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派遣合约的政治经济学研究
本文关键词:劳务派遣合约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劳务派遣是近半个世纪以来新出现的一种用工形式。其区别于其他雇佣形式的雇佣关系特征主要表现为派遣机构“雇人不用人”、用工单位“用人不雇人”的三角雇佣形态。劳务派遣的出现满足了众多用工单位的灵活用工需求,并且对于解决失业人群就业有重要作用。然而劳务派遣发展中也出现许多问题,表现为派遣工就业质量差、待遇不公正、劳务派遣对正规就业“过渡挤出”等,这些问题集中表现为派遣工权益受到侵占问题。 由于劳务派遣出现较晚,对劳务派遣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相关研究多将重心放在对劳务派遣合理性解释以及对其法律规制状况的分析与评价方面,而对于劳务派遣侵占劳动者权益的事实还缺乏足够重视以及充分的理论解释。基于目前我国劳务派遣已经严重影响人民就业质量、造成劳资关系紧张的现实状况,本文立足政治经济学分析视角,充分利用现代合约理论、利益关系理论等成熟理论体系,将劳务派遣合约作为研究对象,对围绕劳务派遣合约的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进行界定和分析,其中重点分析了在劳务派遣合约执行过程中的自我执行与第三方执行的内生缺陷,并据此讨论了劳务派遣合约与其他雇佣合约的边界,最终对我国劳务派遣合约中劳动者权益屡遭侵犯这一社会现实给出理论解释。总体而言,不同利益主体面临不同利益目标函数,他们之间相互影响,在劳务派遣合约中,某一利益主体的行为选择必然对其他利益主体的利益产生影响并依此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我们的研究发现,如果缺乏有效的制衡手段,用工单位利益将得到更好的表达,结果是劳动者权益被过度侵占,同时这种局面也将导致劳务派遣行业偏离其健康发展路径,扰乱市场经济竞争秩序,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包容性增长。 论文共有7章,其中第3章至第7章是本文主要内容。 第1章导论主要对论文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框架、研究内容、研究视角、理论和方法以及主要创新点与不足进行了说明。为了后续研究的一致性,本章还对以劳务派遣为中心的相关概念包括劳务派遣、合约、不完全合约、劳资关系、劳资公正等进行了概念界定。 第2章对国内外有关劳务派遣的研究进行回顾与评述。论文认为目前国内外对劳务派遣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视角多集中于对劳务派遣近年来快速发展的解释分析,研究方法以经验研究为主。而对于劳务派遣侵占派遣工权益的事实,虽然已经有不少研究有所提及,但仍缺乏深入的理论剖析与解释。现有文献偏重于对法律规制缺陷的强调,忽视劳务派遣合约内部利益主体、政府等第三方的有限理性与机会主义行为的影响,本文正是致力于填补劳务派遣研究中在这方面的不足。 第3章对劳务派遣合约内部雇主自我履约行为进行分析。根据自我履约理论,当合约一方实施“敲竹杠”所获收益并不能弥补由对方私人惩罚给自身带来的损失时,将实现自我履约。对于劳务派遣合约而言,派遣工实施私人惩罚的对象主要为用工单位,方式主要以市场信誉贬值惩罚为主。在这一履约机制实现过程中,派遣机构的立场选择将对惩罚效果、进而对用工单位的履约行为产生重要作用。当派遣机构诚实时,用工单位选择履约的可能性较高,易于形成双诚实均衡;当派遣机构不诚实时,用工单位往往与其串谋,易于形成串谋均衡。通过对比双诚实均衡和串谋均衡对微观主体利益和宏观经济的影响,得出双城市均衡优于串谋均衡,应采取可行措施促进劳务派遣合约双诚实均衡的实现。 第4章对劳务派遣合约的第三方执行进行分析。第三方执行主要包括劳务派遣法律规制和政府的监管执行。劳务派遣法律规制是目前各国普遍实行的一种重要措施,用以规范劳务派遣发展、给出劳务派遣合约签约规范、促使劳务派遣合约履约,保障派遣工各项权益。法律规制作为社会秩序规范能够对社会活动参与者的行为起到引导、约束与威慑作用。但法律规制的有效性需要政府充足的执行力提供保障。政府作为有自己偏好和利益的理性经济人,将对是否严格执行法律规制进行成本收益分析。通过对政府与劳务派遣两雇主的博弈过程分析发现,政府的策略选择取决于其严格执行带来的社会收益与宽松执行时收获的额外税收与成本节省之间的权衡。 第5章对劳务派遣合约与其他雇佣合约的边界进行分析。根据合约选择理论,不同合约有不同的交易成本,其边界取决于交易费用的对比。劳务派遣合约与非正规直接雇佣合约对应的交易性质相同,因此二者可以发生完全替代。劳务派遣合约与正规雇佣合约对应的交易性质有所差异,当专用性投资数量较高时,两者交易费用差别明显,劳务派遣合约不能替代正规雇佣合约。只有当专用型投资数量较少时,劳务派遣合约才可能以其制度优势对正规雇佣合约发生一定程度的挤占。因此对于威廉姆森意义上的“纵向一体化”合约,劳务派遣合约将不能产生“挤出效应”从而不能构成威胁。然而如果当劳务派遣合约因存在自我履约与第三方执行困难而导致雇主方可以侵占派遣工利益时,则会产生劳务派遣对正规用工“过渡挤出”的现象,这一现象的根源来自于派遣工权益受损所带来的用工单位用工成本节省。 第6章对我国劳务派遣发展实践中劳务派遣履约问题进行分析。首先依次对我国劳务派遣合约自我履约、第三方执行过程中的履约障碍进行分析。其次,基于对《劳动合同法》实施后我国劳务派遣履约情况的现状调查结果得出,当前我国劳务派遣中,用工单位与派遣机构雇主责任履行不到位、对派遣工权益侵占问题仍比较严重,对前述理论分析进行验证。再次,基于包容性增长审视我国劳务派遣发展,得出我国劳务派遣履约现状亟需进行改善。 第7章是政策建议和研究展望部分。基于保障劳务派遣工权益、促进劳务派遣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出发点,从调整我国目前劳务派遣各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物质利益关系视角提出相应政策建议。并对论文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问题进行展望。 论文的主要结论是劳务派遣合约由于在雇主自我履约、第三方履约方面存在一些制度内生障碍和问题,将导致派遣工权益受到来自用工单位和派遣机构的侵占,这一侵占也成为劳务派遣“过度挤出”正规用工市场的主要诱因。本文的最大创新在于论文全文贯彻运用政治经济学研究视角,对劳务派遣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展开分析,丰富了有关劳务派遣研究的研究视角和内容,并为政治经济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实践支撑。论文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对我国劳务派遣合约履约困境的调研分析中,由于劳务派遣现实问题较多,调研过程十分困难,使得微观上的调研内容和结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还有待后续研究的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劳务派遣 合约 政治经济学 利益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249.2;D922.5
【目录】:
- 目录4-8
- CONTENTS8-13
- 中文摘要13-16
- ABSTRACT16-21
- 1 导论21-41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21-24
-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分析24-34
- 1.2.1 劳务派遣24-27
- 1.2.2 合约与合约的不完全性27-33
- 1.2.3 劳动关系、雇佣关系与劳资公平33-34
- 1.3 研究框架与内容34-36
- 1.3.1 研究框架34-35
- 1.3.2 研究内容35-36
- 1.4 研究视角、方法与理论36-39
- 1.4.1 研究视角36-37
- 1.4.2 研究方法37-38
- 1.4.3 基础理论38-39
- 1.5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39-41
- 2 文献综述41-58
- 2.1 对劳务派遣产业发展的解释41-47
- 2.1.1 社会分工理论与劳务派遣的发展41-42
- 2.1.2 工作搜寻、匹配理论与劳务派遣的发展42-43
- 2.1.3 专用性人力资源与劳务派遣的发展43
- 2.1.4 解释劳务派遣产业发展的相关经验研究43-47
- 2.2 劳务派遣对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作用47-49
- 2.3 劳务派遣中的劳动者权益受侵问题49-53
- 2.3.1 劳务派遣处于传统劳动保护制度的真空地带,因此其劳工权益缺乏足够的制度保障50-51
- 2.3.2 现有的针对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在保护派遣工权益方面作用有限51-52
- 2.3.3 相应的公共政策建议52-53
- 2.4 劳务派遣研究总结53-55
- 2.5 小结55-58
- 3 劳务派遣合约中的雇主自我履约与派遣工权益受侵问题58-83
- 3.1 劳务派遣合约三方主体之间利益关系的复杂性分析58-60
- 3.2 雇佣合约的自我履约机制60-67
- 3.2.1 自我履约理论概述60-62
- 3.2.2 雇佣合约自我履约模型62-67
- 3.3 劳务派遣合约中雇主的自我履约分析67-76
- 3.3.1 默契合约中用工单位的自我履约分析68-71
- 3.3.2 派遣机构立场决策的市场选择71-75
- 3.3.3 三层合约关系下劳务派遣合约的履约均衡75-76
- 3.4 劳务派遣合约两类履约均衡对微观主体利益影响对比76-78
- 3.4.1 派遣机构诚实&用工单位自动履约76
- 3.4.2 派遣机构不诚实&用工单位不履约76-78
- 3.5 劳务派遣合约两类履约均衡对宏观经济影响对比78-81
- 3.5.1 对劳务派遣规模的影响78-79
- 3.5.2 对劳务派遣产业总收益的影响79
- 3.5.3 对劳动者总收入水平的影响79-80
- 3.5.4 对经济总产出的影响80
- 3.5.5 对社会整体收入分配的影响80-81
- 3.6 促进劳务派遣合约雇主自我执行的实现路径----对派遣工行为的思考81
- 3.7 小结81-83
- 4 劳务派遣合约的第三方执行与派遣工权益受侵问题83-96
- 4.1 劳务派遣法律规制与派遣工权益保护83-90
- 4.1.1 各国有关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主要情况83-89
- 4.1.2 法律规制对派遣工权益保护的作用与局限性89-90
- 4.2 政府执行与与派遣工权益保护90-95
- 4.2.1 政府执行策略的博弈分析91-93
- 4.2.2 政府劳务派遣法律规制执行策略影响因素93-95
- 4.3 小结95-96
- 5 劳务派遣合约的“边界"考察与派遣工权益受侵问题96-114
- 5.1 雇佣合约分类与劳务派遣的可替代合约96-99
- 5.2 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劳务派遣合约“替代身份”的演进过程99-102
- 5.2.1 农业时代的劳务派遣合约雏形99
- 5.2.2 工业时代的现代劳务派遣合约99-102
- 5.3 劳务派遣合约的边界—基于合约选择理论的视角102-113
- 5.3.1 合约选择理论回顾102-103
- 5.3.2 雇佣合约的交易费用内容103-106
- 5.3.3 劳务派遣合约的交易费用优势:值得肯定的方面106-109
- 5.3.4 劳务派遣合约与非正规直接雇佣合约的交易费用比较及其边界确立109-111
- 5.3.5 劳务派遣合约与正规雇佣合约的交易费用比较与边界确立111-113
- 5.4 小结113-114
- 6 我国劳务派遣合约履约困境与派遣工权益保护114-139
- 6.1 我国劳务派遣发展历程回顾114-117
- 6.2 我国劳务派遣合约自我履约困境117-119
- 6.2.1 合约主体不平等性与履约困境117-118
- 6.2.2 劳务派遣发展阶段与难以奏效的信誉机制118-119
- 6.3 我国劳务派遣法律规制不完善与履约困境119-121
- 6.4 我国政府执行力欠缺与履约困境121-125
- 6.4.1 法律执行者目标函数中缺乏严格执行激励122-123
- 6.4.2 雇主利益集团的影响123
- 6.4.3 劳动监察功能分散于众部门,执行效率低下123-124
- 6.4.4 客观监察能力不足124-125
- 6.5 《劳动合同法》颁布后我国劳务派遣现状调查及结果分析125-133
- 6.5.1 调研背景、调查设计及样本概况125-127
- 6.5.2 调研结果分析127-133
- 6.5.3 调研小结133
- 6.6 基于包容性增长视角对我国劳务派遣就业质量的审视133-138
- 6.6.1 包容性增长理论评析133-135
- 6.6.2 就业质量与包容性增长的关系135-137
- 6.6.3 我国劳务派遣就业质量阻碍了包容性增长137-138
- 6.7 小结138-139
- 7 劳务派遣工权益的保护--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139-145
- 7.1 有关劳务派遣工权益保护的政策建议139-143
- 7.1.1 促进劳务派遣合约的自我履约139-141
- 7.1.2 完善对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141-143
- 7.1.3 提高政府执行力143
- 7.2 未来研究展望143-145
- 参考文献145-156
- 致谢156-157
- 科研成果157-158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1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海燕;;浅析劳务派遣中的派遣机构[J];大众商务;2009年14期
2 韩颖梅;;浅析我国劳务派遣制度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0年05期
3 林永光;;全省劳务派遣工作研讨会在福州召开[J];福建劳动和社会保障;2003年12期
4 ;发展劳务派遣 促进灵活就业[J];中国就业;2004年11期
5 ;福建省劳务派遣工作成效显著[J];就业与保障;2005年02期
6 许亚盛;;完善与推行新型用工制度——劳务派遣制[J];化工管理;2007年06期
7 荀金豹;孙红英;;国有企业使用劳务派遣工的实践与思考[J];山东劳动保障;2007年07期
8 王庆尊;;发展劳务派遣开拓灵活就业新模式[J];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9 ;富士康对“劳务派遣”心有不甘[J];领导决策信息;2008年05期
10 ;关于劳务派遣有哪些规定[J];农民文摘;2008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维忠;;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不足及立法建议[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2 赵广英;;劳务派遣用工利弊分析[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于博;;完善和规范我市劳务派遣用工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何德宝;;劳务派遣退回制度初探[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横井和彦;窦少杰;孟建兵;;七、从“劳务派遣”说开去——中日劳务派遣及其相关制度的比较研究[A];2010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刘沛佩;;浅析劳务派遣的《劳动合同法》规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7 彭涛;;对劳务派遣队伍稳定工作的思考[A];湖北省烟草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郭纲;;劳务派遣:一种尚待完善的青年人力资源配置方式[A];青年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4)[C];2004年
9 官长春;;规范国有道路运输企业劳务工管理的思考[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10 杨干;;如何疏导基层劳务派遣和人事代理职工的消极情绪[A];湖北省烟草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武唯;劳务派遣亟待完善[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武唯;劳务派遣冲击劳动用工制度[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5年
3 记者 吕晟君;今年力争劳务派遣5万人[N];兰州日报;2005年
4 高罗胜 缪友清;“劳务派遣”化解顽症[N];农民日报;2005年
5 孙瑞灼;警惕劳务派遣侵害职工权益[N];人民法院报;2008年
6 记者 陶涛;西夏区劳务派遣让七千余人实现就业[N];宁夏日报;2008年
7 伍朝阳;柳工首批优秀劳务工“转正”[N];中国职工科技报;2009年
8 邱艳阳 陈荣鑫;完善劳务派遣制度 实现人力资本效益最大化[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9年
9 上海厂长经理人才有限公司高级人力资源顾问 曾志江;日本的劳务派遣业的派遣机构[N];组织人事报;2009年
10 陈琳 李金迪 晓岩;首例涉外劳务派遣者被诉案开审[N];中国企业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婷婷;劳务派遣合约的政治经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2 孙冰心;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沈同仙;劳动力派遣中的政府规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4 时博;派遣用工的战略选择、制度构型和资源整合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5 王弘钰;劳务派遣工的组织公平、组织认同与工作绩效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黄昆;劳动法主体体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7 吴晓琪;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在治理失业中的作用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8 张然;欧盟灵活保障就业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刁慧娜;高校教师劳动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田新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智;完善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若干思考[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程伟;劳务派遣中劳动者权益保护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3 刘星;基层供电公司劳务派遣工作的研究与思考[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4 尹晨臣;现阶段我国劳务派遣中的劳资关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5 高丽华;“三性”原则视角下我国劳务派遣立法发展方向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张亚琦;论劳务派遣用工中若干实践问题及制度完善[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7 王硕;劳务派遣中雇主的责任及法律风险防范[D];吉林大学;2011年
8 高tq;国有企业劳务派遣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9 康皓;我国劳务派遣用工难点问题研究及其政策建议[D];内蒙古大学;2011年
10 王艳军;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的缺陷与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劳务派遣合约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35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03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