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6 00:13

  本文关键词: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西方国家的职业生涯教育发端于19世纪末叶,已有百年历史。其发源于美、英等国,尤以美国为典型。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加速了职业的分化,随着经济周期波动的加剧,失业问题与就业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职业生涯教育应运而生并得以繁荣发展。 笔者在搜集有关职业生涯教育文献资料时发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大学生迫切需要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生活的背景下,国内许多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但同时发现,在职业生涯教育课程这一领域的实践探索还是在“外围作战”,徘徊在开设职业生涯讲座,增设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等技术性策略上,本研究立足本土,努力继承与借鉴,力求深化对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认识,在课程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拓宽对该领域研究的范围。 回溯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发展的历史流变,自20世纪初以来,西方职业生涯教育理念的发展与演变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分别是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的就业指导阶段;20世纪50、60年代的职业指导向生涯辅导转化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职业生涯教育阶段。这三个阶段是相互关联并逐次升华的。在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中,选择理论、发展理论以及决策理论提供了职业生涯教育的理论依据。通过职业生涯教育国际经验的剖析,对如何立足本土化反思我国职业生涯教育,坚持“发展性指导”的目标引领,建立专业的职业生涯指导教师队伍,重视网络技术对职业生涯咨询发展的影响都有重要启示。 根据一些研究显示:我国高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工作出现过两个高峰时期:2003年之前是第一次高峰时期,第二次高峰时期出现在2007年至2008年,笔者认为,从2009年至今是第三次高峰期。这三次高峰的出现都和当时当下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教育的形势密不可分。近年来,我国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和进步,但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仍存在诸多缺憾与不足。随着经济制度的转轨以及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形式由过去的“统包统配”向“双向选择”转变,如何适应这一转变,如何有的放矢的在高校中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及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重要任务。 课程理念是课程发展过程中的有力支点,是一门课程的灵魂所在。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可以说是许多理念的综合,本文从如何加强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人本教育理念、职业教育理念、激励教育理念、终身教育理念四个方面对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理念做了探析,并尝试在理念的指导下,架构课程目标体系,为教师与学生提供清晰的课程愿景,并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使命。 课程内容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本文对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选择依据、选择原则做了相应的论述。在课程内容构建上,本文从专业与学业、职业规划、就业教育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论述与探析。 课程实施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从课程实施来看,我国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以课堂学习为主要的学习形式,而实践过程的重要性却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试对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实施的条件和策略进行探索。课程实施的条件包括加大职业生涯教育的理论研究,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健全弹性一体化的学校课程管理制度;完善课程实践保障设施;专业高效的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在课程实施的策略上,包括师生共同参与策略、体验学习策略、实践学习策略、合作学习策略和情景教育策略。 课程评价是评价在课程领域的应用。目前国内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评价的主要方式以考试为主,这种一次性终结性的评价不利于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发展,在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测试实质是割裂了教学与评价的过程,这种评价方式使得学生一直处于被评价的地位,无法发挥学生个体进行自我评价以及学生间相互评价的作用和功效,这不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使得学生不能深入地进行自我探索继而挖掘并发挥自我潜能。而评价的激励、反馈功能在期末考试中亦无法体现出来。本文认为,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评价的重点应聚焦于学生的“发展”,强调构建明确评价目标、多维评价方式、多元评价主体的课程评价体系。本文就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评价的目的、评价的原则以及评价的方法做了相应的论述与探析。
【关键词】:职业生涯教育 高校 课程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42.3;G647.38
【目录】:
  • 目录3-8
  • 摘要8-10
  • Abstract10-13
  • 导论13-35
  • 一、问题的提出13-16
  • (一) 社会发展对人全面发展的现实需求14-15
  • (二) 职业生涯教育课程设计的紧迫性15-16
  • 二、研究的意义16-19
  • (一) 现实意义16-19
  • (二) 理论意义19
  • 三、研究现状19-33
  • (一) 国内研究总体现状19-23
  • (二) 国内关于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研究23-25
  • (三) 国外研究现状25-28
  • (四) 概念界定28-33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33-35
  • (一) 研究思路33
  • (二) 研究方法33-35
  • 第一章 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发展的历史流变与当代启示35-62
  • 一、职业生涯教育的发展流变35-41
  • (一) 20世纪初到20世纪40年代末:职业指导阶段35-37
  • (二)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职业指导向生涯辅导的转化阶段37-39
  • (三) 20世界70年代至今:职业生涯教育阶段39-41
  • 二、职业生涯教育的理论依据41-54
  • (一) 选择理论41-46
  • (二) 发展理论46-50
  • (三) 社会学习与决策理论50-54
  • 三、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国际经验及启示54-62
  • (一) 职业生涯教育的国际经验剖析54-59
  • (二) 国外职业生涯教育对我国的启示59-62
  • 第二章 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实践的现状与问题62-77
  • 一、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理念与目标的现状与问题63-69
  • (一) 职业生涯教育课程设计理念西化倾向严重63-64
  • (二) 职业生涯教育课程规划过程性缺位64-65
  • (三) 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目标设置功能化偏执65-66
  • (四) 课程分类目标表述模糊66-69
  • 二、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内容的现状与问题69-72
  • (一) 课程内容缺乏连续性与系统性69-70
  • (二) 课程内容设置单一、陈旧70
  • (三) 课程内容重理论探讨,缺乏实践操作70-72
  • 三、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实施的问题与现状72-74
  • (一) 教学手段和形式过于随意72
  • (二) 优秀的教师资源匮乏72-73
  • (三) 组织机构零散无序73-74
  • 四、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评价的现状与问题74-77
  • (一) 缺乏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评价标准74-75
  • (二) 忽视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75
  • (三) 忽视评价的反馈、激励功能75-77
  • 第三章 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理念与目标77-93
  • 一、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基本理念77-83
  • (一) 人本教育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78-81
  • (二) 职业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81-82
  • (三) 激励教育理念:增强学生发展的内在动机82
  • (四) 终身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82-83
  • 二、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目标83-93
  • (一) 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目标制定的依据83-89
  • (二) 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目标体系的建构89-93
  • 第四章 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内容93-114
  • 一、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93-95
  • (一) 社会因素93-94
  • (二) 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94-95
  • (三) 课程目标95
  • 二、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95-98
  • (一) 基础性原则95-96
  • (二) 生活性原则96-97
  • (三) 实践性原则97
  • (四) 兴趣性原则97-98
  • (五) 适应性性原则98
  • 三、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内容构建98-114
  • (一) 专业与学业99-101
  • (二) 职业规划101-108
  • (三) 就业教育108-114
  • 第五章 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实施114-130
  • 一、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实施的条件115-120
  • (一) 立足现实发展与理论研究116
  • (二) 弹性一体化的学校课程管理制度116-117
  • (三) 多元丰富的课程资源建设117-118
  • (四)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118-119
  • (五) 构建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评价体系119-120
  • 二、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实施的策略120-130
  • (一) 师生共同参与策略120-121
  • (二) 体验学习策略121-123
  • (三) 实践学习策略123-125
  • (四) 合作学习策略125-126
  • (五) 情境教学策略126-130
  • 第六章 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评价130-145
  • 一、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评价的目的131-133
  • (一) 促进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131-132
  • (二) 激励大学生内省132-133
  • 二、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评价的原则133-135
  • (一) 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性133-134
  • (二) 评价方法多样化134-135
  • (三) 注重评价目的的发展性135
  • (四) 注重评价内容的综合化135
  • 三、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评价的方法135-145
  • (一) 量化评价方法136-139
  • (二) 质性评价方法139-145
  • 结束语145-147
  • 参考文献147-161
  • 后记161-163
  • 攻读博士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1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世斌;申群喜;;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多维透视[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年10期

2 徐雪;;如何真正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扩招引发的问题及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周芝萍;张发亮;;高校开展竞争情报教育指导大学生就业探讨[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4 林莉;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的毕业生就业问题[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5 么晓敏;宋佳妮;;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知识经济;2008年12期

6 宋智勇,段钊;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社会因素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5年03期

7 程荃;彭绪兰;;高校扩招与就业政策整合的环境因素分析[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6年05期

8 梅向明;高校扩招后职业教育必须继续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0年04期

9 许紫岳;胡淑静;黄一岚;;高校扩招下大学毕业生过度教育问题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王玲;民族学院如何应对高校扩招[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彦;;也谈高校扩招[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2 肖凤翔;陈玺名;;我国高等学校过度债务的成因及其预警措施[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赵敬书;苏含英;;高校扩招与教室资源管理的初探[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4 胡健;;陕西省高校教育经费投入的结构性矛盾及对策[A];建国60年陕西教育30年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获奖论文[C];2010年

5 冯长春;;高等教育的根本宗旨是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谈高校扩招后教学质量保证问题[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6 司林波;;从经济人的视角看我国的高校扩招[A];和谐高考 阳光招生——《高校招生》杂志理论研究专辑[C];2006年

7 孙河川;;沈阳市高校办学模式创新探究—以沈阳师范大学为例[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8 李漫红;苏明飞;;高校扩招背后——谈大众教育及其未来之路[A];和谐高考 阳光招生——《高校招生》杂志理论研究专辑[C];2006年

9 陈琴;胡维治;;论扩招后高等教育对向上社会流动的影响[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李雅洁;;充分就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基于宜春的实证研究[A];宜春市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乐 傅丕毅;高校扩招要“质”“量”并重[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2 本报记者 陈韶旭;高校扩招质量须保证[N];文汇报;2002年

3 徐勇;高校扩招不能牺牲质量[N];新华日报;2000年

4 潘晟;高校不是镀金场,质量才是生命线[N];上海金融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顾巍钟;关注高校扩招规模调整[N];新华日报;2002年

6 刘万永;高校扩招了 还需要自考吗?[N];西藏日报;2003年

7 鲁宁;高校扩招没有错[N];中国经营报;2003年

8 记者 秦健;市内高校扩招 高考内容减少[N];重庆商报;2009年

9 本报实习记者 肖祯;理性看待高校创收[N];中国会计报;2011年

10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周燕;南非高校扩招的问题及其对策[N];中国教育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夏萌;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2 戴凤燕;高校扩招与国民受教育水平、教育不平等[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3 彭清华;高校扩招的经济社会贡献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叶通贤;高等学校贷款风险的控制与化解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汪霞;课程研究:从现代到后现代[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黄清;论质的课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安桂清;整体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赵海燕;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9 高耀;人力资本与家庭资本对高校学生就业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10 高小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渗透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艳红;我国“985工程”高校定位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2 刘奇伟;化解高校债务问题的途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甘雪莲;高校扩招的人口学效应[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罗敏;高校自主招生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任津橘;河南省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河南大学;2010年

6 张兴强;我国公立高校投入体制中的政府职责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3年

7 杨洁;扩招以来湖北高校本科专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梅花;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9 蒿延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和心理特点及对策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3年

10 武恺;山西省高校融资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49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4249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0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