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工农速成中学研究(1950-1958)
发布时间:2021-04-21 15:5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已经开始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党的其工作重心也由夺取政权转向巩固政权,由革命战争转向经济建设和发展生产力。要建设新中国就需要有大量政治觉悟高、有真才实学的专业人才队伍作为支撑,而当时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远不能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因此,中国共产党一方面通过团结、改造旧知识分子为国家服务;另一方面,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工农干部和工农青年,将他们培养成为新型知识分子,成为新中国党和政府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本文以北京市工农速成中学为考察对象,对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才培养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求其历史经验与启示。第一章,主要论述工农速成中学的历史渊源。五四运动前后在中国大地上兴起了以“教育救国”为宗旨的平民教育运动,平民教育最终被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逐渐转变为以改造社会,进行政治启蒙为目的的工农教育运动。大革命失败以后,党的战略重心转移到农村,带有速成性质的工农教育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中,起到了动员、组织、教育广大工农革命的重要作用。苏区工农教育、抗日战争时期的工农教育以...
【文章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市
【文章页数】:17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三、学术史回顾
(一)文献概述
(二)研究内容的分析
(三)对目前研究的述评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工农速成中学的历史渊源
第一节 工农速成教育的思想源流
一、五四运动前后平民教育运动的兴起
二、中国共产党对平民教育运动的改造
三、建党初期工农教育运动的实践探索
第二节 革命根据地时期党的工农教育实践
一、苏区时期的工农教育
二、抗日战争时期的工农教育
三、解放战争时期的工农教育
第二章 工农速成中学创办的社会背景
第一节 文化翻身:教育为工农服务,向工农开门
一、体现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的性质
二、满足工农阶级对科学文化知识的迫切需要
三、对知识分子的成分和结构进行改造
第二节 建设国家:迎接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的到来
一、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对人才队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需求
二、人才队伍的质量和数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人才培养的重点是培养工农出身的新型知识分子
第三节 以俄为师:苏联工农速成模式对工农教育的影响
一、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在苏联的创造性发展
二、工农速成中学在苏联的实践
三、“以俄为师”教育思潮在中国
第三章 北京市工农速成中学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 北京市工农速成中学的创办
一、积极响应国家建立工农速成中学号召
二、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
三、配备高水平的干部队伍和师资力量
四、多方协调解决校舍问题
第二节 北京市工农速成中学的发展
一、推广北京实验工农速成中学经验
二、进一步规范工农速成中学办学行为
三、为工农速成中学确定制度依据
四、附设于高等学校政策的执行
第三节 北京市工农速成中学的终结
一、工农速成中学办学过程出现的问题
二、工农速成中学停止招生的过程
三、工农速成中学的善后工作
四、工农速成中学的短暂恢复
第四章 北京市工农速成中学的教学实验
第一节 课程、教材、教法上的探索
一、以精简为主要导向的课程设置调整
二、工农速成中学教材的设计和编排
三、工农速成中学教法上的改革和探索
第二节 工农速成中学在各学科教学改革上的探索
一、语文教学中采取文学、语言分科教学策略
二、数学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情况采取分层教学策略
三、地理教学中充分发挥直观教具的作用
四、历史教学中取消抄写笔记,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后复习
第五章 北京市工农速成中学的组织管理
第一节 工农速成中学的招生工作
一、工农速成中学的招生条件
二、工农速成中学招生办法
三、工农速成中学的生源状况
第二节 工农速成中学的师资管理
一、工农速成中学的师资状况
二、工农速成中学教师的待遇及管理
第三节 工农速成中学的学生管理
一、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充分保障学生生活待遇
三、妥善处理学生退学问题
第四节 工农速成中学的毕业升学工作
一、工农速成中学毕业生升学政策的演变
二、北京市工农速成中学毕业生状况
三、北京市工农速成中学毕业生升学后的教育
第六章 工农速成中学的总结与反思
第一节 工农速成中学的性质、特点及办学经验
一、工农速成中学办学的性质及特点
二、工农速成中学基本办学经验
第二节 工农速成中学的历史地位及作用
一、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二、培养了一大批国家建设的人才
三、为教育制度的设计提供有益的尝试和借鉴
第三节 工农速成中学办学模式的反思
一、一定程度上存在教育的“泛政治化”问题
二、没有处理好继承传统和借鉴外来经验之间的关系
三、在办学实践中存在急于求成的情况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1950年代高等学校“向工农开门”的方针[J]. 彭厚文. 安徽史学. 2015(04)
[2]眼光向下的革命:五四时期平民教育运动的兴起及影响——基于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视角[J]. 钱聪. 南方论刊. 2013(11)
[3]高校招生向工农开门的试验——基于工农速成中学升学的考察[J]. 李涛.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3(07)
[4]新中国成立初期工农知识化的实现路径——以工农速成中学为中心的考察[J]. 李飞龙. 职业技术教育. 2012(22)
[5]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共工农教育与乡村动员——基于浙江革命根据地的样本分析[J]. 李涛. 当代社科视野. 2012(Z1)
[6]五四前后北京大学的平民教育(1918—1920)[J]. 陈尔杰. 云梦学刊. 2012(03)
[7]工农速成中学小史[J]. 张礼永.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9(11)
[8]建国初期教育模式与工农速成中学[J]. 卢常军. 考试周刊. 2009(14)
[9]新中国建立初期干部队伍建设的历史经验[J]. 刘维芳.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6(02)
[10]试析工农速成中学停办原因[J]. 楼辉.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5(09)
博士论文
[1]1949-1956年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研究[D]. 李跃新.中共中央党校 2004
硕士论文
[1]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市干部文化教育研究(1949-1956)[D]. 孙亭亭.中共中央党校 2015
[2]建国初期上海工农速成中学研究(1950-1958)[D]. 卢晓璐.复旦大学 2012
[3]建国初期工农知识分子的塑造与形成[D]. 龚晓蕾.南京大学 2012
[4]新中国成立初期工农速成中学研究[D]. 王颍颍.河南师范大学 2012
[5]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开展工农速成中学教育研究[D]. 向鑫.华东师范大学 2011
[6]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干部教育研究[D]. 佟鹏飞.兰州大学 2010
[7]延安时期的干部教育[D]. 惠海涛.延安大学 2008
[8]中央苏区工农业余教育初论[D]. 肖赞.湖南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152051
【文章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市
【文章页数】:17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三、学术史回顾
(一)文献概述
(二)研究内容的分析
(三)对目前研究的述评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工农速成中学的历史渊源
第一节 工农速成教育的思想源流
一、五四运动前后平民教育运动的兴起
二、中国共产党对平民教育运动的改造
三、建党初期工农教育运动的实践探索
第二节 革命根据地时期党的工农教育实践
一、苏区时期的工农教育
二、抗日战争时期的工农教育
三、解放战争时期的工农教育
第二章 工农速成中学创办的社会背景
第一节 文化翻身:教育为工农服务,向工农开门
一、体现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的性质
二、满足工农阶级对科学文化知识的迫切需要
三、对知识分子的成分和结构进行改造
第二节 建设国家:迎接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的到来
一、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对人才队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需求
二、人才队伍的质量和数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人才培养的重点是培养工农出身的新型知识分子
第三节 以俄为师:苏联工农速成模式对工农教育的影响
一、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在苏联的创造性发展
二、工农速成中学在苏联的实践
三、“以俄为师”教育思潮在中国
第三章 北京市工农速成中学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 北京市工农速成中学的创办
一、积极响应国家建立工农速成中学号召
二、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
三、配备高水平的干部队伍和师资力量
四、多方协调解决校舍问题
第二节 北京市工农速成中学的发展
一、推广北京实验工农速成中学经验
二、进一步规范工农速成中学办学行为
三、为工农速成中学确定制度依据
四、附设于高等学校政策的执行
第三节 北京市工农速成中学的终结
一、工农速成中学办学过程出现的问题
二、工农速成中学停止招生的过程
三、工农速成中学的善后工作
四、工农速成中学的短暂恢复
第四章 北京市工农速成中学的教学实验
第一节 课程、教材、教法上的探索
一、以精简为主要导向的课程设置调整
二、工农速成中学教材的设计和编排
三、工农速成中学教法上的改革和探索
第二节 工农速成中学在各学科教学改革上的探索
一、语文教学中采取文学、语言分科教学策略
二、数学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情况采取分层教学策略
三、地理教学中充分发挥直观教具的作用
四、历史教学中取消抄写笔记,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后复习
第五章 北京市工农速成中学的组织管理
第一节 工农速成中学的招生工作
一、工农速成中学的招生条件
二、工农速成中学招生办法
三、工农速成中学的生源状况
第二节 工农速成中学的师资管理
一、工农速成中学的师资状况
二、工农速成中学教师的待遇及管理
第三节 工农速成中学的学生管理
一、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充分保障学生生活待遇
三、妥善处理学生退学问题
第四节 工农速成中学的毕业升学工作
一、工农速成中学毕业生升学政策的演变
二、北京市工农速成中学毕业生状况
三、北京市工农速成中学毕业生升学后的教育
第六章 工农速成中学的总结与反思
第一节 工农速成中学的性质、特点及办学经验
一、工农速成中学办学的性质及特点
二、工农速成中学基本办学经验
第二节 工农速成中学的历史地位及作用
一、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二、培养了一大批国家建设的人才
三、为教育制度的设计提供有益的尝试和借鉴
第三节 工农速成中学办学模式的反思
一、一定程度上存在教育的“泛政治化”问题
二、没有处理好继承传统和借鉴外来经验之间的关系
三、在办学实践中存在急于求成的情况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1950年代高等学校“向工农开门”的方针[J]. 彭厚文. 安徽史学. 2015(04)
[2]眼光向下的革命:五四时期平民教育运动的兴起及影响——基于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视角[J]. 钱聪. 南方论刊. 2013(11)
[3]高校招生向工农开门的试验——基于工农速成中学升学的考察[J]. 李涛.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3(07)
[4]新中国成立初期工农知识化的实现路径——以工农速成中学为中心的考察[J]. 李飞龙. 职业技术教育. 2012(22)
[5]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共工农教育与乡村动员——基于浙江革命根据地的样本分析[J]. 李涛. 当代社科视野. 2012(Z1)
[6]五四前后北京大学的平民教育(1918—1920)[J]. 陈尔杰. 云梦学刊. 2012(03)
[7]工农速成中学小史[J]. 张礼永.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9(11)
[8]建国初期教育模式与工农速成中学[J]. 卢常军. 考试周刊. 2009(14)
[9]新中国建立初期干部队伍建设的历史经验[J]. 刘维芳.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6(02)
[10]试析工农速成中学停办原因[J]. 楼辉.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5(09)
博士论文
[1]1949-1956年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研究[D]. 李跃新.中共中央党校 2004
硕士论文
[1]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市干部文化教育研究(1949-1956)[D]. 孙亭亭.中共中央党校 2015
[2]建国初期上海工农速成中学研究(1950-1958)[D]. 卢晓璐.复旦大学 2012
[3]建国初期工农知识分子的塑造与形成[D]. 龚晓蕾.南京大学 2012
[4]新中国成立初期工农速成中学研究[D]. 王颍颍.河南师范大学 2012
[5]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开展工农速成中学教育研究[D]. 向鑫.华东师范大学 2011
[6]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干部教育研究[D]. 佟鹏飞.兰州大学 2010
[7]延安时期的干部教育[D]. 惠海涛.延安大学 2008
[8]中央苏区工农业余教育初论[D]. 肖赞.湖南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1520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152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