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研究 ——以湖南省为例
发布时间:2021-04-20 13:47
当前农村教师补充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稳定性差,亟需建立能使优秀人才“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发展”的农村教师补充渠道。湖南省于2006年探索实施的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计划,获得良好的实践反响。有人说,“中师又回来了”。那么,在不同于中师所处时代环境下,定向培养作为农村小学教师的重要补充渠道何以可行?它是如何实现“有人读”且使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其背后的发生逻辑是什么?目前,学术界对此研究较少,且偏重对实施经验、人才培养等的描述性研究,学理分析不足,难以回答上述问题。为此,本研究采取“回溯历史、关照背景、诉诸理论”三维取向,以湖南省为个案,基于嵌入型个案研究设计,综合使用个案研究、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采用并行混合方法设计,对当前社会环境下农村教师定向培养何以可行(何以产生、何以有效等)进行了研究。本研究以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和社会学制度主义理论为原型,加入制度环境稳定性变量,构建了新的制度变迁解释模式,认为农村教师定向培养政策的产生与中等师范教育的取消有内在联系,定向培养政策产生主要是效率机制在起作用。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初期,取消中等师范教育主要是合...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7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二、文献回顾与评论
(一)农村教师主要补充渠道的效果与问题
(二)农村教师定向培养的相关问题
(三)简要的评论
三、内容、思路与意义
(一)内容与思路
(二)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与反思
(一)混合方法的选择与设计
(二)样本情况介绍
(三)研究者的反思
第一章 国家主导的定向培养:改革开放以来中师兴衰探析
一、中等师范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调整整顿期(1979-1983)
(二)发展繁荣期(1984-1991)
(三)稳中渐衰期(1992-1998)
(四)快速消亡期(1999年以后)
二、中等师范教育的成功经验
(一)政策优势吸引了优秀生源
(二)精准培养保证了教学胜任力
(三)定向制度保障了供给与稳定
三、取消中等师范教育的现实反思
(一)关于取消中师的三种解释
(二)对现有解释的现实反思
(三)关于取消中师的新解释
小结
第二章 地方驱动的定向培养:农村教师定向培养政策回归
一、启动背景
(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二)农村教师长效补充机制并未形成
(三)农村教师老龄化严重与补充不足共存
(四)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存在诸多问题
二、实施历程
(一)酝酿准备
(二)启动实施
(三)深化完善
三、学理反思
(一)政策的产生:效率机制起主要作用
(二)政策的选择:路径依赖的结果
小结
第三章 为什么选择读:农村教师定向培养的生源吸引分析
一、生源吸引状况
(一)生源质量“次优化”,且有内部差异
(二)生源来源“农村化”,农村和县城生源质量有差别
(三)中下和中中层报考为主,但二者亦有差别
二、生源吸引原因:为何报考
(一)报考决策的宏观调查
(二)报考决策的微观深描
三、生源吸引逻辑
(一)公费教育切合农民贫困家庭的生存理性
(二)就业保障符合农民的回避风险逻辑
(三)职业特性契合各阶层对子女的职业期望
小结
第三章 为什么选择读:农村教师定向培养的生源吸引分析
一、培养质量如何
(一)定向师范生的素质表现
(二)定向教师的能力体现
二、缘何有高质量
(一)优质生源是质量保证的基础
(二)系统的教师教育是质量保证的根本
(三)考核退出机制是质量保证的“助力器”
小结
第五章 为什么下得去、留得住:农村教师定向培养的到岗留任保障分析
一、到岗留任状况
(一)定向师范生履约到岗情况
(二)定向教师履约留任情况
二、到岗留任原因
(一)到岗(下得去)的原因
(二)留任(留得住)的原因
三、到岗留任保障逻辑
(一)契约机制是到岗留任保障的关键
(二)本地化机制促动契约的自动履行
小结
第六章 农村教师定向培养的反思与建议
一、定向培养的必然性:农村教师补充的方向?
(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在一定时期内一些地区存在
(二)农村教师需要专门准备或培养已成为各国广泛共识
二、定向培养的有效性:制度变迁路径的视角
三、定向培养实施中的主要争议或问题
(一)初招学生选择自主性问题
(二)初招项目优质生源冲突问题
(三)专门化培养与再就业问题
(四)定向教师个人发展问题
(五)定向培养经费分担问题
四、定向培养实施的优化建议
(一)明确制度完善环节,保证项目生源质量
(二)建立二次进退机制,尊重学生自由选择
(三)注重乡土情怀培养,完善农村教师教育
(四)优化服务期制度,促进教师稳定与发展
(五)厘清各级财政责任,完善经费保障体制
(六)改善外部环境,提高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本文编号:3149797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7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二、文献回顾与评论
(一)农村教师主要补充渠道的效果与问题
(二)农村教师定向培养的相关问题
(三)简要的评论
三、内容、思路与意义
(一)内容与思路
(二)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与反思
(一)混合方法的选择与设计
(二)样本情况介绍
(三)研究者的反思
第一章 国家主导的定向培养:改革开放以来中师兴衰探析
一、中等师范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调整整顿期(1979-1983)
(二)发展繁荣期(1984-1991)
(三)稳中渐衰期(1992-1998)
(四)快速消亡期(1999年以后)
二、中等师范教育的成功经验
(一)政策优势吸引了优秀生源
(二)精准培养保证了教学胜任力
(三)定向制度保障了供给与稳定
三、取消中等师范教育的现实反思
(一)关于取消中师的三种解释
(二)对现有解释的现实反思
(三)关于取消中师的新解释
小结
第二章 地方驱动的定向培养:农村教师定向培养政策回归
一、启动背景
(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二)农村教师长效补充机制并未形成
(三)农村教师老龄化严重与补充不足共存
(四)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存在诸多问题
二、实施历程
(一)酝酿准备
(二)启动实施
(三)深化完善
三、学理反思
(一)政策的产生:效率机制起主要作用
(二)政策的选择:路径依赖的结果
小结
第三章 为什么选择读:农村教师定向培养的生源吸引分析
一、生源吸引状况
(一)生源质量“次优化”,且有内部差异
(二)生源来源“农村化”,农村和县城生源质量有差别
(三)中下和中中层报考为主,但二者亦有差别
二、生源吸引原因:为何报考
(一)报考决策的宏观调查
(二)报考决策的微观深描
三、生源吸引逻辑
(一)公费教育切合农民贫困家庭的生存理性
(二)就业保障符合农民的回避风险逻辑
(三)职业特性契合各阶层对子女的职业期望
小结
第三章 为什么选择读:农村教师定向培养的生源吸引分析
一、培养质量如何
(一)定向师范生的素质表现
(二)定向教师的能力体现
二、缘何有高质量
(一)优质生源是质量保证的基础
(二)系统的教师教育是质量保证的根本
(三)考核退出机制是质量保证的“助力器”
小结
第五章 为什么下得去、留得住:农村教师定向培养的到岗留任保障分析
一、到岗留任状况
(一)定向师范生履约到岗情况
(二)定向教师履约留任情况
二、到岗留任原因
(一)到岗(下得去)的原因
(二)留任(留得住)的原因
三、到岗留任保障逻辑
(一)契约机制是到岗留任保障的关键
(二)本地化机制促动契约的自动履行
小结
第六章 农村教师定向培养的反思与建议
一、定向培养的必然性:农村教师补充的方向?
(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在一定时期内一些地区存在
(二)农村教师需要专门准备或培养已成为各国广泛共识
二、定向培养的有效性:制度变迁路径的视角
三、定向培养实施中的主要争议或问题
(一)初招学生选择自主性问题
(二)初招项目优质生源冲突问题
(三)专门化培养与再就业问题
(四)定向教师个人发展问题
(五)定向培养经费分担问题
四、定向培养实施的优化建议
(一)明确制度完善环节,保证项目生源质量
(二)建立二次进退机制,尊重学生自由选择
(三)注重乡土情怀培养,完善农村教师教育
(四)优化服务期制度,促进教师稳定与发展
(五)厘清各级财政责任,完善经费保障体制
(六)改善外部环境,提高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本文编号:31497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149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