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内宗外姻:从胶东马家村姻亲网络看清末以来乡村社会的嬗变(1886-2012)

发布时间:2017-05-04 17:15

  本文关键词:内宗外姻:从胶东马家村姻亲网络看清末以来乡村社会的嬗变(1886-2012),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清末中国遭遇坚船利炮以来,西学东渐思潮兴起,西式现代化道路成为此后中国几代政府的不二选择。发轫于欧美的知识体系,长期主导了中国学界的话语权。在解释中国本土的政治、经济、社会问题时,一些研究者常常生搬硬套西方理论,如同隔靴搔痒,以致传统社会关系缺乏具有解释力度的深入研究。如本文聚焦的宗族传统,被国内学、政两界普遍视为社会进步的障碍而加以鞭挞,弃之如敝履。 对中国社会的研究离不开对传统乡村的研究。乡村的社会特点、社会关系到底为何,在社科领域众说纷纭。中外学者对乡村中国从不同角度、对不同区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有些渐成模式,衍为学派。概因近三十年市场经济改革之故,近来影响较大的是施坚雅的市场共同体理论。施坚雅通过对成都乡村的个案研究,得出要义,认为中国乡村系以集市为中心,由诸多周围村庄共同形成的市场共同体。施坚雅学派由此将这一结论从成都个案推及整个中国乡村,进而推衍出中国的城市研究。但施氏理论未能考虑传统乡村关系中最为核心重要的宗族关系。费孝通提出的“差序格局”理论准确把握了传统社会宗族关系的特征并解释了村内关系,但对于宗族关系的历史演变及村际关系则未深入探讨。所以,乡村社会的基本关系为何,如何演变,至今尚无定论。 本文所考察的马家村是位于山东胶东地区的一个普通村庄。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从传统社会进入到转型社会,胶东也不例外。当地村庄的集市、土地、人口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马家村有记录的历史,可追溯到明朝初年。始祖马安、始祖母王氏从四川成都府移民至山东莱州府,历经明、清、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各历史时期,马氏后裔繁衍至今业已近三十代。马家村与周边村庄前后六百多年相对平稳的历史,尤其是近一百五十年来保留下来的珍贵原始资料,为了解中国乡村关系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原生态案例。 笔者长期对以马家村为代表的胶东乡村进行实地调查与文献收集,通过研究发现,现有乡村关系理论并未详解外姻关系。本文在探讨村内宗族关系演变的同时,分析了近一百五十年以来马家村在各个不同时代的宗族婚姻圈变化,发现外姻恰好是与外村联系的桥梁,沉淀并蕴藏着丰富的社会变迁的信息。胶东乡村的基本社会关系是内宗外姻,即村内关系是宗族关系、村际关系则是联姻关系。在政治经济功能不断扩张的巨大压力下,宗族的社会功能逐步萎缩,渐趋失语,同时外姻的社会功能和意义却随即增强,变化异常活跃,并通过婚姻圈的盈缩变化和禁忌性突破进行自身调整。传统乡村关系,通过婚姻圈的变化,隐性地回应了政治经济体系的变化压力。 以上结论限于胶东地区,是否适用于它地有待实证研究。本文以内宗外姻的社会关系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提出马家村自19世纪中叶转型以来,在嵌入的官方结构之外,还存在一个长期为人忽视的内生型乡村关系体系,即内宗外姻结构,,其演变过程与轨迹反映了宏观社会的变迁。这不仅对传统乡村关系的内生型结构提出了全新解释,也对嵌入性现代乡村关系结构提出了一个独特的反观视角。
【关键词】:农村社会关系 内宗外姻 胶东乡村 婚姻圈 同宗联姻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C912.82;C913.1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第一章 导论10-22
  • 一、 缘起10-11
  • 二、 综述11-19
  • 三、 时段、方法与章节19-22
  • 第二章 变局22-37
  • 一、 简介22-23
  • 二、 集市的变迁23-35
  • 三、 周边的集市35-36
  • 四、 本章小结36-37
  • 第三章 清末(1868-1910 年)37-57
  • 一、 稳定的内宗主轴37-49
  • 二、 外姻圈分布均匀49-56
  • 三、 本章小结56-57
  • 第四章 民国(1911-1945 年)57-75
  • 一、 内宗式微57-68
  • 二、 外姻内敛与外扩68-74
  • 三、 本章小结74-75
  • 第五章 土改至集体化(1946-1982 年)75-96
  • 一、 家族体系与集体化运动75-82
  • 二、 副业中的家族关系82-85
  • 三、 禁忌突破与外姻内缩85-94
  • 四、 本章小结94-96
  • 第六章 改革(1983-2012 年)96-113
  • 一、 内宗分裂96-101
  • 二、 核心家庭与人口老化101-105
  • 三、 新型宗族与婚姻发散105-112
  • 四、 本章小结112-113
  • 第七章 结语113-115
  • 参考文献115-125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125-126
  • 致谢12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马戎;;“差序格局”——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中国人行为的解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王开庆;王毅杰;;大礼帐:姻亲的交往图景——以陈村为个案[J];青年研究;2010年05期

3 张江华;工分制下农户的经济行为——对恰亚诺夫假说的验证与补充[J];社会学研究;2004年06期

4 李国庆;关于中国村落共同体的论战——以“戒能—平野论战”为核心[J];社会学研究;2005年06期

5 宋时歌;权力转换的延迟效应——对社会主义国家向市场转变过程中的精英再生与循环的一种解释[J];社会学研究;1998年03期

6 孙立平;中国传统社会中贵族与士绅力量的消长及其对社会结构的影响[J];天津社会科学;1992年04期

7 陈为忠;近代山东经济格局变迁研究——以港口与腹地互动为视角[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年03期


  本文关键词:内宗外姻:从胶东马家村姻亲网络看清末以来乡村社会的嬗变(1886-2012),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54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454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a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