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我国劳动力需求结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1 07:14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国家已经进入到信息化发展时代。在我国,现代信息技术对各领域有着深刻的影响。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是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保障,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会对我国劳动力的就业需求结构产生怎样的影响?文章将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首先,本文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在文献综述中,梳理了以往的相关研究。然后介绍了文章的研究内容和框架、以及研究的创新点。随后,文章根据相关数据,分析了我国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在现状分析中发现,近些年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在迅速提升。其中,现代信息技术的产业规模、用户规模和产业信息化规模三个方面均有着较大的提升。之后,文章分析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对劳动力需求结构影响的内在机制。在这一部分,文章基于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中关于技术进步与劳动力就业的理论,分别从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对劳动力需求的总体效应、不同劳动力需求结构的技能偏向效应以及劳动力需求结构的空间溢出效应三个方面论述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对劳动力需求结构影响的内在机制。接下来,文章根据相关数据,对我国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综合指...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008年-2016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与软件业收入和GDP占比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我国劳动力需求结构研究16注:单位为万亿,数据来源本章2.1说明。图2.12008年-2016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与软件业收入和GDP占比注:单位为万亿美元,数据来源本章2.1说明。图2.22008年-2016年我国ICT进出口额
博士学位论文17注:单位为万件,数据来源本章2.1说明。图2.32013年-2016年我国信息技术领域国际专利申请数近些年,现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在不断增长的同时,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所产生的新需求为我国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图2.4-2.5)。根据相关数据显示,ICT相关行业的迅速发展为我国就业带来了许多新的机会。2016年,我国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从业人员数量达到364.1万,较2008年的159.5万人提升了128.3%,占总就业人数比重达到了2.04%。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电子商务就业规模也在不断提升,据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从业人员数量达到了3760万人,占总就业人数比重21.02%。注:单位为万人,数据来源本章2.1说明。图2.42008年-2016年我国信息行业就业人数及占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信息化与中国企业就业吸纳下降之谜[J]. 邵文波,盛丹. 经济研究. 2017(06)
[2]供给侧改革下我国要素错配与碳排放效率研究[J]. 张亚斌,陈强,元如芊. 学术研究. 2017(05)
[3]中国劳动力“极化”现象及原因的经验研究[J]. 吕世斌,张世伟. 经济学(季刊). 2015(02)
[4]信息技术、团队合作与劳动力需求结构的差异性[J]. 邵文波,李坤望. 世界经济. 2014(11)
[5]信息技术应用、企业组织变革与劳动力技能需求变化[J]. 宁光杰,林子亮. 经济研究. 2014(08)
[6]中国信息产业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就业及工资差距的影响[J]. 杨蕙馨,李春梅. 中国工业经济. 2013 (01)
[7]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量化研究[J]. 肖六亿.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0(07)
[8]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存在吗?——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J]. 宋冬林,王林辉,董直庆. 经济研究. 2010(05)
[9]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江苏省土地利用综合分区研究[J]. 丛明珠,欧向军,赵清,王仲智,葛兆帅. 地理研究. 2008(03)
[10]上海知识密集型产业评价研究——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实证[J]. 高汝熹,许强. 上海经济研究. 2007(07)
博士论文
[1]我国信息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研究[D]. 于晓龙.中共中央党校 2015
本文编号:3092473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008年-2016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与软件业收入和GDP占比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我国劳动力需求结构研究16注:单位为万亿,数据来源本章2.1说明。图2.12008年-2016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与软件业收入和GDP占比注:单位为万亿美元,数据来源本章2.1说明。图2.22008年-2016年我国ICT进出口额
博士学位论文17注:单位为万件,数据来源本章2.1说明。图2.32013年-2016年我国信息技术领域国际专利申请数近些年,现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在不断增长的同时,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所产生的新需求为我国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图2.4-2.5)。根据相关数据显示,ICT相关行业的迅速发展为我国就业带来了许多新的机会。2016年,我国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从业人员数量达到364.1万,较2008年的159.5万人提升了128.3%,占总就业人数比重达到了2.04%。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电子商务就业规模也在不断提升,据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从业人员数量达到了3760万人,占总就业人数比重21.02%。注:单位为万人,数据来源本章2.1说明。图2.42008年-2016年我国信息行业就业人数及占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信息化与中国企业就业吸纳下降之谜[J]. 邵文波,盛丹. 经济研究. 2017(06)
[2]供给侧改革下我国要素错配与碳排放效率研究[J]. 张亚斌,陈强,元如芊. 学术研究. 2017(05)
[3]中国劳动力“极化”现象及原因的经验研究[J]. 吕世斌,张世伟. 经济学(季刊). 2015(02)
[4]信息技术、团队合作与劳动力需求结构的差异性[J]. 邵文波,李坤望. 世界经济. 2014(11)
[5]信息技术应用、企业组织变革与劳动力技能需求变化[J]. 宁光杰,林子亮. 经济研究. 2014(08)
[6]中国信息产业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就业及工资差距的影响[J]. 杨蕙馨,李春梅. 中国工业经济. 2013 (01)
[7]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量化研究[J]. 肖六亿.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0(07)
[8]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存在吗?——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J]. 宋冬林,王林辉,董直庆. 经济研究. 2010(05)
[9]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江苏省土地利用综合分区研究[J]. 丛明珠,欧向军,赵清,王仲智,葛兆帅. 地理研究. 2008(03)
[10]上海知识密集型产业评价研究——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实证[J]. 高汝熹,许强. 上海经济研究. 2007(07)
博士论文
[1]我国信息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研究[D]. 于晓龙.中共中央党校 2015
本文编号:30924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092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