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期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31 03:02
本文关键词:经济转型期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长足发展,现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除了政策因素外,与我国拥有近乎无限供给的廉价农村劳动力、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稳定的社会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原有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步弱化,如劳动力成本上升、企业利润下滑等等,经济转型势在必行,而经济转型,具体地讲,是经济体制的更新,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经济结构的提升,是支柱产业的替换,是国民经济体制和结构发生的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加强对劳动力,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尤为重要。 所谓新生代农民工,是指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具有农村户籍的在城市工作的人员,他们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上决定了中国经济能否转型升级。但当前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无论在培训规模,还是在层次和类别等方面都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基于这一基本现实,本研究拟在分析当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具体特征以及经济转型及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要求的基础上,就当前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危害及其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改进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对策思路。 除绪论外,全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介绍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情况及其主要特征。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接受和习惯了城市的生活方式,大都不准备回到农村老家,希望在城市中生活,但面临的现实问题是他们在户籍上依然是农民,面对着既不能融入城市社会,又难以回归农村社会的现状,他们处在“农民”与“市民”之间的尴尬处境。 第二章分析了经济转型及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要求。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在人口红利丧失的大背景下是越来越受重视的,因为通常情况下,经济发展初期工作所需知识、技能和能力,都是可以通过“做中学”形成的,而在产业结构升级的背景下,各项技能和能力需要一定的文化知识,这些知识是相应能力形成的基础,同时也会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提升技能和能力,而这则是经济转型最为重要的促进力量。 第三章介绍了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主体、机构和类别。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受益者是政府、企业和新生代农民工本人,按照利益获得原则,上述三方都应该成为教育培训的主体。开展教育培训的机构既有公办的,也有民办的。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现代化的机器设备、管理方式等对劳动者职前、在职和不断转岗都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大致分为职前、在职和转岗培训等类型。 第四章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环境的改善、存在的问题及危害。随着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素质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政府及企业也都非常重视农民工的培训,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此同时,也应当看到,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必然会影响我国的经济转型。 第五章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存在问题的原因。由于相关制度对政府、企业、教育培训机构和新生代农民工的职能定位不准,导致在成熟产业领域市场力量受到一定压制,在升级产业中企业没有承担相应责任,在成长产业教育培训中政府则没有承担主导责任。 第六章根据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借鉴科斯和威廉姆森的理论,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经济转型 新生代农民工 教育培训 市场 政府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725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5
- 图表目录15-16
- 绪论16-37
- 一、问题的提出16-18
- 二、选题意义18-22
- (一) 有助于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提升18-19
- (二) 有助于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19-20
- (三) 有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20-22
- (四) 有助于丰富教育经济学理论22
- 三、文献综述22-34
- (一) 新生代农民工的界定23-24
- (二)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必要性24-25
- (三)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25-28
- (四)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存在问题的原因28-32
- (五) 解决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存在问题的对策32-33
- (六) 研究述评33-34
- 四、研究方法34-35
- (一) 文献法34
- (二) 调查法34-35
- (三) 定性分析法35
- 五、逻辑思路与结构安排35-37
- (一) 逻辑思路35
- (二) 结构安排35-37
- 第一章 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情况及其主要特征37-48
- 一、农民工与新生代农民工37-40
- (一) 农民工37-40
- (二) 新生代农民工的由来及演变趋势40
- 二、新生代农民工基本情况40-42
- (一) 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结构40-41
- (二) 新生代农民工的年龄结构41
- (三) 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水平41-42
- (四) 新生代农民工婚姻状况42
- 三、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要特征42-45
- (一) 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42-43
- (二) 对农村缺乏归属感43
- (三) 生活目标明显转移43
- (四) 消费观念较为超前43-44
- (五) 维权意识不断增强44
- (六) 职业选择倾向非常明显44-45
- 四、新生代农民工遇到的主要问题45-48
- (一) 生活压力巨大45
- (二) 权益保障缺失45-46
- (三) 风险增加46
- (四) 情感问题突出46-48
- 第二章 经济转型期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必要性48-63
- 一、经济转型及其条件48-56
- (一) 经济转型48-52
- (二) 我国经济转型的条件52-53
- (三) 转型后的产业结构53-56
- 二、经济转型中的农民工转移56-57
- 三、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对经济转型的意义57-63
- (一) 可以适应企业转型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57-58
- (二) 可以提升既有产业的竞争力58-60
- (三) 可以克服“民工荒”带来的困境60-61
- (四) 可以增强农民工的劳动适应能力61-63
- 第三章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主体、机构和类型63-79
- 一、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主体63-67
- (一) 政府应是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主要负担者和提供者63-65
- (二) 企业应是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重要负担者和提供者65-67
- (三) 新生代农民工也应为自己的教育培训负担起一定的责任67
- 二、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机构67-71
- (一) 公办教育培训机构68
- (二) 民办教育培训机构68-71
- 三、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类型71-75
- (一) 职前培训71-72
- (二) 在职培训72-74
- (三) 转岗培训74-75
- 四、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模式75-76
- (一) 双元制模式75
- (二) “三明治”模式75-76
- (三) 合作培训模式76
- (四) 教学生产联合体模式76
- 五、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成本的分担76-79
- (一) 公办教育培训机构教育培训成本的分担77
- (二) 企业教育培训成本的分担77-78
- (三) 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成本分担78-79
- 第四章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成效、问题及危害79-92
- 一、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成效79-83
- (一) 各级政府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越来越重视79-81
- (二) 企业及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81-82
- (三) 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积极帮助新生代农民工适应市场要求82-83
- 二、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83-88
- (一) 难以满足成熟产业的需求83-85
- (二) 难以满足升级产业的需求85-87
- (三) 难以满足成长型产业的需求87-88
- 三、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存在问题的危害88-92
- (一) 影响企业升级改造88-89
- (二) 影响“三农”问题的解决89-90
- (三) 妨碍城乡统筹发展90-91
- (四) 危及社会稳定91-92
- 第五章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92-112
- 一、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问题分析的理论基础92-98
- (一) 公共产品供给理论92-96
- (二) 制度分析理论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启示96-98
- 二、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难以满足成熟产业需求的原因分析98-104
- (一) 政府行为不当致使教育培训满足不了成熟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98-100
- (二) 企业出于利益最大化考虑参与教育培训的积极性不高100-102
- (三) 教育培训机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及时准确反映市场需求102-103
- (四) 新生代农民工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影响参加教育培训的意愿103-104
- 三、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难以满足升级产业需求的原因分析104-108
- (一) 政府没有为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创造一个良好的外在环境105
- (二) 企业因多种因素影响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积极性105-106
- (三) 教育培训机构因信息匮乏难以给新生代农民工提供适宜的教育培训106-108
- (四) 新生代农民工认识上的误区影响参加升级产业教育培训的热情108
- 四、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难以满足成长产业需求的原因分析108-112
- (一) 政府对成长产业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投入严重不足108
- (二) 企业没有将成长产业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作为优先选择108-109
- (三) 教育培训机构难以适应成长产业劳动力需求的变化109-110
- (四) 新生代农民工知识文化水平低导致接受能力差110-112
- 第六章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应对策略112-131
- 一、成熟产业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策略112-120
- (一) 政府应在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中发挥积极作用113-115
- (二) 企业应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115-116
- (三) 教育培训机构为应对市场需求应加大自身改革力度116-119
- (四) 新生代农民工应克服困难积极参加教育培训119-120
- 二、升级产业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策略120-125
- (一) 政府应支持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121-122
- (二) 企业应该主导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122-123
- (三) 教育培训机构应积极争取新生代农民工培训项目123-124
- (四) 新生代农民工应提高自身素质以防范转型风险124-125
- 三、成长产业的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策略125-131
- (一) 政府应主导成长产业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126-129
- (二)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参与教育培训129-130
- (三) 教育培训机构应尽可能满足企业和新生代农民工对教育培训的需求130
- (四) 新生代农民工应为进入成长产业积极参加教育培训130-131
- 结束语131-132
- 附录132-147
- 附录1:上海通用东岳基地(烟台)的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情况132-140
- 附录2:山东蓝翔高级技工学校培训情况调研140-142
- 附录3:烟台太平洋技工学校培训情况调研142-143
- 附录4:山东烟台****技师学院143-145
- 附录5:河南省**县职业技术学校145-147
- 参考文献147-156
- 读博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成果156-157
- 致谢157-1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国平;李璐;;以责任为核心内容的新生代农民工培训[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6期
2 张红雨;;论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05期
3 尤嘉勋;;我国汽车人才现状及对策研究[J];汽车工业研究;2011年01期
4 葛晓萍;黄彩英;;从心理需求角度论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J];成人教育;2011年04期
5 孙金锋;;后人口红利时代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与培训研究[J];成人教育;2011年10期
6 李伊白;;面向新生代农民工的移动学习:现状、需求与发展策略[J];中国远程教育;2010年09期
7 王成辽;;新生代农民工培训供给需求与培训意愿综合关系实证研究——对深圳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调查[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张文婷;;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特点与规律研究[J];成人教育;2012年07期
9 燕晓飞;张勇;刘军丽;赵鑫全;;非正规就业劳动力教育培训的多主体博弈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10 黄有光;;金融危机与综观经济学[J];当代财经;2009年09期
本文关键词:经济转型期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84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408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