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大学生网络消费偏好识别及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9 15:12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消费偏好识别及影响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摘要:2012年中国网民数量达到了5.38亿人,其中学生网民占比为28.6%。随着网络使用的日益频繁和普遍,网络消费对人们生活的深刻影响也越发彰显出来。 大学生是网络消费的重要群体,他们的网络消费习惯对于网站运营甚至网络产业的发展都有着直接的影响。他们的网络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的巨大变化也将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大学生网络消费虽然是个人的事情,却受到社会价值、文化发展、政治、经济和学校教育方式、家庭等因素的影响。为此,深入研究大学生的网络消费偏好及影响因素将是一项基础性工作。 在梳理已有研究及相关理论基础上,本文采用自编问卷对153名大学生进行预试调查和710名大学生展开正式施测,通过项目分析、因素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相关分析、信效度分析等方法对处理数据,最终形成网络消费偏好问卷。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问卷包含网络购物偏好、休闲娱乐偏好、网络沟通偏好和信息获取偏好四个维度,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和良好的实证效度;四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依次为0.79、0.78、0.74和0.69,达到了测量学的要求。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进一步确证了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的四种偏好类型。 本文依托畅体验理论,就国内外目前对网络畅体验的相关研究结果,提出了四项主要影响因素的假说,即风险因素、信任因素、条件因素和主体特点因素。通过问卷法,我们对这四项因素进行了分解,并形成了标准化的问卷。以这个结构化的标准问卷对以上四类因素的影响情况进行了测量。在验证了我们提出的假说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构造了大学生网络消费偏好的影响因素模型。 对于大学生网络购物偏好而言,信任因素和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更大;在信任因素中,网站知名度和网站安全保障程度起到主要作用;在风险因素中,经济风险和效果风险起到更为主要的作用。 对于大学生信息获取偏好而言,信任因素和条件因素的影响程度更大;在信任因素中,网站知名度和网站口碑起到更为主要的作用;在条件因素中,网站互动感和网站的权威感是更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对于大学生休闲娱乐偏好而言,条件因素和大学生因素的影响程度更大。在条件因素中,网站的互动感和娱乐性是更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大学生因素中,好奇心和娱乐倾向是更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对于大学生网络沟通偏好而言,条件因素和大学生因素的影响程度更大。在条件因素中,网站的互动参与和技术支持的影响力更大;在大学生因素中,网络经验和好奇心的影响力更大。 依据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有关科学引导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的建议和如何提升网站运营竞争力的建议。 从科学引导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的角度来看,本文认为:一是要正确认识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政府和高校都应以开放心态对待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并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这类行为背后蕴含的规律。二是要强化对网络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在这方面主要是要健全网络法律法规体系,推进虚拟社区诚信体系建设,健全虚拟社区管理的领导机构和组织,培育网络社会中介组织。 从提升网站管理运营竞争力方面来看,本文认为:一是网站必须在科学分析受众网络消费行为偏好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前提下,真正落实差异化的营销。二是商业网站必须将核心竞争力建设放在网站建设的关键位置上,而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偏好及其影响因素模型,则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视角。
【关键词】:网络消费偏好 大学生 影响因素 畅体验 结构方程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C913.3;C913.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录8-12
  • 1 导论12-17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2-14
  • 1.1.1 研究背景12-13
  • 1.1.2 研究意义13-14
  • 1.2 研究目的14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14-17
  • 1.3.1 本文的基本研究方法14-15
  • 1.3.2 本文研究的研究内容15-17
  • 2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17-43
  • 2.1 理论基础17-32
  • 2.1.1 消费者行为理论17-25
  • 2.1.2 网络消费行为理论25-32
  • 2.2 我国大学生网络消费文献综述32-41
  • 2.2.1 研究概况33-36
  • 2.2.2 成果分析36-39
  • 2.2.3 研究述评及启示39-41
  • 2.3 本章小结41-43
  • 3 大学生网络消费偏好的识别43-70
  • 3.1 大学生网络消费偏好的理论构想43
  • 3.2 问卷的编制43-62
  • 3.2.1 开放问卷的形成和调查43-44
  • 3.2.2 预测问卷的形成44-53
  • 3.2.3 预试的实施53
  • 3.2.4 预测试因子分析53-59
  • 3.2.5 修正后的指标体系59-62
  • 3.3 正式测试62-68
  • 3.3.1 样本描述62-63
  • 3.3.2 分类及数据处理63-64
  • 3.3.3 项目分析64-65
  • 3.3.4 信度分析65-66
  • 3.3.5 效度分析66-68
  • 3.4 本章小结68-70
  • 4 大学生网络消费偏好影响因素的理论假设70-89
  • 4.1 理论假设基础:畅体验理论70-75
  • 4.1.1 畅体验概念70
  • 4.1.2 畅体验产生的心理机制70-71
  • 4.1.3 畅体验理论模型71-73
  • 4.1.4 畅体验的九个特征73-74
  • 4.1.5 畅体验产生的条件74-75
  • 4.2 网络畅体验75-81
  • 4.2.1 网络畅体验的特征75-76
  • 4.2.2 网络畅体验的类型76-77
  • 4.2.3 网络畅体验模型分析77-79
  • 4.2.4 网络畅体验的影响因素79-81
  • 4.2.5 网络畅体验的研究方法81
  • 4.3 畅体验与大学生网络消费偏好形成的关系81-85
  • 4.3.1 畅体验是偏好形成的前提81-82
  • 4.3.2 畅体验对网络消费偏好的影响82-85
  • 4.4 大学生网络消费偏好影响因素假设85-88
  • 4.5 本章小结88-89
  • 5 大学生网络消费偏好影响因素实证分析89-111
  • 5.1 问卷设计89-97
  • 5.1.1 问卷项目来源89-95
  • 5.1.2 问卷的主要内容95
  • 5.1.3 主要工具95
  • 5.1.4 项目内容95-97
  • 5.2 问卷预测试97-107
  • 5.2.1 预测试样本描述97
  • 5.2.2 预测试因子分析97-104
  • 5.2.3 预测试信度分析104-107
  • 5.3 正式测量107-110
  • 5.3.1 样本描述107
  • 5.3.2 大样本信度分析107-110
  • 5.4 本章小结110-111
  • 6 大学生网络消费偏好形成的模型构建111-123
  • 6.1 结构方程模型111
  • 6.2 网络购物偏好影响因素假设检验及模型111-113
  • 6.2.1 结构方程模型及假设检验111-112
  • 6.2.2 关键影响因素及模型112-113
  • 6.3 信息获取偏好影响因素假设检验及模型113-115
  • 6.3.1 结构方程模型及假设检验113-115
  • 6.3.2 关键影响因素及模型115
  • 6.4 休闲娱乐偏好影响因素假设检验及模型115-117
  • 6.4.1 结构方程模型及假设检验115-117
  • 6.4.2 关键影响因素及模型117
  • 6.5 网络沟通偏好影响因素假设检验及模型117-120
  • 6.5.1 结构方程模型及建设额检验117-119
  • 6.5.2 关键影响因素及模型119-120
  • 6.6 模型分析结论120-122
  • 6.7 本章小结122-123
  • 7 大学生网络消费偏好研究的启示123-131
  • 7.1 正确认识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123-124
  • 7.1.1 以开放心态对待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123-124
  • 7.1.2 科学分析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124
  • 7.2 高校应营造服务引导型校园网络环境124-126
  • 7.2.1 强化对大学生网络购物偏好的教育引导124-125
  • 7.2.2 合理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网络休闲娱乐125
  • 7.2.3 大力支持和提升大学生的信息获取偏好与沟通偏好125-126
  • 7.3 商业网站的核心能力建设126-129
  • 7.3.1 网站的核心能力126
  • 7.3.2 消费偏好视角下商业网站如何提升核心能力126-128
  • 7.3.3 影响因素视角下商业网站应如何提升核心能力128-129
  • 7.4 本章小结129-131
  • 8 研究结论与展望131-134
  • 8.1 研究结论131-132
  • 8.2 可能的创新132
  •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132-134
  • 附录134-145
  • 参考文献145-159
  • 致谢159-160
  • 攻读博士期间的学术成果1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睿;刘伟红;;浅析高端住区客户消费偏好及住宅开发趋势[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8年09期

2 严艳;宋秀云;;基于旅游消费偏好的秦岭北麓观光农业园发展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张艳;金晓彤;;中国老龄人口消费行为的制约因素分析[J];学术交流;2010年10期

4 岳利萍;白永秀;曹明明;;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演进关系模型研究——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岳利萍;白永秀;;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演进关系模型研究——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苏芳香;;南京市高校女性研究生中心区消费空间特征研究——以南京市新街口为例[J];消费导刊;2009年05期

7 苏洪文;酒店中的个性化服务[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8 高核;李金凤;;国内市场手机消费偏好的研究[J];消费导刊;2008年13期

9 刘海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对我国内需的影响路径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2010年05期

10 郑文谦;智力资本消费偏好与产权要求的财政思考[J];龙岩师专学报;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芳香;;南京市高校女性研究生市中心区消费空间特征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刘体斌;蒋湘岚;路应金;;基于混合寡头模型的3C融合进程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李艳双;于树江;;不同类别住宅需求比例研究[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张爱卿;;行为责任归因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5 张首芳;;“结构方程模型”在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崔雪莲;;影响武汉市高中学生吸烟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自然科学篇)[C];2004年

7 刘笑菊;;当代青年“网络消费”的伦理维度[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8 屠金路;王庭照;;层级关系模型下的合成分数信度估计[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王磊生;熊承清;;主观幸福感结构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冯江平;孙乐芩;;中国员工心理资本结构的实证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新华社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总编辑 陆小华;“升值的十年”会带来什么新消费偏好[N];中国经营报;2010年

2 海燕;网络消费六类型[N];厂长经理日报;2000年

3 通讯员 徐燕;城镇居民网络消费成为时尚[N];衢州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朱怡兵;在线娱乐用户趋向低龄化 儿童网络消费需加强引导[N];通信信息报;2011年

5 元友 佳凝;工行升级银行卡网络消费[N];中国企业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克非;搜易得树立网络消费信心[N];计算机世界;2003年

7 本报记者 敖蓉;促进网络市场健康发展[N];经济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张云中;网购,引网络消费新潮叠涌[N];国际商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冀伟;80后青睐网上过年“点击”消费掀热潮[N];通信信息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文雪梅;网络消费呼唤安全标准[N];中华工商时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飞;大学生网络消费偏好识别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2 蓝华;基于过程的科技学术期刊质量控制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3 朱毅华;农产品供应链物流整合实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4 刘璞;电子商务应用对企业营销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5 彭彦敏;上市公司收益质量测量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6 谭涛;农产品供应链组织效率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7 宋志红;企业创新能力来源的实证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8 安s

本文编号:3165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165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0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