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族传统民间组织青苗会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0 16:01
本文关键词:土族传统民间组织青苗会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伴随改革开放和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构,社区建设与发展的推进,乡村自组织路径与能力建设备受关注,学者们在对民间力量与本土资源的探讨中传统民间组织研究逐渐兴起。青苗会作为一种民间组织,广泛存在于农村社会,并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中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土族青苗会是一种相对独立的互助与自治组织,扎根于土族历史、信仰与生活实践,有着独特的运行逻辑。它是土族民众自主管理社会和充分利用社会文化资源的综合体现。论文以国家和社会关系的视角为切入点,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呈现土族青苗会的成长空间、生命历程、组织结构与行动,分析了青苗会与土族乡村社会中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并对转型期组织面临的困境、变迁实践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以期展现富有整体观的社会组织的全貌,来揭示土族乡村社会乃至河湟地区乡村社会的内在秩序与运行法则。综观全文,文章主要分为以下四部分:首先,土族所生活的自然人文环境和历史图景影响了土族乡村社会的组织形态。自然人文环境和文化多样性的阐述,可以呈现河湟地区土族乡村社会怎样深受生态脆弱性影响,基于此,民众如何采取较为一致的行动而形成广泛社会联合;土族青苗会与土族发展历史密切相关,尤其是土族民众从事农业生产和聚族而居是其形成的关键因素。从其整体发展脉络来看,国家权力并不会因“边陲环境’而遥不可及。其次,土族青苗会是血缘、地缘和神缘三者相结合的产物。它以庙神信仰为权力资源,以村庙为活动中心,形成了“一村一庙一组织”和“多村一庙一组织”两种类型;在组织内部形成了“会首一—特柔其”两级或“会首——老者——特柔其”三级结构,会首主要采用轮值、人选神定或神选三种制度产生,老者和特柔其产生规则的社会基础却充满着家族联盟的意味。再次,土族青苗会与仪式活动、日常行动之间是互构关系。根据生活的特定区域和社会关系,土族民众创造了社会成员共同认同和遵守的时空制度。在这个时空坐标中,土族青苗会的仪式实践和实际互助行为共同建构了地方社会的凝聚力和秩序感,提高了民众应对自然与社会风险的能力,同时,青苗会的权威也在这两个领域中得到巩固和提升。最后,土族青苗会与其他乡村社会组织乃至国家发生着复杂互动。从横向区域性视角来看,青苗会、嘛呢会这些内生的传统社会组织有很多相似性,不仅按照传统规则对底层乡村社会发挥作用,也与村落中政治性组织发生着良性互动。从纵向发展过程来看,土族青苗会运用国家在场的象征符号来获取生存空间和发展资本,以更好地确立其在现实社会结构中的地位,提高自身合法性:国家则运用公共权力来规范和管理组织运行,并将组织赋予特定的文化意义。总之,土族青苗会的变迁是国家和社会双向互动和适应的过程。
【关键词】:土族 青苗会 社会秩序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C95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1
- 绪论11-29
- 第一节 选题缘起11-12
- 第二节 研究综述12-23
- 一、土族研究12-14
- 二、青苗会研究14-18
- 三、民族学、人类学中组织研究的理论脉络18-23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23-27
- 一、研究思路和基本框架23-24
- 二、研究方法24-25
- 三、主要概念界定25-27
- 第四节 田野工作27-29
- 一、研究区域和个案的选择27-28
- 二、具体田野工作过程28-29
- 第一章 土族青苗会的成长空间29-47
- 第一节 土族聚居区的地理环境29-34
- 一、自然环境29-32
- 二、人文环境32-34
- 第二节 多样的生计方式34-38
- 一、农业耕作34-36
- 二、农牧兼营36-37
- 三、外出务工37-38
- 第三节 多元的宗教信仰体系38-44
- 一、萨满教遗存39-41
- 二、藏传佛教信仰41-42
- 三、汉族信仰42-44
- 第四节 土族青苗会的位置44-46
- 一、两个县域——土族青苗会的分布44-45
- 二、两个村落——东家和草滩祁家45-46
- 本章小结46-47
- 第二章 土族青苗会的历史演变47-58
- 第一节 土族青苗会的缘起47-51
- 一、关于“会”47-48
- 二、土族青苗会缘起48-51
- 第二节 近百年来土族青苗会的流变51-56
- 一、从民国初年到1958年52-54
- 二、1958年至1980年54-55
- 三、1980年至今55-56
- 本章小结56-58
- 第三章 土族青苗会的组织结构58-84
- 第一节 组织结构与层次58-68
- 一、组织边界:一庙一组织59-63
- 二、组织内部结构与层次63-68
- 第二节 会首选举与权力分配68-78
- 一、会首选举制度68-73
- 二、青苗会权力类型分析73-78
- 第三节 青苗会运行经费的汲取、管理与分配78-82
- 一、青苗会运行经费的来源78-80
- 二、青苗会运行经费的动员方式与途径80-81
- 三、运行经费的管理和分配81-82
- 本章小结82-84
- 第四章 土族青苗会在仪式场景中的行动84-119
- 第一节 时空坐标:土族青苗会的行动场域84-93
- 一、组织行动时间:与农业生产周期相契合85-87
- 二、组织行动空间:村庙为“圆心”87-91
- 三、多元互动:你我他和你们我们他们91-93
- 第二节 人神之间的“媒介”——仪式专家93-105
- 一、法拉93-96
- 二、阴阳96-100
- 三、法师100-105
- 第三节 互助的“背经转山”105-111
- 一、仪式展演105-109
- 二、仪式与秩序建构109-111
- 第四节 民和的“纳顿”111-118
- 一、节奏与农时:庙会日期的选择111-113
- 二、人神狂欢:会场上的舞者113-115
- 三、庙会里的多元互动115-118
- 本章小结118-119
- 第五章 土族青苗会在日常情境中的行动119-143
- 第一节 农田管理:“人不在,庄稼在”119-128
- 一、从需要看青的时代说起119-122
- 二、神秘的木箱子:安排水份的牌头122-125
- 三、转地界的“特柔其”:近看田苗125-126
- 四、“特柔其”遇上新问题:远看“林地”126-128
- 五、看青:村庄凝聚力的衰弱还是增强?128
- 第二节 纠纷摆平术:“我们感”的存在128-135
- 一、奔赴异乡的“和事老”:解决家庭矛盾129-131
- 二、血缘与地缘的“情分”:调和邻里纠纷131-133
- 三、村有界而神无界:维护村落间的和谐133-135
- 第三节 互助与自治:青苗会的功能解读135-140
- 一、生产生活的互助与协调功能135-136
- 二、维护生态环境的功能136-137
- 三、社会整合功能137-138
- 四、传承民族文化的功能138-139
- 五、人际交往与娱乐功能139-140
- 本章小结140-143
- 第六章 青苗会与土族乡村社会组织143-167
- 第一节 青苗会与青苗会之间143-147
- 一、相邻的青苗会之间144-146
- 二、距离较远的青苗会之间146-147
- 第二节 青苗会与嘛呢会之间147-152
- 一、一致的外部边界148-150
- 二、相同的活动中心150-151
- 三、民间活动的合作和共议151-152
- 第三节 青苗会与村两委之间152-165
- 一、土族乡村社会组织形式与运行特点153-157
- 二、青苗会与村委会并存的逻辑与实践157-163
- 三、社区建设中青苗会与村两委关系163-165
- 本章小结165-167
- 第七章 土族青苗会当代变迁的思考与发展趋势167-191
- 第一节 转型期土族青苗会面临的困境167-173
- 一、组织内部168-169
- 二、组织与民众之间169-173
- 第二节 土族青苗会的变迁173-182
- 一、上观“天气”:与国家互动173-176
- 二、下接地气:与村落、民众契合176-182
- 第三节 比较与前瞻:土族青苗会的发展趋势182-189
- 一、土族青苗会组织的相关比较183-186
- 二、土族青苗会的发展趋势186-189
- 本章小结189-191
- 结语191-194
- 一、土族青苗会的特征191-192
- 二、土族青苗会与乡村社会秩序192-194
- 参考文献194-201
- 附录一:关于文中图表和照片的说明201-203
- 附录二:民和县草滩村平面示意图203-204
- 附录三:互助县东家村平面示意图204-205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205-206
- 致谢206-207
本文关键词:土族传统民间组织青苗会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89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18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