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美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互动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4 07:14
本文关键词:全球化背景下美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互动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全球化背景下,美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对劳动力市场能准确预测、科学定位、灵敏适应与灵活引领。劳动力市场对人才培养变革有促进作用。即使在金融危机时期,高等教育劳动力的就业也保持良好的态势。深刻把握美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互动规律本质对我国高校建构人才培养机制、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力图从高等教育和劳动经济学的双重视角对美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关系进行分析、论证,归纳出二者互动的本质规律与发展趋势。 美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互动有强有力的理论作为依据。全球化理论为市场理念与“国际化”人才目标提供依据,知识经济与知识生产模式转型是“知识型”人才竞争优势与知识转化为资本的保证,现代大学制度的建构、劳动力市场制度创新以新制度主义理论为依据,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供求的均衡目标则以劳动力市场供求均衡理论为支撑。 从历史的维度看,美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关系经历了复杂的演变过程。高等教育精英阶段二者之间联系冷漠。在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阶段推进的过渡阶段,二者之间的联系逐渐形成。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不断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需要,二者之间建立起密切的联系。 从高等教育全球化的视角看,高等教育国际化使美国意识到要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推行人才培养改革,这些改革对劳动力市场有深刻影响。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使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高等教育劳动力数量增加,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带来了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层次结构的变更,高层次人才专业能力提高,市场适切性增强。高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转型使高层次劳动者的质量得以提升。 从劳动力市场的视角看,经济全球化使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弹性、参与性增强,对劳动力素质结构提出新要求。高等教育劳动力在劳动力市场的高就业率、低失业率和高工资水准促进了高等教育规模扩展;劳动力市场技能需求方式的“知识化”、多样化与弹性化推动了高等教育的结构变革;劳动力市场雇主录用人才的新标准促进了高校人才培养结构变革。 为促进全球化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互动,美国各高校利用自身优势,建构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杜克大学利用其国际化的师资队伍与基础资源建设,配合全球性议题的课程以及多样化教学方法,培养“世界公民”。斯坦福大学在“实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利用其与硅谷毗邻的地理优势,产学研结合,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实用性人才。圣保罗学院强调市场运作的理念,根据市场状况随时更改课程内容与教学设计,培养应用型人才。密歇根州立大学利用其学生来源国际化的优势,重视多元文化下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建构“临床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共同特点是都以培养全球实用性人才为目标。 美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之间存在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在劳动力市场的激励机制与高等教育的自我调节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完成。劳动力市场通过工资决定机制、市场半径与资源配置机制、就业保护机制、失业保险机制与劳动力市场信号传递机制激励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之相适应。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在自身规律与市场理念的博弈下,适应与引领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二者的互动颇具特征并有相交重合的趋势。 在全球化背景下美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互动关系的研究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劳动力市场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变革的动力源泉,现代大学制度是全球化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变革的制度性保障,市场激励与高等教育自主调节机制是促进二者良性互动的“助推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之间存在必要的张力,这种张力促进了高等院校对不断变化的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适应,又能保持高等院校作为知识传播、创造与应用机构的特性。结合美国经验,我国应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构建合理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体系;引领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深层次转向:厘清激励相容问题,推动现代大学制度设计与机制创新。
【关键词】:美国高等教育 人才培养 劳动力市场 互动机制 全球化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249.712;G649.71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3
- 导论13-38
-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13-16
- (一) 研究缘起13-15
- (二) 研究意义15-16
- 二、文献综述及概念界定16-32
- (一) 国内研究现状与不足16-23
- (二) 国外研究现状及趋势23-28
- (三) 核心概念界定28-32
- 三、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32-36
- (一) 研究方法32-35
- (二) 分析框架35-36
- 四、研究创新与研究不足36-38
- (一) 主要创新点36-37
- (二) 研究不足之处37-38
- 第一章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互动的理论支撑38-67
- 第一节 全球化:一个不可回避的时代主题38-44
- 一、罗伯逊的全球化理论39-42
- 二、全球化进程中国家力量的削弱与市场力量的增强42-43
- 三、全球化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变革的契机与使命43-44
- 第二节 知识经济与知识生产转向:高等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44-50
- 一、新时代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44-46
- 二、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46-48
- 三、知识经济、生产模式转型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变革48-50
- 第三节 新制度主义的体制设想:高等教育的制度变革与创新50-58
- 一、制度的内涵50-51
- 二、新制度主义分析范式51-53
- 三、美国高等教育制度研究的新制度主义视角53-55
- 四、高等教育制度创新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源动力55-58
- 第四节 人才供求均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互动的理想状态58-67
- 一、劳动力市场供求均衡理论的一般机理58-62
- 二、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变化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影响62-65
- 三、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变化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影响的限度65-67
- 第二章 美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关系的历史演进67-89
- 第一节 精英阶段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冷漠联系67-75
- 一、高等教育精英阶段二者相对薄弱的联系67-70
- 二、高等教育精英阶段二者联系薄弱的原因70-75
- 第二节 过渡阶段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关系的形成75-81
- 一、立法推动大学走向实用化,造就大量专业技术人才76-77
- 二、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培养体系,满足市场多方需求77-81
- 第三节 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关系的加强81-89
- 一、劳动力市场变革,深度影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81-83
- 二、大众化阶段生成,为市场输送众多高级人才83-85
- 三、劳动力市场对普通教育的呼吁85-87
- 四、革新研究生教育,加大高端人才的培养力度87-89
- 第三章 高等教育全球化与美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劳动力供给89-123
- 第一节 美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制度背景89-94
- 一、社会转型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制度转型89-93
- 二、高等教育制度转型背景下的人才培养制度变革93-94
- 第二节 高等教育纵深发展与劳动力数量的变化94-101
- 一、增加高等教育经费,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95-96
- 二、提高高等教育入学率和学位授予率,扩展人才培养规模96-99
- 三、扩大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增加人才培养总量99-101
- 第三节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与劳动力结构的变化101-116
- 一、调整培养目标,培养全球化时代的创新型人才102-106
- 二、改革培养内容,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106-113
- 三、拓展人才培养途径,创设工作情境体验113-116
- 第四节 高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转型与劳动力质量的变化116-123
- 一、改革课程体系,促进整体协调发展116-120
- 二、创新教学方法,实现综合教育的目的120-123
- 第四章 经济全球化与美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劳动力市场需求123-152
- 第一节 美国劳动力市场人才需求的宏观背景123-130
- 一、经济形势的新变化促使劳动力市场作出相应调整123-125
- 二、技术革新促进了人才需求的变化125-126
- 三、劳动力市场流动性、弹性和参与性的增强126-130
- 第二节 劳动力市场需求质量提升与高等教育规模扩展130-138
- 一、就业与受教育水平的匹配关系130-133
- 二、失业与受教育水平的确定性关系133-136
- 三、劳动力市场工资水准与受教育水平的正相关136-138
- 第三节 劳动力市场技能需求方式的变化与高等教育结构变革138-146
- 一、劳动力市场技能需求“知识化”与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变革138-142
- 二、劳动力市场需求多样化与高等教育课程结构变革142-144
- 三、劳动力市场技能需求弹性化与高等教育形式结构变革144-146
- 第四节 劳动力市场规格需求变化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素质结构变革146-152
- 一、专业对口人才观念淡化147-148
- 二、综合能力和创新素养成为雇主录用人才的新标准148-150
- 三、雇主对人才掌握信息和高新技术的要求提高150-152
- 第五章 全球化背景下美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案例研究152-181
- 第一节 杜克大学“世界公民”的人才培养模式152-157
- 一、世界公民的人才培养理念与目标152-153
- 二、以全球性议题为核心的整合课程153-156
- 三、强调合作、创新能力的多样化教学方法156
- 四、国际化师资队伍及基础资源建设156-157
- 第二节 “斯坦福—硅谷”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157-163
- 一、“斯坦福—硅谷”校企合作的动因158-160
- 二、“斯坦福—硅谷”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160-162
- 三、“斯坦福—硅谷”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162-163
- 第三节 圣保罗学院“面向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163-168
- 一、市场运作理念——人才培养的活力所在163-167
- 二、应用能力培养——人才培养的重心所在167-168
- 第四节 密歇根州立大学“临床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168-173
- 一、招生入学:面向全球,明确实践取向169
- 二、培养目标:聚焦国际,强调实践能力和专业发展169-170
- 三、混合班制:鼓励自我负责,促进个性化发展170-171
- 四、课程设置:增设国际化项目,着重课程的应用性171-172
- 五、临床实习:多元化方案,极具灵活性172-173
- 第五节 全球化背景下美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共同经验173-181
- 一、更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理念174-176
- 二、凸显人才培养实际应用价值取向176-178
- 三、生成“本土国际化”的特色培养体系178-181
- 第六章 美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互动机制181-204
- 第一节 劳动力市场的激励机制181-188
- 一、工资决定机制182-183
- 二、市场半径与资源配置机制183-184
- 三、就业保护机制184-186
- 四、失业保险机制186-187
- 五、劳动力市场信号传递机制187-188
- 第二节 高等教育的自主调节机制探究188-194
- 一、理念与效益:高等教育自身规律与劳动力市场的博弈189-192
- 二、适应与引领:人才培养对劳动力市场的“度”192-194
- 第三节 “HEPT—LM”互动系统的模型建构194-204
- 一、“HEPT—LM”互动系统的特征194-196
- 二、“HEPT—LM”互动系统的动态模型196-204
- 第七章 经验与借鉴204-218
- 第一节 美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互动的主要经验204-211
- 一、劳动力市场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变革的动力源泉204-206
- 二、现代大学制度是全球化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变革的制度性保障206-208
- 三、市场激励与高等教育自主调节机制是促进良性互动的“助推器”208-209
- 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之间存在必要的张力209-211
- 第二节 美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互动对我国的启示211-218
- 一、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构建合理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体系211-214
- 二、引领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深层次转向214-216
- 三、厘清激励相容问题,推动现代大学制度设计和机制创新216-218
- 参考文献218-238
- 致谢238-239
本文关键词:全球化背景下美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互动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46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44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