”
一、对贫困乡镇的第一次田野调查
(一)调研背景阐述
(二)“过频考核”中的乡镇政权
(三)“过频考核”与“弱者的手段”
二、“过频考核”的理论解析与体制背景
(一)“过频考核”的理论解析
(二)“过频考核”的体制背景
三、乡镇困局:“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现实处境
(一)乡镇的职能设置与组织现状
(二)乡镇的政权特性与现实处境
第三章 追根溯源:“考核机制”与“基层高压”
一、对贫困乡镇的第二次田野调查
二、基于“中国式官僚制”对扶贫考核的理性审视
(一)“微妙的变化”:韦伯官僚制的中国式演变
(二)行政吸纳政治:扶贫考核的“官僚制”逻辑
三、扶贫考核对基层高压的影响因素析出
(一)扶贫考核致压因素模型构建
(二)扶贫考核致压因素的阐释说明
第四章 现实阻碍:政府专项任务指标考核机制的局限性
一、理念误区:指标考核机制价值理念的基因缺陷
(一)“控制型理念”背离考核的价值初衷
(二)“问责型理念”造成考核的激励失衡
(三)“工具型理念”淹没考核的价值理性
二、内容瓶颈:指标考核机制内容设计的指标困局
(一)过程型指标体系降低考核的使命效价
(二)数字型指标体系模糊考核的价值意涵
(三)机械型指标体系引发考核的逻辑谬误
三、方式桎梏:指标考核机制运作方式的路径依赖
(一)封闭型考核方式造成考核的自我束缚
(二)断裂型考核方式降低考核的合法意涵
第五章 优化路径:政府专项任务指标考核机制的重塑
一、优化指标考核机制的根本:考核理念的转变
(一)学习式考核:从控制理念到开放理念
(二)激励式考核:从问责理念到激励理念
(三)人性化考核:从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
二、优化指标考核机制的基础:考核内容的调整
(一)明确考核内容的目的性,提高指标考核机制的使命效价
(二)提升考核内容的有效性,明确指标考核机制的价值意涵
(三)增强考核内容的灵活性,重塑指标考核机制的情境逻辑
三、优化指标考核机制的保障:考核方式的突破
(一)强化外部参与的考核方式,提升指标考核机制的回应性
(二)建立上下贯通的考核方式,增强指标考核机制的合作性
结论
一、研究的主要结论与贡献
(一)研究的主要结论
(二)研究的贡献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科研情况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70年“中国式减贫”的基本经验、面临挑战及前景展望——基于主体—内容—方式的三维视角[J]. 孙德超,周媛媛,胡灿美. 社会科学. 2019(09)
[2]“痕迹主义”的产生机理与防治对策——以行政责任为视角[J]. 盛明科,陈廷栋. 行政论坛. 2019(04)
[3]决策失误防范中的情报介入影响因素研究——基于Nvivo 11的质性分析[J]. 胡雅萍,刘千里,何菊香. 图书情报工作. 2019(11)
[4]精准扶贫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及其整治路径[J]. 王慧博. 江西社会科学. 2019(06)
[5]乡村振兴战略中绩效目标的价值与困境——基于中央和17省级区划乡村振兴指导性政策文件的NVivo质性研究[J]. 左春伟,吴帅.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6]内容形式化与形式内容化:精准扶贫工作形式主义的生成机制与深层根源[J]. 陈辉,陈晓军. 中国农村观察. 2019(03)
[7]正确处理政治话语与学术话语的关系[J]. 秦宣.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9(03)
[8]多维绩效考核、中国式政府竞争与地方税收征管[J]. 许敬轩,王小龙,何振. 经济研究. 2019(04)
[9]双重异化——中国精准扶贫中形式主义悖论的多案例比较[J]. 吴高辉.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19(02)
[10]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模式比较研究:一个分析框架[J]. 陈小华,卢志朋.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9(02)
博士论文
[1]扶贫项目绩效评估研究[D]. 孙璐.中国农业大学 2015
[2]中国地方政府绩效研究[D]. 韦有日.辽宁大学 2014
[3]策略主义与维控型政权[D]. 欧阳静.华中科技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271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027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