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大学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6 20:10
本文关键词:绿色大学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根据中国现阶段面临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国情,低碳经济之路势在必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大学校园本身是人口稠密的区域生态系统,同时在教育领域,大学肩负着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的三重使命,建设绿色大学不仅具有现实意义,于国于民,更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从清华大学1999年提出建设绿色大学,节能环保校园和绿色校园建设的探讨和实践就已经在国内展开。对此教育部和住建部做了大量工作,也实施了许多校园节能减排的项目计划。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国众多高校在绿色大学建设方面,特别是在节能环保技术和校园绿化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果,但在绿色大学的整体管理及运行机制方面,还存在不足,本文即以此为突破点,在明确相关概念、对象和问题后展开研究。第一,绿色大学管理和运行机制综合研究。首先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理论进行归纳回顾和建设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归纳出绿色大学管理的基本要素和构建基本管理框架,由此提出绿色大学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并通过对数个高校中相关参与方的大样本问卷调查,就绿色大学的管理模式、参与主体、组织结构、工作内容和参与程度与实施效果关系等方面进行实证分析。绿色大学的管理,是以“大学最终为社会服务”为出发点,在建设生态文明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推广在大学生中的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主动参与公共管理的意识和素养,增进大学与企业的互动,利用大学对企业的知识溢出来提高企业创新效率和能力,利用科技创新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绿色校园建设建立节能减排、绿色人文的区域环境样本进而影响社区、城市及全社会。第二,基于行为决策模型的绿色大学环境教育研究。将大学生环境教育特征因素引入,对环境行为决策模型影响因素和路径进行修改,并利用数所高校的大样本学生调查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探讨高校学生环保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具体路径,提供理论依据,并为高校环境教育和相关政策制定提出建议。第三,基于空间知识溢出的绿色大学科研及服务研究。在十八大提出的“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结构调整、绿色发展”战略背景下,利用2006-2011年的大学研发、企业和区域研发相关的省际面板数据,一方面采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着重考察中国大学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溢出效应和政产学协同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采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从理论与实证上深入探讨如何利用市场来组织各方协同创新,促进大学科技创新、知识创新和知识溢出;并据此为绿色大学在科研和服务方面如何促进全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出政策建议。第三,绿色大学支撑系统和质量管理体系研究。梳理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总结归纳绿色大学建设方面内容及质量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学生参与评价的绿色大学建设方面内容及指标评价体系,设计相应的简便可行的评价方法。第四,绿色大学促进城市及社会发展机制研究。通过对城市发展路径、方向和驱动力的论述,探讨绿色大学和城市发展驱动力之间的关系,以及绿色大学促进城市发展的动力传导机制;并用天津大学绿色校园建设与城市发展融合实例进行说明。
【关键词】:绿色大学 管理模式 环境行为 知识溢出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4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3
- 第一章 导论13-21
- 1.1 研究背景13-15
- 1.1.1 研究背景13-14
- 1.1.2 问题的提出14-15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5-16
- 1.2.1 研究的目的15
- 1.2.2 研究的意义15-16
-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16-17
- 1.3.1 绿色大学16-17
- 1.3.2 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17
- 1.4 研究内容17-19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9-21
- 1.5.1 研究方法19
- 1.5.2 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19-21
-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与实践21-34
- 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与实践22-30
- 2.1.1 关于绿色大学建设管理模式的研究22-27
- 2.1.2 关于绿色校园运行机制的研究27-28
- 2.1.3 国外绿色大学建设与管理实践28-30
- 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与实践30-34
- 2.2.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30-31
- 2.2.2 国内绿色大学建设实践31-34
- 第三章 基于全员参与的绿色大学管理运行模式构建34-59
- 3.1 绿色大学管理理论基础35-45
- 3.1.1 生态文明观理论35-37
- 3.1.2 可持续发展理论37-39
- 3.1.3 公众参与理论39-42
- 3.1.4 以生为本的教育理论和绿色教育理念42-44
- 3.1.5 知识溢出理论44-45
- 3.2 绿色大学管理与运行45-49
- 3.2.1 管理模块:绿色教育、绿色科研服务和支撑系统45-47
- 3.2.2 绿色大学管理模式和组织结构设计47-49
- 3.3 全员参与的绿色大学管理实证分析49-57
- 3.3.1 问卷设计与调查情况49-52
- 3.3.2 绿色大学管理模式统计分析52-53
- 3.3.3 绿色大学决策参与度与实施效果分析53-55
- 3.3.4 绿色大学运行工作机制分析55-57
- 3.4 研究小结57-59
- 第四章 基于行为决策模型的绿色大学环境教育59-74
- 4.1 理论回顾与模型假设59-63
- 4.1.1 环境行为的定义59-60
- 4.1.2 个体环境行为相关理论60
- 4.1.3 相关研究60-62
- 4.1.4 理论假设62-63
- 4.2 数据整理和分析方法63-65
- 4.2.1 研究量表设计63-64
- 4.2.2 数据收集整理64-65
- 4.3 实证结果和分析65-69
- 4.3.1 信度和效度检验65-66
- 4.3.2 分类人群环境意愿和行为差异检验66-67
- 4.3.3 本研究的假设检验67-68
- 4.3.4 情景结构因素的综合调节作用分析68-69
- 4.4 建议和对策69-73
- 4.4.1 学生自律行为与参与70
- 4.4.2 正面引导与反向约束70-72
- 4.4.3 总体目标72-73
- 4.5 研究小结73-74
- 第五章 基于空间知识溢出的绿色大学科研及服务74-91
- 5.1 理论回顾和假设75-77
- 5.1.1 大学知识创新和知识溢出75
- 5.1.2 大学知识溢出理论假设75-76
- 5.1.3 大学知识创新中市场化因素影响理论假设76-77
- 5.2 研究方法介绍77-79
- 5.2.1 降维方法77
- 5.2.2 空间相关性检验77-78
- 5.2.3 空间计量模型介绍78-79
- 5.3 大学知识空间溢出效应分析79-86
- 5.3.1 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79-80
- 5.3.2 因子分析80-81
- 5.3.3 空间相关性分析81-82
- 5.3.4 面板空间计量分析82-84
- 5.3.5 结论及政策建议84-86
- 5.4 市场因素对大学知识创新影响研究86-90
- 5.4.1 数据来源和处理86
- 5.4.2 变量和模型设定86
- 5.4.3 变量相关性分析86-87
- 5.4.4 实证分析结果87-88
- 5.4.5 结论与政策建议88-90
- 5.5 研究小结90-91
- 第六章 绿色大学支撑系统与质量管理体系91-105
- 6.1 绿色大学支撑系统91-96
- 6.1.1 哈佛大学的绿色大学建设91-93
- 6.1.2 国内部分高校的绿色大学建设93-96
- 6.2 绿色大学质量管理体系96-97
- 6.3 绿色大学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97-101
- 6.3.1 绿色大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要求和原则98-99
- 6.3.2 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99-101
- 6.4 绿色大学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101-104
- 6.4.1 传统环境评价101-102
- 6.4.2 绿色度评价102-103
- 6.4.3 绿色大学绩效指标体系均衡性评价103-104
- 6.5 研究小结104-105
- 第七章 绿色大学促进城市社会发展的机制105-114
- 7.1 城市发展的路径和方向105-108
- 7.1.1 城市的形成105-106
- 7.1.2 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106-107
- 7.1.3 城市发展的方向107-108
- 7.2 绿色大学与城市发展驱动力的关系108-110
- 7.3 绿色大学促进城市发展的动力传导机制110-111
- 7.4 天津大学绿色校园建设与城市发展融合实例111-113
- 7.5 研究小结113-114
-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114-117
- 8.1 本研究的基本观点和主要结论114-115
- 8.1.1 绿色大学建设应采取双向混合式管理114
- 8.1.2 绿色教育应注重学生自律参与及正反向激励114-115
- 8.1.3 绿色科研服务应市场化导向,,产学研协同放大效果115
- 8.1.4 绿色大学与城市、区域协同促进可持续发展115
- 8.2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115-116
- 8.3 本研究的局限和未来展望116-117
- 附录117-121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121-122
- 致谢122-123
- 参考文献123-131
本文关键词:绿色大学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79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97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