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2010年中国省际人口迁移的空间区域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8 19:11
本文关键词:1985-2010年中国省际人口迁移的空间区域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对人口迁移管理的宽松政策,我国省际人口迁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于区域间自然资源、气候、就业选择及教育资源等分布的不平衡性,人们趋向于选择更为优越的生活地区。当前,中国正经历着人类历史上在和平时期规模最为庞大的人口迁移活动,极大的改变了不同省份和不同自然气候区内的人口数量、分布和构成特征,并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较大的影响。研究省际迁移人口在空间位置上的流向、流量、强度及地区差异,对解决地区之间劳动力及生活物质资源的合理调配,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选取“四普”(1990)、“五普”(2000)、“六普”(2010)三个时段的人口普查数据对中国大陆地区31个省市的省际人口迁移的空间分布现状、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依据“四普”、“五普”和“六普”数据对省际迁移人口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详细分析,同时分析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四个区域间人口迁移的时空变化。不同职业、受教育程度及性别的省际迁移人口在空间分布上不同,本文也对此进行了分析,并通过GIS空间表达法在视觉效果上充分体现其空间分布规律。此外,本文也分析了不同时期省际人口的迁移原因变化以及多个因子对省际迁移人口的影响,讨论影响省际迁移人口的影响因子,并利用Matlab软件建立了回归模型,对各个因子的影响系数进行评估。通过上述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从“四普”到“六普”时期,中国省际迁移人口规模从1106.54万人增长到5499.39万人,逐渐形成人口迁移聚集区和扩散区。不同地区的省际迁移人口差异较大,东部沿海地区与其它地区之间的省际人口迁移最为活跃,是省际人口迁移的聚集区;中部地区是省际人口迁移的迁出地,大量的人口流入其它地区;东北地区的省际人口迁移并不活跃,与西北地区和中部地区间的省际人口迁移规模较小,而与东部沿海地区间的省际人口迁移规模最大,大部分的省际迁移人口迁入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地区各省份主要在“胡焕庸线”的西部,在“四普”和“五普”期间,西部地区的净省际人口迁移为正,其中迁入新疆的人口最多,这与“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关;而到了“六普”期间,由于大量的西部地区的人口迁入东部沿海地区,导致西部地区的净省际人口迁移变负,人口开始流失。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主要流向海拔较低、经济发达、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区域,此类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较为完善。这反映了人们通过迁移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存环境,寻求更多发展机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反之,人口流出地区多是资源环境承载力不高,经济增长活力不足,就业机会少,收入水平较低的区域。不同时期不同职业的省际迁移人口在各省的比例不同,其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生产运输类人员,国、企事业类相关工作人员,商业、服务人员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逐渐形成向东部沿海省份聚集的趋势。东部沿海地区的地理区域、经济优势,是导致这些职业的省际迁移人口向东部沿海省份聚集的主要原因。这反映了人们通过迁移寻求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具有大学以下学历(不包括未上过学)的省际迁移人口都呈现向东部沿海地区聚集的趋势,而大学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省际迁移人员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这些地区也分布着较多的科研教学类单位。这说明高学历人才对迁入地的选择还考虑到了除经济以外的其他因素,例如房价和工作单位等。此外,省际迁移人口对迁入地的人口构成存在一定影响,其中对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就业结构影响显著。虽然省际迁移人口对迁入地受教育程度的影响相对较弱,但总体上逐渐加大了东中西部人口受教育程度的差距。男性和女性省际迁移人口都呈现向东部沿海地区聚集的趋势,而且女性人口比男性人口的迁移更为集中。省际迁移人口中,不同职业的男女比差异较大,其中农林牧渔从业人员以女性为主,而其它职业则以男性为主。其次,省际迁移人口中,不同受教育程度的男女比也不相同,未上过学的省际迁移人口以女性为主,随着学历的升高,男性省际迁移人口成为主导。此外,不同职业的女性迁移人员数量有所增加,其受教育程度也逐渐提高。“四普”时期,各类迁移原因所占比例相对均衡,其中因亲缘关系迁移去其他地区的人口占30%以上,为主要迁移原因;而到“六普”时期,务工经商(70%以上)成为这一时段的主要迁移原因。不同地区和不同性别的省际迁移人口的迁移原因所占比例具有显著差异。“四普”和“六普”期间,各个地区的男性省际迁移人口主要因务工经商而进行迁移,而“六普”期间其所占的比例更高。“四普”期间,各个地区的女性省际迁移人口的主要迁移原因较为复杂,主要为婚姻嫁娶、务工经商、随迁家属和投亲靠友;而到了“六普”期间,务工经商成为其主要迁移原因,但其所占比例低于男性。通过相关系数和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各省份人口构成、人口就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人类发展指数、距离因素和环境因素对省际迁移人口分布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迁入地的社会经济因素(城镇化水平、收入和消费)、就业结构(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和人文发展指数的“拉力”作用是影响省际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而且从“五普”到“六普”时期,这种迁入地的“拉力”作用在逐渐增强。其次,迁出地的人口规模是重要的“推力”因素,人口规模大的省份输出的迁移人口越多,并且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推力”作用的影响略有增强。人口密度与省际迁移人口分析结果表明人口密度较大的省份利于迁出更多的省际迁移人口,而且省际迁移人口更多迁入人口密度较大的省份。此外,距离因素(相邻系数和省会间最短距离)对省际人口迁移存在阻碍作用,即人们更愿意迁入距离较近的省份,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的便利,迁移原因和人口迁移政策的改变,这种阻碍作用在逐渐减弱。2005-2010年期间,城市绿化面积开始影响省际人口迁移,但空气污染指数(PMlo,迁入地S02和迁入地N02)并未显现出对省际人口迁移的影响。总而言之,生活环境和空气质量对省际人口迁移的影响在2010年以前并不明显。通过对三个时段省际迁移人口的研究,本文发现,人口趋向迁移到海拔较低,经济较为发达,就业机会较多的东部沿海地区,这进一步加大了区域间人口分布的差异。因而我国应加大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力度,增加中西部地区对省际人口迁移的拉力,进而缓解东部地区的人口压力。
【关键词】:省际人口迁移 空间分布 职业 受教育程度 性别 迁移原因 影响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C922
【目录】:
- 摘要3-6
- Abstract6-15
- 第一章 绪论15-27
- 1.1 研究背景15-20
- 1.1.1 国际历史人口迁移16-17
- 1.1.2 国内历史人口迁移17-18
- 1.1.3 现代省际人口迁移18-20
-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20-21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21-23
- 1.3.1 研究目的21-22
- 1.3.2 研究意义22-23
- 1.4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23-24
- 1.4.1 研究方法23-24
- 1.4.2 数据来源24
- 1.5 研究框架及内容24-27
- 第二章 人口迁移相关理论与研究进展27-42
- 2.1 概念辨析27-28
- 2.2 人口迁移相关理论28-33
- 2.2.1 拉文斯坦的理论29
- 2.2.2 推-拉理论29-30
- 2.2.3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30
- 2.2.4 发展经济学理论30-32
- 2.2.5 其他理论32-33
- 2.3 现代人口迁移的国内外研究进展33-42
- 2.3.1 人口迁移与空间分布33-34
- 2.3.2 人口迁移与社会经济发展34-36
- 2.3.3 人口迁移与资源环境36-37
- 2.3.4 人口迁移与社会环境37-39
- 2.3.5 省际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研究39-42
- 第三章 中国省际人口迁移现状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42-74
- 3.1 省际迁移人口规模分布现状及变化42-47
- 3.2 省际人口迁移强度分布现状及变化47-53
- 3.2.1 省际人口的迂入率分析47-49
- 3.2.2 省际人口的迁出率分析49-50
- 3.2.3 省际人口的净迁移率分析50-53
- 3.3 省际人口迁入、迁出的方向变化53-56
- 3.3.1 省际人口迁移来源方向变化53-55
- 3.3.2 省际人口迁移分散方向变化55-56
- 3.4 不同区域间省际人口迁移56-64
- 3.4.1 西部地区58-59
- 3.4.2 中部地区59-60
- 3.4.3 东部沿海地区60-61
- 3.4.4 东北地区61-62
- 3.4.5 省际人口迁移和人口密度62-64
- 3.5 省际人口迁入、迁出的影响力分布及变化64-72
- 3.5.1 影响力分析研究方法64
- 3.5.2 迁入地其他省份人口迁出的影响力(吸引力)分析64-68
- 3.5.3 迁出地对其他省份人口迁入的影响力(输出力)分析68-72
- 3.6 本章小结72-74
- 第四章 中国省际人口迁移组成特征的空间分布研究74-104
- 4.1 省际人口迁移的组成特征74
- 4.2 省际在业人口迁移特征74-86
- 4.2.1 生产运输类人员迁移特征77-78
- 4.2.2 国、企事业类相关工作人员迁移特征78-80
- 4.2.3 商业、服务人员迁移特征80-82
- 4.2.4 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迁移特征82-83
- 4.2.5 农林牧渔从业人员迁移特征83-84
- 4.2.6 不同职业人员迁移特征差异84-86
- 4.3 不同受教育程度人口的省际迁移特征分析86-95
- 4.3.1 未上过学人员的省际迁移及分布87-89
- 4.3.2 具有小学教育程度人员的省际迁移及分布89
- 4.3.3 具有初中教育程度人员的省际迁移及分布89-91
- 4.3.4 具有高中教育程度人员的省际迁移及分布91-92
- 4.3.5 具有大学及以上教育程度人员的省际迁移及分布92-94
- 4.3.6 不同受教育程度省际迁移人口的空间分布的差异94-95
- 4.4 不同性别省际人口迁移的特征分析95-99
- 4.4.1 不同性别的省际迁移人口空间分布95-96
- 4.4.2 不同职业不同地区省际迁移人口的男女比96-97
- 4.4.3 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地区省际迁移人口的男女比97-99
- 4.5 省际人口迁移对不同地区人口再分布的影响99-102
- 4.5.1 职业99-100
- 4.5.2 受教育程度100-102
- 4.6 本章小结102-104
- 第五章 中国省际人口迁移原因及影响迁移的因素分析104-125
- 5.1 省际人口迁移原因分析104-111
- 5.1.1 数据来源及迁移原因分析104-105
- 5.1.2 不同迁移原因的空间分布规律105-108
- 5.1.3 不同地区省际人口迁移原因108-109
- 5.1.4 不同地区不同性别迁移原因109-111
- 5.2 影响省际人口迁移流场模式的影响因子选取111-115
- 5.2.1 影响因子选取及数据来源111-112
- 5.2.2 省际迁移人口与其影响因子的相关系数分析112-115
- 5.3 省际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分析115-123
- 5.3.1 人口密度及距离因素对省际人口迁移的影响116-117
- 5.3.2 就业结构及距离因素对省际人口迁移的影响117-118
- 5.3.3 城镇化率、经济发展水平及距离因素对省际人口迁移的影响118-120
- 5.3.4 人文发展指数及距离因素对省际人口迁移的影响120-121
- 5.3.5 省际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小结121-123
- 5.4 本章小结123-125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125-131
- 6.1 研究结论125-129
- 6.2 研究创新129-130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130-131
- 6.3.1 研究不足130
- 6.3.2 研究展望130-131
- 参考文献131-141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141-142
- 致谢142-143
- 附表1 1985-1990年中国省际人口迁移规模矩阵143-146
- 附表2 1995-2000年中国省际人口迁移矩阵146-149
- 附表3 2005-2010年中国省际人口迁移矩阵149-152
- 附表4 1985-1990年中国省际迁移人口迁入率矩阵152-155
- 附表5 1995-2000年中国省际迁移人口迁入率矩阵155-158
- 附表6 2005-2010年中国省际迁移人口迁入率矩阵158-161
- 附表7 1985-1990年中国省际迁移人口迁出率矩阵161-164
- 附表8 1995-2000年中国省际迁移人口迁出率矩阵164-167
- 附表9 2005-2010年中国省际迁移人口迁出率矩阵167-170
- 附表10 1985-1990年地区i迁向地区j的人口数量占迁出地i迁出人口的比例矩阵(Mout_(ij))170-173
- 附表11 1995-2000年地区i迁向地区j的人口数量占迁出地i迁出人口的比例矩阵(Mout_(ij))173-176
- 附表12 2005-2010年地区i迁向地区j的人口数量占迁出地i迁出人口的比例矩阵(Mout_(ij)) (单位:%)176-179
- 附表13 1985-1990年地区i迁向地区j的人口数量占迁入地j迁入人口的比例矩阵(Min_(ij))179-182
- 附表14 1995-2000年地区i迁向地区j的人口数量占迁入地j迁入人口的比例矩阵(Min_(ij))182-185
- 附表15 2005-2010年地区i迁向地区j的人口数量占迁入地j迁入人口的比例矩阵(Min_(ij))185-188
- 附表16 三个时段省际迁移人口不同职业男女比188-190
- 附表17 “四普”、“六普”期间省际迁移人口不同受教育程度男女比190-19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焕庸;中国人口之分布——附统计表与密度图[J];地理学报;1935年02期
2 胡焕庸;中国人口的分布、区划和展望[J];地理学报;1990年02期
3 朱传耿,顾朝林,马荣华,甄峰,张伟;中国流动人口的影响要素与空间分布[J];地理学报;2001年05期
4 路遇;;山东人口迁移和城镇化的新趋势[J];东岳论丛;1989年02期
5 江业文;;新中国户籍制度与三农问题的关系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6 夏明方;抗战时期中国的灾荒与人口迁移[J];抗日战争研究;2000年02期
7 杨川丹;;改革户籍制度 建立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J];劳动保障世界;2009年01期
8 赵君丽;人口迁移的性别选择性与女性移民问题[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9 魏津生;国内人口迁移和流动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J];人口与经济;1984年04期
10 魏星;王桂新;;中国人口迁移与城市化研究的近今发展[J];人口与经济;2011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吉节;2000-2005年我国省际人口迁移的分布状况和经济动因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1985-2010年中国省际人口迁移的空间区域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17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51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