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1 10:07

  本文关键词: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建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是存在于农村社区中的成人教育管理与实施机构,肩负着促进农村社区发展的重任,因此研究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在理论上可以丰富成人教育学理论体系,在实践上可以为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建设提供思路上的参考。当前关于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组织各构成要素的研究上,缺乏从整体上对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展开探讨,这无疑影响了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的整体建设。如果说对组织各构成要素的研究只是看到了森林中的树木,那么关于组织的整体研究则是从高空俯瞰整片森林。鉴于这样的思考,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理论分析法、个案研究法、田野考察法等研究方法,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对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建设展开系统探讨。论文主要包括本真追寻、方法建构、实践探讨三大部分。本真追寻部分主要讨论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的相关概念、特征以及固有的价值。方法建构部分主要讨论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建设的原则与模型。实践探讨部分主要分析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建设的个案,并提出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建设的实践策略。 全文共分为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导论。导论主要包括问题的提出、文献综述、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思路、框架与方法、重难点与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的概念、特征与价值。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是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或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地区,为促进社区发展,按照一定的规则、程序组建的,以农村社区成人民众为主体的社会教育有机体或实体。与其它类型的组织相比,它具有正规性、公共性、学习性与本地性等特征。从价值的角度看,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具有促进农村社区自身发展的价值,推动国家相关政策落实的价值,实现社区民众自我发展的价值以及满足农村社区成人教育自身发展的价值。 第三部分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建设的原则与模型。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建设的原则是从组织的内涵与外延及支持与保障条件出发对其建设的基本界线的划定,主要包括政治性原则、经济性原则、文化性原则、教育性原则以及灵活性原则。在这些原则的指引下,本研究以奈德勒(Nadler)和图什曼(Tushman)的组织协同模型、达夫特(Daft,R. L)的组织设计变量模型以及迈克尔·马奎特(Marquardt,M·J)的学习型组织系统模型为基础,从组织构成要素出发建立丁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要素系统模型。该模型主要包括环境、人员、目标、课程、结构、文化与评估七个基本要素。 第四部分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要素系统模型的解析。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要素系统模型从理论上呈现了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建设的基本思路,是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建设的简约化框架。本部分以组织学、教育学、社会学、文化学等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分要素对要素系统模型进行深入解析。首先,从资源的视角把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环境界定为对组织存在、运行以及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资源、力量的结合以及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存在、运行与发展所辐射的领域。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信息、法制以及人口等构成要素。环境不仅影响着组织目标的制定,同时也为组织的运转提供资源保障。其次,组织人员主要包括管理者、教师和学员三类。为节省资源,三类人员之间可根据具体情况相互兼任。第三,目标是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的核心,目标具有凝聚、导向以及激励等功能。组织环境与人员是目标制定的基本来源。目标的制定遵循提出问题,转化为初步目标,开展目标评估以及修订并形成目标的步骤。以社区所面临的问题为基础,在具体目标的基础上形成了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目标体系。第四,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遵循目标转化、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实施前的准备,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估等环节。在目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课程的具体情况建立丁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课程体系。第五,职权结构是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的基本结构,其特征是纵向与横向交错形成外观上的矩阵式结构模型。第六,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文化是组织内成员所共享的假设、价值取向和信仰的一种基本模式,它被认为是组织成员处理组织问题,开展组织活动的一套模式,其载体主要包括人、事和物,人、事与物同时也是组织文化建设的着眼点。第七,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评估是依托一定的评估工具,对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存在与发展的状况进行分析,并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评估主要包括评估主体、内容、方法以及框架四个组成部分。 第五部分个案分析。本部分主要介绍个案所在社区的社区图景、个案的研究价值,并以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要素系统模型为基础,从环境、人员、目标、课程、结构、文化以及评估七个维度对个案的特征进行分析与提炼,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个案的经验与不足。 第六部分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建设的策略。以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本真与价值、模型以及个案分析为基础,论文这部分主要探讨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建设的策略。具体包括基于实际需求的资源获取与整合策略,基于问题解决的目标体系建设策略,基于时效的课程建设策略,基于职权的组织结构网状化策略,专兼职结合的人员队伍建设策略,基于实用的文化氛围营造策略,基于具体组织的制度制定策略,基于效果的组织评估策略。 第七部分结语。本部分主要是对研究的整体回顾,同时提出后续研究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的地方。 本研究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选题新。本研究把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作为研究主题,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国内尚属首次。二是研究视角新。从组织学的视角全面而深入地探讨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建设,对丰富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理论,指导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实践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三是研究内容新。以组织学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要素系统模型。以此为分析框架,对个案进行深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社区 成人教育组织 要素系统模型 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729.2
【目录】:
  • 目录3-7
  • 摘要7-10
  • Abstract10-14
  • 导论14-34
  • (一) 问题的提出14-18
  • (二) 文献综述18-28
  • (三) 研究目的及意义28-30
  • (四) 研究思路、框架与方法30-31
  • (五) 研究的重难点与创新之处31-34
  • 一、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的概念、特征与价值34-52
  • (一)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的相关概念34-42
  • 1. 农村34-36
  • 2. 社区36-38
  • 3. 成人教育38-40
  • 4. 组织40-42
  • 5.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42
  • (二)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的基本特征42-46
  • 1.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的正规性43
  • 2.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的公共性43-44
  • 3.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的学习性44-45
  • 4.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的本地性45-46
  • (三)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的价值46-52
  • 1. 农村社区自身发展的价值46-48
  • 2. 国家相关政策落实的价值48-49
  • 3. 社区居民自我发展的价值49-50
  • 4. 农村成人教育自身发展的价值50-52
  • 二、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建设的原则与模型52-68
  • (一)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建设的原则52-57
  • 1. 政治性原则52-53
  • 2. 经济性原则53-54
  • 3. 文化性原则54
  • 4. 教育性原则54-55
  • 5. 灵活性原则55-56
  • 6. 系统性原则56-57
  • (二)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建设的模型57-68
  • 1.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要素系统模型建构的理论基础58-63
  • 2.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要素系统模型63-68
  • 三、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要素系统模型的解析68-106
  • (一)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环境68-73
  • 1.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环境的内涵68-69
  • 2.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环境的要素69-71
  • 3.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环境的功能71-73
  • (二)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人员73-78
  • 1.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人员的类型73-77
  • 2.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人员的内部结构77-78
  • (三)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目标78-85
  • 1.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目标的功能78-80
  • 2.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目标的制定80-83
  • 3.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目标体系83-85
  • (四)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课程85-89
  • 1.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课程的本质85-86
  • 2.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课程的要素86-88
  • 3.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课程体系88-89
  • (五)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结构89-94
  • 1.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职权结构的内涵90
  • 2.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职权结构的理论基础90-92
  • 3.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的职权结构模型92-94
  • (六)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文化94-99
  • 1.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文化的内涵94-96
  • 2.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文化的载体96-98
  • 3.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文化的建设98-99
  • (七)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评估99-106
  • 1.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的评估主体99-100
  • 2.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的评估内容100-101
  • 3.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的评估方法101-102
  • 4.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的评估框架102-106
  • 四、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建设的个案分析106-154
  • (一) 重庆市B区N镇成人教育学校的社区图景106-107
  • (二) 重庆市B区N镇成人教育学校的研究价值107-109
  • 1. N镇成人教育学校的区域研究价值107-108
  • 2. N镇成人教育学校自身的研究价值108-109
  • (三) 基于要素系统模型的N镇成人教育学校分析109-142
  • 1. 成人教育学校资源性环境的特征109-112
  • 2. 成人教育学校人员的特征112-117
  • 3. 成人教育学校目标的特征117-119
  • 4. 成人教育学校课程的特征119-125
  • 5. 成人教育学校结构的特征125-129
  • 6. 成人教育学校文化的特征129-140
  • 7. 成人教育学校评估的特征140-142
  • (四) N镇成人教育学校建设的经验与不足142-154
  • 1. N镇成人教育学校建设的积极经验143-148
  • 2. N镇成人教育学校建设存在的不足148-154
  • 五、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建设的策略154-168
  • (一) 基于实际需求的资源获取与整合策略154-156
  • 1. 确定组织对资源的真实需求154-155
  • 2. 采用倡导与强制相结合的手段155-156
  • (二) 基于问题解决的目标体系建设策略156-157
  • 1. 确定社区成人教育的真问题156-157
  • 2. 实现问题向目标的转化157
  • 3. 通过目标分类建立目标体系157
  • (三) 基于时效的课程建设策略157-159
  • 1. 及时地编制课程158
  • 2. 有效地实施课程158-159
  • 3. 简化课程内容159
  • (四) 基于职权的组织结构网状化策略159-160
  • 1. 构建网状化的组织职权结构159-160
  • 2. 培养组织成员的合作观念160
  • (五) 专兼职结合的人员队伍建设策略160-162
  • 1. 建立稳定的专职人员队伍160-161
  • 2. 建立稳定的兼职人员队伍161
  • 3. 灵活配置已有的组织人员161-162
  • (六) 基于实用的文化氛围营造策略162-163
  • 1. 确立组织发展的核心理念162-163
  • 2. 挖掘与整理组织的历史故事163
  • 3. 树立组织的典型人物163
  • (七) 基于具体组织的制度制定策略163-165
  • 1. 制定具有农村性的制度164
  • 2. 制定具有成人性的制度164-165
  • 3. 制定具有教育性的制度165
  • (八) 基于效果的组织评估策略165-168
  • 1. 树立效果评估观念165-166
  • 2. 创建完善的评估队伍166
  • 3. 采用适当的评估方法166
  • 4. 构建效果评估指标体系166-168
  • 结语168-170
  • 主要参考文献170-178
  • 附录178-180
  •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180-182
  • 后记182-18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光全;;从教到指导:成人教育的变革[J];开放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2 陈晓娜;;“农村社区学习中心”项目的反思及应对策略[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3 陈玉华,景民;甘肃省“贫困农村社区学习中心”实践及对策建议[J];教育科学研究;2003年09期

4 吴遵民;;通向“学习社会”的路径与基础——现代日本公民馆的创建和发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01期

5 何菊芳,季诚钧;农村社区发展学院:高等教育通往农村的有效选择[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09期

6 关颖;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教育研究;2001年06期

7 高志敏;;成人教育研究的反思与前瞻[J];教育研究;2006年09期

8 卢];朱小蔓;;世界成人教育和学习:理念与行动——第六届国际成人教育大会侧记[J];教育研究;2010年07期

9 郭静;朱小蔓;;发展中国家农村成人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J];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10 黄健;世纪之交发达国家(地区)成人教育的发展态势[J];教育研究;1999年07期


  本文关键词: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建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23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4123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d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