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属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研究
本文关键词:省属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省属高校,顾名思义就是由省一级人民政府主管的高等学校。与部署重点院校相比,省属高校更加注重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更加注重在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省属高校还具有数量较多、规模较大等特点,这些特点导致不同省属高校获得资源差别很大,但总体上得到支持力度有限,发展速度相对较慢,有的甚至停滞不前。研究省属高校的科研竞争力,能够引导省属高校巩固和发展自身的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而为学校吸收和创造更多发展资源,以点带面,促进省属高校办学整体质量的进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本文首先讨论了省属高校科研竞争力的基本内涵和特点,介绍了省属高校科研竞争力研究的理论依据,包括知识创造理论、战略管理理论和基于学科的科研竞争力评价理论。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省属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模型的构建。通过在辽宁省省属高校进行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省属高校科研竞争力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与部属重点大学相比,省属高校科研竞争力整体上相对较弱,科研获奖级别较低,权威期刊论文数量较少,学科带头人相对缺乏,科研环境有待进一步加强。如果按照一般的大学排名评价体系衡量,注重各项指标的加和,很容易认为省属高校科研竞争力无足轻重。但是,在研究中发现省属高校的某些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体现出了较强的科研竞争力,发展势头强劲,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成效显著,反映出在科研竞争潜力方面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基于以上原因,本文选取了“科研实力”和“科研潜力”两个一级指标作为体现省属高校科研竞争力的因子。经过验证性分析和调整,分别确定了两个一级指标下各自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科研实力”包括科研成果、科研收入、科研平台、科研环境和科研团队;而“科研潜力”是对“科研实力”指标下各影响因素的动态评价。对这些影响因子的判定,充分考虑评价省属高校科研竞争力的需要,注重与国内外学术前沿的差距、比较优势、属地效益和辐射能力,以区别于一般的大学排名评价指标。在确定影响因子后,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影响指标的权重,并通过一致性检验,最终构建了省属高校科研竞争力的评价体系。 在构建了评价体系之后,选取五所能够代表辽宁省省属高校特点的高校,以学科为基本评价单位,对参评的15个学科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分别得到了参评学科近五年来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经整理汇总后,导入评价体系进行计算,得到了参评学科的科研竞争力评价结果。通过参评省属高校内部学科之间的比较,确定了其中的优势学科,发现了优势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差距,为今后省属高校的发展指明方向;另外,还进行了省属高校之间优势学科的比较研究,以发现各校优势学科自身存在的不足,取长补短,将优势学科的建设引向深入。将动态方程法得到的结果,与综合性的大学排名结果进行比较,说明了两个评价结果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较为客观的评价省属高校的科研竞争力,发现省属高校的优势学科,体现出各学科的科研实力和科研潜力,为省属高校学科建设和制定发展规划提供咨询建议,促进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进一步落实。
【关键词】:省属高校 科研竞争力 深度访谈法 模糊综合评价 科研实力 科研潜力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7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6
- 1 绪论16-36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16-21
- 1.1.1 选题的背景16-19
- 1.1.2 研究的意义19-21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21-32
- 1.2.1 国外关于高校科研竞争力的研究21-23
- 1.2.2 国内关于科研竞争力的研究23-32
- 1.3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32
- 1.4 研究方法32-33
- 1.4.1 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32
- 1.4.2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32-33
- 1.4.3 问卷调查法33
- 1.4.4 跨学科研究的方法33
- 1.5 论文的创新点33-36
- 2 省属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的理论依据36-58
- 2.1 省属高校科研竞争力的内涵与特征36-41
- 2.1.1 高校科研竞争力的基本内涵36-37
- 2.1.2 省属高校科研竞争力的特征37-40
- 2.1.3 省属高校科研竞争力理论的表现形式40-41
- 2.2 高校的知识创造理论41-44
- 2.2.1 高校知识活动系统理论41-42
- 2.2.2 高校科学研究中的知识创造42-44
- 2.2.3 高校知识创造理论在省属高校竞争力中的体现44
- 2.3 高校科研竞争力的战略管理理论44-50
- 2.3.1 高校战略管理的演进44-45
- 2.3.2 高校战略管理的过程模型45-46
- 2.3.3 高校战略管理的竞争力理论46-47
- 2.3.4 省属高校战略管理中科研竞争力战略分析47-50
- 2.4 省属高校学科竞争力评价概述50-58
- 2.4.1 省属高校学科评价的导向功能50-51
- 2.4.2 省属高校学科竞争力评价51-52
- 2.4.3 省属高校学科竞争力评价的模式与方法52-58
- 3 省属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模型的构建58-84
- 3.1 省属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的原则58-59
- 3.2 省属高校科研竞争力的基本要素59-64
- 3.2.1 基本要素确定方法:深度访谈法59-60
- 3.2.2 深度访谈的具体过程60-62
- 3.2.3 深度访谈的结果分析62-63
- 3.2.4 省属高校科研竞争力内容要素的确立63-64
- 3.3 省属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64-73
- 3.3.1 科研实力指标66-72
- 3.3.2 科研潜力指标72-73
- 3.4 省属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模型的构建73-84
- 3.4.1 省属高校科研竞争力内容要素问卷的基本情况分析73-77
- 3.4.2 省属高校科研竞争力内容结构的探索性因子分析77-79
- 3.4.3 省属高校科研竞争力内容结构的验证性研究79-81
- 3.4.4 省属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模型的构建81-84
- 4 省属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的实证分析84-114
- 4.1 省属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84-91
- 4.1.1 权重确定的依据84
- 4.1.2 权重确定的方法与过程84-91
- 4.2 省属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方法91-93
- 4.2.1 评价方法选择的依据91
- 4.2.2 综合评价方法原理91-92
- 4.2.3 状态方程方法模型92-93
- 4.3 省属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标准设计93-96
- 4.3.1 基于综合评价方法的评价标准设计93-96
- 4.3.2 基于状态方程方法的评价标准设计96
- 4.4 实例分析:辽宁省属高校科研竞争力的评价96-102
- 4.4.1 基于综合评价方法的评价96-101
- 4.4.2 基于状态方程方法的评价101-102
- 4.5 本章总结102-114
- 4.5.1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结果分析102-109
- 4.5.2 基于动态方程法的评价结果分析109-114
- 5 结论与展望114-118
- 5.1 研究的主要结论114-115
- 5.2 未来的研究展望115-118
- 参考文献118-124
- 附录A124-125
- 附录B125-127
- 附录C127-131
- 附录D131-134
- 附录E134-172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172-174
- 致谢174-176
- 作者简介176-17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刚;论地方高校科研平台的建设——高校办学特色系列研究之七[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刘志会;宋f蔷;;提升省属高校科研创新能力 促进科研成果转化[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12期
3 赵蓉英;雷将;;中国“985”高校科研竞争力的计量评价研究——以材料科学和工程学为例[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刘则渊,韩震;知识活动系统与大学知识管理[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陆根书;杨兆芳;;英国高校科研评估的特点及启示[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年01期
6 陈丽贞;高校科研机构评估体系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刘恩允;高校科研评价的问题与对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8 吴晓波,李冬琴,李靖华;高校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之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9 钟雨轩;方耀楣;;美国五所研究型理工科大学的学科发展:实证分析的视角[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年01期
10 郑存库;师资人才队伍建设是地方高校做好科研工作的核心[J];高等农业教育;2004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敬全;科研评价方法与实证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省属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22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32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