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区域推进校本研修策略的个案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30 02:09

  本文关键词:区域推进校本研修策略的个案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01年国家启动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校本研修不断地进入研究者的视野,但从一个区域的视角研究校本研修区域推进的策略,还鲜有人问津。为此,本项研究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社会强烈呼吁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中,以自组织理论、成人学习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为基础,以长春市的一个行政县区为个案,对区域推进校本研修的策略展开了研究。 本研究通过对该区域校本研修现状的调查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区域推进校本研修的策略。这些策略包括:组织结构的活化策略、关键人物的引领策略、支持系统的建立策略、活动载体的带动策略以及制度机制的保障策略。通过在A区实施这些策略,我们发现区域推进校本研修的实践促进了以教师为核心的包括行政决策者、业务指导者、基层执行者在内的多元研修主体的专业发展,研究主体在意识和能力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与此同时,区域推进校本研修的实践也促进了研修组织的自主更新,形成了以信任为核心的多元共同体文化。另外,区域推进校本研修的实践也促进了区域教育环境的优化,主要表现为校本研修改革中通过学校教育系统的开放,实现了资源融通,为区域教育自组织演化提供了前提条件;校本研修改革中通过负熵的引入,带来了非线性反馈,为区域教育有序变革提供了强大动力;校本研修改革中通过关注敏感变量,促进了序参量形成,为区域教育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校本研修改革中通过合作与竞争,实现了涨落有序,为区域教育协同进化拓展了增值空间。 通过这项研究,笔者对区域推进校本研修有了新的认识。笔者认为区域推进校本研修的核心宗旨是将“外推力”转化为“内生力”,区域推进校本研修的手段是一个“多维立体式”的策略群,区域推进校本研修的主体形成了一个不断更新的自组织结构,“校本研修”经历了梯次递进、螺旋上升的五个阶段。同时,通过研究笔者也意识到,区域推进校本研修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研修推进的进程势必面临多重错综关系,需要兼顾、梳理、把握、协调,过程中要侧重处理好如下问题:定位政府职能部门的专业责任与有限权力;关照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倾向;兼顾变革理想与既有文化间的落差;处理好社会期待与教育能为之间的关系;开放校本研修未来的发展可能。
【关键词】:区域推进 校本研修 专业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37.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13
  • 导论13-28
  • 一、研究的背景13-16
  • (一)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催生了校本研修13-15
  • (二) 教育均衡发展呼唤着校本研修区域推进的策略15-16
  • 二、研究的问题16-17
  • (一) 研究的基本问题17
  • (二) 研究的具体问题17
  • 三、研究的意义17-18
  • (一) 扩大校本研修研究的视阈,发展校本研修的理论17-18
  • (二) 探索以校本研修为核心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丰富教师教育的理论18
  • (三) 尝试推进校本研修的新策略,为校本研修发展提供新的实践模式18
  • 四、研究的框架18-21
  • 五、研究的方法21-28
  • (一) 质化取向21
  • (二) 个案研究21-22
  • (三) 具体方法的运用22-26
  • (四) 资料编号、整理、分析26-27
  • (五) 研究的信度与效度27-28
  • 第一章 文献综述28-46
  • 一、有关校本研修的相关研究28-37
  • (一) 校本研修的内涵28-30
  • (二) 校本研修的要素30-31
  • (三) 校本研修的实践条件31-37
  • 二、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研究37-40
  • (一) 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取向的更新37-38
  • (二) 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38-40
  • 三、区域推进校本研修的相关研究40-46
  • (一) 区域推进校本研修的困境与出路40-43
  • (二) 区域推进校本研修的活动组织43
  • (三) 区域推进校本研修的活动形式43-46
  • 第二章 理论基础46-64
  • 一、自组织理论46-53
  • (一) 自组织理论的发展历程47-48
  • (二) 自组织理论的核心观点48-51
  • (三) 自组织理论对区域推进校本研修的启示51-53
  • 二、成人学习理论53-60
  • (一) 关于成人学习者的基本假定54
  • (二) 成人学习理论54-58
  • (三) 成人学习理论对区域推进校本研修的启示58-60
  • 三、学习型组织理论60-64
  • (一) 学习型组织的基本框架60-62
  • (二) 学习型组织理论对区域推进校本研修的启示62-64
  • 第三章 A区推进校本研修的整体设计64-85
  • 一、A区的个案状况64-65
  • (一) A区的总体概况64
  • (二) A区的教育状况64-65
  • 二、A区校本研修的现状65-75
  • (一) A区校本研修现状调研的设计65-66
  • (二) A区校本研修的状况66-74
  • (三) A区校本研修的主要问题及成因74-75
  • 三、A区推进校本研修的顶层设计75-85
  • (一) A区对校本研修以及区域推进的定位76-77
  • (二) A区构建的区域推进校本研修的策略77-79
  • (三) 区域推进与以校为本的逻辑关系79-80
  • (四) A区推进校本研修的实施计划80-85
  • 第四章 组织结构的活化85-107
  • 一、“行政主导型”教育发展共同体——“四片两带”85-91
  • (一) “四片两带”的由来85-86
  • (二) “四片两带”的组织结构86-87
  • (三) “四片两带”共同体的运行87-89
  • (四) “四片两带”的实施效果89-90
  • (五) “四片两带”研修的问题90-91
  • 二、“融合引领型”教育发展共同体——名师工作室91-96
  • (一) 名师工作室建立的目的91
  • (二) 名师工作室的组织结构及运作91-95
  • (三) 名师工作室的实施效果95-96
  • 三、“草根联结型”教育发展共同体——村小追梦联盟96-103
  • (一) 村小追梦联盟的产生背景及目的96-97
  • (二) 组织结构及运作97-99
  • (三) 共同体的运作模式99-101
  • (四) 村小追梦联盟的作用与影响101-102
  • (五) 共同体实施中的问题102-103
  • 四、组织结构活化策略的分析103-107
  • (一) 对政府主导型教育共同体中的“主导”策略103-104
  • (二) 对融合引领型教师共同体的“引领”策略104
  • (三) 对草根型联结教师共同体的“扶持”策略104
  • (四) 活化组织结构策略总体评析104-105
  • (五) 政府的角色转换105-107
  • 第五章 关键人物的引领107-126
  • 一、种子校长的故事107-111
  • (一) “种子”的困惑——要不要萌发,我还有没有路107-108
  • (二) “种子”的顿悟——办法总比问题多,现在就可以“破土”108-109
  • (三) “种子”的成长——看一切春暖花开,好梦自然来109-110
  • (四) “种子”的收获——一伙人的奋斗、一群人的成长110-111
  • 二、XLP老师和他的理想教育研究会111-116
  • (一) 理想教育研究会成立的缘起——草根的梦想112-113
  • (二) 理想教育研究会的形成——志同道合者的集聚113
  • (三) 理想教育研究会的运转——角度调整与合力支撑113-114
  • (四) 理想教育研究会的作用发挥——依托团队研修成效显现114-116
  • 三、L教研员的“战略”转型116-120
  • (一) 这并不是一副好牌116-117
  • (二) 第一仗,出师不利117
  • (三) “军需处”的转折性补给117-118
  • (四) 用一副好架构、建“四库”,做好自己的“加减乘除”118-120
  • 四、关键人物引领策略的分析120-126
  • (一) 关键人物引领校本研修变革的行动特征与作用发挥120-122
  • (二) 关键人物引领变革的内在动因和互动机制122-123
  • (三) 关键人物的身份转化、能力培养与作用增值123-126
  • 第六章 支持系统的建立126-144
  • 一、订单式课程专家的引入126-127
  • 二、建立培训基地127-134
  • (一) 选择名校建基地127-128
  • (二) 组织干部学习进基地128
  • (三) 多样而深入的基地学习128-131
  • (四) 将基地之学致用于实践131-134
  • 三、搭建信息化研修平台134-138
  • (一) 建设校本研修三大信息平台135
  • (二) 基于虚拟城域网的农村远程数字化教研工作室135-138
  • 四、资源技术支持策略的分析138-144
  • (一) 构建专业的引领系统138-139
  • (二) 构建名校榜样支持系统139-140
  • (三) 构建广泛的经验交流系统140-142
  • (四) 构建现代化技术资源系统142-143
  • (五) 将校本研修与教育改革结合起来,以改革促研修143-144
  • 第七章 活动载体的带动144-160
  • 一、主题式团队研修活动144-148
  • (一) 读书演讲活动144-146
  • (二) 课例研究展示146-148
  • 二、研究成果发表会148-150
  • 三、精品案例巡礼150-152
  • 四、典型经验推广现场会152-157
  • 五、活动载体带动策略的分析157-160
  • (一) 活动载体策略“发掘”、“激活”了校本研修的热情157-158
  • (二) 活动载体策略是最好的实践培训158-159
  • (三) 活动载体策略是集培训、教研、科研于一体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式159-160
  • 第八章 制度机制的保障160-179
  • 一、区域层面的制度建设160-167
  • (一) 《校本研修责任规约》和《校本研修指导举要》——刚柔相济的指导160-163
  • (二) 《“零起点、互动式、自主性”校本研修评估体系》——高低相宜的督导163-166
  • (三) 《A区校本研修激励机制》——事功相连的促导166-167
  • 二、学校层面的制度创生167-176
  • (一) 学校制度体系的重构168-171
  • (二) 特色校本研修制度构建171-174
  • (三) 专项校本研修制度174-176
  • 三、制度机制保障策略的分析176-179
  • (一) A区的校本研修制度建设,呈现出极强的人文化“弹性”特质177-178
  • (二) A区的校本研修制度建设,呈现出充满活力的“生成性”特点178
  • (三) A区校本研修制度建设,在“成事”的基础上更具“成人性”特征178-179
  • 第九章 区域推进校本研修策略的成效179-193
  • 一、区域推进校本研修策略实施的效果179-191
  • (一) 促进了研修主体的专业发展179-184
  • (二) 促进了研修组织的自主更新184-188
  • (三) 促进了区域教育环境的优化188-191
  • 二、反思191-193
  • (一) 定位政府职能部门的专业责任与有限权力191-192
  • (二) 关照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倾向192
  • (三) 兼顾变革理想与既有文化间的落差192
  • (四) 处理好社会期待与教育能为之间的关系192
  • (五) 开放校本研修未来的发展可能192-193
  • 第十章 结论与建议193-204
  • 一、结论193-201
  • (一) 构建了“多维立体式互动”区域推进校本研修的策略体系193-197
  • (二) 形成了A区“校本研修”梯次递进、螺旋上升的样态197-198
  • (三) 提炼出区域推进校本研修由“外推力”转化为“内生力”的运行模式198-200
  • (四) 区域推进校本研修的主体形成了一个不断更新的自组织结构200-201
  • 二、建议201-204
  • (一) 基于区域校本研修与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进行顶层设计201
  • (二) 重视区域推进中的“整体设计”与“动态调适”、“微观突破”与“整体融合”的关系201-202
  • (三) 尊重学校特色与教师专业自主性建立支持系统202
  • (四) 建设学习型组织,培植“实践反思-合作探究-互通引领”的研修文化202-204
  • 参考文献204-210
  • 附录210-224
  • 附录一:调查问卷210-214
  • 附录二:访谈提纲214-217
  • 附录三:田野日记(节选)217-220
  • 附录四:A区推进“校本研修”项目五年行动计划220-224
  • 后记224-226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22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兆芹;;个体学习、组织学习与学习型组织之辨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8期

2 谢翌;马云鹏;;教师信念的形成与变革[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3 李·S·舒尔曼,王幼真,刘捷;理论、实践与教育的专业化[J];比较教育研究;1999年03期

4 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5 陈大伟;教师专业化取向与校本培训[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6 李斌;我国成人学习动机研究综述[J];成人教育;2004年09期

7 暴占光,张向葵;自我决定认知动机理论研究概述[J];东北师大学报;2005年06期

8 骆东升;;自主与统领:教师专业发展区域推进模式探索[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方创琳;我国新世纪区域发展规划的基本发展趋向[J];地理科学;2000年01期

10 方创琳,毛汉英;区域发展规划指标体系建立方法探讨[J];地理学报;1999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云绍辉;学习型组织结构模型与评价体系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区域推进校本研修策略的个案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61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4061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4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