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俄罗斯民族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8 21:22

  本文关键词:俄罗斯民族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任何一门科学都要经历复杂多变的发展历程。作为社会科学组成之一的民族学,由于不同历史时期社会需求的变化,其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也在随之发生改变,这种不断变化的过程也使得学科史不断丰富。 中国民族学经过百年发展历程,逐渐形成具有本国特色的民族学学科体系。这种成绩的取得,一方面源于几代民族学家辛苦的努力和不断探索,另一方面也是充分借鉴了许多国外民族学的优秀理论、学科模式和研究成果。特别是苏联民族学,在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特殊的政治关系的作用下,对我国民族学的学科体系、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成为苏联的历史继承国,继承了苏联遗留下来的大部分领土、边界,以及科学、教育和文化“遗产”。苏联时期民族学的辉煌成就也成为俄罗斯民族学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寻求发展的坚实基础。 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给俄罗斯社会的方方面面带来巨大的冲击。俄罗斯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急剧转轨造成整个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恶化,国家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想也随之发生重大的改变。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涌现,传统的思想和价值观念遭到颠覆,特别是民族主义思想泛滥,民族问题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社会现实对民族学提出种种新的挑战。如何在继承苏联民族学传统与成就的基础上,满足社会对民族学新的需求,如何在复杂的社会背景和政治背景下寻求学科的发展之路成为俄罗斯民族学界的首要任务。 在近20年时间里,俄罗斯民族学经历了危机、转向与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科在延续历史民族学、体质人类学、民族社会学、民族人口学、民族考古学和民族生态学传统研究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应用性民族学研究领域,发展了城市人类学、性别人类学、学术人类学、医学人类学、影视人类学等新的交叉学科和新的研究方向。在族际关系、民族冲突与预警、宗教、移民、社会排外与社会宽容等问题的研究上取得显著成绩。在俄罗斯民族学独立发展过程中,学界一直在对学科进行反思。关于学科现状、学科地位,以及学科发展中现实问题的探讨一直没有间断。俄罗斯民族学在对过去的传统与成就不断反思和总结中获得发展和前进的动力。 现在,俄罗斯民族学克服种种困难和阻碍,逐渐走出“危机”状态,形成独具特色的学科发展模式,创造了大量的科研成果,积累了丰富的学科经验。 20世纪50-60年代,由于中、苏两国特殊的政治关系,苏联民族学对我国的民族学学科建设、学科模式产生深刻的影响。新中国的“苏联民族学研究”也逐渐展开。今天,我国许多学者对俄罗斯民族学的发展十分关注,对这一领域的问题充满兴趣。但是,从整体看,俄罗斯民族学近20年的发展状况并不被我国学者了解。因此,本文围绕“俄罗斯民族学研究”这一主题,对俄罗斯民族学近20年的发展状况进行梳理,并针对学科中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述,希望将俄罗斯民族学发展的基本状况介绍给国内同仁。 俄罗斯民族学历史悠久,学科体系庞大,研究范围广泛,科研成果丰富。因时间和能力所限,本论文无法涵盖俄罗斯民族学的方方面面。因此,本论文针对俄罗斯民族学中的重要问题以专题形式进行研究,对学科制度体系方面的问题用客观描述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梳理和总结。具体内容按照如下章节展开。 第一章为导论部分。主要探讨论文撰写的学术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及研究方法。同时,对本论文涉及的分期问题、学科名称问题及俄文的翻译与使用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第二章为俄罗斯民族学发展史回顾。按照学科萌芽期、形成期和发展期的时序过程,对俄罗斯民族学史进行了简要梳理。在本章中还探讨了苏联民族学对我国民族学在学科制度、学科模式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影响。 第三章围绕20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民族学的“危机”展开。主要探讨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民族学发展的社会背景、学科“危机”观的提出,以及学界关于学科“危机”和学科现状的讨论。 第四章的主题是苏联民族理论的历史命运。主要探讨苏联时期以勃罗姆列伊民族二元理论为代表的苏联民族理论的形成过程,以及苏联解体后,民族理论被重新审视及否定的学科现实。 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针对俄罗斯民族学发展中三个较为突出的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其一为我国学者较为熟悉的史禄国,他的学术思想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逐渐得到俄罗斯学界的关注,对其学术思想的评价日渐提高,在俄罗斯形成“史禄国学术研究”热潮;其二为提出民族生物理论的古米廖夫,因其民族与族源理论的独特性而引起学界的广泛争议。20世纪90年代以后,其学术思想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对一些民族国家的政治生活影响尤为深刻;其三为季什科夫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公民民族的思想。公民民族观念作为学术思想引起学界广泛的热议,作为一种政治理念,对国家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第八章以介绍俄罗斯民族学主要科研与教学机构的发展状况为主。科研和教育机构是民族学机构组织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科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除此之外,专业期刊也是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之一,在本章对以上内容进行了分析和介绍。 第九章结合笔者对俄罗斯学者的访谈,从学者个人角度,对俄罗斯民族学在现状进行探讨。在本章中还对民族学一些新兴研究领域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和介绍。 第十章为结语部分。笔者认为,俄罗斯民族学的20年是在“变革”与“创新”中不断向前发展的。虽然学科发展中存在种种问题和弊端,但是,学科整体上是沿着良性发展的轨道前进的。在论文最后,笔者提出两个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对苏联民族学的影响”;二是“学术领袖对学科发展的导向作用。”希望接下来做进一步的研究。 中国的民族学是世界民族学的组成部分,应该将自身的发展置于世界民族学发展的大环境中,及时了解国际学界的发展状况和研究动态,吸取最新的理论与方法。我国与俄罗斯都是多民族国家,在国情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俄罗斯民族学的最新发展成果对推动我国民族学学科发展,加强民族问题研究与调节民族关系方面是有借鉴意义的。 本论文目的在于,通过对俄罗斯民族学学科史的梳理,对其学科制度机构的客观介绍,对俄罗斯民族学热点问题的剖析,将俄罗斯民族学发展的整体概貌呈现出来。希望本论文是对我国“苏联民族学研究”传统的继承,并在此基础上,丰富我国的“俄罗斯民族学研究”。
【关键词】:俄罗斯 民族学 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C95
【目录】:
  • 摘要3-7
  • ABSTRACT7-17
  • 第一章 导论17-24
  • 第一节 研究缘起17-18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状况18-21
  • 第三节 需要说明的问题21-24
  • 第二章 俄罗斯民族学发展史回顾24-34
  • 第一节 俄罗斯民族学的发展变迁24-30
  • 第二节 苏联民族学对我国民族学发展的影响30-33
  • 小结33-34
  • 第三章 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民族学的“危机”34-42
  • 第一节 20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的社会现实34-35
  • 第二节 俄罗斯民族学的“危机”与学科现状35-38
  • 第三节 学科名称术语的变更与使用问题38-41
  • 小结41-42
  • 第四章 苏联民族理论的历史命运42-51
  • 第一节 俄罗斯民族理论研究的历史之源42-43
  • 第二节 斯大林民族理论对“зтнос理论”形成的影响43-44
  • 第三节 勃罗姆列伊民族理论的形成44-48
  • 第四节 后勃罗姆列伊时代的民族理论48-50
  • 小结50-51
  • 第五章 史禄国学术思想的回归及研究现状51-58
  • 第一节 俄罗斯“被遗忘者回归潮”的兴起51
  • 第二节 史禄国的人生历程51-53
  • 第三节 史禄国的主要学术研究53-55
  • 第四节 俄罗斯的“史禄国研究”现状55-57
  • 小结57-58
  • 第六章 古米廖夫的民族理论及其社会影响58-64
  • 第一节 古米廖夫的人生经历58
  • 第二节 古米廖夫的民族与族源理论58-60
  • 第三节 古米廖夫民族理论的影响60-61
  • 第四节 关于古米廖夫民族理论的争议61-62
  • 小结62-64
  • 第七章 季什科夫及其俄罗斯公民民族学术思想研究64-73
  • 第一节 季什科夫的人生经历及学术创作活动64-67
  • 第二节 季什科夫俄罗斯公民民族认同的思想与社会实践67-72
  • 小结72-73
  • 第八章 俄罗斯民族学科研、教学机构的发展状况73-90
  • 第一节 俄罗斯民族学中央科研机构的发展状况73-79
  • 第二节 俄罗斯民族学地方科研机构的研究方向79-81
  • 第三节 俄罗斯民族学高等教育发展状况81-84
  • 第四节 俄罗斯民族学与人类学学者大会84-87
  • 第五节 俄罗斯民族学主要学术期刊87-89
  • 小结89-90
  • 第九章 俄罗斯民族学在新千年的发展90-107
  • 第一节 民族学学者对学科的认识与评价90-92
  • 第二节 俄罗斯民族学传统研究与新兴研究方向92-102
  • 第三节 俄罗斯民族学发展中的问题与困难102-106
  • 小结106-107
  • 第十章 结语107-113
  • 第一节 在变革与创新中寻求发展的俄罗斯民族学107-109
  • 第二节 需要进一步思考的两个问题109-113
  • 参考文献113-119
  • 后记119-12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12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毅夫;谈谈建立中国民族概念体系的问题[J];民族研究;1986年04期

2 李毅夫;苏联民族研究理论建设述评[J];民族研究;1987年03期

3 孟宪范;从斯大林民族概念的使用情况看我国民族学理论的发展[J];民族研究;1988年02期

4 贺国安;勃罗姆列伊的探索——关于“民族体”与“民族社会机体”[J];民族研究;1991年01期

5 潘蛟;勃罗姆列伊的民族分类及其关联的问题[J];民族研究;1995年03期

6 ;“民族”一词的译名统一问题的讨论[J];中国民族;1962年07期

7 徐义强;;近30年中国医学人类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思想战线;2011年03期

8 М·В·克留科夫;;再论民族共同体的历史类型[J];民族译丛;1986年05期

9 З·П·索科洛娃;于洪君;;改革与北方小民族的命运[J];民族译丛;1991年01期

10 V·A·季什科夫;都永浩;;论苏联民族学的危机—对评论的答复[J];民族译丛;1994年03期


  本文关键词:俄罗斯民族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58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158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c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