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武术国际传播人才素质需求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5 02:18

  本文关键词:武术国际传播人才素质需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在党和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和文化强国战略号角越吹越响的国际竞争战场上,培养武术国际传播专门人才以推动武术走出去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号召力和软实力成为我们当下的紧迫任务。而此任务亟需我们对武术国际传播人才的素质需求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本研究运用文献综述、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研究武术国际传播人才类型、素质需求等,并根据需求探讨武术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策略。研究结论认为:1.武术国际传播人才是指“通过不同形式和途径为武术在国际间跨文化传播做出积极贡献的人”。依据武术国际传播的不同形式将武术国际传播人才分为竞技传播人才、教育传播人才、传统传播人才和演艺传播人才。2.通观由古至今的武术国际传播人才我们发现,他们是逐步由被动向主动、由无意识到有意识、由单一形式传播到多元形式传播的。我国武术国际传播人才素质现状表现为:数量缺乏,素质不高,观念陈旧;传播者的类型与国外受众的需求不对口。缺乏专门培养是关键原因。3.武术国际传播人才素质需求受“使传者”、“受传者”、传播者三方的因素影响。武术国际传播人才在知识、技术、能力、精神四个方面的具体素质需求有共性,又有相互之间的差别,更有各自的特别需求,本研究分别称之为武术国际传播人才的共需素质、差需素质和特需素质。4.武术国际传播人才共需素质即各类人才共同需求的素质,包括运动人体科学、运动训练学、中国文化、武术历史、武术拳种等知识素质,扎实的武术基本技术、出众的武术基本功等技术素质,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外语语言能力、非语言表达能力、一般人际交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现代国际礼仪等能力素质,以及道德品质、诚信守诺、包容、坚忍、实事求是、钻研、爱国、政治立场坚定、民族精神等精神素质。5.武术国际传播人才差需素质即两种以上四种以下人才特别需求的素质。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为竞技传播人才、教育传播人才和传统传播人才所特别需求,武术与中国文化的关系知识为教育传播人才、传统传播人才和演艺传播人才所特别需求,武术难度动作、竞技武术自选套路为竞技传播人才和演艺传播人才所特别需求,武术动作创编能力为竞技传播人才、教育传播人才和演艺传播人才所特别需求,武术对练或对打动作设计为竞技传播人才和演艺传播人才所特别需求,动作示范与纠误为竞技传播人才、教育传播人才和传统传播人才所特别需求,汉语语言能力为教育传播人才和传统传播人才所特别需求等。6.武术国际传播人才特需素质即某一类人才特别需求的素质。竞技传播人才特别需要武术竞赛套路或竞技武术散打的技术素质,教育传播人才特别需要传统教育技术和多媒体教育技术素质,传统传播人才特别需要某一个或几个拳种深入全面的知识和技术素质,以及武术技法的技击应用、武术功法技术和功力水平等素质,演艺传播人才则在艺术表演知识和武术套路演练艺术表现力等素质上有特别需求。7.武术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须坚持战略意识、文化意识、全球意识、拳种意识,基于武术国际竞技传播、教育传播、传统传播、演艺传播人才共需、差需、特需素质的需求来进行探求,并广泛开拓和加强组织、经济、资源、平台、理论等各方保证。培养的主体应首先考虑依托高等院校的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在此框架下,首先通过开设双语课程等方式,以权宜之计培养人才以应时下之需,另规划设置对外武术专业,培养武术国际传播专门人才以为长久之计。
【关键词】:武术 国际传播 人才 素质 培养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5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4
  • 第一章 导论14-38
  • 第一节 选题依据与意义14-17
  • 一、选题依据14-15
  • 二、选题目的和意义15-17
  •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论17-28
  • 一、关于人才的研究17-20
  • 二、对传播学研究的反思20-21
  • 三、跨文化传播研究概述21-22
  • 四、关于武术传播的研究22-23
  • 五、关于武术国际传播的研究23-25
  • 六、关于武术人才的研究25-26
  • 七、关于武术国际传播人才的研究26-28
  • 第三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28-31
  • 一、武术的概念28-29
  • 二、武术国际传播的概念29-30
  • 三、武术国际传播人才的概念30
  • 四、人才素质的概念30-31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31-38
  •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31-36
  • 二、研究的重点与难点,,研究的主要观点和创新36-38
  • 第二章 武术国际传播人才述论38-62
  • 第一节 武术国际传播人才史略38-45
  • 一、古代武术国际传播人才38-40
  • 二、近代武术国际传播人才40-42
  • 三、现代武术国际传播人才42-45
  • 第二节 武术国际传播人才现状及分析45-53
  • 一、武术国际传播人才现状45-52
  • 二、武术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现状52-53
  • 第三节武术国际传播人才分类53-61
  • 一、武术国际传播的形式53-59
  • 二、武术国际传播四种形式的关系59
  • 三、武术国际传播人才分类59-61
  • 本章小结61-62
  • 第三章 武术国际传播人才素质需求阐释62-70
  • 第一节 武术国际传播人才素质需求影响因素62-66
  • 一、“使传者”的角度:武术国际传播人才要坚守中国文化的民族立场62-64
  • 二、受传者的角度:了解中国文化64-65
  • 三、传播者的角度:事业的发展65-66
  • 第二节 武术国际传播人才素质需求结构与分层66-69
  • 一、武术国际传播人才素质需求结构的确定66-67
  • 二、武术国际传播人才素质分层的确定67-69
  • 本章小结69-70
  • 第四章 武术国际传播人才共需素质及分析70-111
  • 第一节 武术国际传播人才共需知识素质70-81
  • 一、运动人体科学知识70-71
  • 二、运动训练学知识71-73
  • 三、中国文化知识73-76
  • 四、武术历史知识76-79
  • 五、武术拳种知识79-81
  • 第二节 武术国际传播人才共需技术素质81-84
  • 一、扎实的武术基本技术81-83
  • 二、出众的武术基本功83-84
  • 第三节 武术国际传播人才共需能力素质84-104
  • 一、语言表达能力84-86
  • 二、理解能力86-87
  • 三、外语语言能力87-92
  • 四、一般人际交往能力92-94
  • 五、跨文化交流能力94-98
  • 六、非语言表达能力98-102
  • 七、现代国际礼仪102-104
  • 第四节 武术国际传播人才共需精神素质104-110
  • 一、道德、诚信、包容104-107
  • 二、务实、钻研、坚忍107-108
  • 三、爱国、政治立场坚定、民族精神108-110
  • 本章小结110-111
  • 第五章 武术国际传播人才差需素质及分析111-133
  • 第一节 武术国际传播人才差需知识素质111-121
  • 一、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111-114
  • 二、武术与中国文化的关系知识114-116
  • 三、外国文化知识116-121
  • 第二节 武术国际传播人才差需技术素质121-129
  • 一、武术难度动作121-123
  • 二、竞技武术自选套路123-125
  • 三、武术动作创编125-126
  • 四、武术对练或对打动作设计126-128
  • 五、动作示范与纠误128-129
  • 第三节 武术国际传播人才差需能力素质129-132
  • 一、文学知识与能力130
  • 二、古代汉语知识与能力130
  • 三、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知识与能力130-131
  • 四、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知识与能力131
  • 五、普通话水平131-132
  • 本章小结132-133
  • 第六章 武术国际传播人才特需素质及分析133-155
  • 第一节 武术国际竞技传播人才特需素质133-137
  • 一、国际武术竞赛套路:竞技武术套路传播者特需素质133-134
  • 二、竞技武术散打:竞技武术散打传播者特需素质134-137
  • 第二节 武术国际教育传播人才特需素质137-142
  • 一、武术文化地理137-139
  • 二、传统教育技术139-140
  • 三、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140-142
  • 第三节 武术国际传统传播人才特需素质142-150
  • 一、某一个或几个拳种深入全面的拳理拳法知识142-143
  • 二、某一或几个传统武术拳种全面系统的技术143-144
  • 三、武术技法的技击应用144-146
  • 四、武术功法技术和功力水平146-150
  • 第四节 武术国际演艺传播人才特需素质150-154
  • 一、表演相关知识150-151
  • 二、套路演练艺术表现力151-154
  • 本章小结154-155
  • 第七章 武术国际传播人才个案研究155-173
  • 第一节 武术国际竞技传播人才个案研究155-159
  • 一、人物经历156-158
  • 二、素质总结158-159
  • 第二节 武术国际教育传播人才个案研究159-164
  • 一、人物经历160-163
  • 二、素质总结163-164
  • 第三节 武术国际传统传播人才个案研究164-168
  • 一、人物经历165-167
  • 二、素质总结167-168
  • 第四节 武术国际演艺传播人才个案研究168-172
  • 一、人物经历168-171
  • 二、素质总结171-172
  • 本章小结172-173
  • 第八章 武术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对策探讨173-182
  • 第一节 武术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意识的树立173-175
  • 一、战略意识173-174
  • 二、文化意识174
  • 三、全球意识174
  • 四、拳种意识174-175
  • 第二节 武术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策略的探讨175-177
  • 一、武术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主体175
  • 二、武术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当下和长远之计175-177
  • 第三节 武术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保证的寻求177-181
  • 一、组织保证:组建武术国际传播领导办公室177-178
  • 二、经济保证:政府专项资金+设立基金会+发展武术产业178
  • 三、平台保证:发挥已有平台,开发更多平台178-181
  • 四、理论保证:建立学科学会,注重科学阐释181
  • 本章小结181-182
  •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182-184
  • 第一节 结论与建议182-183
  • 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183-184
  • 参考文献184-191
  • 附件 1:调查问卷191-200
  • 附件 2:访谈提纲200-201
  • 附件 3:专家访谈情况一览表201-202
  • 附件 4:其他受访者情况一览表202-204
  • 附件 5:实地考察情况一览表204-205
  • 附件 6:电话或EMAIL访谈人员一览205-214
  • 附件 7:其它调研照片214-217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217-219
  • 致谢219-22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守磊;;从国际比较视角看汉语国际推广拨款机制[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11期

2 彭芳;吕韶钧;孙富强;;武术拳种的理论阐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09期

3 王俊奇;;武术文化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12期

4 叶忠海;;人才学基本理论及应用[J];中国人才;2007年01期

5 欧阳友金;;武侠影视对武术国际化的影响[J];电影评介;2006年13期

6 刘树军;付文生;;传统武术功法教育理念之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李莎;;略论河南武术文化国际推广的人才策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8 蒋剑锋;;推动人才国际流动 培养中医药国际化人才[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9 孟涛;蔡仲林;;当代中国武术国际传播研究现状述评[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10 郑承军;;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对外汉语师资核心素质研究[J];国际汉语教育;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郭建宁;[N];北京日报;2011年

2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 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 黄会林;[N];光明日报;2014年

3 张岂之;[N];人民政协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漆振光;新时期我国竞技武术人才资源开发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朱广收;体育院校武术国际化课程设置现状的调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章涤凡;基于审美教育理念的中医药创新人才素质结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樊艺红;武举制人才与当代武术专业人才选拔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李艳君;意大利武术习练者武术认知与推广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5 吴云龙;竞技武术套路训练方法的演变与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6 刘勇;我国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7 许仕杰;中华武术在印尼孔子学院的传播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武术国际传播人才素质需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73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073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0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