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末民国的西北史地学看学人的边疆观与民族观
发布时间:2017-05-31 22:18
本文关键词:从清末民国的西北史地学看学人的边疆观与民族观,,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以历史的演进嬗变为纵线,通过对清末、民初及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西北史地学发展概况的梳理,体现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期西北史地学的发展脉络及所取得的的成就。进而深入探究这一时段西北史地学不同发展状况的成因、西北史地学研究内容的变化、西北史地学研究所体现出来的学人的边疆观与民族观的发展演变及其与中国近代疆域属性转型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期从一个侧面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变迁的历程。 全文共分绪论、正文(共三章)、结语以及附录等几部分。 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的选题目的及意义,介绍相关研究成果与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等。 第一章以清末西北史地学为主要研究内容。本章共分三个部分,首先,分析影响清末西北史地学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次,介绍西北史地学的发展概况;第三,阐述西北史地学研究体现出来的学人的边疆观与民族观。本章认为,清末西北边疆形势严峻,大量国外考察者进入西北地区,根据自己的需要对西北地区的主权、疆域进行解释。我国传统的边疆统治方式、边疆观念受到西方民族国家边疆观念的强烈冲击,中国传统夷夏之防的民族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这些巨大的的挑战引发了西北史地学研究回应性与经世性的研究高潮。 第二章主要介绍北洋政府时期西北史地学的发展状况。此时的西北史地学并没有延续清末光宣时期的繁荣发展,而是转入发展的低潮期,并没有取得太大的成就。民国的成立,使中国开始由帝制王朝国家向近代民族国家转变。人们的边疆观念发生了变化,从地理意义上的边疆、文化意义上的边疆向政治意义上、民族国家框架下的边疆意识转变。人们对边疆各民族的认识,也逐渐由中国内部陌生、异样的文化族类群体,向国家意义上的同胞转变,甚至将以往的“边民”视为中华民族的共同成员。 第三章介绍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至抗日战争结束)的西北史地学。这一时期,“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战争的爆发是影响西北史地学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九·一八”事变前西北边疆危机已普遍出现,“九·一八”事变后,西北形势日益恶化,出现了近代以来西北史地研究的第二次高潮。表现在政府对西北的重视、研究团体和刊物的涌现、西北实地考察活动的增加、西北地区旅行行记的大量发行等方面。此时的西北史地研究者除了论述西北地区的重要性外,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建设西北地区,把西北地区构建为中华民国的一部分。抗日战争爆发是影响西北史地发展的又一因素,西北地区被政府列为抗日战争的后方基地,地位不断提升,促使西北史地学向纵深方向发展,形成一门新学科----边政学。此时西北史地学者在研究中所表现出来边疆观与民族观进一步深化,其研究改变了人们对西北的认知,客观上推动了西北社会近代变迁的历程。 结语部分,主要对清末民国时期西北史地学的发展脉络进行整理,从其发展历程来分析每一时期西北史地学研究所反映出的学人的边疆观与民族观,从一个侧面窥探近代中国疆域转型的形态以及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形态。
【关键词】:西北史地 中国疆域 边疆观 民族观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C95;K25
【目录】:
- 摘要3-6
- ABSTRACT6-12
- 绪论12-28
- 一、选题缘起和意义12-16
-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研究回顾16-25
- 三、本文的研究视角及创新点25-26
- 四、研究方法、资料来源和研究难点26-28
- 第一章 清末西北史地学与边疆观民族观的显现28-54
- 第一节 清末西北史地学兴盛的原因28-36
- 一、 传统边疆体系受到冲击29-34
- 二、 西北史地学发展的结果34-36
- 第二节 西北史地学人的回应性研究概况36-45
- 一、 西北考察与西北行记37-41
- 二、 关于中俄界务交涉及收复新疆等具体问题的关注41-42
- 三、 西北边疆史地考证性著作与地图的绘制42-43
- 四、 对经营开发西北地区的建议43-45
- 第三节 清末西北史地学人的边疆观与民族观45-54
- 一、 清末西北史地学人对边疆的认识46-50
- 二、 清末西北史地学人民族观的变化50-54
- 第二章 民国初年的西北史地学与边疆观民族观的变化54-68
- 第一节 民国初年西北史地学进入低潮发展期54-57
- 一、 边疆形势依然不容乐观54-56
- 二、 缺少适宜的学术环境56-57
- 第二节 民国初年西北史地学的成就与局限57-62
- 一、 民国初年西北史地学取得的成就57-62
- 二、 民国初年西北史地学的特点与局限性62
- 第三节 西北史地学人边疆观与民族观的变化62-68
- 一、 边疆主权观念的逐渐明晰62-65
- 二、 民族观念的转变65-68
- 第三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西北史地学及学人对边疆与民族的认识68-98
- 第一节 第二次西北史地学研究高潮的出现68-77
- 一、 内外危机的爆发引起史地学人对西北的关注68-73
- 二、 国外西北边疆研究的兴盛与我国研究的滞后73-76
- 三、 政府开发西北的倡导76-77
- 第二节 西北史地学研究高潮的表现77-85
- 一、 西北边疆史地学研究的深入77-81
- 二、 西北科学研究团体及专业刊物的大量创办81-82
- 三、 赴西北开展实地调查的增多及游记类著述的涌现82-85
- 第三节 西北史地学人对西北边疆及民族的认识85-98
- 一、 西北史地学人边疆意识的深化85-91
- 二、 西北史地学人对西北各民族及民族关系的重新认识91-98
- 结语98-102
- 参考文献102-108
- 附录108-11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11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姜刚;储竞争;;国族内的“他者”:战时新疆族群书写与国族建构[J];贵州民族研究;2012年03期
2 邹明洪;冯建勇;;从传统天下到近代国家:清季近代国家观念之构筑——兼论民族国家构筑视野下的中国边疆[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10期
3 朱慈恩;;“九·一八”事变后中国边疆研究学术团体的兴起及其意义[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尚季芳;;再造“西北”:民国时期旅外学人对西北形象的重塑[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2年02期
5 孙U
本文编号:4108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410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