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习近平人民幸福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9 14:46
  人民幸福是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的历史本质,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担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党。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中国梦是追求幸福的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执政者的首要使命就是集中力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蕴含着丰富的人民幸福思想。对习近平人民幸福思想进行系统研究,对于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理解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理念,对于全面深化改革,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实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范式转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全文分为七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选题依据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幸福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论文研究方法和论文的结构框架、创新点等。第一章“习近平人民幸福思想的理论资源”。本章全面梳理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人民幸福思想,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德福一致的幸...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论文创新点摘要
绪论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一)选题依据
        (二)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内外幸福研究现状
        (二)马克思主义幸福理论研究现状
        (三)习近平人民幸福思想研究现状
    三、幸福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一)幸福概念之辨析
        (二)关于幸福的两种理论
    四、论文研究方法
    五、论文结构及创新点
        (一)论文结构
        (二)创新点
第一章 习近平人民幸福思想的理论资源
    一、马克思主义幸福思想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幸福思想
        (二)列宁的幸福思想
        (三)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人民幸福思想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幸福思想
        (一)儒家德福一致的幸福观
        (二)佛家超验主义的幸福观
        (三)道家合于自然的幸福观
    三、西方思想史中的幸福思想
        (一)理性主义幸福观
        (二)感性主义幸福观
        (三)功利主义幸福观
第二章 习近平人民幸福思想的现实基础
    一、对新时代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的准确把握
        (一)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二)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三)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
        (四)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
    二、实现中国梦的迫切需要
        (一)实现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
        (二)实现中国梦必须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结合
        (三)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是实现中国梦的不竭动力
    三、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教训
        (一)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经验
        (二)经济社会发展短板影响着人民幸福的实现
    四、追求人民幸福的初步实践
        (一)习近平“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地方执政实践
        (二)国内幸福城市地区的初步探索
第三章 习近平人民幸福思想的基本内容
    一、人民幸福的内涵和特征
        (一)人民幸福的内涵
        (二)人民幸福的特征
    二、人民幸福的价值逻辑
        (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三)中国梦的根本追求
    三、实现人民幸福的主要原则
        (一)人民中心原则
        (二)全面发展原则
        (三)劳动创造原则
        (四)共建共享原则
    四、人民幸福的实现条件
        (一)经济更加富裕
        (二)政治更加民主
        (三)文化更加丰富
        (四)社会更加公正
        (五)生态更加文明
第四章 习近平人民幸福思想的实践路径
    一、走好人民幸福的实现道路
        (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二)创造人民美好生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主题
        (三)走好依靠人民群众实现人民幸福的发展道路
    二、夯实人民幸福的经济基础
        (一)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二)毫不动摇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三)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四)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结合点
    三、完备人民幸福的政治条件
        (一)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二)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三)更好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四、加强人民幸福的文化支撑
        (一)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二)大力弘扬一切有利于增进人民幸福的精神
        (三)把满足需要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
        (四)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民族自豪感
    五、改善人民幸福的社会环境
        (一)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三)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核心价值追求
        (四)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五)平安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
    六、营造人民幸福的生态空间
        (一)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三)以系统工程思路抓生态文明建设
        (四)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七、筑牢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
        (一)党坚强有力是人民幸福安康的保证
        (二)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三)坚持把为民服务作为好干部标准
        (四)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
        (五)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
第五章 习近平人民幸福思想的特色和时代价值
    一、习近平人民幸福思想的特色
        (一)坚持问题导向
        (二)植根人民群众
        (三)立足中国文化
        (四)着眼世界大势
    二、习近平人民幸福思想的理论价值
        (一)发展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民幸福理论
        (二)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三)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三、习近平人民幸福思想的实践价值
        (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行动指南
        (二)为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指明前进方向
        (三)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方案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道路: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结合[J]. 秦刚.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7(10)
[2]走向共享发展:中国发展正义道路的出场逻辑[J]. 任平,吕鸣章.  南京社会科学. 2017(08)
[3]文化自信:基本内涵、依据来源与提升路径[J]. 石文卓.  思想教育研究. 2017(05)
[4]论习近平幸福思想——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为例[J]. 陈成志,焦春红,周红梅.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17(02)
[5]人民幸福:五大发展理念的价值追求[J]. 张荣华,陶磊.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7(04)
[6]正确理解与认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J]. 王明生.  南京社会科学. 2016(06)
[7]人民共创共享思想——党中央治国理政新思想的系统阐发[J]. 韩庆祥.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6(01)
[8]论习近平的民生幸福观[J]. 窦孟朔,张瑞.  科学社会主义. 2015(05)
[9]习近平的“人民幸福论”探析[J]. 杨洪远.  长春大学学报. 2015(09)
[10]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探索及启示[J]. 常春,张荣华.  思想理论教育. 2015(02)

博士论文
[1]幸福的本质及其现实建构研究[D]. 施文辉.南昌大学 2014
[2]马克思幸福观及其当代价值[D]. 李水石.大连海事大学 2014
[3]马克思幸福思想研究[D]. 万庆.中共中央党校 2013
[4]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幸福研究[D]. 任海燕.华东师范大学 2012
[5]西方传统幸福理论批判[D]. 李梅.苏州大学 2012
[6]现阶段我国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研究[D]. 刘锋.中共中央党校 2010
[7]马克思幸福观的哲学意蕴[D]. 于晓权.吉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970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5970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2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